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定型复合滤芯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667627发布日期:2021-09-17 21:16阅读:59来源:国知局
稳定型复合滤芯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净水装置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稳定型复合滤芯结构。


背景技术:

2.现有技术中,滤芯座与滤芯是可拆卸的连接,滤芯上设置有用于进水和出水的水口和水路以及布置在水路中的滤材,滤芯座上设置有与滤芯的水口连通的水流通道。其中,当滤芯座与滤芯连接时,待过滤水经过滤芯座的水流通道流入滤芯中,并经过滤材的过滤后再次流到滤芯座的水流通道中并排出,以实现水的过滤。在滤芯装置停止工作后,由于残留水的存在,当从滤芯座上分开滤芯时,残留水流会漏出。
3.现有的净水器一般采用多级过滤,设置的复合滤芯包括前置pp棉滤芯、前置活性炭滤芯、反渗透滤芯以及后置活性炭滤芯等。为了减少复合滤芯总的数量,减小净水器的体积,净水器一般将多个复合滤芯整合为一个复合滤芯,即复合滤芯内包含多级过滤,且各级滤芯材料分别处于不同的过滤腔体内,并通过流道与对应的进出水口相连通;但现有技术的复合滤芯中,不仅制作工序繁琐,且由于其组合结构复杂,则各相关连接结构中或因密封性不足而会导致有窜水、漏水等状况。
4.另一方面,滤芯座与滤芯大多是通过旋扭的方式而可拆卸连接的,则旋扭装拆过程中,基于现有的复合滤芯结构繁杂应用,其中部分细部的连接结构或因过大的旋扭施力而容易造成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稳定型复合滤芯结构。
6.复合滤芯结构,其包括设置有内部空腔的滤瓶组件,所述内部空腔内设置有滤芯组件,所述滤瓶组件外侧设置有接口结构,所述接口结构与所述内部空腔之间设置有接腔结构以形成水路的连通;所述滤芯组件包括滤芯转接件及滤材组件,所述滤芯转接件一侧对应所述滤材组件进行装配设置,所述滤芯转接件另一侧对应所述接腔结构位置以延伸设置有接头结构,所述接头结构与所述接腔结构插接配合并形成水路的连通,所述接头结构与接腔结构之间设置有逆止结构,所述逆止结构包括逆止阀体及复位组件,在所述复位组件的复位作用力下,所述逆止阀体对所述接腔结构与接口结构之间连通的水路形成封堵。
7.进一步地,所述滤材组件包括呈筒状设置第一滤材层,所述第一滤材层外周侧为原水侧,所述第一滤材层内周侧为净水侧;所述滤芯转接件一侧对应所述第一滤材层的一端进行定位装接设置。
8.进一步地,所述滤材组件包括呈筒状设置的ro膜层,所述ro膜层一端侧为废水侧且其内周侧为纯水侧;所述滤芯转接件一侧对应所述ro膜层的废水侧进行装配设置。
9.进一步地,所述滤材组件还包括后置过滤层,所述后置过滤层对应所述ro膜层的纯水侧应用并于所述滤芯转接件与所述ro膜层的废水侧之间位置设置;所述滤芯转接件一侧对应所述ro膜层及后置过滤层进行整合的装配设置。
10.进一步地,所述滤芯转接件包括转接件基体,所述接头结构于所述转接件基体远离所述滤材组件一侧设置,所述接头结构包括第一接头、第二接头及第三接头,所述第一接头、第二接头及第三接头上侧设置有开口;所述转接件基体朝向所述滤材组件一侧延伸设置有第一转接挡壁及第二转接挡壁,所述第一转接挡壁沿所述转接件基体外周缘围绕设置,所述第二转接挡壁于所述转接件基体中央位置围合设置,所述第一转接挡壁与第二转接挡壁之间形成第一装接腔,所述第三接头与所述第一装接腔连通;围合的所述第二转接挡壁内侧形成引导腔,所述第二接头与所述引导腔连通;所述第一转接挡壁内侧于其延伸范围内装接设置有后置第一端件及后置第二端件,所述后置第一端件靠近所述接头结构位置设置;所述后置过滤层装接于所述后置第一端件及后置第二端件之间,所述ro膜层装接于所述后置第二端件上。
