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石墨烯绝缘材料膜高效制备装置及其使用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6599019发布日期:2021-09-10 23:02阅读:39来源:国知局
一种石墨烯绝缘材料膜高效制备装置及其使用方法与流程

1.本技术涉及膜制备领域,尤其是一种石墨烯绝缘材料膜高效制备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2.石墨烯具有优异的光学、电学、力学特性,在材料学、微纳加工、能源、生物医学和药物传递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被认为是一种未来革命性的材料,石墨烯常见的粉体生产的方法为机械剥离法、氧化还原法、sic外延生长法,薄膜生产方法为化学气相沉积法,石墨烯是已知强度最高的材料之一,同时还具有很好的韧性,且可以弯曲,石墨烯是一种零距离半导体,因为它的传导和价带在狄拉克点相遇,在狄拉克点的六个位置动量空间的边缘布里渊区分为两组等效的三份,相比之下,传统半导体的主要点通常为γ,动量为零。
3.目前石墨烯绝缘材料膜在制备时石墨烯溶液难以混合均匀,影响石墨烯绝缘材料膜的效果,同时也影响石墨烯绝缘材料膜的制备效率,且在石墨烯绝缘材料膜制备时,载体膜容易发生褶皱,使石墨烯绝缘材料膜的次品率较高,影响石墨烯绝缘材料膜的制备。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石墨烯绝缘材料膜高效制备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4.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石墨烯绝缘材料膜高效制备装置及其使用方法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目前石墨烯绝缘材料膜在制备时石墨烯溶液难以混合均匀,影响石墨烯绝缘材料膜的效果,同时也影响石墨烯绝缘材料膜的制备效率问题。
5.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石墨烯绝缘材料膜高效制备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包括支撑底座和混料结构,所述混料结构包括混料壳体,所述混料壳体固接于支撑底座顶部,所述混料壳体顶部固接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端固接防护壳体,所述防护壳体底部固接转动轴筒,所述转动轴筒表面固接有若干个搅拌页,所述转动轴筒表面设置有清洁机构,所述混料壳体一侧固接输料壳体,所述输料壳体顶部固接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端固接输料绞龙,所述混料壳体顶部固接加料管,所述混料壳体正面固接有排料管,所述排料管一端螺纹连接有排料盖,所述支撑底座侧面开设有两个上下分布的输料口。
6.进一步地,所述清洁机构包括电动推杆,所述电动推杆固接于防护壳体内腔顶部,所述电动推杆底部固接中心柱,所述中心柱侧面固接限位柱,所述限位柱一端固接滑动套筒,所述滑动套筒侧面转动连接连接柱,所述连接柱一端转动连接滑动板,所述滑动板一侧固接刮板,所述刮板一侧固接定位柱,所述搅拌页开设有滑动口,所述定位柱一端贯穿滑动口并延伸至搅拌页一侧,且所述定位柱一端固接定位板,所述中心柱表面固接有两个对称分布的限位柱,所述转动轴筒开设有移动口,所述限位柱一端贯穿移动口并固接于滑动套筒内壁,所述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和第一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电动推杆和第二控制器电性连接。
