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灰石制浆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911745发布日期:2021-12-11 09:52阅读:403来源:国知局
石灰石制浆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脱硫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石灰石制浆系统。


背景技术:

2.脱硫系统中,石灰石浆液箱制浆所用的工艺水补水通常采用手动阀门,且该手动阀门安装于石灰石浆液箱顶部,工作人员需根据石灰石浆液箱液位和石灰石浆液密度频繁调整该手动阀门开度,操作极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石灰石制浆系统,以解决石灰石浆液箱的工艺水补水采用手动阀门时,操作不方便的技术问题。
4.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石灰石制浆系统,包括浆液箱和第一工艺水补水管路,所述第一工艺水补水管路连通于所述浆液箱的顶部,所述第一工艺水补水管路设置有气动阀门或电动阀门。
5.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二工艺水补水管路,所述第二工艺水补水管路连通于所述浆液箱的顶部,所述第二工艺水补水管路设置有手动阀门。
6.进一步地,还包括连通于所述浆液箱的第一供浆组件和第二供浆组件,所述第一供浆组件用于将所述浆液箱内的石灰石浆料输送至第一吸收塔,所述第二供浆组件用于将所述浆液箱内的石灰石浆料输送至第二吸收塔。
7.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供浆组件包括并联设置的第一供浆管路和第二供浆管路;所述第一供浆管路的一端连通于所述浆液箱,另一端连通于所述第一吸收塔,所述第一供浆管路设置有第一浆料泵;所述第二供浆管路的一端连通于所述浆液箱,另一端连通于所述第一吸收塔,所述第二供浆管路设置有第二浆料泵;
8.所述第二供浆组件包括并联设置的第三供浆管路和第四供浆管路;所述第三供浆管路的一端连通于所述浆液箱,另一端连通于所述第二吸收塔,所述第三供浆管路设置有第三浆料泵;所述第四供浆管路的一端连通于所述浆液箱,另一端连通于所述第二吸收塔,所述第四供浆管路设置有第四浆料泵。
9.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工艺水补水管路连通有第一支管、第二支管、第三支管和第四支管,所述第一支管通过第一阀门连通于所述第一供浆管路,所述第二支管通过第二阀门连通于所述第二供浆管路,所述第三支管通过第三阀门连通于所述第三供浆管路,所述第四支管通过第四阀门连通于所述第四供浆管路。
10.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阀门、第二阀门、第三阀门和第四阀门均为气动阀或电动阀。
11.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供浆管路设置有第一入口阀门和第一出口阀门,所述第一入口阀门位于所述第一浆料泵的入口侧,所述第一出口阀门位于所述第一浆料泵的出口侧,所述第一阀门的出液口连通于所述第一供浆管路位于所述第一浆料泵和所述第一出口阀门之间部位;
12.所述第二供浆管路设置有第二入口阀门和第二出口阀门,所述第二入口阀门位于所述第二浆料泵的入口侧,所述第二出口阀门位于所述第二浆料泵的出口侧,所述第二阀门的出液口连通于所述第二供浆管路位于所述第二浆料泵和所述第二出口阀门之间部位;
13.所述第三供浆管路设置有第三入口阀门和第三出口阀门,所述第三入口阀门位于所述第三浆料泵的入口侧,所述第三出口阀门位于所述第三浆料泵的出口侧,所述第三阀门的出液口连通于所述第三供浆管路位于所述第三浆料泵和所述第三出口阀门之间部位;
14.所述第四供浆管路设置有第四入口阀门和第四出口阀门,所述第四入口阀门位于所述第四浆料泵的入口侧,所述第四出口阀门位于所述第四浆料泵的出口侧,所述第四阀门的出液口连通于所述第四供浆管路位于所述第四浆料泵和所述第四出口阀门之间部位。
15.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一回浆管路和第二回浆管路;
16.所述第一回浆管路连通于所述第一供浆管路和第二供浆管路,用于将所述第一供浆管路和第二供浆管路的浆液循环输送至所述浆液箱内;
17.所述第二回浆管路连通于所述第三供浆管路和第四供浆管路,用于将所述第三供浆管路和第四供浆管路的浆液循环输送至所述浆液箱内。
18.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工艺水补水管路连通有第五支管和第六支管,所述第五支管通过第五阀门连通于所述第一吸收塔,所述第六支管通过第六阀门连通于所述第二吸收塔。
19.进一步地,还包括密度计冲洗回路,所述密度计冲洗回路包括冲洗出液管、冲洗容器、冲洗泵和冲洗回液管,所述冲洗出液管的一端连通于所述浆液箱内用于容纳密度计的区域,另一端连通于所述冲洗容器内;所述冲洗容器内用于容纳冲洗液,所述冲洗泵位于所述冲洗容器内;所述冲洗回液管的一端连通于所述冲洗容器内,另一端连通于所述浆液箱;
20.和/或,所述浆液箱的顶部还连通有过滤排水管路和石灰石供粉管路。
21.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石灰石制浆系统所产生的有益效果为:
22.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石灰石制浆系统中,第一工艺水补水管路连通于浆液箱的顶部,且第一工艺水补水管路设置有气动阀门和电动阀门,与现有的手动阀门相比,工作人员无需到浆液箱的顶部以控制手动阀门,而是可以远程控制气动阀门或电动阀门,具有操作便捷、省时省力、控制准确的优点。
附图说明
2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4.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石灰石制浆系统的工艺流程示意图。
25.附图标记说明:
26.010