11.进一步地,所述后置第二端件包括连接段及装接段,所述连接段对应所述引导腔延伸设置,所述装接段远离所述接头结构位置设置;所述装接段外径大于所述连接段外径设置,所述装接段其外周侧与所述第一转接挡壁形成密封配合;所述后置过滤层装配于所述装接段朝向所述连接段一侧与所述后置第一端件之间。
12.进一步地,所述后置第二端件于其装接段位置对应所述ro膜层的废水侧设置有废水接引腔、对应所述ro膜层的纯水侧设置有纯水接引腔,所述废水接引腔经所述连接段引导而与所述引导腔连通;所述纯水接引腔对应所述连接段周侧位置而延伸设置有引导通道,所述连接段外周侧对应该引导通道设置有引导开口,所述引导通道经所述引导开口而与所述第一装接腔连通。
13.进一步地,所述接腔结构包括对应所述接头结构一侧设置的接头段及对应所述接口结构一侧设置的接口段,所述接头段内径大于所述接口段内径设置;所述逆止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接头段中的逆止阀体,所述逆止阀体外径大于所述接口段内径;所述逆止阀体连接有复位组件,所述复位组件具有使所述逆止阀体触接至所述接口段位置的复位势能;当所述逆止阀体触接至所述接口段位置时,所述逆止阀体对所述接口段形成水路封堵。
14.进一步地,所述逆止阀体包括对应所述接头段一侧设置的外扩段及对应所述接口段一侧设置的插接段,所述插接段外径小于所述接口段内径,所述外扩段外径大于所述接口段内径;所述外扩段与所述插接段之间连接位置封闭处理;所述外扩段对应所述接头结构一侧设置有外扩开口,所述外扩段外周侧设置有外扩侧口;所述插接段对应所述接口段一侧设置有插接开口,所述插接段外周侧设置有插接侧口。
15.进一步地,所述逆止阀体包括对应所述接头段一侧设置的外扩段及对应所述接口段一侧设置的插接段,所述插接段外径小于所述接口段内径,所述外扩段外径大于所述接口段内径;所述外扩段与所述插接段之间连接位置封闭处理;所述外扩段对应所述接头结构一端设置有外扩开口,所述外扩段外周侧设置有外扩侧口;所述插接段对应所述接口段一端设置有插接开口,所述插接段外周侧设置有插接侧口;所述接口结构、接口段、插接开口、插接侧口、接头段、外扩侧口、外扩开口至接头结构之间形成水路连通。
16.进一步地,所述复位组件包括与所述接头结构端部配合装接的定位板,所述定位板上设置有镂空开口,所述定位板朝向所述逆止阀体一侧设置有弹簧组件,所述弹簧组件与所述逆止阀体装接配合。
17.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该稳定型复合滤芯结构设置,能适应不同滤材结构的组合应用,且具有安装结构简单、配合连接稳定的技术优势,能最大程度地避免滤芯结构的全周期应用中可能导致的漏水状况。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发明的滤瓶组件组合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的滤瓶组件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滤芯结构应用示意图;图4为图3的局部结构及水路走向示意图;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2的滤芯结构应用示意图;图6为图5的局部结构及水路走向示意图;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3的滤芯结构应用示意图;图8为图7的局部结构及水路走向示意图;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3的滤芯转接件应用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发明的逆止阀体结构示意图;图11为本发明的滤芯转接件的第一应用示意图;图12为图11的剖切结构示意图;图13为发明的滤芯转接件的第二应用示意图;图14为图13的剖切结构示意图。
