喷水板及喷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536244发布日期:2021-09-07 19:16阅读:91来源:国知局
喷水板及喷淋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喷水板及具备喷水板的喷淋装置。


背景技术:

2.在以往的喷淋装置中,已知有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装置。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喷淋装置具备喷水板,喷水板具有平面图中呈矩形的有规定的宽度及长度的喷水面、以及贯通喷水面而形成的多个喷水孔。多个喷水孔的各喷水孔的喷水方向随着从喷水面的宽度方向内侧朝向外侧而朝向宽度方向的外方。通过这样的结构,进行以从喷水面朝向外侧扩散的方式流动的喷淋出水。
3.现有技术文献
4.专利文献
5.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6-2243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6.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7.近来,要求实现各种各样的喷淋出水的形态。在专利文献1所公开那样的喷淋出水的形态以外,关于实现与通常的喷淋出水的形态不同的形态还有改善的余地。
8.因而,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能够实现与通常的喷淋出水的形态不同的喷淋出水的形态的喷水板及喷淋装置。
9.用来解决课题的手段
10.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喷淋装置是具备喷水板的喷淋装置,在上述喷水板的喷水面,在厚度方向上贯通上述喷水板的多个喷水孔相互隔开间隔以圆周状配置;当对上述喷水面进行平面视时,将上述多个喷水孔各自的上游端的开口中心与下游端的开口中心连结的中心线所延伸的方向包含相对于上述圆周在各喷水孔中的法线方向的倾斜分量。
11.此外,本发明的喷水板,是在喷水面上形成有多个贯通孔的喷水板,形成有:第1贯通孔群,由以圆周状排列的多个贯通孔构成;以及第2贯通孔群,配置在比上述第1贯通孔群靠内侧的位置,由以圆周状排列的多个贯通孔构成;当对上述喷水面进行平面视时,在上述第1贯通孔群及上述第2贯通孔群中,穿过贯通孔后的水的喷出方向包含相对于上述圆周在上述贯通孔中的法线方向的倾斜分量。
12.发明效果
13.根据本发明的喷水板及喷淋装置,能够实现与通常的喷淋出水的形态不同的喷淋出水的形态。
附图说明
14.图1是实施方式1的喷淋装置的立体图。
15.图2是示意地表示实施方式1的喷水板的平面图。
16.图3是图2的一部分放大图。
17.图4是沿着图2的a

a线的喷水孔的纵剖视图。
18.图5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喷淋装置的喷淋出水的形态的图。
19.图6是示意地表示比较例的喷水板的平面图。
20.图7是实施方式2的喷淋装置的立体图。
21.图8a是变形例的喷水孔的示意性的纵剖视图。
22.图8b是其他变形例的喷水孔的示意性的纵剖视图。
23.图8c是又一其他变形例的喷水孔的示意性的纵剖视图。
24.图8d是又一其他变形例的喷水孔的示意性的纵剖视图。
25.图9是具备实施方式3的喷水板的喷淋装置的平面图。
26.图10是图9的i部分的放大图。
27.图11a是图10的第1贯通孔的k

k向视图。
28.图11b是图10的第2贯通孔的l

l向视图。
29.图11c是图10的第3贯通孔的m

m向视图。
