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木塑配料车间用除尘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905220发布日期:2021-12-11 04:13阅读:79来源:国知局
一种木塑配料车间用除尘屋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木塑生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木塑配料车间用除尘屋。


背景技术:

2.目前,木塑产品已广泛地运用到房地产、园林、市政、环保等行业。木塑产品主要由木材(木纤维素、植物纤维素)为基础材料与热塑性高分子材料(塑料)和加工助剂等,混合均匀后再经模具设备加热挤出成型而制成,在挤出成型前需要对其中的组成部分进行添加并混合均匀,在此期间会产生大量的粉尘。为了减少弥散在车间内的粉尘,提高工人的工作环境,现有技术中通常会采用吸风装置将粉尘吸走,然后通过废气净化系统,降低粉尘含量,最后将剩余空气排入大气中。
3.然而,由于木塑混合料产生的粉尘其颗粒直径较大、粉尘含量较多且部分材料遇水还会膨胀,极易对净化系统造成堵塞,造成净化系统故障,提高净化系统的维护频率,并且,由于废气净化系统中为了减少空气中有毒有害物质的含量,通常会添加一些添加剂,而这些添加剂与木塑粉尘接触后会与粉尘发生反应,致使木塑粉尘变性,无法对其进行回收再利用,造成资源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减少进入废气净化系统中的木塑粉尘含量,能够将木塑粉尘回收再利用的一种木塑配料车间用除尘屋。
5.为达到所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木塑配料车间用除尘屋,包括密封的壳体,所述壳体内设置有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所述第一隔板和所述第二隔板将所述壳体的内部自右往左分隔成第一除尘室、第二除尘室和第三除尘室,所述第一除尘室的底部设置有集尘盒,所述第一除尘室的相应所述集尘盒的上方设置有进风口,所述第一除尘室的顶部与所述第二除尘室连通,所述第二除尘室内设置有至少一个喷淋头,所述第二除尘室的底部还设置有沉淀池,所述壳体的外部设置有水泵,所述水泵通过水管将所述沉淀池中的液体泵送至所述喷淋头,所述第二除尘室的顶部与所述第三除尘室连通,所述第三除尘室的顶部设置有出风口。
6.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除尘室内倾斜设置有至少一个导流板,所述导流板的两侧分别设有一个挡板,所述导流板和所述挡板与所述第一除尘室的前后内壁密封连接,所述导流板上开设有多个通孔,所述导流板的向上倾斜的一面相应所述通孔的上方位置处设置有弧形板,所述弧形板的一端向下弯曲,所述导流板与相应所述弧形板一侧的所述挡板之间形成通风通道,所述导流板与另一侧的所述挡板之间形成除尘通道;
7.所述导流板和所述挡板的顶部设有顶板,所述导流板和所述挡板的底部设有底板,所述顶板和所述底板的边缘与所述第一除尘室的内壁密封连接,所述顶板和所述第一除尘室的内顶壁之间形成集风通道,所述顶板的相应所述通风通道的位置处开设有通风孔,所述除尘通道的顶部被所述顶板密封,所述底板的相应所述通风通道和所述除尘通道
的位置处开设有除尘孔,所述进风口位于所述底板的上方,所述进风口与各所述通风通道的底部连通,所述集尘盒位于所述底板的下方,所述集尘盒内设有多个第三隔板,多个所述第三隔板将所述集尘盒分隔成多个集尘室,各所述集尘室与所述除尘孔的位置一一对应,并与所述底板密封配合。
8.进一步地,所述集尘盒通过抽拉的方式设置在所述第一除尘室的底部,所述第一除尘室的相应所述集尘盒的底部设置有升降板,所述升降板的底部设置有套筒,所述套筒的一端穿出所述壳体并可相对所述壳体上下滑动,所述壳体的底部相应所述套筒的位置处设置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为带外螺纹的螺杆,所述套筒内设有与所述外螺纹螺旋配合的内螺纹,所述螺杆安装在所述套筒内。
9.进一步地,所述升降板的底部设置有至少一个导向杆,所述壳体的底部相应所述导向杆的位置处开设有导向孔,所述导向杆穿设在所述导向孔内,所述导向杆可相对所述导向孔上下滑动。
10.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除尘室的底部具有液体,所述第二除尘室内还设有第一进风通道,所述第一进风通道的一端与所述集风通道连通,另一端位于第二除尘室底部的液面的下方。
11.进一步地,所述喷淋头呈球形,所述喷淋头能够喷出球状水雾。
12.进一步地,所述沉淀池还包括位于所述壳体外的沉淀箱,所述沉淀箱内设置有第四隔板,所述第四隔板将所述沉淀箱分隔成沉淀腔和澄清腔,所述第四隔板的顶部与所述沉淀箱的内顶壁之间留有流通间隙,所述沉淀腔通过连通管与所述第二除尘室的底部连通,所述水泵通过水管将澄清腔内的液体泵送至所述喷淋头中。
13.进一步地,所述第三除尘室的底部具有液体,所述第三除尘室的底部与所述第二除尘室的底部连通,所述第三除尘室内还设有第二进风通道,所述第二进风通道的一端与所述第二除尘室的顶部连通,另一端竖直位于所述第三除尘室底部的液面的上方,所述第二进风通道的出风端对着所述第三除尘室底部的液面。
14.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进风通道内设有至少一个挡流板,所述挡流板的横截面呈v形倒置在所述第二进风通道内,v形的所述挡流板的两侧与所述第二进风通道之间具有间隙。
15.进一步地,所述出风口的底部安装有除雾器。
16.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体现在:
17.本发明,通过在壳体内设置第一除尘室、第二除尘室和第三除尘室,对木塑粉尘进行三次尘降,极大的降低了进入废气净化系统中的木塑粉尘的含量,减少了废气净化系统的故障率,降低了废气净化系统的维护频率,并且,通过设置集尘盒可对干燥的大颗粒木塑粉尘进行收集,能够做到快速回收利用,提高了对木塑粉尘的回收利的时间,对于细小的粉尘颗粒通过沉淀然后晾干的方式也可以进行回收利用,大大提高了木塑粉尘的总的回收利用率,节约资源。
附图说明
18.在附图中:
19.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的木塑配料车间用除尘屋的结构视图;
20.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视图;
21.图3为图1中b处的放大视图;
22.图4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的壳体中的第二除尘室的半剖视图;
23.图5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的木塑配料车间用除尘屋后侧的侧视图(略去电机、沉淀池)。
24.附图标记说明:
[0025]1‑
壳体,11