19.附图标记说明:滤瓶组件1、内部空腔10、端盖部101、引导连接块1010、引导斜面1011、接座段1012、接瓶段1013、瓶身部102、旋扭把手103、插接端11、装配端12、第一接口131、第二接口132、第三接口133、第一接腔141、腔开口1411、第二接腔142、第三接腔143、接口段15、接头段16。
20.滤芯转接件2、转接件基体20、第一接头211、第一承托平台2110、第二接头212、第二承托平台2120、第三接头213、第三承托平台2130、侧开口22、第一转接挡壁23、第二转接挡壁24、第一装接腔25、引导腔26。
21.滤材组件3、第一滤材层31、第二滤材层32、ro膜层33、中心管34、后置过滤层35、逆止结构4、逆止阀体41、外扩段42、外扩开口421、外扩侧口422、外扩基板423、外扩基块424、外扩定位块425、插接段43、插接侧口431、插接开口432、插接通道433、接合段44、复位组件45、弹簧组件451、定位板452、镂空开口453。
22.后置第一端件5、后置第一基体51、后置第一挡壁52、后置第二挡壁53、第一后置装配腔54。
23.后置第二端件6、连接段61、引导通道611、引导开口612、装接段62、后置第三挡壁620、第二后置装配腔621、废水接引腔63、纯水接引腔64、分隔挡壁641、废水引导件65、纯水引导件66、前置装接端件67、前置安装腔671。
具体实施方式
24.为了使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目的及其优点更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
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解释说明。
25.如图1至图14所示,本发明的一种复合滤芯结构,其包括滤瓶组件1,所述滤瓶组件1的内部空腔10内设置有滤芯组件,所述滤瓶组件1包括插接端11及装配端12,所述滤瓶组件1于该插接端11位置外侧设置有其内部空腔10连通的接口结构,使该接口结构与滤芯座的插接柱水口位置形成配合,实现该滤芯结构与滤芯座的可装拆配合连接。
26.则本发明的滤芯结构的设计要点在于:令所述接口结构与所述内部空腔10之间设置有接腔结构,并使所述滤芯组件应用有接头结构,使所述接头结构插接至所述接腔结构中以形成该滤芯组件至接口结构位置的水路连通,并令所述接头结构与接腔结构之间设置有用于防止水流从接口结构流出至滤瓶组件1外的逆止结构4。
27.通过所应用的接口结构、接腔结构与接头结构三者之间的固定装配配合关系,能确保该滤芯结构的连接结构稳定性,从而有效地避免因滤芯组件中应用结构复杂及连接不紧密而造成的窜水、漏水等状况。
28.通过逆止结构4的设置,即可在所述滤瓶组件1与滤芯座进行拆卸时,有效避免滤瓶中的残留水流从接口结构漏出。
29.而基于上述的滤芯结构的综合应用,将能有效地确保该滤芯结构在装配
‑‑
使用
‑‑
拆卸的整个过程中的防漏有效性,避免了不同情况而造成的漏水现象。
30.具体而言,以该滤瓶组件1的插接端11位置为上端,其装配端12位置为下端的形式进行说明限定,本发明的滤芯结构设置将应用选择如下:如图1及图2所示,为了满足对接口结构及接腔结构的整合应用需求,本发明中的滤瓶组件1选择有一种滤瓶结构应用,其包括端盖部101及瓶身部102,所述瓶身部102的上侧位置开口设置,并围合形成有所述内部空腔10。
31.所述端盖部101包括位于上段位置设置的接座段1012及位于下端位置设置的接瓶段1013,所述接瓶段1013与所述瓶身部102的开口位置盖合配合连接,所述接座段1012整体呈圆柱状设置,所述接瓶段1013整体呈圆柱状设置。而基于常规的滤芯结构与滤芯座之间的旋扭安装配合设置,所述接座段1012的外周侧设置有引导连接块1010,所述引导连接块1010沿所述接座段1012的周向方向延伸设置,所述引导连接块1010一端的下侧位置设置倾斜朝向下方有引导斜面1011。所述瓶身部102的底端设置有旋扭把手103。