第一吸收塔;020

第二吸收塔;
27.100

浆液箱;110密度计;
28.200

第一工艺水补水管路;
29.210

气动阀门;
30.220

第一支管;221

第一阀门;
31.230

第二支管;231

第二阀门;
32.240

第三支管;241

第三阀门;
33.250

第四支管;251

第四阀门;
34.260

第五支管;261

第五阀门;
35.270

第六支管;271

第六阀门;
36.300

第二工艺水补水管路;310

手动阀门;
37.410

第一供浆管路;
38.411

第一浆料泵;412

第一入口阀门;413

第一出口阀门;
39.420

第二供浆管路;
40.421

第二浆料泵;422

第二入口阀门;423

第二出口阀门;
41.430

第三供浆管路;
42.431

第三浆料泵;432

第三入口阀门;433

第三出口阀门;
43.440

第四供浆管路;
44.441

第四浆料泵;442

第四入口阀门;443

第四出口阀门;
45.510

第一回浆管路;520

第二回浆管路;
46.610

冲洗出液管;620

冲洗容器;630

冲洗泵;640

冲洗回液管;
47.700

过滤排水管路;
48.800

石灰石供粉管路。
具体实施方式
49.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50.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石灰石制浆系统,如图1所示,该石灰石制浆系统包括浆液箱100和第一工艺水补水管路200,第一工艺水补水管路200连通于浆液箱100的顶部,第一工艺水补水管路200设置有气动阀门210或电动阀门。
51.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石灰石制浆系统中,第一工艺水补水管路连通于浆液箱的顶部,且第一工艺水补水管路设置有气动阀门和电动阀门,与现有的手动阀门相比,工作人员无需到浆液箱的顶部以控制手动阀门,而是可以远程控制气动阀门或电动阀门,具有操作便捷、省时省力、控制准确的优点。
52.本实施例所提供的石灰石制浆系统,如图1所示,还包括第二工艺水补水管路300,第二工艺水补水管路300连通于浆液箱100的顶部,第二工艺水补水管路300设置有手动阀门310。
53.该第二工艺水补水管路300的设置,可以与第一工艺补水管路200互为备用,本实施例中,主要以第一工艺水补水管路200提供工艺水为主,第二工艺水补充管路300作为备用管路。当第一工艺水补水管路200所提供的工艺水无法满足制浆需求,或者,当第一工艺水补水管路200出现故障时,可以通过第二工艺水补水管路300进行工艺水的补充。
54.本实施例所提供的石灰石制浆系统,如图1所示,还包括连通于浆液箱100的第一
供浆组件和第二供浆组件,第一供浆组件用于将浆液箱100 内的石灰石浆料输送至第一吸收塔010,第二供浆组件用于将浆液箱100内的石灰石浆料输送至第二吸收塔020。如此设置,为吸收塔提供石灰石浆液。
