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收集管

文档序号:29237208发布日期:2022-03-12 14:28阅读:228来源:国知局
一种收集管

1.本发明涉及样本收集、防滑和防滚动领域,并且具体地,涉及一种适用于样本采集后保存的收集管。


背景技术:

2.收集管是人们用于保存样本的主要装置之一,主要由管体和管盖组成。人们通常用吸取装置先将样本收集至管体中,再将管盖固定于管体后完成采集。不足之处是,收集管在使用过程中时常由于意外原因而发生倾倒或滚动,进而造成样本剧烈振动、收集管滚动至隐蔽处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由于收集管体积较小和重量较轻,并且多数收集管呈圆柱体结构,现有的收集管容易发生倾倒或滚动等问题。我们已经认识到,为了减少收集管因意外原因造成的移动,需要利用一个增加摩擦力的变形部件。收集管增加一个形态变化的变形部件可以带来很多好处,比如,减少收集管滚动造成的样本振动,减轻收集管滚动时的冲击力。
4.根据本发明,收集管通过使用具有形态变化的变形部件,调控变形部件的形态变化增加收集管移动时的摩擦力,从而避免或缓解收集管意外倾倒或滚动造成的不利影响。
5.变形部件具有至少两种形态,在未受到压力作用时处于初始形态,在受到压力作用时按期望的形态进行改变。在本发明的特定实施例中,在受到压力作用时,变形部件从初始形态逐渐改变成预设形态。
6.变形部件可以用任何需要的材料制成。变形部件可以由软材制成,也可以由软材和硬材结合制成。在本发明的特定实施例中,变形部件是由软材制成的变形球。在受到压力作用后,变形球向外延伸外围并产生接触部件,其中相邻两个变形球的接触部件与管体底部的一个表面接触部件可以形成一个支撑平面。
7.在本发明的特定实施例中,变形部件是变形环。变形环预先装配至收集管的外表面上。在管体和管盖紧固结合后,变形环在受到管体和管盖的压力作用后改变成预设形态,此形态时变形环的外围向外延伸成收集管的最外围;在管体和管盖分离后,变形环不受到管体和管盖的压力作用后改变成初始形态,此形态时变形环的外围向内收缩至小于收集管的最外围。
8.收集管的连接部件与变形部件结构相配,两者可以通过可拆卸的固定连接方式进行连接。如果需要的话,变形部件可以预先装配至连接部件。
9.收集管的外表面上可以设置平面结构。在本发明的特定实施例中,平面结构设置于管体的外表面上。
10.应当理解,发明内容部分中所描述的内容并非旨在限定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关键或重要特征,亦非用于限制本公开的范围。本公开的其他特征将通过以下的描述变得容易理解。
附图说明
11.图1是根据本发明某些实施例的一个具有变形球的示例性收集管的立体示意图。
12.图2是图1中所示的收集管及其局部结构放大的平面示意图。
13.图3是图1中所示的变形球未受到压力作用时的初始形态的俯视示意图。
14.图4是图1中所示的变形球在受到压力作用后的预设形态的俯视示意图。
15.图5是图4中所示的变形球的接触部件与管体的表面接触部件形成的支撑平面的示意图。
16.图6是根据本发明某些实施例的一个具有变形环的示例性收集管的立体示意图。
17.图7是图6中所示的收集管及其局部结构放大的平面示意图。
18.图8是图6中所示的变形环未受到压力作用时的初始形态的俯视示意图。
19.图9是图6中所示的变形环在受到压力作用后的预设形态的俯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0.现有技术中的收集管主要由管体和管盖组成。在使用现有收集管过程中,人们时常由于意外触碰收集管致使其发生倾倒或滚动,进而造成样本剧烈振动、收集管滚动至隐蔽处等问题。
21.如以上提及的,当前发明人已经认识到,利用一个增加摩擦力的变形部件可以避免或缓解收集管意外倾倒或滚动造成的不利影响。根据本发明,收集管通过使用具有形态变化的变形部件,变形部件在受到外部作用后发生形态变化,调控变形部件的这种形态变化可以增加收集管移动时的摩擦力,从而避免或缓解收集管意外倾倒或滚动造成的不利影响,包括减少样本的剧烈振动,减轻收集管滚动时的冲击力等。
22.图1所示的收集管100体现了本发明的核心,比现有技术已知的收集管具有更好的防滑和防滚动的功能。图1是根据本发明某些实施例的一个具有变形球的示例性收集管的立体示意图。如图1所示,收集管100包括管体200、管盖400和变形球600,其中变形部件是变形球600。管体200包括连接部件203,连接部件203底部的环形部件205支撑及固定变形球600。
23.以下结合图2-4进一步描述图1中收集管100的实施方式。图2是图1中所示的收集管及其局部结构放大的平面示意图。如图2所示,管体200的连接部件203设有凹槽204,并且六个变形球600可与六个凹槽204相连接。在样本采集过程中,人们先分离管体200和管盖400,然后将样本收集至管体200的管腔202中,最后将管盖400上的螺纹部件(未显示)与管体200上的螺纹部件201紧固结合后完成采集。