7.进一步地,包括成膜结构,所述成膜结构包括成膜壳体,所述成膜壳体固接于支撑底座顶部,所述成膜壳体一侧设置有喷涂泵,所述喷涂泵固接于支撑底座顶部,所述喷涂泵一端固接混料壳体,所述喷涂泵另一端固接连接管,所述连接管一端固接喷涂头,所述喷涂头下方设置有承载台,所述承载台固接于成膜壳体内腔侧壁,所述承载台一侧设置有平整组件,所述承载台底端设置有放料辊,所述放料辊一侧设置有张紧组件,所述张紧组件斜上方设置有防刮辊,且所述放料辊、张紧组件和防刮辊均转动连接于成膜壳体内腔侧壁,所述喷涂泵和第三控制器电性连接。
8.进一步地,所述成膜壳体一侧开设有转移口,所述成膜壳体顶部开设有固定口,所述连接管一端贯穿固定口并延伸至成膜壳体内腔处,所述成膜壳体正面铰接有取放门,所述张紧组件包括两个上下分布的转动辊,且两个所述转动辊均固接于成膜壳体内腔侧壁。
9.进一步地,所述平整组件包括固定板,所述固定板固接于成膜壳体内腔顶部,所述固定板底部固接支撑弹簧,所述支撑弹簧底部固接滑动架,所述滑动架内壁固接安装柱,所述滑动架底部固接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一侧转动连接平整辊。
10.进一步地,所述平整辊两端均转动连接有安装板,且两个所述安装板顶部均固接有滑动架,所述滑动架的截面呈u形结构,所述固定板开设有预设口,所述安装柱一端贯穿预设口并延伸至固定板一侧,且所述固定板两端均固接于滑动架内壁。
11.进一步地,包括余热利用结构,所述余热利用机构包括预热壳体,所述预热壳体固接于成膜壳体一侧,所述预热壳体内腔侧壁转动连接若干个第一转接辊,所述预热壳体底部固接冷却管,所述冷却管内壁固接活性炭吸附过滤网,所述冷却管底部设置有收集盒,所述收集盒固接于支撑底座顶部,所述冷却管底部固接有若干个收集管,且所述收集管固接于收集盒顶部,所述预热壳体顶部固接连通管,所述连通管内壁固接管道风机。
12.进一步地,所述冷却管一端固接于预热壳体底部,所述冷却管另一端开设有若干个均匀分布的透气孔,所述收集盒一侧固接有排水管,所述排水管一端螺纹连接有排水盖。
13.进一步地,包括烘干组件,所述烘干组件包括烘干壳体,所述烘干壳体固接于连通管底部,且所述烘干壳体固接于支撑底座顶部,所述烘干壳体内腔侧壁转动连接有若干个第二转接辊,所述烘干壳体内腔底部固接第二风机,所述第二风机上方设置有若干个加热体,所述加热体固接于烘干壳体内腔侧壁,所述烘干壳体两侧均开设有进出口,所述第二风机、加热体和管道风机和第四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第四控制器、第三控制器、第二控制器和第一控制器均设置于中心控制设备上。
14.进一步地,所述使用方法如下:
15.s1、制备石墨烯溶液,将石墨烯材料和助剂等通过加料管加入混料壳体中,然后利用第一控制器同时启动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然后利用第一电机带动防护壳体和转动轴筒转动,从而带动搅拌页转动,对混料壳体内的材料进行搅拌,同时第二电机带动输料绞龙转动,从而将混料壳体内腔下部的材料传输至混料壳体内腔上部,从而对混料壳体内的材料进行辅助搅拌,得到石墨烯溶液,然后利用第二空气器启动电动推杆,电动推杆可以带动中心柱下移,从而在限位柱的作用下带动滑动套筒同向移动,此时在连接柱的作用下两侧的滑动板和刮板可以相背移动,使刮板接触混料壳体内腔侧壁,然后利用搅拌页转动带动刮板转动,从而利用刮板对混料壳体内壁进行清洁;
16.s2、安装绝缘材料膜,打开成膜壳体开设的取放门,然后将绝缘材料膜卷安装于放
料辊表面,然后使绝缘材料膜一端穿过张紧组件,并从防刮辊顶部经过,然后从平整辊和承载台之间穿过,然后绝缘材料膜一端依次穿过成膜壳体开设的转移控口、第一转接辊顶部、烘干壳体一侧开设有的进出口,第二转接辊顶部和烘干壳体另一侧开设的进出口,并将绝缘材料膜一端固固定于收卷机构的收卷辊表面;
17.s3、制备石墨烯绝缘材料膜,通过第三控制器启动喷涂泵,利用喷涂泵、连接管和喷涂头将混料壳体内的石墨烯溶液均匀的喷涂在绝缘材料膜表面,得到石墨烯绝缘材料膜,此时收卷机构带动石墨烯绝缘材料膜匀速移动;
18.s4、预热,利用第四控制器启动管道风机、第二风机和加热体,加热体对空气进行加热,加热体加快烘干壳体内的空气流动,管道风机将烘干壳体内多余的热气转移至预热壳体内,从而对预热壳体内的石墨烯绝缘材料膜进行预热;
19.s5、烘干,利用第二转接辊对石墨烯绝缘材料膜进行转移,此时通过加热体和第二风机可以对石墨烯绝缘材料膜进行烘干成型,然后利用收卷机构进行收卷;