30.图12是表示实施方式3的喷水板的出水形态的例子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31.以下,基于附图详细地说明有关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另外,本发明并不由该实施方式限定。
32.(实施方式1)
33.图1是实施方式1的喷淋装置2的概略立体图。
34.图1所示的喷淋装置2是在浴室中使用的浴室用的喷淋装置。图1所示的喷淋装置2特别是被固定安装于浴室的顶棚8的顶喷型喷淋装置。如图1所示,喷淋装置2具备喷水板4。
35.喷水板4是喷淋出水用的板状的部件。喷水板4具有喷水面5。喷水面5是喷水板4的一侧的表面,以朝向下方的方式设置。“喷水面”也可以称作“出水面”、“流出面”等。
36.如图1所示,在喷水面5形成有多个喷水孔10。喷水孔10是在厚度方向上贯通喷水板4的贯通孔,从作为喷水板4的表面(流出面)的喷水面5延伸到背面(流入面)。图1所示的多个喷水孔10被配置为圆周状。
37.在实施方式1的喷淋装置2中,对喷水孔10的结构进行了精心设计。具体而言,使用图2~图5进行说明。
38.图2是喷水板4的示意性的平面图。在图2中,示意地表示多个喷水孔10,将喷水孔10的个数也简略化。
39.如图2所示,在对喷水面5进行平面视时,多个喷水孔10相互隔开间隔地配置,以与作为假想线的圆周9重叠的方式配置为圆周状。圆周9的中心11是喷水面5的中心。
40.喷水孔10分别形成作为下游端的开口的下游开口12和作为上游端的开口的上游开口14。下游开口12在喷水面5上开设,上游开口14在与喷水面5对置的喷水板4的背面上开设。穿过喷水孔10的水从上游开口14朝向下游开口12流动(参照标号20)。在实施方式1中,下游开口12及上游开口14是大致相同半径的圆形开口。
41.在如图2所示对喷水面5进行平面视时,各个喷水孔10的下游开口12和上游开口14
偏置而配置。具体而言,使用图3、图4进行说明。
42.图3是图2的一部分放大图,表示1个喷水孔10。图4是沿着图2的a-a线的喷水孔10的纵剖视图。
43.如图3、图4所示,开口中心16位于下游开口12的中心,开口中心18位于上游开口14的中心。在实施方式1中,下游开口12的开口中心16被设定为与圆周9重叠。如图3、图4所示,通过将开口中心16和开口中心18沿着喷水板4的面方向f偏置,将下游开口12和上游开口14偏置而配置。
44.如图4所示,实施方式1的喷水孔10通过将板状的部件从两面蚀刻而形成。形成喷水孔10的喷水板4的内周面具有第1弯曲部22和第2弯曲部24。第1弯曲部22通过将喷水板4从喷水面5蚀刻而形成。第2弯曲部24通过将喷水板4从背面21蚀刻而形成。
45.这里,设将开口中心16与开口中心18连结的直线为中心线20。中心线20与喷水孔10中的水的行进方向大致一致。由于如上述那样,将开口中心16和开口中心18在喷水板4的面方向f上偏置设置,所以中心线20以相对于喷水板4的厚度方向t(图4)倾斜的方式延伸。
46.回到图3,当对喷水面5进行平面视时中心线20所延伸的方向具有相对于圆周9的法线方向p的倾斜分量p1,还具有相对于圆周9的切线方向q的倾斜分量q1。特别是,通过具有相对于法线方向p的倾斜分量p1,能够实现与通常的喷淋出水不同的喷淋出水的形态。具体使用图5进行说明。
47.图5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喷淋装置2的喷淋出水的形态的例子的图。如图5所示,发生从多个喷水孔10各自一边在周向r上旋绕一边朝向下方流动的喷淋的膜。
48.在实施方式1中,特别是如图3所示,设中心线20相对于圆周9的法线方向p的倾斜分量p1为朝向周向r1的方向,并且如图2所示设为在全部的喷水孔10中朝向相同的周向r1的倾斜分量。由此,能够使从喷水孔10喷出的水旋绕的方向统一为周向r1,能够产生如图5所示的螺旋状的流动,能够实现外观良好的喷淋出水。另外,在实施方式1中,对将中心线20的倾斜分量p1统一为周向r1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加以变更为与周向r1相反方向的周向r2等的适宜变更。