55.本实施例所提供的石灰石制浆系统中,如图1所示,第一供浆组件包括并联设置的第一供浆管路410和第二供浆管路420;第一供浆管路410的一端连通于浆液箱100,另一端连通于第一吸收塔010,第一供浆管路410 设置有第一浆料泵411;第二供浆管路420的一端连通于浆液箱100,另一端连通于第一吸收塔010,第二供浆管路420设置有第二浆料泵421。在石灰石制浆系统实际运行过程中,并联设置的第一供浆管路410和第二供浆管路420,为第一吸收塔010提供浆液,其中两供浆管路可以设置为一备一用,即其中一个供浆管路为第一吸收塔010输送浆液,另一个供浆管路为关断状态;当然,两个供浆管路也可以同时为第一吸收塔010输送浆液。
56.第二供浆组件包括并联设置的第三供浆管路430和第四供浆管路440;第三供浆管路430的一端连通于浆液箱100,另一端连通于第二吸收塔020,第三供浆管路430设置有第三浆料泵431;第四供浆管路440的一端连通于浆液箱100,另一端连通于第二吸收塔020,第四供浆管路440设置有第四浆料泵441。在石灰石制浆系统实际运行过程中,并联设置的第三供浆管路 430和第四供浆管路440,为第二吸收塔020提供浆液,其中两供浆管路可以设置为一备一用,即其中一个供浆管路为第二吸收塔020输送浆液,另一个供浆管路为关断状态;当然,两个供浆管路也可以同时为第二吸收塔 020输送浆液。
57.本实施例所提供的石灰石制浆系统中,如图1所示,第一工艺水补水管路200连通有第一支管220、第二支管230、第三支管240和第四支管250,第一支管220通过第一阀门221连通于第一供浆管路410,第二支管230通过第二阀门231连通于第二供浆管路420,第三支管240通过第三阀门241 连通于第三供浆管路430,第四支管250通过第四阀门251连通于第四供浆管路440。第一支管220、第二支管230、第三支管240和第四支管250的设置,当需要对相应供浆管路进行冲洗时,通过控制相应的支管上的阀门,充分利用第一工艺水补水管路中的工艺水对相应供浆管路进行清洗,如此可以做到一管多用,不仅功能较多,而且能够简化整个管路系统。
58.具体的,第一阀门221、第二阀门231、第三阀门241和第四阀门251 均为气动阀或电动阀。如此设置,可以实现远程控制,便于操作。
59.本实施例所提供的石灰石制浆系统中,如图1所示,第一供浆管路410 设置有第一入口阀门412和第一出口阀门413,第一入口阀门412位于第一浆料泵411的入口侧,第一出口阀门413位于第一浆料泵411的出口侧,第一阀门221的出液口连通于第一供浆管路410位于第一浆料泵411和第一出口阀门413之间部位。具体的,第一入口阀门412靠近浆液箱100设置,第一出口阀门413靠近第一供浆管路410和第二供浆管路420之间连接处设置,如此设置,在实际运行过程中,第一供浆管路410冲洗完毕后,其两端不易堆积石灰石浆液。
60.第二供浆管路420设置有第二入口阀门422和第二出口阀门423,第二入口阀门422位于第二浆料泵421的入口侧,第二出口阀门423位于第二浆料泵421的出口侧,第二阀门231的出液口连通于第二供浆管路420位于第二浆料泵421和第二出口阀门423之间部位。具体的,第二入口阀门 422靠近浆液箱100设置,第二出口阀门423靠近第一供浆管路410和第二供浆管路420之间连接处设置,如此设置,在实际运行过程中,第二供浆管路420冲洗完毕
后,其两端不易堆积石灰石浆液。
61.第三供浆管路430设置有第三入口阀门432和第三出口阀门433,第三入口阀门432位于第三浆料泵431的入口侧,第三出口阀门433位于第三浆料泵431的出口侧,第三阀门241的出液口连通于第三供浆管路430位于第三浆料泵431和第三出口阀门433之间部位。具体的,第三入口阀门432靠近浆液箱100设置,第三出口阀门433靠近第三供浆管路430和第四供浆管路440之间连接处设置,如此设置,在实际运行过程中,第三供浆管路430冲洗完毕后,其两端不易堆积石灰石浆液。
