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洁净型煤制备加工系统及制备加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6291246发布日期:2021-08-17 13:40阅读:112来源:国知局
一种洁净型煤制备加工系统及制备加工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煤加工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洁净型煤制备加工系统及制备加工方法。



背景技术:

煤为不可再生的资源,是古代植物埋藏在地下经历了复杂的生物化学和物理化学变化逐渐形成的固体可燃性矿产,煤也是非常重要的能源,是冶金、化学工业的重要原料,煤在被开采出来后通常需要对其进行洁净加工,因此经过洁净加工的煤也叫做洁净煤,然而洁净煤通常需要被加工成具有特定形状的型煤,再将洁净煤加工成型煤的过程中有混捏工序,其过程就是将待进行混捏的煤质原料与粘结剂、水相搅拌混合,从而使煤具有可塑性,而混捏的过程通常会影响其在后续塑形过程中的使用效果,因此对待进行混捏的煤质原料进行搅拌混捏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现有技术采用普通搅拌混捏机械对待进行混捏的煤质原料,进行搅拌混捏的过程中通常存在以下问题:

现有普通搅拌混捏机械通常只能够将水、粘结剂添加至煤质原料上端,使得添加后的水、粘结剂与煤质原料之间不够匀称,为将水、粘结剂与煤质原料之间搅拌均匀,从而增加了对煤质原料进行搅拌的时长,并降低了对煤质原料进行搅拌混捏的效率以及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洁净型煤制备加工系统,包括圆形板、支撑腿、搅拌机构和排料机构,所述的圆形板下端面上均匀安装有支撑腿,圆形板中部开设有圆形通槽,圆形通槽上端设置有搅拌机构,搅拌机构下端穿过圆形通槽设置有排料机构,其中:

所述的搅拌机构包括锥形筒、e形环槽、环形上板、开合支链、驱动电机、搅拌杆、搅拌内条、连接板、螺旋搅拌板、连接管、转动环、加料管、进料管和防逆流支链,圆形板中部位于圆形通槽上端设置有锥形筒,锥形筒为上下贯通的圆锥形结构,且锥形筒上端开口直径大于下端开口直径,锥形筒上端内侧设置有e形环槽,e形环槽为开口朝下的e形结构,e形环槽内侧设置有环形上板,环形上板上端设置有开合支链;

环形上板中部通过电机座安装有驱动电机,驱动电机输出轴下端设置有穿过环形上板的搅拌杆,且搅拌杆下端与锥形筒下端相平齐,搅拌杆外侧面上设置有螺旋状结构的搅拌内条,搅拌内条最上端安装有连接板,连接板远离搅拌杆的一侧后端与搅拌杆之间设置有锥形结构的螺旋搅拌板,且螺旋搅拌板的外侧面与锥形筒的内壁相贴合,螺旋搅拌板内部左右两侧开设有与其形状相对应的排料通槽,排料通槽上端通过连接管设置有转动环,且转动环通过转动配合的方式与e形环槽下端相连接,e形环槽上端左侧左右设置有排料通槽相对应的加料管,且螺旋搅拌板的下侧弧形面上均匀对称设置有与排料通槽相接通的进料管,进料管内部设置有防逆流支链;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开合支链包括扇形板和电磁铁,环形上板内部开设有扇形槽,扇形槽右侧开设有扇形通槽,且扇形通槽与扇形槽相连通,扇形通槽内通过转动配合设置扇形板,扇形板上端右侧以及环形上板上端右侧设置有相互对应的电磁铁;具体工作时,当需要往锥形筒内部添加待进行混捏的煤质原料时,对电磁铁进行断电使其之间不再吸附连接,然后手动通过扇形板上端的电磁铁带动扇形板向左转动,之后将待进行混捏的煤质原料从扇形通槽上端向下进行放置,当搅拌机构对待进行混捏的煤质原料进行搅拌时,对电磁铁进行通电,然后手动通过位于扇形板上端的电磁铁带动扇形板向右转动,从而使电磁铁之间能够相互吸附,通过扇形板能够对搅拌过程中的煤质原料上端进行限位,从而能够避免其向外掉落。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的防逆流支链包括漏网板、伸缩弹簧和防逆筒,所述的进料管下侧内壁之间设置有漏网板,漏网板上端通过伸缩弹簧设置有防逆筒,防逆筒为下侧开口内部中空的圆筒形结构,且防逆筒外侧面上侧均匀开设有进液通孔,进料管内壁上位于防逆筒上侧设置有用于阻挡防逆筒的环形凸起,且进料管内壁上位于进液通孔外侧开设有环形槽。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的排料机构包括环形块、排料管、承托板、伸缩气缸、从动齿条、不完全齿轮、连接杆和转动圆板,圆形板下端位于圆形通槽外侧设置有环形块,环形块下端设置有l形结构的排料管,环形块右侧下端安装有承托板,承托板上端面上通过伸缩气缸设置有从动齿条,从动齿条上端通过啮合的方式设置有不完全齿轮,不完全齿轮左端设置有与环形块侧壁为转动配合的连接杆,连接杆中部位于环形块内侧设置有与环形块内壁相对应的转动圆板。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的圆形板上端面与锥形筒之间设置有环形板,锥形筒内壁上均匀开设有透气孔,圆形板右侧下端开设有进气通孔,圆形板下端位于进气通孔外侧设置有进气管;具体工作时,当完成加料管与外部系统的接通后,通过进气管与外部蒸汽传输系统相接通,当搅拌机构进行工作时,外部蒸汽传输系统将通过进气管向环形板内侧进行充蒸气,使得蒸汽能够穿过透气孔流动至锥形筒内,使得蒸汽能够在搅拌机构运行的过程中增加粘结剂的软化效果。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的透气孔均为内侧向下倾斜设置;具体工作时,内侧向下倾斜设置的透气孔,能够避免待进行混捏的煤质原料在向下掉落的过程中对其进行堵塞。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的环形板为金属材质,且环形板内部设置有电热丝;具体工作时,当外部蒸汽传输系统通过进气管将蒸汽传输至环形板内侧后,电热丝能够对环形板进行加热,从而能够避免蒸汽在传输的过程中降温。