49.关于中心线20所具有的倾斜分量q1,将如图3所示中心线20从上游侧向下游侧延伸的方向设定为朝向比圆周9的切线方向q更远离圆周9的中心11的方向。此外,如图2所示,设定为在全部的喷水孔10中为同样的倾斜方向。由此,能够将方向统一,以使从喷水孔10喷出的水向远离圆周9的中心11的方向前进,并且能够产生如图5所示的随着向下方前进而向外侧扩散的流动。结果,能够产生在从喷水孔10向外侧扩散的同时、一边在周向r上旋绕一边朝向下方的螺旋状的流动,能够实现外观良好的喷淋出水。
50.图3所示的倾斜分量p1的角度例如也可以设定为5度以上且175度以下。由此,能够产生适度的倾斜角度的流动。
51.此外,图4所示的中心线20与铅直方向23所成的角度α例如也可以设定为5度以上且45度以下。由此,能够产生适度的倾斜角度的流动。
52.此外,图2所示的多个喷水孔10中的相邻的2个喷水孔10的中心线20彼此所成的角度β例如也可以设定为0.15度以上且175度以下。这样,能够适当地设置喷水孔10彼此的间隔。同时,能够防止从喷水孔10喷出的水紧接着合流,能够形成如图5所示的喷淋的膜,能够实现外观良好的喷淋出水。
53.接着,在图6中表示比较例的结构。图6是示意地表示比较例的喷水板100的平面图。
54.如图6所示,在喷水板100的喷水面102形成有多个喷水孔104。多个喷水孔104被配置为圆周状,并且配置在以喷水面102的中心105为基准的圆周107上。
55.喷水孔104分别形成有下游开口106和上游开口108。将连结下游开口106的开口中心109和上游开口108的开口中心111的直线设为中心线110。如图6所示,在对喷水面102进行平面视时,喷水孔104的中心线110与该喷水孔104中的圆周107的法线方向一致。即,平面图中的中心线110所延伸的方向不具有相对于圆周107的法线方向的倾斜分量。根据这样的结构,从多个喷水孔104喷出的水一边以远离中心105的方式向外侧扩散,一边不在周向s上旋绕而向下方行进。
56.相对于此,根据实施方式1的喷淋装置2,通过使中心线20具有相对于圆周9的法线方向p的倾斜分量p1,能够产生向周向r的旋绕分量,能够实现与通常的喷淋出水的形态不同的喷淋出水的形态。
57.如上述那样,实施方式1的喷淋装置2是具备喷水板4的喷淋装置,在喷水板4的喷水面5,在厚度方向t上贯通喷水板4的多个喷水孔10相互隔开间隔以圆周状配置。在这样的结构中,在对喷水面5进行平面视时,多个喷水孔10各自的连结上游端的开口中心18和下游端的开口中心16的中心线20所延伸的方向包含相对于各喷水孔10中的圆周9的法线方向p的倾斜分量p1。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实现与通常的喷淋出水的形态不同的喷淋出水的形态。
58.(实施方式2)
59.对有关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喷淋装置进行说明。在实施方式2中,主要对与实施方式1不同的点进行说明,省略与实施方式1重复的记载。
60.在实施方式1中,将多个喷水孔10配置为1个圆周状,而在实施方式2中,除了多个喷水孔10以外还形成配置为其他的圆周状的其他的多个喷水孔这一点不同。
61.图7是实施方式2的喷淋装置70的立体图。图7所示的喷淋装置70具备喷水板72,在喷水板72的喷水面74,除了多个喷水孔10的组以外,还形成有其他的喷水孔76的组。在对喷水面74进行平面视时,多个喷水孔76与第1喷水孔10为同心状,并且相互隔开间隔而配置为圆周状。多个喷水孔10是第1喷水孔,多个喷水孔76是第2喷水孔。在实施方式2中,第2喷水孔76配置在第1喷水孔10的内侧。根据这样的结构,通过从喷水孔10、76出水,能够形成双重的喷淋的膜,能够实现与通常不同的喷淋出水的形态。