20.s6、废气处理,烘干石墨烯绝缘材料膜的气体经过第一转接辊进入冷却管内,此时通过活性炭吸附过滤网可以对废气进行过滤、吸附,然后排放至空气中,此时利用收集盒可以对冷却管内壁的冷凝水进行收集。
21.通过本技术上述实施例,采用了输料绞龙和搅拌页等结构对石墨烯材料进行混合搅拌,解决了目前石墨烯绝缘材料膜在制备时石墨烯溶液难以混合均匀,影响石墨烯绝缘材料膜的效果,同时也影响石墨烯绝缘材料膜的制备效率问题,使石墨烯材料的混合效果更好,降低石墨烯材料的混合时间,提高石墨烯绝缘材料膜的生产效率。
22.其次本技术采用了电动推杆和刮板等结构对混料壳体内壁进行清洁,解决了在搅拌时石墨烯材料等容易粘附在容器内壁,导致容器难以进行清洗的问题,防止石墨烯材料等粘附在混料壳体内壁,便于混料壳体的清洁。
23.再次本技术利用预热壳体等结构对余热进行利用,通过活性炭吸附过滤网对烘干时产生的废气进行过滤、吸附,解决了石墨烯绝缘材料烘干时产生的余热没有得到利用,且废气中含有污染元素,直接排放容易造成环境污染的问题,便于利用余热对石墨烯绝缘材料进行烘干,提高石墨烯绝缘材料的烘干效率,且可以对废气进行处理,防止污染环境。
附图说明
2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25.图1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整体立体示意图;
26.图2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整体内部示意图;
27.图3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混料结构俯视示意图;
28.图4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清洁机构立体剖视示意图;
29.图5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搅拌页和刮板连接局部立体示意图;
30.图6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成膜结构立体侧面剖视示意图;
31.图7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平整组件侧视示意图;
32.图8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平整组件立体示意图;
33.图9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余热利用结构侧视示意图;
34.图10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图2中a处局部放大示意图;
35.图11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图2中a处局部放大示意图;
36.图12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图3中a处局部放大示意图;
37.图13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使用方法流程示意图;
38.图14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控制设备控制原理示意图。
39.图中:1、支撑底座,2、混料壳体,3、第一电机,4、防护壳体,5、转动轴筒,6、搅拌页,7、输料壳体,8、第二电机,9、输料绞龙,10、电动推杆,11、中心柱,12、限位柱,13、滑动套筒,14、连接柱,15、滑动板, 16、刮板,17、定位柱,18、成膜壳体,19、喷涂泵,20、连接管,21、喷涂头,22、承载台,23、放料辊,24、张紧组件,25、防刮辊,26、固定板, 27、支撑弹簧,28、滑动架,29、安装柱,30、安装板,31、平整辊,32、预热壳体,33、第一转接辊,34、冷却管,35、活性炭吸附过滤网,36、收集盒,37、连通管,38、管道风机,39、烘干壳体,40、第二转接辊,41、第二风机,42、加热体。