此外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洁净型煤制备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将加料管分别与外部输水系统以及粘结剂输送系统相接通,然后将待进行混捏的煤质原料从开合支链上端向下进行适量添加,然后关闭开合支链;

s2:通过外部输水系统和粘接剂输送系统沿加料管分别向e形环槽内部添加适量水和粘接剂,使得水、粘结剂能够分别沿排料通槽进料管和防逆流支链流动至锥形筒内部,同时通过搅拌机构能够对待进行混捏的煤质原料进行搅拌;

s3:当搅拌机构完成对待进行混捏的煤质原料、水和粘结剂之间的搅拌后,通过搅拌机构不再运行,然后通过排料机构能够将锥形筒内的完成搅拌的煤质原料向下排出,之后重复上述操作即可再次对待进行混捏的煤质原料进行搅拌。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一、本发明能够解决现有技术采用普通搅拌混捏机械对待进行混捏的煤质原料,进行搅拌混捏的过程中存在的以下问题:现有普通搅拌混捏机械通常只能够将水、粘结剂添加至煤质原料上端,使得添加后的水、粘结剂与煤质原料之间不够匀称,为将水、粘结剂与煤质原料之间搅拌均匀,从而增加了对煤质原料进行搅拌的时长,并降低了对煤质原料进行搅拌混捏的效率以及效果;

二、本发明通过搅拌机构能够在对煤质原料进行搅拌的过程中进行水、粘结剂的添加,较于现有技术将水、粘结剂添加至煤质原料上端而言,使得水、粘结剂能够被更均匀的添加,从而提高了对煤质原料进行搅拌的效率以及效果。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除支撑腿和排料机构外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图3中a处放大图;

图5是本发明搅拌杆、搅拌内条、连接板和螺旋搅拌板之间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排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防逆流支链与进料管之间的结构示意图(液体从上往下时);

图8是本发明防逆流支链与进料管之间的结构示意图(液体从下往上时)。

图中,1、圆形板;2、支撑腿;3、搅拌机构;4、排料机构;31、锥形筒;32、e形环槽;33、环形上板;34、开合支链;35、驱动电机;36、搅拌杆;37、搅拌内条;38、连接板;39、螺旋搅拌板;310、连接管;311、转动环;312、加料管;313、进料管;314、防逆流支链;315、环形板;316、进气管;341、扇形板;342、电磁铁;3141、漏网板;3142、伸缩弹簧;3143、防逆筒;41、环形块;42、排料管;43、承托板;44、伸缩气缸;45、从动齿条;46、不完全齿轮;47、连接杆;48、转动圆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发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结合。