62.在图7所示的喷淋装置70中,对于第2喷水孔76也进行了与在实施方式1中说明的第1喷水孔10的倾斜角度的设定同样的倾斜角度的设定。具体而言,设计为,在对喷水面74进行平面视时,将第2喷水孔76各自的上游端的开口中心与下游端的开口中心连结的中心线所延伸的方向包含相对于第2喷水孔76各自中的圆周的法线方向的倾斜分量。通过这样的结构,不仅是多个喷水孔10,从多个喷水孔76也能够产生螺旋状的流动,能够实现其他的喷淋形态。
63.另外,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能够以其他各种方式实施。例如,在实施方式1中,对通过蚀刻形成喷水孔10、设置如图4所示的具有弯曲部22、24的喷水孔10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于这样的情况。也可以通过蚀刻以外的任意的方法形成喷水孔,例如
也可以形成如图8a~图8d所示的形状的喷水孔。
64.在图8a所示的喷水板30中,形成喷水孔32的喷水板30的内周面具有以直线状倾斜的直线部34。作为将喷水孔32的下游开口32a的开口中心与上游开口32b的开口中心连结的直线的中心线36在相对于铅直方向倾斜的方向上延伸。具有这样的形状的喷水孔32例如可以通过基于5轴机械加工的加工、激光加工等来形成。
65.图8b所示的喷水板40将两片板部件42、44叠合而构成。板部件42形成有开口46,板部件44形成有开口48。由开口46和开口48形成1个喷水孔45。开口46、48在喷水板40的面方向g上偏置而配置。作为将开口46的上游端的开口中心与开口48的下游端的开口中心连结的直线的中心线49在相对于铅直方向倾斜的方向上延伸。具有这样的形状的喷水孔45例如可以通过板部件42、44的压力接合等而形成。
66.在图8c所示的喷水板50中,形成喷水孔52的喷水板50的内周面具有第1直线部54和第2直线部56。第1直线部54在喷水板50的厚度方向x上延伸,第2直线部56在相对于喷水板50的厚度方向x倾斜的方向上延伸。作为将喷水孔52的下游开口52a的开口中心与上游开口52b的开口中心连结的直线的中心线58在相对于铅直方向倾斜的方向上延伸。具有这样的形状的喷水孔52例如可以通过使用冲头的压力加工等形成。
67.在图8d所示的喷水板60中,形成喷水孔62的喷水板60的内周面具有非对称的截面形状的直线部64、66。直线部64沿着作为喷水板60的厚度方向的y方向延伸,直线部66在相对于y方向倾斜的方向上延伸。作为将喷水孔62的下游开口62a的开口中心与上游开口62b的开口中心连结的直线的中心线68在相对于铅直方向倾斜的方向上延伸。具有这样的形状的喷水孔62例如可以通过树脂成型等形成。
68.在图8a~图8d所示的喷水孔32、45、52、62中,也通过关于中心线36、49、58、68进行设计以使其具有如图3所示的相对于圆周9的法线方向p的倾斜分量p1,来产生与图5所示的水的流动同样的流动。
69.此外,在实施方式1中,对如图3所示各喷水孔10的中心线20从上游侧向下游侧延伸的方向朝向比各喷水孔10中的圆周9的切线方向q更远离圆周9的中心11的方向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于这样的情况。例如,也可以使得在对喷水面5进行平面视时,各喷水孔10的中心线20从上游侧向下游侧延伸的方向朝向比各喷水孔10中的圆周9的切线方向q更接近于圆周9的中心11的方向。在此情况下,能够形成从多个喷水孔10朝向内侧变窄那样的喷淋的膜。或者,也可以使得在对喷水面5进行平面视时,各喷水孔10的中心线20延伸的方向与各喷水孔10中的圆周9的切线方向q一致。在此情况下,能够以圆周9的切线方向q为基准设定喷水孔10的倾斜角度,设计变得容易。