24.图3是图1中所示的变形球未受到压力作用时的初始形态的俯视示意图。在收集管100部件装配过程中,六个变形球600可以预先装配至连接部件203的六个凹槽204。当管体200和管盖400未结合时,变形球600不受到压力作用处于球形的初始形态。当收集管100未使用时,管体200和管盖400通常处于紧固结合状态,因此在使用收集管100的过程中,使用人需要分离管体200和管盖400以便收集样本至管腔202中。当管体200和管盖400分离后,变形球600不受到压力作用改变成球形的初始形态。
25.图4是图1中所示的变形球在受到压力作用后的预设形态的俯视示意图。在使用收集管100的过程中,使用人先将样本收集至管腔202再结合管体200和管盖400。变形环600已
预先装配至收集管100的外表面上。当管体200和管盖400开始结合时,变形球600在受到管体200和管盖400的压力作用后开始发生形态改变,变形球600开始向外延伸外围并逐渐产生接触部件601。当管体200和管盖400紧固结合后,变形球600改变成预设形态,此形态时向外延伸的变形球600的外围变成收集管100的最外围。因此,当收集管100发生倾倒或滚动时,接触部件601更容易接触到其他物体。由于变形球600是由软材制成的,当收集管100发生倾倒或滚动时,接触部件601的缓冲作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护收集管100的外表面,同时减少收集管100中样本的剧烈振动。此外,表面粗糙的接触部件601增加收集管100发生滚动时的摩擦力,进而减少收集管100发生滚动时移动的距离。因此,调控变形球600的这种形态变化增加收集管100移动时的摩擦力,因此可以避免或缓解收集管100意外倾倒或滚动后造成的不利影响,包括减轻收集管滚动时的冲击力等。
26.根据本发明的一个说明性特征,如图5所示,相邻两个变形球600的接触部件601与管体200底部的一个表面接触部件206可以形成一个稳定的支撑平面800。图5是图4中所示的变形球的接触部件与管体的表面接触部件形成的支撑平面的示意图。根据三点确定一个平面,如果发生形态变化的变形球600的外围足够向外延伸,并且相邻两个接触部件601相距一定距离,那么两个接触部件601与管体200底部的一个表面接触部件206可以形成一个稳定的支撑平面800。在预设形态时,变形环600产生了等距离的六个接触部件601,管体200底部也产生了六个表面接触部件206,收集管100形成了六个支撑平面800。当支撑平面800从一个平面转变为另一个平面时,表面接触部件206也随之改变。当前发明人需要指出,根据不同的管体200底部结构,表面接触部件206可以是一个接触点,也可以是一条接触线段或一个接触平面。
27.与现有技术的收集管发生滚动需要克服的摩擦力相比,收集管100发生滚动时从一个支撑平面800转变为另一个支撑平面800需要克服更大的摩擦力,因此收集管100需要受到更大的外力作用才能发生滚动。在受到相同的外力作用发生滚动时,收集管100产生比与现有技术的收集管更大的摩擦力,这使得收集管100发生滚动后移动更短的距离,并更快地停止滚动。支撑平面800通过增加摩擦力阻碍收集管100发生滚动,进而减少收集管100发生滚动时移动的距离。因此,这种支撑平面800可以避免或缓解收集管100意外倾倒或滚动造成的不利影响,包括减少收集管滚动至隐蔽处、减少样本剧烈振动等。
28.图6所示的收集管110也体现了本发明的核心,比现有技术已知的收集管具有更好的防滑和防滚动的功能。图6是根据本发明某些实施例的一个具有变形环的示例性收集管的立体示意图。如图6所示,收集管110包括管体210、管盖410和变形环610,其中变形部件是变形环610。图7是图6中所示的收集管及其局部结构放大的平面示意图。如图7所示,管体210的连接部件213包括上层环形部件214和下层环形部件215,其中上层环形部件214和下层环形部件215之间的空间形成环形凹槽216,并且上层环形部件214设置有四个矩形缺口217。
29.以下结合图8-9进一步描述图6中收集管110的实施方式。图8是图6中所示的变形环未受到压力作用时的初始形态的俯视示意图。如图8所示,在收集管110装配部件的过程中,变形环610可与环形凹槽216相连接,变形环610预先装配至收集管110的外表面上。在管体210和管盖410未结合时,变形环610不受到管体210和管盖410的压力作用处于环形的初始形态。连接部件213设有对称的四个矩形缺口217。发明人需要说明的是,当变形环610是
软材制成时,使用人利用变形环610的伸缩性便于将其安装于环形凹槽216,同时利用矩形缺口217拉伸变形环610后将其从环形凹槽216中取出。