32.所述端盖部101上设置有接口结构及接腔结构;所述接口结构设置有三个,各所述接口结构可选择基于所述端盖部101的上侧和/或周侧进行布置;通常而言选择三个接口结构于所述端盖部101的上侧沿其径向方向并排布置。所述接腔结构设置有三个,各所述接腔结构均呈筒状并沿所述端盖部101的轴向方向延伸设置,各所述接腔结构之间沿所述接座段1012的径向方向并排平行布置,各所述接腔结构与各所述接口结构一一对应设置,则各所述接腔结构上端独立地对应与各所述接口结构形成连通,各所述接腔结构下端开口设置,当所述端盖部101与瓶身部102盖合装配时,所述接腔结构下端开口将与所述内部空腔10形成连通。
33.则在滤芯结构的装配过程中,使所述端盖部101盖接至瓶身部102上,则盖接的端盖部101与滤芯组件形成插接配合的同时,该端盖部101的下端将压接至所述滤芯组件上侧,以对所述滤芯组件有压接的压力,而令该内部空腔10的底部对滤芯组件下部形成有装接支撑,满足了该滤芯结构轴向方向上的稳定装配固定需求。
34.为了满足对接头结构与接腔结构的装配应用需求,本发明中的滤芯组件选择为滤芯转接件2与滤材组件3的组合结构应用设置。所述滤芯转接件2包括转接件基体20,所述转接件基体20呈圆盘状设置;所述转接件基体20上侧对应各所述接腔结构形式而一一对应地沿所述滤瓶组件1的轴向方向延伸设置有至少两个所述接头结构,所述接头结构设置呈环柱状并上开口设置,各所述接头结构沿所述转换件基体的径向方向而并排排布设置。所述转接件基体20下侧对应不同结构形式的滤材组件3进行变化调整。则通过滤芯转接件2的应用,实现了相应接头结构对滤材组件3的水路组织应用,并可通过进行不同规格的滤芯转换件与滤材组件3的组合更换,实现滤芯结构中不同过滤方式的设置。
35.实施例1:针对一种常规过滤应用的滤芯结构设置。
36.如图3及图4所示,因常规的过滤应用仅涉及单一水路形式的过滤,则其应用仅需设置有单一的入水口及单一的出水口设置,所以对于默认的三接口接腔的滤芯转接件2结构应用,可对其中一接口接腔作封闭处理。
37.则使所述接口结构包括第一接口131及第二接口132,所述接腔结构包括第一接腔141及第二接腔142,所述第二接腔142位于所述滤瓶组件1的中央位置设置;所述第一接腔141与所述第二接腔142的下侧端部位置水平平齐,所述第一接腔141远离所述第二接腔142的外周侧位置开设有腔开口1411。
38.所述接头结构包括用于原水引入的第一接头211及用于净水输出的第二接头212,所述第一接头211于所述转接件基体20外围位置设置,所述第二接头212于所述转接件基体20中央位置设置;所述第一接头211远离第二接头212一端的外周侧位置开设有侧开口22,所述侧开口22与所述第一接头211的上侧的开口连通;当接头结构与接腔结构插接装配配合时,所述第一接腔141及第二接腔142的下侧端部位置水平平齐,并抵触至所述转接件基体20上侧,形成定位装配;所述侧开口22与所述腔开口1411位置对应设置。
39.所述滤材组件3包括呈筒状设置第一滤材层31,所述第一滤材层31外周侧为原水侧,所述第一滤材层31内周侧为净水侧;所述滤芯转接件2下侧延伸设置有第一转接挡壁23及第二转接挡壁24,所述第一转接挡壁23沿所述转接件基体20外周缘围绕设置,所述第二转接挡壁24于所述转接件基体20中央位置围合设置,所述第一转接挡壁23与第二转接挡壁24之间形成用于所述第一滤材层31上端装接的第一装接腔25,围合的所述第二转接挡壁24内侧形成引导腔26,所述引导腔26对应所述第一装接腔25的内周侧位置设置,所述第二接头212的上侧的开口与所述引导腔26连通。
40.使所述第一滤材层31上端装接至所述第一装接腔25位置;该第一滤材层31下端定位装配至所述内部空腔10的下部位置。所述第一接头211与第二接头212分别地对应插接至所述第一接腔141及第二接腔142中,使原水水流沿所述第一接口131、第一接腔141、第一接头211、侧开口22、腔开口1411至所述第一滤材层31外周侧与所述内部空腔10的内壁之间流动,向所述第一滤材层31的原水侧输入设置,形成原水流道;水流依次经第一滤材层31过滤处理,由所述第一滤材层31的净水侧位置输出,则使输出的净水水流沿所述第一滤材层31的内周侧位置、引导腔26、第二接头212、第二接腔142至所述第二接口132流动,向所述第二接口132输出设置,形成净水流道;满足了滤芯的常规水过滤应用的水路组织需求。