70.此外,在实施方式1中,对图3所示的倾斜分量p1的角度、倾斜分量q1的角度、图4所示的角度α在全部的喷水孔10中都是相同的值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于这样的情况。也可以将各个角度在各喷水孔10中设定为不同的值。
71.此外,在实施方式2中,对设置多个喷水孔10及多个喷水孔76的两个喷水孔组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于这样的情况,也可以设置再其他的喷水孔的组。即,也可以形成3重以上的喷淋的膜。对于形成3重的喷淋的膜的结构的例子,在以下的实施方式3中进行说明。
72.此外,在实施方式1、2中,对喷淋装置2是固定于浴室的顶棚8的顶喷型喷淋装置的
情况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于这样的情况。例如,也可以是用户拿在手中使用的手持型喷淋装置等任意的喷淋装置。
73.上述变形例也可以同样应用于以下的实施方式3。
74.(实施方式3)
75.对有关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喷水板及具备它的喷淋装置进行说明。在实施方式3中,主要对与实施方式1、2不同的点进行说明,省略与实施方式1、2重复的记载。
76.在实施方式1中,将喷水孔10的组配置为圆周状,在实施方式2中,将喷水孔10的组和喷水孔76的组分别配置为圆周状,而在实施方式3中,将3个喷水孔的组分别配置为圆周状这一点不同。
77.图9是实施方式3的喷淋装置80的平面图。图9所示的喷淋装置80具备喷水板84,在喷水板84的喷水面85,形成有3个组的贯通孔群81、82、83。“贯通孔”也可以称作“喷水孔”。图9所示的喷淋装置80是例如在盥洗室或厨房等使用的作为水龙头的喷淋装置。另外,也可以是当从与图9相反侧的面观察喷水板84时形成有与图9相同的样式及位置的贯通孔群的结构。
78.第1贯通孔群81由最外侧的被配置为圆周状的多个贯通孔构成,第2贯通孔群82由中央的被配置为圆周状的多个贯通孔构成,第3贯通孔群83由最内侧的被配置为圆周状的多个贯通孔构成。第2贯通孔群82配置在第1贯通孔群81的内侧,第3贯通孔群83配置在第2贯通孔群82的内侧。
79.在实施方式3中,构成第1贯通孔群81、第2贯通孔群82及第3贯通孔群83各自的贯通孔的数量是相同数量。此外,如图9所示,第1贯通孔群81、第2贯通孔群82及第3贯通孔群83的各贯通孔以沿着喷水面85的径向h排列为一列的方式配置。
80.在图10中表示图9的i部分的放大图。
81.如图10所示,构成第1贯通孔群81的第1贯通孔(第1喷水孔)81j配置在圆周92上,并且形成作为下游端的开口的下游开口86a和作为上游端的开口的上游开口86b。下游开口86a在喷水面85上开设,上游开口86b在与喷水面85对置的喷水板84的在背面95(图11a~图11c)上开设。穿过第1贯通孔81j的水从上游开口86b朝向下游开口86a向喷出方向87流动。喷出方向87与将上游开口86b的开口中心与下游开口86a的开口中心连结的中心线大致一致。
82.同样,构成第2贯通孔群82的第2贯通孔(第2喷水孔)82j配置在圆周93上,并且形成作为下游端的开口的下游开口88a和作为上游端的开口的上游开口88b。穿过第2贯通孔82j的水从上游开口88b朝向下游开口88a向喷出方向89流动。喷出方向89与将上游开口88b的开口中心和下游开口88a的开口中心连结的中心线大致一致。同样,构成第3贯通孔群83的第3贯通孔(第3喷水孔)83j配置在圆周94上,并且形成作为下游端的开口的下游开口90a和作为上游端的开口的上游开口90b。穿过第3贯通孔83j的水从上游开口90b朝向下游开口90a向喷出方向91流动。喷出方向91与将上游开口90b的开口中心和下游开口90a的开口中心连结的中心线大致一致。