具体实施方式
40.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41.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技术的实施例。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42.在本技术中,术语“上”、“下”、“左”、“右”、“前”、“后”、“顶”、“底”、“内”、“外”、“中”、“竖直”、“水平”、“横向”、“纵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些术语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描述本技术及其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所指示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必须具有特定方位,或以特定方位进行构造和操作。
43.并且,上述部分术语除了可以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以外,还可能用于表示其他含义,例如术语“上”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用于表示某种依附关系或连接关系。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这些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44.此外,术语“安装”、“设置”、“设有”、“连接”、“相连”、“套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整体式构造;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或者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又或者是两个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之间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45.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
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
46.本实施例中的制备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可以适用于各种石墨烯膜,例如,在本实施例提供了如下一种石墨烯散热膜,本实施例中的制备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可以用于制作如下石墨烯散热膜。
47.该石墨烯散热膜,包括:含有石墨烯的散热层和复合在所述含有石墨烯的散热层上的离型纸层。在本发明中,以含有石墨烯的散热层为主体结构,以离型纸层为支撑层结构。所述含有石墨烯的散热层作用是散热,优选为含%石墨烯的散热层,还可以优选为含有石墨、碳纤维、炭黑和碳纳米管中的一种或多种以及石墨烯的散热层。本使用新型对于石墨、碳纤维、炭黑和碳纳米管与石墨烯的质量比没有特殊限制,可以实现散热作用即可。对于所述散热层含有的石墨烯,优选为1~50层石墨烯微片或含有功能团的官能化的石墨烯,所述官能团优选为氧、羰基、氟或氨基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石墨烯微片的片径优选为1~100微米,更优选为5~50微米,最优选为5~20 微米。所述含有石墨烯的散热层的厚度优选为5~1000微米,更优选为8~300 微米,最优选为10~100微米。所述含有石墨烯的散热层的面积没有特殊限制,其由喷涂、辊涂、刷涂或浸涂等方式覆合在离型纸层上,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控制所述含有石墨烯的散热层的面积。