41.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可使所述第一滤材层31的内周侧设置有第二滤材层32,所
述第二滤材层32与第一滤材层31同轴设置,以使输入的原水进一步经第二滤材层32处理后再向引导腔26输出,即可满足了水流的双重过滤应用需求。
42.实施例2:针对一种反渗透过滤应用的滤芯结构设置。
43.如图5及图6所示,则使所述接口结构包括第一接口131、第二接口132及第三接口133,所述接腔结构包括第一接腔141、第二接腔142及第三接腔143,所述第一接腔141、第二接腔142及第三接腔143的下侧端部位置水平平齐,所述第二接腔142位于所述滤瓶组件1的中央位置设置;所述第一接腔141远离所述第二接腔142的外周侧位置开设有腔开口1411。
44.所述接头结构包括用于原水引入的第一接头211、用于纯水输出的第二接头212及用于废水输出的第三接头213,所述第二接头212于所述转接件基体20中央位置设置,所述第一接头211及第三接头213对称于所述第二接头212而在所述转接件基体20外围位置设置,所述第一接口131、第二接口132及第三接口133并排地沿所述滤瓶组件1的径向方向布置;所述第一接头211远离第二接头212一端的外周侧位置开设有侧开口22,所述侧开口22与所述第一接头211的开口连通;当接头结构与接腔结构插接装配配合时,所述第一接腔141、第二接腔142及第三接腔143的下侧端部位置水平平齐,并抵触至所述转接件基体20上侧,形成定位装配;所述侧开口22与所述腔开口1411位置对应设置。
45.所述滤材组件3包括呈筒状设置的ro膜层33,所述ro膜层33外周侧封闭,其下端侧为进水侧,其上端侧为废水侧且其内周侧为纯水侧,所述ro膜层33的纯水侧装配设置有中心管34以作纯水的引导输出。所述转接件基体20朝向所述ro膜层33一侧延伸设置有第一转接挡壁23及第二转接挡壁24,所述第一转接挡壁23沿所述转接件基体20外周缘围绕设置,所述第二转接挡壁24于所述转接件基体20中央位置围合设置,所述第一转接挡壁23与第二转接挡壁24之间形成用于与所述ro膜层33上端装接的第一装接腔25,所述第三接头213与所述第一装接腔25连通;围合的所述第二转接挡壁24内侧形成用于与所述中心管34连通配合的引导腔26,所述第二接头212与所述引导腔26连通。
46.使所述ro膜层33上端装接至所述第一装接腔25位置,其中心管34对应所述引导腔26作装接;该ro膜层33及中心管34的下端将定位装配至所述内部空腔10的下部位置。所述第一接头211、第二接头212及第三接头213分别地对应插接至所述第一接腔141、第二接腔142及第三接腔143中,使原水水流沿所述第一接口131、第一接腔141、第一接头211、侧开口22、腔开口1411、所述ro膜层33外周侧与所述内部空腔10的内壁之间至所述ro膜层33下端流动,由所述ro膜层33的进水侧输入设置,形成进水流道;水流经ro膜层33过滤处理,纯水水流由所述ro膜层33的内周侧位置经由中心管34输出,则该纯水水流沿所述中心管34、引导腔26、第二接头212、第二接腔142至所述第二接口132流动,由所述第二接口132对外输出设置,形成纯水流道;而废水水流由所述ro膜层33的上端输出,该废水水流沿所述ro膜层33的纯水侧、第一装接腔25、第三接头213、第三接腔143至所述第三接口133流动,由所述第三接口133对外输出设置,形成废水流道;满足了滤芯的反渗透水过滤应用的水路组织需求。
47.实施例3:针对一种复合过滤应用的滤芯结构设置。
48.如图7至图9所示,则使所述接口结构包括第一接口131、第二接口132及第三接口133,所述接腔结构包括第一接腔141、第二接腔142及第三接腔143,所述第一接腔141、第二