83.与实施方式1、2同样,第1贯通孔81j、第2贯通孔82j及第3贯通孔83j的喷出方向87、89、91都相对于各圆周92、93、94的法线方向u1、u2、u3包含倾斜分量α1、α2、α3。由此,从第1贯通孔群81、第2贯通孔群82、第3贯通孔群83分别以“螺旋状”喷出水,能够实现三重螺
旋状的出水形态。
84.在实施方式3中,特别是第1贯通孔81j、第2贯通孔82j及第3贯通孔83j的喷出方向87、89、91都相对于各圆周92、93、94的切线方向朝向中心侧。即,从第1贯通孔81j、第2贯通孔82j及第3贯通孔83j分别喷出的水朝向喷水板85的中心喷出。
85.进而,在实施方式3中,设定各贯通孔81j、82j、83j的形状,以使得关于相对于法线方向u1、u2、u3的倾斜分量α1、α2、α3成为α1>α2>α3的关系。即,喷出方向87相对于法线方向u1的倾斜分量α1比喷出方向89相对于法线方向u2的倾斜分量α2大,喷出方向89相对于法线方向u2的倾斜分量α2比喷出方向91相对于法线方向u3的倾斜分量α3大。
86.通过这样的倾斜分量α1、α2、α3的设定,在贯通孔81j、82j、83j中,位于越外侧的贯通孔则越大地拥有在沿着圆周的旋转方向上行进的分量,水朝向下方向喷水板84的中心侧落下。从第1贯通孔群81、第2贯通孔群82、第3贯通孔群83分别喷出的水在暂且在中心侧收敛后,向远离中心的方向发散。能够实现这样的三重螺旋状的出水形态。
87.接着,在图11a、图11b、图11c中表示第1贯通孔81j、第2贯通孔82j及第3贯通孔83j的纵剖视图。图11a是图10的第1贯通孔81j的k-k向视图,图11b是第2贯通孔82j的l-l向视图,图11c是第3贯通孔83j的m-m向视图。
88.如图11a所示,第1贯通孔81j的水的喷出方向87具有相对于喷水板84的厚度方向t的倾斜分量β1。同样,如图11b所示,第2贯通孔82j的水的喷出方向89具有相对于厚度方向t的倾斜分量β2,如图11c所示,第3贯通孔83j的水的喷出方向91具有相对于厚度方向t的倾斜分量β3。倾斜分量β1、β2、β3都是如图10所示朝向喷水面85的中心侧的分量。
89.在实施方式3中,特别设定了各贯通孔81j、82j、83j的形状,以使得关于相对于厚度方向t的倾斜分量β1、β2、β3成为β1>β2>β3的关系。即,喷出方向87的倾斜分量β1比喷出方向89的倾斜分量β2大,喷出方向89的倾斜分量β2比喷出方向91的倾斜分量β3大。
90.通过这样的倾斜分量β1、β2、β3的设定,在贯通孔81j、82j、83j中,位于越外侧的贯通孔则越大地拥有在与喷水面85平行的方向上行进的分量,水朝向下方向喷水板84的中心侧落下。在从第1贯通孔群81、第2贯通孔群82、第3贯通孔群83分别喷出的水形成螺旋状的流动时,位于越外侧的贯通孔则以旋转分量越强的状态出水,朝向喷水板84的中心侧流动,在中心侧收敛后,以向外侧扩散的方式发散。能够实现这样的三重螺旋状的出水形态。
91.通过上述的贯通孔81j、82j、83j的结构,能够形成如图12所示的三重螺旋状的流动。如图12所示,在贯通孔群81、82、83中,位于越外侧的贯通孔群则朝向作为与喷水面85平行的方向的横向的分量越强。从第1贯通孔群81喷出的水与从第2贯通孔群82喷出的水相比朝向横向的分量更强,从第2贯通孔群82喷出的水与从第3贯通孔群83喷出的水相比朝向横向的分量更强。由于从贯通孔群81、82、83喷出的水都朝向中心侧落下,所以在收敛区域96中暂且收敛后,从发散区域98开始向远离中心的方向发散。在发散区域98中水发散时,在贯通孔群81、82、83中,越位于外侧的贯通孔群则越向远离中心的方向发散。
92.根据这样的出水形态,不仅仅是审美性,还能够根据使用目的将如收敛区域96那样水以较大的接触面积喷上的部分和如发散区域98那样水以较小的接触面积喷上的部分分开使用。例如,在洗手指尖或细小的污物等时,只要将对象物放置于收敛区域96,就能够在水集中的部位没有浪费地洗。另一方面,如果将对象物放置于发散区域98,则能够迅速地冲洗手掌或手臂等的较大的区域。此外,在喷淋装置80被设置在较大的水槽中的情况下,通
