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旋风除尘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066787发布日期:2021-12-17 23:50阅读:217来源:国知局
一种旋风除尘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除尘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旋风除尘装置。


背景技术:

2.目前,国内的气体除尘技术主要是电除尘、袋除尘、湿式除尘、机械除尘等,其中电除尘和袋除尘均具有占地大、造价高、运行成本高等缺点;湿式除尘易对设备造成腐蚀,损耗大;机械除尘的除尘效率不高。为了弥补各种方法自身的缺陷,有将几种方法结合起来使用的情况,但现有技术中结合几种方法的除尘设备的除尘效率较低,造价高,结构复杂,安装不便,维修困难,运行成本高。


技术实现要素:

3.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旋风除尘装置。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4.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旋风除尘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增湿器、气液耦合器、文丘里管和旋风除尘器,其中,
5.所述增湿器包括壳体,安装在所述壳体内的喷淋装置,以及设置在所述壳体上的烟气入口;
6.所述旋风除尘器包括旋风筒体以及位于其下方的灰斗,所述旋风筒体与所述灰斗连通,所述旋风筒体的顶部侧面设置有与所述文丘里管连接的进风口,在所述旋风筒体的顶部设置有伸入其内部的排气管,所述旋风筒体内的底部设有中空的倒锥筒,所述倒锥筒部分位于所述灰斗中,所述灰斗上部为口径逐渐变大的锥形扩口状。
7.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喷淋装置包括进水管以及均匀设置在所述进水管上的若干水雾喷嘴,若干所述水雾喷嘴的开口方向均水平朝向所述气液耦合器。
8.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气液耦合器包括若干套设固定的导流筒和设置在相邻导流筒之间的多个叶片,所述叶片呈辐射状径向均匀倾斜设置。
9.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文丘里管包括依次连接的收缩部、喉部和扩散部,所述收缩部与所述气液耦合器相连,所述扩散部与所述进风口连接。
10.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旋风筒体包括连通的圆柱形筒体部和圆锥形筒体部,所述倒锥筒外周与所述圆锥形筒体部的出口间存在间隙。
11.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排气管的顶部设置有过滤器。
12.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倒锥筒与所述排气管同轴线布置,所述倒锥筒的内部形成朝向所述排气管的气流通道。
13.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倒锥筒的顶部设置有一圆柱形的导风筒,所述导风筒的内壁和外壁上环形布置有若干导风板,所述倒锥筒内部设有轴流风机,所述轴流风机的风向朝上。
14.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旋风筒体的内壁上设有螺旋形的导向叶片。
15.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旋风除尘装置的内部结构均涂敷防腐层。
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7.1.本实用新型的旋风除尘装置,将增湿器、气液耦合器、文丘里管和旋风除尘器的有序结合,有利于去除粉尘,粉尘去除效率更高;
18.2.本实用新型的旋风除尘装置,将增湿器设计在文丘里管之前,相比于在文丘里管上设计增湿器,减少了文丘里管的损耗,增加了使用寿命;
19.3.本实用新型的旋风除尘装置,在旋风筒体底部设置中空的倒锥筒,灰尘由倒锥筒与旋风筒体间的缝隙落入到下方灰斗内,与上方旋风筒体相隔绝,防止串流,同时倒锥筒还起到了二次阻挡截留部分粉尘的作用,避免了灰尘二次返混排出的问题,提高了除尘效率。
20.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21.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旋风除尘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2.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气液耦合器的结构示意图;
23.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倒锥筒的结构示意图。
24.图标:1

增湿器;101

壳体;102

喷淋装置;1021

进水管;1022

水雾喷嘴;103

烟气入口;2

气液耦合器;201

导流筒;202

叶片;3

文丘里管;301

收缩部;302

喉部;303

扩散部;4

旋风除尘器;401

旋风筒体;4011

进风口;402

灰斗;403

排气管;404

倒锥筒;405

过滤器;406

导风筒;4061

导风板;407

轴流风机;408

导向叶片。
具体实施方式
25.为了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实用新型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旋风除尘装置进行详细说明。
26.有关本实用新型的前述及其他技术内容、特点及功效,在以下配合附图的具体实施方式详细说明中即可清楚地呈现。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的说明,可对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进行更加深入且具体地了解,然而所附附图仅是提供参考与说明之用,并非用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加以限制。
27.实施例一
28.请结合参见图1