第一隔板,12

第二隔板,13

导向孔,2

第一除尘室,21

进风口,22

导流板,221

通孔,222

弧形板,23

挡板,24

通风通道,25

除尘通道,26

顶板,261

通风孔,27

底板,271

除尘孔,28

集风通道,29

升降板,291

套筒,292

导向杆,3

第二除尘室,31

喷淋头,32

第一进风通道,4

第三除尘室,41

出风口,42

第二进风通道,43

挡流板,44

除雾器,5

集尘盒,51

第三隔板,52

集尘室,53

密封条,6

沉淀池,61

沉淀箱,62

第四隔板,63

沉淀腔,64

澄清腔,65

连通管,7

水泵,71

水管,8

电机,81

螺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26]
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基于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发明保护的范围。
[0027]
需要说明,若发明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0028]
另外,若发明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多个”指两个以上。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0029]
参见图1至图5。
[0030]
本发明一种木塑配料车间用除尘屋,包括密封的壳体1,所述壳体1内设置有第一隔板11和第二隔板12,所述第一隔板11和所述第二隔板12将所述壳体1的内部自右往左分隔成第一除尘室2、第二除尘室3和第三除尘室4,所述第一除尘室2的底部设置有集尘盒5,所述第一除尘室2的相应所述集尘盒5的上方设置有进风口21,带有木塑粉尘的气体通过所述进风口21进入第一除尘室2,所述第一除尘室2的顶部与所述第二除尘室3连通,所述第二除尘室3内设置有至少一个喷淋头31,所述第二除尘室3的底部还设置有沉淀池6,所述壳体1的外部设置有水泵7,所述水泵7通过水管71将所述沉淀池6中的液体泵送至所述喷淋头31,所述第二除尘室3的顶部与所述第三除尘室4连通,所述第三除尘室4的顶部设置有出风口41,所述出风口41与废气净化系统连接,所述壳体1内的气体通过所述出风口41排出至废气净化系统。
[0031]
具体实施中,带有木塑粉尘的气体通过进风口21进入第一除尘室2,因第一除尘室2的内部空间远大于进风口21的直径,所以从进风口21进入第一除尘室2的气流会骤然下降,一些颗粒较大的粉尘在流速及压力作用下从气流中分离出来,自然落入到集尘盒5内从而达到第一次尘降;之后一些颗粒较小的粉尘进入第二除尘室3内,第二除尘室3内的喷淋头31喷出雾状的小水滴,木塑粉尘与雾状的小水滴相结合凝结成大水滴,并随之一同进入沉淀池6内进行沉淀,从而达到第二次尘降;然后剩余的空气进入第三除尘室4内,因第二除尘室3与第三除尘室4之间的连通间隙的直径远小于第三除尘室4的内部空间,所以第二除尘室3的气流在流入第三除尘室4时,会经历一个由慢变快然后再变慢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小颗粒水珠会凝结成大颗粒水珠,然后大颗粒水珠及其含有的粉尘会在第三除尘室4内再次进行沉降,从而达到第三次尘降,之后经过多次沉降的气体从出气管排出壳体1进入废气净化系统。
[0032]
本发明,通过在壳体内设置第一除尘室、第二除尘室和第三除尘室,对木塑粉尘进行三次尘降,极大的降低了进入废气净化系统中的木塑粉尘的含量,减少了废气净化系统的故障率,降低了废气净化系统的维护频率,并且,通过设置集尘盒可对干燥的大颗粒木塑粉尘进行收集,能够做到快速回收利用,提高了对木塑粉尘的回收利的时间,对于细小的粉尘颗粒通过沉淀然后晾干的方式也可以进行回收利用,大大提高了木塑粉尘的总的回收利用率,节约资源。