过利用发散区域98,能够将较大的水槽有效地进行冲水。
93.此外,如果以实施方式3的喷淋出水形态向圆形的桶中出水,则能够使桶中产生漩涡的流动,能够在桶中有效地洗涤手帕等。此外,在添加洗剂的情况下能够使洗剂的混合也变好。
94.此外,根据实施方式3的喷淋出水形态,由于是三重的螺旋状流动,所以能够在其周围产生风。例如在作为浴室的喷淋装置利用的情况下,使用者能够感觉到风。
95.通常的直线出水和喷淋出水能够切换的水龙头在喷淋出水时水不流到与喷水板的中心对应的正中间的空间中。相对于此,通过图12所示的实施方式3的出水形态,能够使水也流到正中间的空间,能够实现与通常不同的出水形态。
96.如上述那样,实施方式3的喷水板84是在喷水面85形成有多个贯通孔群81、82、83的喷水板。喷水板84形成有:第1贯通孔群81,由在圆周92上排列的多个贯通孔81j构成;以及第2贯通孔群82,配置在比第1贯通孔群81靠内侧的位置,由在圆周93上排列的多个贯通孔82j构成。在对喷水面85进行平面视时,在第1贯通孔群81及第2贯通孔群82中,穿过贯通孔81j、82j后的水的喷出方向87、89包含相对于贯通孔81j、82j中的圆周92、93的法线方向u1、u2的倾斜分量α1、α2。
97.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形成双重或其以上的螺旋状的喷淋膜,能够起到与实施方式2的喷水板72及喷淋装置70同样的效果。
98.此外,根据实施方式3的喷水板84,在对喷水面85进行平面视时,在第1贯通孔群81及第2贯通孔群82中,水的喷出方向87、89比圆周92、93的切线方向向圆周92、93的中心侧倾斜。此外,就相对于法线方向u1、u2的倾斜分量α1、α2而言,第1贯通孔群81的倾斜分量α1比第2贯通孔群82的倾斜分量α2大。
99.根据这样的结构,在位于外侧的第1贯通孔81j与位于内侧的第2贯通孔82j相比更大地拥有沿着圆周92、93的周向的旋转分量的状态下,水朝向喷水板84的中心侧喷出,然后向远离中心的方向发散。能够形成这样的双重或其以上的螺旋流动的喷淋膜,能够实现与通常不同的出水形态。
100.此外,根据实施方式3的喷水板84,在第1贯通孔群81及第2贯通孔群82中,就喷出方向87、89相对于喷水板84的厚度方向t倾斜的倾斜分量β1、β2而言,第1贯通孔群81的倾斜分量β1比第2贯通孔群82的倾斜分量β2大。
101.根据这样的结构,在位于外侧的第1贯通孔81j与位于内侧的第2贯通孔82j相比更大地拥有与喷水面85平行的方向的旋转分量的状态下,水朝向喷水板84的中心侧喷出,然后向远离中心的方向发散。能够形成这样的双重或其以上的螺旋流动的喷淋膜,能够实现与通常不同的出水形态。
102.如上述那样,根据实施方式3的喷淋装置80,作为第1喷水孔的第1贯通孔81j位于作为第2喷水孔的第2贯通孔82j的外侧。此外,在对喷水面85进行平面视时,作为第1贯通孔81j及第2贯通孔82j的中心线的喷出方向87、89从上游侧向下游侧延伸的方向朝向比各贯通孔81j、82j中的圆周92、93的切线方向更靠近圆周92、93的中心的方向。此外,第1贯通孔81j的喷出方向87所具有的相对于法线方向u1的倾斜分量α1比第2贯通孔82j的喷出方向89所具有的相对于法线方向u2的倾斜分量α2大。
103.根据这样的结构,在位于外侧的第1贯通孔81j与位于内侧的第2贯通孔82j相比更
大地拥有沿着圆周92、93的周向的旋转分量的状态下,水朝向喷水板84的中心侧喷出,然后向远离中心的方向发散。能够形成这样的双重或其以上的螺旋流动的喷淋膜,能够实现与通常不同的出水形态。
104.此外,根据实施方式3的喷淋装置80,第1贯通孔81j的喷出方向87和喷水板84的厚度方向t所成的倾斜分量β1比第2贯通孔82j的喷出方向89和喷水板84的厚度方向t所成的倾斜分量β2大。
