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进型的聚合氯化铁生产用反应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999470发布日期:2021-10-19 21:56阅读:131来源:国知局
一种改进型的聚合氯化铁生产用反应釜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反应釜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改进型的聚合氯化铁生产用反应釜。


背景技术:

2.聚合氯化铝铁是由铝盐和铁盐混凝水解而成一种无机高分子混凝剂,依据协同增效原理,加入单质铁离子或三氯化铁和其它含铁化合物复合而制得的一种新型高效混凝剂,聚合氯化铁在生产时,需要使用到反应釜。
3.但是,现有的聚合氯化铁生产用反应釜还存在着加热过程中对材料加热不均匀和不便于更加充分的利用热气加热的问题。
4.因此,发明一种改进型的聚合氯化铁生产用反应釜显得非常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改进型的聚合氯化铁生产用反应釜,以解决现有的聚合氯化铁生产用反应釜加热过程中对材料加热不均匀和不便于更加充分的利用热气加热的问题。一种改进型的聚合氯化铁生产用反应釜,包括箱体,进料管,出料管,加热壳,进汽管,出汽管,支撑脚,支座,搅拌电机和辅助加热搅拌架结构,所述的进料管焊接在箱体内部的左上侧;所述的出料管穿过加热壳焊接在箱体内部的下方;所述的加热壳焊接在箱体外壁的下部;所述的进汽管焊接在加热壳的左上部;所述的出汽管焊接在加热壳的右上部;所述的支撑脚分别焊接在加热壳外壁下部的四周;所述的支座焊接在箱体上端的中间部位,且支座的上端螺栓安装有搅拌电机;所述的辅助加热搅拌架结构与搅拌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所述的辅助加热搅拌架结构包括连接空管,支撑盒,输送管,第一轴承,第一密封圈,搅拌叶,隔盘,加热盒结构和辅助连接出料管结构,所述的连接空管下端嵌入在第一轴承的内圈;所述的第一轴承和第一密封圈分别镶嵌在支撑盒内部的上方;所述的搅拌叶分别螺栓安装在连接空管外壁的上下两部;所述的隔盘焊接在连接空管内部的中间部位;所述的加热盒结构安装在连接空管的外壁上;所述的辅助连接出料管结构安装在连接空管的上端。
6.优选的,所述的加热盒结构包括加热盒体,盒腔,挡板,第一挡块,第二挡块,第一连通管和第二连通管,所述的加热盒体分别焊接在连接空管外壁中间部位的左右两侧,且加热盒体内开设有盒腔;所述的挡板焊接在盒腔内部的中间部位;所述的第一挡块分别焊接在挡板的上下表面;所述的第二挡块分别焊接在盒腔内壁的上下两部;所述的第一连通管和第二连通管分别焊接在加热盒体内部左侧的上下两部。
7.优选的,所述的辅助连接出料管结构包括回收管,组装筒,网筒,第三连通管,第二密封圈和第二轴承,所述的回收管上端与搅拌电机的输出轴联轴器连接;所述的组装筒内部中间部位活动镶嵌有网筒;所述的第三连通管一端焊接在组装筒内部的右侧,另一端焊接在箱体内部的右侧;所述的第二密封圈和第二轴承分别镶嵌在回收管内部的上下两侧。
8.优选的,所述的连接空管下端通过支撑盒内部的第一轴承支撑,同时第一轴承上方设置有第一密封圈。
9.优选的,所述的输送管一端焊接在箱体内部后侧下方的中间部位,另一端与支撑盒的内部后方焊接。
10.优选的,所述的第一挡块和第二挡块分别采用不锈钢块,且第一挡块和第二挡块相互较差。
11.优选的,所述的连接空管与回收管之间焊接有网筒,所述的网筒右端与第三连通管对应。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3.1.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连接空管下端通过支撑盒内部的第一轴承支撑,同时第一轴承上方设置有第一密封圈,便于配合连接空管进行安装并连接,同时并进行旋转使用。
14.2.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输送管一端焊接在箱体内部后侧下方的中间部位,另一端与支撑盒的内部后方焊接,便于对连接空管内输送热气进行使用,从而更加充分的利用热气进行加热。
15.3.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隔盘设置在连接空管内部,所述的隔盘设置在第一连通管和第二连通管之间,便于使连接空管进行输送热汽的工作。
16.4.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加热盒体采用铜盒,所述的加热盒体设置在箱体的内部,在使用时,能够对加热盒体内注入热气辅助进行加热的工作,从而增加了加热的效果。
17.5.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第一挡块和第二挡块分别采用不锈钢块,且第一挡块和第二挡块相互较差,缓冲对热气的流动,增加了热气停留的时间,并增加加热的效果。
18.6.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第一连通管和第二连通管分别嵌入在连接空管内部的左右两侧,便于进行输送热汽进行利用,同时也便于排出并回收气体。
19.7.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第二密封圈和第二轴承内部分别镶嵌有回收管和连接空管,便于配合连接空管与回收管进行连接使用。
20.8.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连接空管与回收管之间焊接有网筒,所述的网筒右端与第三连通管对应,使用过程中,便于配合连接空管进行旋转,同时也便于使回收的气体经过网筒和第三连通管排出使用。
附图说明
21.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22.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辅助加热搅拌架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23.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加热盒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24.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辅助连接出料管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25.图中:
26.1、箱体;2、进料管;3、出料管;4、加热壳;5、进汽管;6、出汽管;7、支撑脚;8、支座;9、搅拌电机;10、辅助加热搅拌架结构;101、连接空管;102、支撑盒;103、输送管;104、第一轴承;105、第一密封圈;106、搅拌叶;107、隔盘;108、加热盒结构;1081、加热盒体;1082、盒腔;1083、挡板;1084、第一挡块;1085、第二挡块;1086、第一连通管;1087、第二连通管;109、辅助连接出料管结构;1091、回收管;1092、组装筒;1093、网筒;1094、第三连通管;1095、第
二密封圈;1096、第二轴承。
具体实施方式
27.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28.实施例:
29.如附图1和附图2所示,一种改进型的聚合氯化铁生产用反应釜,包括箱体1,进料管2,出料管3,加热壳4,进汽管5,出汽管6,支撑脚7,支座8,搅拌电机9和辅助加热搅拌架结构10,所述的进料管2焊接在箱体1内部的左上侧;所述的出料管3穿过加热壳4焊接在箱体1内部的下方;所述的加热壳4焊接在箱体1外壁的下部;所述的进汽管5焊接在加热壳4的左上部;所述的出汽管6焊接在加热壳4的右上部;所述的支撑脚7分别焊接在加热壳4外壁下部的四周;所述的支座8焊接在箱体1上端的中间部位,且支座8的上端螺栓安装有搅拌电机9;所述的辅助加热搅拌架结构10与搅拌电机9的输出轴连接;所述的辅助加热搅拌架结构10包括连接空管101,支撑盒102,输送管103,第一轴承104,第一密封圈105,搅拌叶106,隔盘107,加热盒结构108和辅助连接出料管结构109,所述的连接空管101下端嵌入在第一轴承104的内圈;所述的第一轴承104和第一密封圈105分别镶嵌在支撑盒102内部的上方;所述的搅拌叶106分别螺栓安装在连接空管101外壁的上下两部;所述的隔盘107焊接在连接空管101内部的中间部位;所述的加热盒结构108安装在连接空管101的外壁上;所述的辅助连接出料管结构109安装在连接空管101的上端。
30.如附图3所示,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加热盒结构108包括加热盒体1081,盒腔1082,挡板1083,第一挡块1084,第二挡块1085,第一连通管1086和第二连通管1087,所述的加热盒体1081分别焊接在连接空管101外壁中间部位的左右两侧,且加热盒体1081内开设有盒腔1082;所述的挡板1083焊接在盒腔1082内部的中间部位;所述的第一挡块1084分别焊接在挡板1083的上下表面;所述的第二挡块1085分别焊接在盒腔1082内壁的上下两部;所述的第一连通管1086和第二连通管1087分别焊接在加热盒体1081内部左侧的上下两部。
31.如附图4所示,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辅助连接出料管结构109包括回收管1091,组装筒1092,网筒1093,第三连通管1094,第二密封圈1095和第二轴承1096,所述的回收管1091上端与搅拌电机9的输出轴联轴器连接;所述的组装筒1092内部中间部位活动镶嵌有网筒1093;所述的第三连通管1094一端焊接在组装筒1092内部的右侧,另一端焊接在箱体1内部的右侧;所述的第二密封圈1095和第二轴承1096分别镶嵌在回收管1091内部的上下两侧。
32.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连接空管101下端通过支撑盒102内部的第一轴承104支撑,同时第一轴承104上方设置有第一密封圈105,便于配合连接空管101进行安装并连接,同时并进行旋转使用。
33.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输送管103一端焊接在箱体1内部后侧下方的中间部位,另一端与支撑盒102的内部后方焊接,便于对连接空管101内输送热气进行使用,从而更加充分的利用热气进行加热。
34.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隔盘107设置在连接空管101内部,所述的隔盘107设置在第一连通管1086和第二连通管1087之间,便于使连接空管101进行输送热汽的工作。
35.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加热盒体1081采用铜盒,所述的加热盒体1081设置在箱体1的内部,在使用时,能够对加热盒体1081内注入热气辅助进行加热的工作,从而增加了加热的效果。
36.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第一挡块1084和第二挡块1085分别采用不锈钢块,且第一挡块1084和第二挡块1085相互较差,缓冲对热气的流动,增加了热气停留的时间,并增加加热的效果。
37.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第一连通管1086和第二连通管1087分别嵌入在连接空管101内部的左右两侧,便于进行输送热汽进行利用,同时也便于排出并回收气体。
38.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第二密封圈1095和第二轴承1096内部分别镶嵌有回收管1091和连接空管101,便于配合连接空管101与回收管1091进行连接使用。
39.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连接空管101与回收管1091之间焊接有网筒1093,所述的网筒1093右端与第三连通管1094对应,使用过程中,便于配合连接空管101进行旋转,同时也便于使回收的气体经过网筒1093和第三连通管1094排出使用。
40.工作原理
41.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在使用时,通过进料管2对箱体1内注入材料,之后通过进汽管5对加热壳4内注入热汽对箱体1进行加热,加热过程中驱动搅拌电机9配合回收管1091、连接空管101、搅拌叶106和加热盒体1081旋转,再同时加热壳4内的热量通过输送管103配合连接空管101和第二连通管1087进入到加热盒体1081内,从而对箱体1内部中心部位的材料加热,之后材料经过第一连通管1086、连接空管101、组装筒1092和第三连通管1094流回到加热壳4内并从出汽管6排出,这样即可完成工作。
42.利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技术方案,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启发下,设计出类似的技术方案,而达到上述技术效果的,均是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