接腔142及第三接腔143的下侧端部位置水平平齐,所述第二接腔142位于所述滤瓶组件1的中央位置设置;所述第一接腔141远离所述第二接腔142的外周侧位置开设有腔开口1411。
49.所述接头结构包括用于原水引入的第一接头211、用于废水输出的第二接头212及用于纯水输出的第三接头213,所述第二接头212于所述转接件基体20中央位置设置,所述第一接头211及第三接头213对称于所述第二接头212而在所述转接件基体20外围位置设置,所述第一接口131、第二接口132及第三接口133并排地沿所述滤瓶组件1的径向方向布置;所述第一接头211远离第二接头212一端的外周侧位置开设有侧开口22,所述侧开口22与所述第一接头211的开口连通;当接头结构与接腔结构插接装配配合时,所述第一接腔141、第二接腔142及第三接腔143的下侧端部位置水平平齐,并抵触至所述转接件基体20上侧,形成定位装配;所述侧开口22与所述腔开口1411位置对应设置。
50.所述滤材组件3包括ro膜层33及后置过滤层35,所述ro膜层33呈筒状设置,其所述ro膜层33外周侧封闭,其下端侧为进水侧,其上端侧为废水侧且其内周侧为纯水侧,所述ro膜层33的纯水侧装配设置有中心管34以作纯水的引导输出。所述后置过滤层35对应所述ro膜层33的上端位置设置;所述滤芯转接件2一侧对应所述ro膜层33及后置过滤层35进行整合的装配设置应用。
51.所述转接件基体20朝向所述ro膜层33一侧延伸设置有第一转接挡壁23及第二转接挡壁24,所述第一转接挡壁23沿所述转接件基体20外周缘围绕设置,所述第二转接挡壁24于所述转接件基体20中央位置围合设置,所述第一转接挡壁23与第二转接挡壁24之间形成第一装接腔25,所述第三接头213与所述第一装接腔25连通;围合的所述第二转接挡壁24内侧形成引导腔26,所述第二接头212与所述引导腔26连通。
52.所述第一转接挡壁23内侧于其延伸范围内装接设置有后置第一端件5及后置第二端件6,所述后置第一端件5靠近接头结构位置设置而位于上端,所述后置第一端件5包括呈环状设置的后置第一基体51,所述后置第一基体51外周缘向下延伸设置有后置第一挡壁52,所述后置第一基体51内环周缘向下延伸设置有后置第二挡壁53,所述后置第一挡壁52与后置第二挡壁53之间形成第一后置装配腔54。
53.所述后置第二端件6包括连接段61及装接段62,所述连接段61经所述后置第二挡壁53内侧而延伸至所述引导腔26中形成连通,所述连接段61与所述后置第二挡壁53内侧之间形成密封配合;所述装接段62远离所述接头结构位置设置。所述装接段62外径大于所述连接段61外径,所述装接段62其外周侧与所述第一转接挡壁23形成密封配合;所述装接段62朝向所述连接段61一侧周缘延伸设置有后置第三挡壁620,所述后置第三挡壁620与所述连接段61外周侧之间形成有第二后置装配腔621,所述后置过滤层35呈筒状地绕所述连接段61周侧而装配设置于所述第一后置装配腔54与第二后置装配腔621之间。
54.所述后置第二端件6于其装接段62位置对应所述ro膜层33的废水侧设置有废水接引腔63、对应所述ro膜层33的纯水侧设置有纯水接引腔64;因应该ro膜层33的筒状布局形式,则所述废水接引腔63将围绕呈圆柱状,并以分隔挡壁641于所述废水接引腔63的中央位置围绕设置形成所述纯水接引腔64;所述废水接引腔63经所述连接段61引导而与所述引导腔26连通;所述纯水接引腔64对应所述连接段61周侧位置而径向延伸设置有引导通道611,所述连接段61外周侧对应该引导通道611设置有引导开口612,所述引导通道611经所述引导开口612而与所述第一装接腔25连通。