105.根据这样的结构,在位于外侧的第1贯通孔81j与位于内侧的第2贯通孔82j相比更大地拥有与喷水面85平行的方向的旋转分量的状态下,水朝向喷水板84的中心侧喷出,然后向远离中心的方向发散。能够形成这样的双重或其以上的螺旋流动的喷淋膜,能够实现与通常不同的出水形态。
106.另外,在实施方式3中,对设置贯通孔群81、82、83这3个贯通孔群的组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于这样的情况,贯通孔群的组的数量也可以是2个或4个以上。
107.另外,通过将上述各种各样的形态适当组合,能够起到各自具有的效果。
108.关于本发明,参照附图并与优选的实施方式关联而充分地进行了记载,但对于该技术熟练的人们而言,各种变形及修正是显而易见的。这样的变形及修正只要不脱离由添附的权利要求书决定的本发明的范围,则应该理解为包含在其中。此外,实施方式的要素的组合及顺序的变化可以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及思想而实现。
109.工业实用性
110.本发明对于浴室的顶喷型喷淋装置及在厨房或盥洗室中使用的作为水龙头的喷淋装置、以及它们具备的喷水板等是有用的。
111.标号说明
112.2 喷淋装置
113.4 喷水板
114.5 喷水面
115.8 顶棚
116.9 圆周
117.10 喷水孔
118.11 中心
119.12 下游开口
120.14 上游开口
121.16 开口中心
122.18 开口中心
123.20 中心线
124.21 背面
125.22 第1弯曲部
126.23 铅直方向
127.24 第2弯曲部
128.30 喷水板
129.32 喷水孔
130.32a 下游开口
131.32b 上游开口
132.34 直线部
133.36 中心线
134.40 喷水板
135.42、44 板部件
136.46、48 开口
137.49 中心线
138.50 喷水板
139.52 喷水孔
140.52a 下游开口
141.52b 上游开口
142.54 第1直线部
143.56 第2直线部
144.58 中心线
145.60 喷水板
146.62 喷水孔
147.62a 下游开口
148.62b 上游开口
149.64、66 直线部
150.68 中心线
151.70 喷淋装置
152.72 喷水板
153.74 喷水面
154.76 喷水孔
155.80 喷淋装置
156.81 第1贯通孔群
157.81j 第1贯通孔(第1喷水孔)
158.82 第2贯通孔群
159.82j 第2贯通孔(第2喷水孔)
160.83 第3贯通孔群
161.83j 第3贯通孔(第3喷水孔)
162.84 喷水板
163.85 喷水面
164.86a 下游开口
165.86b 上游开口
166.87 喷出方向(中心线)
167.88a 下游开口
168.88b 上游开口
169.89 喷出方向(中心线)
170.90a 下游开口
171.90b 上游开口
172.91 喷出方向(中心线)
173.92、93、94 圆周
174.96 收敛区域
175.98 发散区域
176.100 喷水板
177.102 喷水面
178.104 喷水孔
179.105 中心
180.106 下游开口
181.107 圆周
182.108 上游开口
183.109 开口中心
184.110 中心线
185.111 开口中心
186.f、g 面方向
187.t、x 厚度方向
188.p 法线方向
189.p1 相对于法线方向的倾斜分量
190.q 切线方向
191.q1 相对于切线方向的倾斜分量
192.r 周向
193.r1 一侧的周向
194.r2 另一侧的周向
195.u1、u2、u3 法线方向
196.α1、α2、α3 相对于法线方向的倾斜分量
197.β1、β2、β3 相对于厚度方向的倾斜分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