在本发明中,还包括复合在所述含有石墨烯的散热层上的离型纸层。所述离型纸层起到支撑作用,本发明对于所述离型纸的种类没有特殊限制,市售产品即可。所述离型纸层的面积优选大于或等于所述含石墨烯的散热层的面积。在本发明中,为了在使用时,玻璃所述离型纸层后,所述含有石墨烯的散热层更容易附着于电子器件上,优选的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含有石墨烯的散热层和离型纸层之间的导热双面胶层。所述导热双面胶层既具有导热的功能,又方便使所述含有石墨烯的散热层附着于电子器件上。所述导热双面胶优选为丙烯酸双面胶或聚氨酯双面胶,所述导热双面胶的厚度优选为5~50微米。本发明的石墨烯散热膜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制备:将石墨烯或者碳系材料与石墨烯的混合物混和均匀,得到混合粉末;在离型纸上涂覆所述混合粉末,得到石墨烯散热膜;所述碳系材料为石墨、碳纤维、炭黑和碳纳米管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涂覆的方式优选为喷涂、辊涂或刷涂。本发明对于石墨烯与碳系材料的比例没有特殊限制,按照具体实施情况进行选择即可。本发明的石墨烯散热膜还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制备:将石墨烯或者碳系材料与石墨烯的混合物均匀分散在水中,得到混合液;在离型纸上涂覆所述混合液,得到石墨烯散热膜;所述碳系材料为石墨、碳纤维、炭黑和碳纳米管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涂覆的方式优选为喷涂、辊涂、刷涂或浸涂。本发明对于石墨烯与碳系材料的比例没有特殊限制,按照具体实施情况进行选择即可。本发明提供的石墨烯散热膜,包括:含有石墨烯的散热层和设置于所述含有石墨烯的散热层一侧的离型纸层。所述离型纸层对于含有石墨烯的散热层具有支撑作用,由于离型纸的大小尺寸可控,因此与其设置在一起的含石墨烯的散热层也尺寸可控。其次,离型纸层对于含有石墨烯的散热层具有保护作用,避免了含有石墨烯的散热层边缘破损。再次,由于离型纸具有一定的柔性,因此形成的石墨烯散热膜可以卷曲储存。使用时,玻璃离型纸层,将含石墨烯的散热层贴合于电子器件上即可,使用方便,适用范围广。以下结合实施例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以下实施例只是对本发明优选实施方案的举例说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接受以下实施例的限制。实施例1将50wt%石墨烯和50wt%石墨混合粉体经过干粉搅拌器搅拌均匀后,然后将该混合粉体涂覆在厚度为10微米的导热双面胶上形成含石墨烯的散热膜,其中导热双
面胶的另一侧附有离型纸,且含石墨烯的散热层尺寸与导热双面胶的尺寸相对应。最后经过辊压机在压力30mpa下进行模压,模压后含石墨烯散热膜厚度为30微米,平面散热系数为800w/m.k。当要使用含石墨烯散热膜时,去掉离型纸后直接贴合在器件表面即可。实施例2 将80wt%石墨烯和20wt%石墨混合物均匀分散在水中形成水溶液,然后通过喷涂的方式涂覆在厚度为30微米的导热双面胶上,干燥形成含石墨烯的散热膜,其中导热双面胶的另一侧附有离型纸。最后经过辊压机进行模压(压力 50mpa),模压后含石墨烯散热膜厚度为20微米,平面散热系数为1000w/m.k。当要使用含石墨烯散热膜时,去掉离型纸后直接贴合在器件表面即可。实施例3:将石墨烯均匀分散在水中,然后通过辊涂的方式涂覆在离型纸上,干燥后形成石墨烯散热膜。然后将干燥的膜层通过辊压机进行模压(压力20mpa),模压后含石墨烯散热膜的厚度为25微米,平面散热系数为1000w/m.k。去掉离型纸就可以形成散热膜。
48.当然本实施例也可以用于制作其他的石墨烯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下面对本技术实施例的制备装置及其使用方法进行介绍。
49.请参阅图1