62.第四供浆管路440设置有第四入口阀门442和第四出口阀门443,第四入口阀门442位于第四浆料泵441的入口侧,第四出口阀门443位于第四浆料泵441的出口侧,第四阀门251的出液口连通于第四供浆管路440位于第四浆料泵441和第四出口阀门443之间部位。具体的,第四入口阀门 442靠近浆液箱100设置,第四出口阀门443靠近第三供浆管路430和第四供浆管路440之间连接处设置,如此设置,在实际运行过程中,第四供浆管路440冲洗完毕后,其两端不易堆积石灰石浆液。
63.本实施例所提供的石灰石制浆系统,如图1所示,还包括第一回浆管路510和第二回浆管路520;第一回浆管路510连通于第一供浆管路410和第二供浆管路420,用于将第一供浆管路410和第二供浆管路420的浆液循环输送至浆液箱100内;第二回浆管路520连通于第三供浆管路430和第四供浆管路440,用于将第三供浆管路430和第四供浆管路440的浆液循环输送至浆液箱100内。如此设置,在石灰石制浆系统工作工程中,当第一吸收塔010不需要浆液时,打开第一回浆管路510上的阀门,则第一供浆管路410和第二供浆管路420内的浆液均可以回流至浆液箱100内,从而实现该管路的自循环,避免浆液在相应管路中凝结而堵塞管路;同理,当第二吸收塔020不需要浆液时,打开第二回浆管路520上的阀门,则第三供浆管路430和第四供浆管路440内的浆液均可以回流至浆液箱100内,从而实现该管路的自循环,避免浆液在相应管路中凝结而堵塞管路。
64.本实施例所提供的石灰石制浆系统中,如图1所示,第一工艺水补水管路200连通有第五支管260和第六支管270,第五支管260通过第五阀门 261连通于第一吸收塔010,第六支管270通过第六阀门271连通于第二吸收塔020。如此设置,第一工艺水补水管路200可以为相应的吸收塔补充工艺水。
65.本实施例所提供的石灰石制浆系统,如图1所示,还包括密度计冲洗回路,密度计冲洗回路包括冲洗出液管610、冲洗容器620、冲洗泵630和冲洗回液管640,冲洗出液管610的一端连通于浆液箱100内用于容纳密度计110的区域,另一端连通于冲洗容器620内;冲洗容器620内用于容纳冲洗液,冲洗泵630位于冲洗容器620内;冲洗回液管640的一端连通于冲洗容器620内,另一端连通于浆液箱100。如此设置,不仅可以对密度计进行有效冲洗,还循环利用该回路系统中的冲洗水。
66.本实施例所提供的石灰石制浆系统中,如图1所示,浆液箱100的顶部还连通有过滤排水管路700和石灰石供粉管路800。如此设置,其他石灰石制浆系统在制浆过程中所虑出的水,可以再次利用,从而可以充分利用水源,节约能源。
67.最后,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
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
……”
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68.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