30.图9是图6中所示的变形环在受到压力作用后的预设形态的俯视示意图。如图9所示,在使用收集管110的过程中,使用人先将样本收集至管腔212再结合管体210和管盖410。在管体210和管盖410结合的过程中,变形环610受到管体210和管盖410的压力作用后发生形态改变,变形环610向外延伸外围,并逐渐产生接触部件611。当管体210和管盖410紧固结合后,变形环610改变成预设形态,此形态时向外延伸的变形环610的外围是收集管110的最外围。因此,当收集管110发生倾倒或滚动时,接触部件611更容易接触到其他物体。由于变形环610是由软材制成的,当收集管110发生倾倒或滚动时,接触部件611的缓冲作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护收集管110的外表面,同时减少收集管110中样本的剧烈振动。此外,表面粗糙的接触部件611增加收集管110移动时的摩擦力,进而减少收集管110发生滚动时移动的距离。与图5中收集管100的支撑平面800的作用原理类似,变形环610中相邻的两个接触部件611与管体210底部的一个表面接触部件也可以形成一个稳定的支撑平面。收集管110的支撑平面通过增加摩擦力阻碍收集管110发生滚动,进而减少收集管110发生滚动时移动的距离。因此,这种支撑平面可以避免或缓解收集管110意外倾倒或滚动造成的收集管滚动至隐蔽处、样本剧烈振动等问题。调控变形环610的这种形态变化可以增加收集管110移动时的摩擦力,因此避免或缓解收集管110因意外倾倒或滚动后造成的不利影响。
31.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优选特征,如图6所示,变形部件是变形环610。变形环610已预先装配至收集管110的外表面上。当管体210和管盖410紧固结合后,变形环610受到管体210和管盖410的压力作用后改变成预设形态,此形态时变形环610的外围向外延伸成收集管110的最外围;在管体210和管盖410分离后,变形环610不受到管体210和管盖410的压力作用后改变成初始形态,此形态时变形环610的外围不是收集管110的最外围,并且小于下层环形部件215的外围。这种变形环610的外围小于下层环形部件215的外围的结构设计具有独特的优势。例如,如果变形环610的外围大于下层环形部件215的外围,那么使用人的手指可能触碰到变形环610,这不利于使用人刚开始时利用手指将管盖410旋转固定于管体210。此外,由于本实施例中的变形环610由软材制成,即使变形环610在管体210和管盖410结合的过程中产生接触部件601,使用人也不会划伤手指或手套。因此,发明人认为具有变形环610的收集管110是优选实施例。
32.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说明性特征,如图9所示,当受到管体210和管盖410的压力作用时,已装配至收集管110外表面上的变形环610的外围向外延伸。当变形环610装配在收集管110的外表面时,这有利于发生形态变化的变形环610的外围向外延伸。此外,当变形环610标记颜色时,变形环610又会产生其他独特的优点。例如,当管盖410和变形环610标记相同的颜色时,人们通过颜色特征迅速识别相同颜色的管盖410和管体210,因此可以准确结合对应的管盖410和管体210。
33.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说明性特征,如图6所示,管体210的外表面上设置有两个对称的平面结构218。相较于现有技术中呈圆柱体结构的管体,管体210设置这种两侧对称的平面结构218可以增加收集管110滚动时的摩擦力,因此可以减少收集管110意外滚动后移动的距离,从而起到一定防滚动的作用。此外,这种平面结构218便于人们填写样本相关的信息,包括样本编号、采集时间等。
34.如图7所示,收集管110包括刻度线219。刻度线219标记有线条特征和颜色特征,其中刻度线219的线条包括实线和虚线,三条实线自下而上预设为分别提示三个刻度(1.0、2.0和3.0ml),三条虚线自下而上预设为分别提示三个刻度(0.5、1.5和2.5ml),三个体积区段的刻度线219分别标记三种颜色(0-1.0ml:黄色;1.5-2.0ml:蓝色;2.5-3.0ml:红色)。当收集管110的刻度被遮挡或覆盖时,人们可以利用标记的特征识别预设数值的刻度线219,进而确定收集管110中样本的体积。特征标记的刻度线219是独立于本发明的另一项发明,是在本发明申请当天提交的另一项专利申请的主题。
35.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原理,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补充,这些改进和补充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