14所示,一种石墨烯绝缘材料膜高效制备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包括支撑底座1和混料结构,所述混料结构包括混料壳体2,所述混料壳体2 固接于支撑底座1顶部,所述混料壳体2顶部固接第一电机3,所述第一电机 3的输出端固接防护壳体4,所述防护壳体4底部固接转动轴筒5,所述转动轴筒5表面固接有若干个搅拌页6,所述转动轴筒5表面设置有清洁机构,所述混料壳体2一侧固接输料壳体7,所述输料壳体7顶部固接第二电机8,所述第二电机8的输出端固接输料绞龙9,所述混料壳体2顶部固接加料管,所述混料壳体2正面固接有排料管,所述排料管一端螺纹连接有排料盖,所述支撑底座1侧面开设有两个上下分布的输料口。
50.通过转动轴筒5和搅拌页6对石墨烯材料进行混合搅拌,通过输料绞龙9 将混料壳体2内腔下部的石墨烯材料输送至第一电机3内腔上部,使石墨烯材料不仅可以进行横向的搅拌,而且可以进行竖向的搅拌,使石墨烯材料的混合效果更好,降低石墨烯材料的混合时间,提高石墨烯绝缘材料膜的生产效率,同时通过清洁机构可以对混料壳体2内壁进行清洁,防止石墨烯材料等粘附在混料壳体2内壁,便于混料壳体2的清洁,同时通过滑动板15可以对石墨烯材料的混合进行辅助搅拌,提高石墨烯材料的混合效果
51.所述清洁机构包括电动推杆10,所述电动推杆10固接于防护壳体4内腔顶部,所述电动推杆10底部固接中心柱11,所述中心柱11侧面固接限位柱 12,所述限位柱12一端固接滑动套筒13,所述滑动套筒13侧面转动连接连接柱14,所述连接柱14一端转动连接滑动板15,所述滑动板15一侧固接刮板16,所述刮板16一侧固接定位柱17,所述搅拌页6开设有滑动口,所述定位柱17一端贯穿滑动口并延伸至搅拌页6一侧,且所述定位柱17一端固接定位板,所述中心柱11表面固接有两个对称分布的限位柱12,所述转动轴筒5开设有移动口,所述限位柱12一端贯穿移动口并固接于滑动套筒13内壁,所述第一电机3和第二电机8和第一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电动推杆10 和第二控制器电性连接,通过电动推杆10可以带动中心柱11移动,从而带动限位柱12同向移动,进而可以带动滑动套筒13沿转动轴筒5同向移动,从而带动连接柱14一端移动,利用连接柱14的另一端外侧推动滑动板15,从而带动刮板16移动,使刮板16贴合混料壳体2内壁,此时通过搅拌页6 等结构带动刮板16转动,从而利用刮板16对混料壳体2内壁进行清洁,防止石墨烯材料粘附在混料壳体2内壁而难以清洁,同
时在滑动板15移动时可以带动定位柱17同向移动,利用定位柱17可以对滑动板15的移动轨迹进行限定,防止滑动板15的移动轨迹发生偏移而损坏。
52.包括成膜结构,所述成膜结构包括成膜壳体18,所述成膜壳体18固接于支撑底座1顶部,所述成膜壳体18一侧设置有喷涂泵19,所述喷涂泵19固接于支撑底座1顶部,所述喷涂泵19一端固接混料壳体2,所述喷涂泵19另一端固接连接管20,所述连接管20一端固接喷涂头21,所述喷涂头21下方设置有承载台22,所述承载台22固接于成膜壳体18内腔侧壁,所述承载台 22一侧设置有平整组件,所述承载台22底端设置有放料辊23,所述放料辊23一侧设置有张紧组件24,所述张紧组件24斜上方设置有防刮辊25,且所述放料辊23、张紧组件24和防刮辊25均转动连接于成膜壳体18内腔侧壁,所述喷涂泵19和第三控制器电性连接,通过防刮辊25可以防止绝缘材料膜直接接触承载台22一侧,防止承载台22划伤绝缘材料膜。
53.所述成膜壳体18一侧开设有转移口,所述成膜壳体18顶部开设有固定口,所述连接管20一端贯穿固定口并延伸至成膜壳体18内腔处,所述成膜壳体18正面铰接有取放门,所述张紧组件24包括两个上下分布的转动辊,且两个所述转动辊均固接于成膜壳体18内腔侧壁,通过取放门可以便于安装绝缘材料膜。通过张紧组件24可以对绝缘材料膜进行张紧,防止绝缘材料膜过于松散而影响生产。
54.所述平整组件包括固定板26,所述固定板26固接于成膜壳体18内腔顶部,所述固定板26底部固接支撑弹簧27,所述支撑弹簧27底部固接滑动架 28,所述滑动架28内壁固接安装柱29,所述滑动架28底部固接安装板30,所述安装板30一侧转动连接平整辊31,通过支撑弹簧27可以对成膜壳体18 和平整辊31等结构进行支撑,防止平整辊31直接接触承载台22而影响石墨烯绝缘材料膜的移动,同时可以使平整辊31贴合石墨烯绝缘材料膜,并对石墨烯绝缘材料膜进行整平,防止石墨烯绝缘材料膜发生褶皱而影响铲平的质量,降低产品的次品率,降低生产成本。