如图1至图8所示,一种洁净型煤制备加工系统,包括圆形板1、支撑腿2、搅拌机构3和排料机构4,所述的圆形板1下端面上均匀安装有支撑腿2,圆形板1中部开设有圆形通槽,圆形通槽上端设置有搅拌机构3,搅拌机构3下端穿过圆形通槽设置有排料机构4;具体工作时,首先将外部输水系统、粘接剂传输系统与搅拌机构3相接通,然后再从搅拌机构3上端向下放置待进行混捏的煤质原料,之后通过搅拌机构3能够在对待进行混捏的煤质原料进行搅拌的过程中进行加水和粘结剂,从而使水和粘结剂能够更均匀的添加至煤质原料之间,从而提高了对待进行混捏的煤质原料进行搅拌混捏的效果以及效率,当完成煤质原料的搅拌混捏后,通过排料机构4和搅拌机构3配合能够将完成搅拌混捏的煤质原料向外排出。

所述的搅拌机构3包括锥形筒31、e形环槽32、环形上板33、开合支链34、驱动电机35、搅拌杆36、搅拌内条37、连接板38、螺旋搅拌板39、连接管310、转动环311、加料管312、进料管313和防逆流支链314,圆形板1中部位于圆形通槽上端设置有锥形筒31,锥形筒31为上下贯通的圆锥形结构,且锥形筒31上端开口直径大于31下端开口直径,锥形筒31上端内侧设置有e形环槽32,e形环槽32为开口朝下的e形结构,e形环槽32内侧设置有环形上板33,环形上板33上端设置有开合支链34;

环形上板33中部通过电机座安装有驱动电机35,驱动电机35输出轴下端设置有穿过环形上板33的搅拌杆36,且搅拌杆36下端与锥形筒31下端相平齐,搅拌杆36外侧面上设置有螺旋状结构的搅拌内条37,搅拌内条37最上端安装有连接板38,连接板38远离搅拌杆36的一侧后端与搅拌杆36之间设置有锥形结构的螺旋搅拌板39,且螺旋搅拌板39的外侧面与锥形筒31的内壁相贴合,螺旋搅拌板39内部左右两侧开设有与其形状相对应的排料通槽,排料通槽上端通过连接管310设置有转动环311,且转动环311通过转动配合的方式与e形环槽32下端相连接,e形环槽32上端左侧左右设置有排料通槽相对应的加料管312,且螺旋搅拌板39的下侧弧形面上均匀对称设置有与排料通槽相接通的进料管313,进料管313内部设置有防逆流支链314;

具体工作时,搅拌机构3能够在对煤质原料进行搅拌混捏的同时进行加水和加粘结剂;首先将加料管312分别与外部输水系统以及粘结剂输送系统相接通,再将待进行混捏的适量煤质原料从开合支链34上端向下放置在锥形筒31内部,然后再通过开合支链34对煤质原料上端进行限位,之后驱动电机35输出轴旋转能够带动搅拌杆36、搅拌内条37和螺旋搅拌板39进行转动,在螺旋搅拌板39转动的过程中,通过外部输水系统、粘结剂输送系统分别往e形环槽32内添加水、粘结剂,从而使水、粘结剂能够通过加料管312、e形环槽32、连接管310、排料通槽、进料管313和防逆流支链314流动至锥形筒31内部,此时防逆流支链314能避免煤质原料沿进料管313进入排料通槽内,较于现有技术而言,提高了添加后水、粘结剂的均匀程度,使得搅拌内条37和螺旋搅拌板39更容易将煤质原料与水、粘结剂搅均,从而提高了对煤质原料进行搅拌混捏的效果以及效率,且螺旋搅拌板39还能够在转动的过程中对锥形筒31内壁粘连的煤质原料进行刮除,从而能够避免煤质原料在锥形筒31内因与锥形筒31内壁相粘连而降低对其进行搅拌混捏的效果。

所述的开合支链34包括扇形板341和电磁铁342,环形上板33内部开设有扇形槽,扇形槽右侧开设有扇形通槽,且扇形通槽与扇形槽相连通,扇形通槽内通过转动配合设置扇形板341,扇形板341上端右侧以及环形上板33上端右侧设置有相互对应的电磁铁342;具体工作时,当需要往锥形筒31内部添加待进行混捏的煤质原料时,对电磁铁342进行断电使其之间不再吸附连接,然后手动通过扇形板341上端的电磁铁342带动扇形板341向左转动,之后将待进行混捏的煤质原料从扇形通槽上端向下进行放置,当搅拌机构3对待进行混捏的煤质原料进行搅拌时,对电磁铁342进行通电,然后手动通过位于扇形板341上端的电磁铁342带动扇形板341向右转动,从而使电磁铁342之间能够相互吸附,通过扇形板341能够对搅拌过程中的煤质原料上端进行限位,从而能够避免其向外掉落。