[0033]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除尘室2内倾斜设置有至少一个导流板22,所述导流板22的两侧分别设有一个挡板23,所述导流板22和所述挡板23的前后两侧与所述第一除尘室2的前后内壁密封连接,所述导流板22上开设有多个通孔221,所述导流板22的向上倾斜的一面相应所述通孔221的上方位置处设置有弧形板222,所述弧形板222的一端向下弯曲,所述导流板22与相应所述弧形板222一侧的所述挡板23之间形成通风通道24,所述导流板22与另一侧的所述挡板23之间形成除尘通道25;
[0034]
所述导流板22和所述挡板23的顶部设有顶板26,所述导流板22和所述挡板23的底部设有底板27,所述顶板26和所述底板27的边缘与所述第一除尘室2的内壁密封连接,所述顶板26和所述第一除尘室2的内顶壁之间形成集风通道28,所述顶板26的相应所述通风通道24的位置处开设有通风孔261,自所述进风口21进入第一除尘室2内的风,通过通风通道24进入集风通道28中,之后一并进入第二除尘室3内,所述除尘通道25的顶部被所述顶板26密封,所述底板27的相应所述通风通道24和所述除尘通道25的位置处开设有除尘孔271,所述进风口21位于所述底板27的上方,所述进风口21与各所述通风通道24的底部连通,所述集尘盒5位于所述底板27的下方,所述集尘盒5内设有多个第三隔板51,多个所述第三隔板51将所述集尘盒5分隔成多个集尘室52,各所述集尘室52与所述除尘孔271的位置一一对应,并与所述底板27密封配合。这样设计,当携带有木塑粉尘的气体进入第一除尘室后,会分散进入到各个通风通道中,因各个通风通道总的内部空间远大于进风口处的空间,所以从进风口进入各通风通道的气流会骤然下降,一些颗粒较大的粉尘会通过位于通风通道底部的除尘孔进入对应的集尘室内,剩下的部分粉尘会随同气流在通风通道内上升,因导流板倾斜设置,所以通风通道也呈倾斜状,又因粉尘的密度比空气大,所以粉尘在随同气流上升的过程中,会靠近导流板一侧运动,通过在导流板上开设通孔并设置弧形板,粉尘在惯性的作用下会撞击弧形板然后通过通孔进入除尘通道内,又因除尘通道为密封状同时粉尘的
密度比空气大并且进入除尘通道内的粉尘具有一定的惯性,因此,进入除尘通道内的粉尘会排出一部分除尘通道内的气体,而除尘通道内的粉尘会在重力的作用下会通过位于除尘通道底部的除尘孔进入对应的集尘室内,以此进一步提高第一除尘室的除尘效率,进而提高能够快速回收利用的木塑粉尘的量,减少第二除尘室内的木塑粉尘的回收频率。
[0035]
优选的,所述集尘盒5的顶面相应所述底板27的位置处设置有密封条53。这样设计,通过密封条加强集尘盒与底板之间的密封性能。
[0036]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集尘盒5可通过抽拉的方式设置在所述第一除尘室2的底部,所述第一除尘室2的相应所述集尘盒5的底部设置有升降板29,所述升降板29的底部设置有套筒291,所述套筒291的一端穿出所述壳体1并可相对所述壳体1上下滑动,所述壳体1的底部相应所述套筒291的位置处设置有电机8,所述电机8的输出端为带外螺纹的螺杆81,所述套筒291内设有与所述外螺纹螺旋配合的内螺纹,所述螺杆81安装在所述套筒291内,所述螺杆81的转动能够使所述套筒291带动所述升降板29在所述第一除尘室2内上下移动,进而带动所述集尘盒5上下移动,与所述底板27形成密封或解除密封配合。具体实施中,可将电机固定在地面上或与壳体固定连接,为升降板的移动提高支撑力,当需要将集尘盒内的粉尘进行收集时,启动电机使升降板向下移动,然后抽拉集尘盒,即可将集尘盒抽出壳体,在将粉尘收集完毕后,重新将集尘盒推入壳体内的升降板上,然后启动电机使升降板向上移动,使集尘盒与底板形成密封,使用起来较为便捷。
[0037]
优选的,所述集尘盒5上设置有把手,这样便于集尘盒5的推拉。
[0038]
优选的,所述螺杆81和所述套筒291上的螺纹皆为细牙螺纹。这样设计,螺杆和套筒之间的自锁性好,升降板不会轻易向下移动。
[0039]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升降板29的底部设置有至少一个导向杆292,所述壳体1的底部相应所述导向杆292的位置处开设有导向孔13,所述导向杆292穿设在所述导向孔13内,所述导向杆292可相对所述导向孔13上下滑动。这样设计,通过导向杆与导向孔之间的配合,可以使升降板竖直上下运动,而不是随着螺杆的转动而转动,设计合理。