55.所述平整辊31两端均转动连接有安装板30,且两个所述安装板30顶部均固接有滑动架28,所述滑动架28的截面呈u形结构,所述固定板26开设有预设口,所述安装柱29一端贯穿预设口并延伸至固定板26一侧,且所述固定板26两端均固接于滑动架28内壁,通过安装柱29可以对滑动架28的移动轨迹进行限定,防止滑动架28在移动时位置发生偏移。
56.包括余热利用结构,所述余热利用机构包括预热壳体32,所述预热壳体 32固接于成膜壳体18一侧,所述预热壳体32内腔侧壁转动连接若干个第一转接辊33,所述预热壳体32底部固接冷却管34,所述冷却管34内壁固接活性炭吸附过滤网35,所述冷却管34底部设置有收集盒36,所述收集盒36固接于支撑底座1顶部,所述冷却管34底部固接有若干个收集管,且所述收集管固接于收集盒36顶部,所述预热壳体32顶部固接连通管37,所述连通管 37内壁固接管道风机38,通过连通管37和管道风机38可以将烘干壳体39 内多余的热量导入预热壳体32内,从而对预热壳体32内的石墨烯绝缘材料膜进行预热,即对石墨烯绝缘材料膜进行预烘干,从而提高石墨烯绝缘材料膜烘干的效率,第一转接辊33内的气体经过冷却管34排出,此时通过活性炭吸附过滤网35可以对气体进行过滤、吸附,从而防止气体直接排放至空气中而污染环境,同时利用收集管可以将冷却管34内的冷凝水收集至收集盒36 内。
57.所述冷却管34一端固接于预热壳体32底部,所述冷却管34另一端开设有若干个均匀分布的透气孔,所述收集盒36一侧固接有排水管,所述排水管一端螺纹连接有排水盖,通
过排水管可以将收集盒36内收集的冷凝水排出。
58.包括烘干组件,所述烘干组件包括烘干壳体39,所述烘干壳体39固接于连通管37底部,且所述烘干壳体39固接于支撑底座1顶部,所述烘干壳体 39内腔侧壁转动连接有若干个第二转接辊40,所述烘干壳体39内腔底部固接第二风机41,所述第二风机41上方设置有若干个加热体42,所述加热体 42固接于烘干壳体39内腔侧壁,所述烘干壳体39两侧均开设有进出口,所述第二风机41、加热体42和管道风机38和第四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第四控制器、第三控制器、第二控制器和第一控制器均设置于中心控制设备上,利用加热体42可以对烘干壳体39内的空气进行加热,利用第二风机41可以加快烘干壳体39内气体的流动速度,从而便于对石墨烯绝缘材料膜进行烘干,提高石墨烯绝缘材料膜的烘干效率。
59.所述使用方法如下:
60.s1、制备石墨烯溶液,将石墨烯材料和助剂等通过加料管加入混料壳体2 中,然后利用第一控制器同时启动第一电机3和第二电机8,然后利用第一电机3带动防护壳体4和转动轴筒5转动,从而带动搅拌页6转动,对混料壳体2内的材料进行搅拌,同时第二电机8带动输料绞龙9转动,从而将混料壳体2内腔下部的材料传输至混料壳体2内腔上部,从而对混料壳体2内的材料进行辅助搅拌,得到石墨烯溶液,然后利用第二空气器启动电动推杆10,电动推杆10可以带动中心柱11下移,从而在限位柱12的作用下带动滑动套筒13同向移动,此时在连接柱14的作用下两侧的滑动板15和刮板16可以相背移动,使刮板16接触混料壳体2内腔侧壁,然后利用搅拌页6转动带动刮板16转动,从而利用刮板16对混料壳体2内壁进行清洁;
61.s2、安装绝缘材料膜,打开成膜壳体18开设的取放门,然后将绝缘材料膜卷安装于放料辊23表面,然后使绝缘材料膜一端穿过张紧组件24,并从防刮辊25顶部经过,然后从平整辊31和承载台22之间穿过,然后绝缘材料膜一端依次穿过成膜壳体18开设的转移控口、第一转接辊33顶部、烘干壳体 39一侧开设有的进出口,第二转接辊40顶部和烘干壳体39另一侧开设的进出口,并将绝缘材料膜一端固固定于收卷机构的收卷辊表面;
62.s3、制备石墨烯绝缘材料膜,通过第三控制器启动喷涂泵19,利用喷涂泵19、连接管20和喷涂头21将混料壳体2内的石墨烯溶液均匀的喷涂在绝缘材料膜表面,得到石墨烯绝缘材料膜,此时收卷机构带动石墨烯绝缘材料膜匀速移动;
63.s4、预热,利用第四控制器启动管道风机38、第二风机41和加热体42,加热体42对空气进行加热,加热体42加快烘干壳体39内的空气流动,管道风机38将烘干壳体39内多余的热气转移至预热壳体32内,从而对预热壳体 32内的石墨烯绝缘材料膜进行预热;