55.使所述ro膜层33上端装接有废水引导件65,所述废水引导件65密封装接至所述废水接引腔63的内侧壁位置,配合所述分隔挡壁641的外壁引导,以形成该ro膜层33废水侧至废水接引腔63的流道导向对接;所述中心管34位置装接有纯水引导件66,所述纯水引导件66密封装接至所述分隔挡壁641内壁侧位置,以形成该ro膜层33废水侧至纯水接引腔64的流道导向对接;该ro膜层33及中心管34的下端将定位装配至所述内部空腔10的下部位置。所述第一接头211、第二接头212及第三接头213分别地对应插接至所述第一接腔141、第二接腔142及第三接腔143中,则使原水水流沿所述第一接口131、第一接腔141、第一接头211、侧开口22、腔开口1411、第一转接挡壁23外周侧与所述内部空腔10的内壁之间、所述ro膜层33外周侧与所述内部空腔10的内壁之间至所述ro膜层33下端流动,由所述ro膜层33的进水侧输入设置,形成进水流道;水流经ro膜层33过滤处理,纯水水流由所述ro膜层33的内周侧位置经由中心管34输出,则该纯水水流沿所述中心管34、纯水接引腔64、引导通道611、引导开口612、后置过滤层35、第一装接腔25、第三接头213、第三接腔143至所述第三接口133流动,由所述第三接口133输出设置,形成纯水流道;而废水水流沿所述废水接引腔63、引导腔26、第二接头212、第二接腔142至所述第二接口132流动,由所述第二接口132输出设置,形成废水流道;满足了滤芯的反渗透水过滤应用的水路组织需求。
56.而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滤材组件3还包括前置过滤层,所述后置第二端件6下侧于其废水接引腔63位置,使所述废水接引腔63与ro膜层33之间装接设置有前置装接端件67,所述前置装接端件67朝向下侧设置有用于与所述前置过滤层上端装接配合的前置安装腔。所述前置过滤层可选择如上述实施例1中的第一滤材层31及第二滤材层32的卷绕组合应用,则所述前置过滤层将呈筒状地设置装接于所述前置安装腔上而围绕在所述ro膜层33的外周侧设置。
57.则于上述进水流道应用中,输入水流在输入至第一转接挡壁23外周侧与所述内部空腔10的内壁之间后,将由所述前置过滤层外周侧输入,以作前置过滤应用。而后,经前置过滤后的水流沿所述前置过滤层的内周侧与ro膜层33外周侧之间至所述ro膜层33下端流动,所述ro膜层33的进水侧输入设置,形成所述进水流道。
58.基于上述各实施例的不同方案应用,则本方案的逆止结构4应用选择如下:所述接腔结构包括沿所述滤瓶组件1轴向方向布置接口段15及接头段16;所述接口段15对应相应的接口结构设置,而所述接头段16对应相应的接头结构一侧设置;所述接头段16内径大于所述接口段15内径。
59.如图10所示,所述逆止结构4包括逆止阀体41,所述逆止阀体41包括外扩段42及插接段43,所述外扩段42与所述插接段43同轴设置,所述外扩段42与所述插接段43之间设置有接合段44;所述外扩段42外径大于所述插接段43外径,所述接合段44外径小于所述插接段43外径。
60.使所述逆止阀体41设置于所述接头段16中,其所述外扩段42对应所述接头结构一侧设置、其所述插接段43对应所述接口段15设置,所述外扩段42外径大于所述接口段15内径;所述接头结构上端部与所述外扩段42之间连接有复位组件45。
61.基于现有技术的滤芯座结构应用,则当滤芯结构旋扭插接至滤芯座时,该滤芯座中的插接柱将匹配地由相应的接口结构位置插入至接腔结构中,此时,该逆止阀体41将在插接柱的插入下,将朝向相应接头结构位置移动,所述复位组件45受逆止阀体41的推压而
产生有相应的复位势能,所述滤芯座中水路通过该插接柱而经由开启的逆止结构4及相应接腔结构而与接头结构连通。
62.而当滤芯结构由所述滤芯座拆出时,所述插接柱退出接腔结构,该复位组件45的复位势能释放,所述逆止阀体41在复位组件45的作用下朝向所述接头段16位置移动,所述插接段43插接至所述接口段15中,而使所述外扩段42抵触至所述接头段16与接口段15的交界位置,对所述接口段15进行封堵以形成对接腔结构的封闭。
63.而为了满足水路传输需求,则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逆止阀体41的结构具体设置如下:所述外扩段42与所述插接段43之间连接位置封闭处理;所述外扩段42远离所述插接段43一端设置有外扩开口421,所述外扩段42外周侧设置有外扩侧口422,所述外扩侧口422与所述外扩开口421连通;所述插接段43远离所述外扩段42一端设置有插接开口432,所述插接段43外周侧设置有插接侧口431,所述插接侧口431于所述插接开口432连通。