[0040]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除尘室3的底部具有液体,所述第二除尘室3内还设有第一进风通道32,所述第一进风通道32的一端与所述集风通道28连通,另一端位于第二除尘室3底部的液面的下方。这样设计,进入第二除尘室内的含有粉尘的气体首先会与第二除尘室底部的液体相接触,然后再在第二除尘室内上升,这样就大大减少了飘散在第二除尘室内的粉尘的含量,然后通过喷淋头喷出雾状的水滴,与自下而上的气体向接触,提高了雾状水滴与气体的接触度,提高粉尘与水滴的结合度,大大提高了第二除尘室的除尘效率。
[0041]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喷淋头31呈球形,能够喷出球形水雾。这样设计,能够进一步增加水雾与气体的接触接触面积,提高水雾与粉尘的接触度,提高粉尘与水滴的结合度,进而提高第二除尘室的除尘效率。
[0042]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沉淀池6还包括位于所述壳体1外的沉淀箱61,所述沉淀箱61内设置有第四隔板62,所述第四隔板62将所述沉淀箱61分隔成沉淀腔63和澄清腔64,所述第四隔板62的顶部与所述沉淀箱61的内顶壁之间留有流通间隙,所述沉淀腔63通过连通管65与所述第二除尘室3的底部连通,所述水泵7通过水管71将澄清腔64内的液体泵送至所述喷淋头31中。这样设计,第二除尘室底部的液体通过连通管流动至沉淀箱在沉淀箱内沉淀,沉淀后的液体通过第四隔板的顶部与沉淀箱的内顶壁之间的流通间隙进入澄清腔,此时液
体中含有的粉尘就会降低,不会影响对粉尘进行二次结合,同时,这种循环的方式,大大节约了用水量,设计合理。
[0043]
优选的,可在所述第二除尘室3和所述沉淀腔63底部设置排污管。这样可将位于第二除尘室和沉淀腔底部的粉尘排出,晾干后可进行二次利用,设计合理。
[0044]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三除尘室4的底部具有液体,所述第三除尘室4的底部与所述第二除尘室3的底部连通,所述第三除尘室4内还设有第二进风通道42,所述第二进风通道42的一端与所述第二除尘室3的顶部连通,另一端竖直位于所述第三除尘室4底部的液面的上方,所述第二进风通道42的出风端对着所述第三除尘室4底部的液面。这样设计,因第二除尘室的气流在流入第三除尘室时,会经历一个由慢变快然后再变慢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小颗粒水珠会凝结成大颗粒水珠,通过将含有大颗粒水珠的气体对着液面吹去,大颗粒水珠能快速汇聚至第三除尘室底部的液体中,同时,通过使第三除尘室内的气体自下而上流出壳体,这样能够更进一步的减少水珠及其含有的粉尘进入废气净化系统。
[0045]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进风通道42内设有至少一个挡流板43,所述挡流板43的横截面呈v形倒置在所述第二进风通道42内,v形的所述挡流板43的两侧与所述第二进风通道42之间具有间隙。这样设计,气流在第二进风通道内流动时,撞击到挡流板的顶面,此时,气流中的水珠会粘附在挡流板上并逐渐汇聚成大水滴,最后在重力的作用下滑落至第三除尘室底部,同时,气流在流经挡流板时,气流会在挡流板的位置处的压强变大,流速加快,在经过挡流板后压强变小,流速变慢,如此一来会加剧水珠在第二进风通道内的凝聚,同时提高水珠与粉尘的结合度,进一步降低第三除尘室的水汽和粉尘的含量。
[0046]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出风口41的底部安装有除雾器44。这样设计,除雾器能够进一步减少进入水珠及其含有的粉尘进入废气净化系统中,并且能够节省壳体内的液体的流失。
[0047]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更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