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循环进料滤板的高压压滤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752373发布日期:2021-09-25 02:54阅读:167来源:国知局
一种内循环进料滤板的高压压滤机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一种压滤机用的滤板,更具体的说,尤其涉及一种内循环进料滤板的高压压滤机。


背景技术:

2.用于实现固液分离的过滤技术是工业成产中一项通用的技术,尤其是制药、化工技术等领域。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过滤技术现在普遍应用于工业生产中,呈现出突飞猛进的加速发展趋势。压滤机是过滤技术中的主要生产工具,压滤机滤板是压滤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结构设计是否合理对于压滤机的性能具有重要影响。现有滤板的滤液水排放与进料排列不均匀,滤液水排放量不佳,影响了整个滤板的质量,且经常发生淤堵,影响生产的进度。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为了克服上述技术问题的缺点,提供了一种内循环进料滤板的高压压滤机。
4.本发明的内循环进料滤板的高压压滤机,包括滤板和滤板边框,滤板的周边均设置有滤板边框,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半节段的滤板边框内均设置有浆料通道,用于浆料的输送通道,上端的滤板边框的内侧开设有用于出料的出料口,浆料通道底部外侧的滤板边框上均开设有进料口,出料口和进料口均与滤板边框内的浆料通道相连通;所述的下半节段的滤板边框内均设置有出水通道,出水通道内侧的滤板边框上开设有多个均匀排列的滤板进水口,下端的滤板边框的外侧开设有用于出水的出水口,滤板进水口和出水口均与滤板边框内的出水通道相连通。
5.所述的浆料通道包括第一浆料通道和第二浆料通道,第一将料通道设置于横向的、上端的滤板边框内,第二浆料通道设置于竖向的滤板边框的上半节段内,出料口开设于第一浆料通道下端的滤板边框的内侧,进料口开设于第二浆料通道外侧的滤板边框内。
6.所述的出料口处的滤板边框的内侧开设有第一出料通道,第一出料通道与第一浆料通道相连通;所述的滤板的上边沿处设置有滤板连接头,出料口处的滤板连接头上开设有第二出料通道,第二出料通道的两出口分别设置于滤板的两侧,第一出料通道与第二出料通道相连通。
7.所述的第一浆料通道两端的滤板边框的外侧开设有疏通口,疏通口与第一浆料通道相连通,用于淤堵发生时灌入疏通液进行疏通。
8.所述的出水通道包括第一出水通道和第二出水通道,第一出水通道分别设置于竖向的、左右两侧的滤板边框的下半节段内,第二出水通道设置于横向的、下端的滤板边框内,第一出水通道上与第二出水通道上分别开设有横向的第二滤板进水口与竖向的第一滤板进水口。
9.所述的出水口开设于第二出水通道左右两端的滤板边框的外侧。
10.所述的第一滤板进水口处的滤板上开设有滤液进口,滤液进口与第一滤板进水口相连通。
11.所述的第一滤板进水口与所述的第二滤板进水口处的滤板上均开设有滤液进口,用于滤水的渗入。
12.所述的滤板边框上设置有向两面凸起的加厚板,凸起的加厚板的下端设置为倒三角型的连接件且与滤板相连接,所述的浆料通道与所述的出水通道均设置于凸起的加厚板内。
13.所述的滤板的两侧面设置有多个均匀排列的、相对称的滤板凸台,滤板两侧的滤板凸台的最大厚度之和与滤板边框相等。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5.1、滤板进料设置为单滤室进料,保证了进料的均匀,过滤更加快捷高效。
16.2、滤板的上半节设置为入料,下半节设置为滤液水排放,即解决了安全美观度,又加大了整个滤液水排放的速度和整个滤板的重量。
17.3、设置疏通口,有效防止了淤堵时停机情况的发生,保证了生产进度,提高了生产效益。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发明的内循环进料滤板的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本发明的沿图1中的a

a线的剖视图;
20.图3位本发明的沿图1中的b

b线的剖视图;
21.图4位本发明的沿图1中的c

c线的剖视图。
22.图中:1疏通口,2第一浆料通道,3出料口,4滤板边框,5第二浆料通道,6第一出水通道,7出水口,8第一滤板进水口,9第二出水通道,10滤板凸台,11第二滤板进水口,12进料口,13滤板,14滤板连接头,15第一出料通道,16第二出料通道,17滤液进口。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24.如图1