64.其中,所述外扩段42和所述插接段43均呈圆柱状设置;所述外扩段42包括外扩基板423,所述外扩基板423一侧对应所述插接段43设置,所述外扩基板423另一侧周缘位置沿其轴向方向而延伸设置有多个外扩基块424,两相邻所述外扩基块424之间具有间隔而形成所述外扩侧口422,所述外扩侧口422设置有四个,各所述外扩侧口422对应于所述外扩段42外周侧均布设置;各所述外扩基块424远离所述外扩基板423一端内侧围合形成所述外扩开口421。
65.所述插接侧口431设置有两个,两所述插接侧口431对称地设置于所述插接段43外周侧位置,两所述插接侧口431之间设置有平直连通的插接通道433,所述插接通道433与所述插接开口432形成连通。
66.所述外扩基块424外周侧径向外扩地延伸设置有外扩定位块425;使所述外扩定位块425布置的外径尺寸与所述接头段16的内径配合,以满足所述逆止阀体41于接头段16的装配应用需求;同时,基于该外扩定位块425的设置,使所述外扩基块424布置的外扩侧口422与所述接头段16之间具有足够的间距,满足所述外扩侧口422与所述插接侧口431于所述接头段16内的水流导通应用需求。
67.则以原水水流输入应用为例:当滤芯座的插接柱经第一接口131接入第一接腔141时,所述插接柱的开口与对应逆止结构4中逆止阀体41的插接开口432对接配合;水流沿所述插接柱、插接开口432、插接侧口431、接头段16、外扩侧口422、外扩开口421、第一接头211至所述滤材组件3的进水端进行流动,而形成外部原水对滤材组件3的输送应用。
68.所述复位组件45优选应用包括有弹簧组件451,所述弹簧组件451一端经所述外扩开口421而连接至所述外扩基块424底部,另一端定位装配配合至相应的接头结构上端部应用。
69.由于实际操作中,基于盖合安装应用的端盖部101设置,则在所述弹簧组件451的装配过程中,需使该弹簧组件451装配于定位装接的滤材转接件对应的接头结构上,再将端盖部101进行盖合安装;或将弹簧组件451置于对应的接腔结构位置,以在端盖部101盖合时令弹簧组件451装配至接头结构上。常规的弹簧组件451对应该接头结构一端若无相应的定位结构辅助装配设置,则所述弹簧组件451将存在有装配困难的情况。
70.则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复位组件45还包括与相应接头结构的上端部配合装接的定位板452,所述定位板452呈圆板状,所述定位板452与所述逆止阀体41同轴设置;所
述定位板452上周向均布设置有多个贯通板体的镂空开口453;所述弹簧组件451沿所述逆止阀体41的轴向方向布置,则其一端连接于所述定位板452的中央上侧位置,另一端与所述逆止阀体41装接配合;则通过定位板452对相应接头结构端部的装配应用,所述外扩开口421与相应的接头结构之间水路将通过所述镂空开口453导流而形成连通,同时能使得该复位组件45简单直接地与滤芯转接件2形成配合装接,满足复位组件45于滤瓶组件1与滤芯转接件2之间的装配应用需求。
71.为了适配复位组件45的装接应用设置,若对应弹簧组件451的直接装配应用需求,则如图11至图12所示,可选择使呈环柱状的各接头结构内环侧位置设置有相应的承托平台,如第一接头211中设置有第一承托平台2110、第二接头212中设置有第二承托平台2120、第三接头213中设置有第三承托平台2130等,使弹簧组件451下端部分穿接至接头结构中并由所述承托平台进行支撑。若对应该定位板452的装接应用需求,则如图13至图14所示,可选择使各所述接头结构的上端端部平齐设置,以便于定位板452的直接装配。
72.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实施原理前提下,依然可以对所述实施例进行修改,而相应修改方案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