一种隐形眼镜车削液回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421607发布日期:2021-08-27 10:56阅读:145来源:国知局
一种隐形眼镜车削液回收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隐形眼镜生产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隐形眼镜车削液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隐形眼镜一种戴在眼球角膜上,用以矫正视力或保护眼睛的镜片,根据材料的软硬它包括硬性、半硬性、软性三种,隐形眼镜不仅从外观上和方便性方面给近视、远视、散光等屈光不正患者带来了很大的改善。

隐形眼镜在生产过程中需要进行车削,而产生的车削液需要回收再利用,现有对车削液回收利用的效果较不理想,不利于循环使用,过滤不彻底,不便于推广使用,因此我们提出了一种隐形眼镜车削液回收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一)实用新型目的

为解决背景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隐形眼镜车削液回收装置,具有回收效果好的特点。

(二)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隐形眼镜车削液回收装置,包括有回收罐,所述回收罐的中部开设有隔板,所述隔板的上方连接有分隔筒,所述回收罐的顶部安装有气缸和振动器,所述气缸的底部连接有位于回收罐内部的压滤板,所述振动器的底部连接有震动杆,所述震动杆的底端穿过隔板延伸至隔板的下方,所述分隔筒外侧的中部安装有支撑网板,所述支撑网板的上方设有压滤膜,所述回收罐的左侧连接有进水管,所述进水管位于回收罐内部的一端连接有安装网框,所述安装网框安装在隔板上,所述安装网框的内部放置有过滤棉,所述回收罐的右侧安装有排液泵所述排液泵上连接有排水管,所述排水管的另一端连接有位于回收罐内部的抽液头,所述回收罐的下部安装有限位块,所述回收罐的底部设有排渣口。

优选的,所述回收罐的正面设有人孔、水位观察窗和控制器。

优选的,所述隔板为漏斗状结构,且隔板的中部开设有供震动杆穿过的圆孔。

优选的,所述压滤板为环形板状,且压滤板的内外两侧分别紧贴分隔筒的外壁和回收罐的内壁。

优选的,所述过滤棉为矩形筒状结构,且安装网框的侧面设有开关门。

优选的,所述限位块为锥形状,且限位块的顶端正对震动杆的底端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1.本实用新型通过过滤棉、气缸、压滤板和排液泵,使车削液可以依次进行过滤和压滤,多重过滤使得车削液的除杂更彻底,回收效果更好,通过分隔筒将回收罐内过滤和压滤分为两部分,防止杂质干扰,结构设计新颖合理,便于推广使用。

2.本实用新型通过振动器和震动杆,使震动杆震动可以加速车削液中杂质的沉淀,配合隔板和限位块防止杂质收到扰动上升,保证回收效果,同时有效的提高了车削液的回收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剖视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a处放大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结构正面示意图。

附图标记:

1、回收罐;101、人孔;102、水位观察窗;103、控制器;2、隔板;3、分隔筒;4、气缸;5、振动器;6、压滤板;7、震动杆;8、支撑网板;9、压滤膜;10、进水管;11、安装网框;12、过滤棉;13、排液泵;14、排水管;15、抽液头;16、限位块;17、排渣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并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实用新型的概念。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隐形眼镜车削液回收装置,包括有回收罐1,回收罐1的中部开设有隔板2,隔板2的上方连接有分隔筒3,回收罐1的顶部安装有气缸4和振动器5,气缸4的底部连接有位于回收罐1内部的压滤板6,振动器5的底部连接有震动杆7,震动杆7的底端穿过隔板2延伸至隔板2的下方,分隔筒3外侧的中部安装有支撑网板8,支撑网板8的上方设有压滤膜9,回收罐1的左侧连接有进水管10,进水管10位于回收罐1内部的一端连接有安装网框11,安装网框11安装在隔板2上,安装网框11的内部放置有过滤棉12,回收罐1的右侧安装有排液泵13排液泵13上连接有排水管14,排水管14的另一端连接有位于回收罐1内部的抽液头15,回收罐1的下部安装有限位块16,回收罐1的底部设有排渣口17。

为了解决现有装置存在回收效果不理想的问题,我们通过过滤棉12、气缸4、压滤板6和排液泵13,使车削液可以依次进行过滤和压滤,多重过滤使得车削液的除杂更彻底,回收效果更好,通过分隔筒3将回收罐1内过滤和压滤分为两部分,防止杂质干扰,结构设计新颖合理,便于推广使用。

另一方面通过振动器5和震动杆7,使震动杆7震动可以加速车削液中杂质的沉淀,配合隔板2和限位块16防止杂质收到扰动上升,保证回收效果,同时有效的提高了车削液的回收效率。

进一步的,回收罐1的正面设有人孔101、水位观察窗102和控制器103,通过人孔101便于对安装网框11内部的过滤棉12进行清理,而水位观察窗102可以直观看到回收罐1内部各部位的水位线,同时作业人员通过控制器103对装置进行操控,合理性较高。

需要说明的是,隔板2为漏斗状结构,且隔板2的中部开设有供震动杆7穿过的圆孔,通过隔板2既可以便于杂质滑落在下方,又能防止杂质往上波动,使得车削液可以向隔板2的上方运动,如此循环除杂,从而提高了装置的可行性。

进一步的,压滤板6为环形板状,且压滤板6的内外两侧分别紧贴分隔筒3的外壁和回收罐1的内壁,通过气缸4带动压滤板6向下运动挤压压滤膜9上方的车削液,使得车削液通过压滤膜9的过滤进入到下方被抽液头15抽走,实现了压滤过滤,设计较为合理。

如图2所示,过滤棉12为矩形筒状结构,且安装网框11的侧面设有开关门,车削液通过进水管10进入到过滤棉12的内部后其中的杂质被滤在过滤棉12的内部,而车削液通过安装网框11排出,实现了第一道预过滤,可以过滤掉车削液中大颗粒杂物,从而提高了装置的可靠性。

需要说明的是,限位块16为锥形状,且限位块16的顶端正对震动杆7的底端设置,通过限位块16使得杂质可以落在排渣口17的上方,防止杂质受到水流扰动往上运动,从而提高了装置的可行性。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首先将车削液通过进水管10注入到安装网框11的内部,车削液中的大颗粒杂质被滤下留在过滤棉12的内部,车削液不断通过隔板2向上运动,当溢到分隔筒3的顶部后停止注入车削液,然后振动器5通过震动杆7震动车削液,使车削液中的杂质加速下落,直至杂质通过限位块16堆积在限位块16的上方,然后继续注入车削液,位于分隔筒3内部上层的车削液越过分隔筒3流到压滤膜9的上方,直至上层杂质较低的车削液大部分流到侧边,再停止注入车削液,再通过振动器5带动震动杆7震动,同时气缸4带动压滤板6挤压压滤膜9上方的车削液,经压滤后车削液通过压滤膜9,杂质留在压滤膜9的上方,定期通过排液泵13使车削液通过抽液头15和排水管14被抽出,定期打开人孔101取出过滤棉12进行清理,循环操作,即可。

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仅仅用于示例性说明或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因此,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此外,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旨在涵盖落入所附权利要求范围和边界、或者这种范围和边界的等同形式内的全部变化和修改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