4所示,给出了本发明的内循环进料滤板的整体的结构示意图,所示的内循环进料滤板包括滤板13和滤板边框4,滤板13的周边均设置有滤板边框4,上半节段的滤板边框4内均设置有浆料通道,用于浆料的输送通道,包括第一浆料通道2和第二浆料通道5,第一将料通道2设置于横向的、上端的滤板边框4内,第二浆料通道5分别设置于竖向的、左右两侧的滤板边框4的上半节段内,第一浆料通道2与第二浆料通道5的内部相连通。上端的滤板边框4的内侧开设有一个或多个均匀排列的用于出料的出料口3,单侧或左右两侧的第二浆料通道5底部外侧的滤板边框上开设有进料口12,出料口3和进料口12均与滤板边框4内的浆料通道相连通。
25.出料口3处的滤板边框4的内侧开设有第一出料通道15,第一出料通道15与第一浆料通道2相连通。滤板13的上边沿处设置有滤板连接头14,出料口3处的滤板连接头14上开设有第二出料通道16,第二出料通道16的两出口分别设置于滤板13的两侧,第一出料通道15与第二出料通16道相连通。
26.在滤板进料时,由进料口12分别在左右两侧的进料口12处同时进料,浆料经左右两侧的第二浆料通道5同时进入第一浆料通道2内,由出料口3进入第一出料通道15内,浆料经第一出料通道15进入到第二浆料通道16内,由第二浆料通道16的两个出口分别进入到滤板13两侧的滤室内进行过滤。
27.下半节段的滤板边框4内均设置有出水通道,包括第一出水通道6和第二出水通道9,第一出水通6道分别设置于竖向的、左右两侧的滤板边框4的下半节段内,第二出水通9道设置于横向的、下端的滤板边框内,第一出水通6与第二出水通9相连通。第一出水通道6上与第二出水通道9上分别开设有多个横向的第二滤板进水口11与竖向的第一滤板进水口8。
28.下端的滤板边框4的外侧开设有用于出水的出水口7,滤板进水口和出水口7均与滤板边框4内的出水通道相连通。
29.第一滤板进水口8与第二滤板进水口11处的滤板上均开设有滤液进口17,滤液进口17与第一滤板进水口8、第二滤板进水口11相连通,用于滤水的渗入。
30.在滤板滤液渗出时,滤液分别经第二滤板进水口11与第一滤板进水口8渗入到第一出水通道6内与第二出水通9内,第一出水通道6内的滤液汇总到第二出水通道9内,再经出水口11排出滤板。
31.第一浆料通道2两端的滤板边框4的外侧开设有疏通口1,疏通口1与第一浆料通道2相连通,在滤板内发生淤堵时,由疏通口1挂入疏通液体,对滤板内部进行疏通,提高了工作效率,避免了堵料停机造成的生产进度慢,耽误工期。
32.滤板边框4上设置有向两面凸起的加厚板,凸起的加厚板的下端设置为倒三角型的连接件且与滤板13相连接,浆料通道与出水通道均设置于凸起的加厚板内,加大了浆料通道与出水通道的直径,加大了滤板的过滤效率。
33.滤板13的两侧面设置有多个均匀排列的、相对称的滤板凸台10,滤板13两侧的滤板凸台10的最大厚度之和与滤板边框相等,用于保护过滤过程中对面的滤布胶皮不被破坏,延长了滤板的使用时限。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