所述的防逆流支链314包括漏网板3141、伸缩弹簧3142和防逆筒3143,所述的进料管313下侧内壁之间设置有漏网板3141,漏网板3141上端通过伸缩弹簧3142设置有防逆筒3143,防逆筒3143为下侧开口内部中空的圆筒形结构,且防逆筒3143外侧面上侧均匀开设有进液通孔,进料管313内壁上位于防逆筒3143上侧设置有用于阻挡防逆筒3143的环形凸起,且进料管313内壁上位于进液通孔外侧开设有环形槽;

具体工作时,防逆流支链314能避免锥形筒31内部的原料沿进料管313进入排料通槽内;当水、粘结剂沿进料管313向锥形筒31内部进行流动时,水、粘结剂能够通过防逆筒3143上端面带动防逆筒3143向下侧移动,使得水、粘结剂能够沿进液通孔流至防逆筒3143内部,再沿漏网板3141流至锥形筒31内,当锥形筒31内的原料沿漏网板3141向上移动时能够带动防逆筒3143向上进行移动,使得防逆筒3143上端能够与环形凸起相贴合,从而能够避免锥形筒31内的原料流至排料通槽内。

所述的排料机构4包括环形块41、排料管42、承托板43、伸缩气缸44、从动齿条45、不完全齿轮46、连接杆47和转动圆板48,圆形板1下端位于圆形通槽外侧设置有环形块41,环形块41下端设置有l形结构的排料管42,环形块41右侧下端安装有承托板43,承托板43上端面上通过伸缩气缸44设置有从动齿条45,从动齿条45上端通过啮合的方式设置有不完全齿轮46,且不完全齿轮46上的齿为九十度设置,不完全齿轮左端设置有与环形块41侧壁为转动配合的连接杆47,连接杆47中部位于环形块41内侧设置有与环形块41内壁相对应的转动圆板48;

具体工作时,排料机构4能够在搅拌机构3的作用下将完成搅拌混捏后的煤质原料向外排出;当搅拌机构3完成对煤质原料的搅拌混捏后,伸缩气缸44将带动从动齿条45进行移动,使得从动齿条45能够带动不完全齿轮46、连接杆47和转动圆板48进行九十度转动,从而使转动圆板48不再对环形块41内壁进行阻挡,然后搅拌机构3将再次对煤质原料进行搅拌,使得搅拌内条37和螺旋搅拌板39能够在转动的过程中带动煤质原料向下移动,从而使煤质原料能够沿环形块41、排料管42向外排出。

所述的圆形板1上端面与锥形筒31之间设置有环形板315,锥形筒31内壁上均匀开设有透气孔,圆形板1右侧下端开设有进气通孔,圆形板1下端位于进气通孔外侧设置有进气管316;具体工作时,当将加料管312与外部系统接通后,通过进气管316与外部蒸汽传输系统相接通,当搅拌机构3进行工作时,外部蒸汽传输系统将通过进气管316向环形板315内侧进行充蒸气,使得蒸汽能够穿过透气孔流动至锥形筒31内,使得蒸汽能够在搅拌机构3运行的过程中增加粘结剂的软化效果,从而提高了对煤质原料进行搅拌混捏的效率。

所述的透气孔均为内侧向下倾斜设置;具体工作时,内侧向下倾斜设置的透气孔,能够避免待进行混捏的煤质原料在向下掉落的过程中对其进行堵塞。

所述的环形板315为金属材质,且环形板315内部设置有电热丝;具体工作时,当外部蒸汽传输系统通过进气管316将蒸汽传输至环形板315内侧后,电热丝能够对环形板315进行加热,从而能够避免蒸汽在传输的过程中降温。

此外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洁净型煤制备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将加料管312分别与外部输水系统以及粘结剂输送系统相接通,然后将待进行混捏的煤质原料从开合支链34上端向下进行适量添加,然后关闭开合支链34;

s2:通过外部输水系统和粘接剂输送系统沿加料管312分别向e形环槽32内部添加适量水和粘接剂,使得水、粘结剂能够分别沿排料通槽进料管313和防逆流支链314流动至锥形筒31内部,同时通过搅拌机构3能够对待进行混捏的煤质原料进行搅拌;

s3:当搅拌机构3完成对待进行混捏的煤质原料、水和粘结剂之间的搅拌后,通过搅拌机构3不再运行,然后通过排料机构4能够将锥形筒31内的完成搅拌的煤质原料向下排出,之后重复上述操作即可再次对待进行混捏的煤质原料进行搅拌。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的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