64.s5、烘干,利用第二转接辊40对石墨烯绝缘材料膜进行转移,此时通过加热体42和第二风机41可以对石墨烯绝缘材料膜进行烘干成型,然后利用收卷机构进行收卷;
65.s6、废气处理,烘干石墨烯绝缘材料膜的气体经过第一转接辊33进入冷却管34内,此时通过活性炭吸附过滤网35可以对废气进行过滤、吸附,然后排放至空气中,此时利用收集盒36可以对冷却管34内壁的冷凝水进行收集。
66.本技术在使用时,本技术中出现的电器元件在使用时均外接连通电源和控制开关,首先将石墨烯材料和助剂等通过加料管加入混料壳体2中,然后利用第一控制器同时启动第一电机3和第二电机8,然后利用第一电机3带动防护壳体4和转动轴筒5转动,从而带动搅拌页6转动,对混料壳体2内的材料进行搅拌,同时第二电机8带动输料绞龙9转动,从而将
混料壳体2内腔下部的材料传输至混料壳体2内腔上部,从而对混料壳体2内的材料进行辅助搅拌,得到石墨烯溶液,可以是石墨烯材料溶液的混合效果更好,减少石墨烯材料溶液的混合时间,同时可以防止生产过程中石墨烯材料溶液沉淀而影响使用,然后利用第二空气器启动电动推杆10,电动推杆10可以带动中心柱11下移,从而在限位柱12的作用下带动滑动套筒13同向移动,此时在连接柱14的作用下两侧的滑动板15和刮板16可以相背移动,使刮板16接触混料壳体2内腔侧壁,然后利用搅拌页6转动带动刮板16转动,从而利用刮板16对混料壳体2内壁进行清洁,然后打开成膜壳体18开设的取放门,然后将绝缘材料膜卷安装于放料辊23表面,然后使绝缘材料膜一端穿过张紧组件24,并从防刮辊25顶部经过,然后从平整辊31和承载台22之间穿过,然后绝缘材料膜一端依次穿过成膜壳体18开设的转移控口、第一转接辊33 顶部、烘干壳体39一侧开设有的进出口,第二转接辊40顶部和烘干壳体39 另一侧开设的进出口,并将绝缘材料膜一端固固定于收卷机构的收卷辊表面,然后利用第四控制器启动管道风机38、第二风机41和加热体42,加热体42 对空气进行加热,加热体42加快烘干壳体39内的空气流动,管道风机38将烘干壳体39内多余的热气转移至预热壳体32内,从而对预热壳体32内的石墨烯绝缘材料膜进行预热,此时第一转接辊33内的气体进入冷却管34内,然后通过活性炭吸附过滤网35可以对废气进行过滤、吸附,然后排放至空气中,防止污染空气,同时可以利用收集管可以将冷却管34内的冷凝水收集至收集盒36内,然后利用第二转接辊40对石墨烯绝缘材料膜进行转移,此时通过加热体42和第二风机41可以对石墨烯绝缘材料膜进行烘干成型,然后利用收卷机构进行收卷。
67.本技术的有益之处在于:
68.1.本技术操作简单,通过转动轴筒和搅拌页对石墨烯材料进行混合搅拌,通过输料绞龙将混料壳体内腔下部的石墨烯材料输送至第一电机内腔上部,使石墨烯材料不仅可以进行横向的搅拌,而且可以进行竖向的搅拌,使石墨烯材料的混合效果更好,降低石墨烯材料的混合时间,提高石墨烯绝缘材料膜的生产效率,同时通过电动推杆和限位柱等结构可以带动滑动套筒移动,从而对滑动板和刮板进行移动,使刮板接触混料壳体内壁,此时利用搅拌页等结构带动刮板转动,从而对混料壳体内壁进行清洁,防止石墨烯材料等粘附在混料壳体内壁,便于混料壳体的清洁,同时通过滑动板可以对石墨烯材料的混合进行辅助搅拌,提高石墨烯材料的混合效果;
69.2.本技术结构紧凑,通过张紧组件和防刮辊等结构可以对绝缘材料膜进行导向,通过支撑弹簧和滑动架等结构可以调节平整辊和承载台之间的距离,便于绝缘材料膜移动,同时通过平整辊可以对绝缘材料膜进行整平,防止绝缘材料膜产生褶皱,防止影响绝缘材料膜的制备,降低绝缘材料膜生产的次品率;
70.3.本技术结构合理,通过第二风机和加热体等结构可以便于对石墨烯绝缘材料膜进行烘干,同时通过管道风机和第一转接辊等结构可以利用余热对石墨烯绝缘材料进行烘干,提高石墨烯绝缘材料的烘干效率,且通过活性炭吸附过滤网可以对废气进行处理,防止污染环境。
71.涉及到电路和电子元器件和模块均为现有技术,本领域技术人员完全可以实现,无需赘言,本技术保护的内容也不涉及对于软件和方法的改进。
72.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
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