图3,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旋风除尘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气液耦合器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倒锥筒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实施例的旋风除尘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增湿器1、气液耦合器2、文丘里管3和旋风除尘器4。其中,增湿器1包括壳体101,安装在壳体101内的喷淋装置102,以及设置在壳体101上的烟气入口103;旋风除尘器4包括旋风筒体401以及位于其下方的灰斗402,旋风筒体401与灰斗402连通,旋风筒体401的顶部侧面设置有与文丘里管3连接的进风口4011,在旋风筒体401的顶部设置有伸入其内部的排气管403,
旋风筒体401内的底部设有中空的倒锥筒404,倒锥筒404部分位于灰斗402中,灰斗402上部为口径逐渐变大的锥形扩口状。在本实施例中,倒锥筒404的下部进口伸入灰斗402上部的锥形扩口处。
29.本实施例的旋风除尘装置,将增湿器1、气液耦合器2、文丘里管3和旋风除尘器4的有序结合,有利于去除粉尘,粉尘去除效率更高,而且将增湿器1设计在文丘里管3之前,相比于在文丘里管上设计增湿器,减少了文丘里管的损耗,增加了使用寿命。
30.在本实施例中,喷淋装置102包括进水管1021以及均匀设置在进水管1021上的若干水雾喷嘴1022,若干水雾喷嘴1022的开口方向均水平朝向气液耦合器2。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在进水管1021设置阀门,以控制水雾喷嘴1022的喷射大小。
31.进一步地,气液耦合器2包括若干套设固定的导流筒201和设置在相邻导流筒之间的多个叶片202,叶片202呈辐射状径向均匀倾斜设置。
32.具体地,文丘里管3包括依次连接的收缩部301、喉部302和扩散部303,收缩部301与气液耦合器2相连,扩散部303与进风口4011连接。
33.在本实施例中,旋风筒体401包括连通的圆柱形筒体部和圆锥形筒体部,倒锥筒404外周与圆锥形筒体部的出口间存在间隙。
34.进一步地,排气管403的顶部设置有过滤器405。
35.进一步地,倒锥筒404与排气管403同轴线布置,倒锥筒404的内部形成朝向排气管403的气流通道。另外,在倒锥筒404的顶部设置有一圆柱形的导风筒406,导风筒406的内壁和外壁上环形布置有若干导风板4061,倒锥筒404内部设有轴流风机407,轴流风机407的风向朝上。
36.在本实施例中,轴流风机407的设置使得灰斗402内形成一定的负压,使得旋风筒体401内的灰尘能够完全落入到灰斗内,并将由倒锥筒404二次阻挡分离后的气流增速向上与旋风筒体401底部的向上气流汇合进入到排气管403内。另外,由于装置内部是密闭的空间,下旋气流无法继续下旋,通过导风板4061的设置将气流螺旋运动转化为直线运动,从排气403顺畅的向上排出,防止在筒体底部形成紊流扰乱筒体内的旋流。
37.进一步地,旋风筒体401的内壁上设有螺旋形的导向叶片408,以增强旋风筒体401内部旋流强度,旋风除尘装置的内部结构均涂敷防腐层,防止含尘气体对设备的腐蚀。
38.本实施例的旋风除尘装置的工作过程如下:
39.含尘气体通过烟气入口103进入增湿器1,增湿器1的喷淋装置102向气体中喷入雾化良好的水;增湿后的含尘气体经过气液耦合2,进一步增加雾化水的混合均匀度,同时粉尘在气液耦合器2的叶片202表面会撞击、聚集,使得灰尘粒径得以增大;然后含尘气体进入文丘里管3,在文丘里管3内,由于气体的流通截面降低,气体的体积得以压缩,在气体压缩的过程中,气体中的粉尘得以碰撞、粘结、灰尘粒径进一步增大,由于上游的喷水增湿,使得粉尘的粘附性增加,因而更易团聚成粒径更大的粉尘。
40.经文丘里管3压缩的含尘气体切向进入旋风除尘器4,气流沿旋风筒体401呈螺旋形向下高速运动,大部分的尘粒在离心力作用下从气流中分离向外捕集于器壁,灰尘由倒锥筒404与旋风筒体401间的缝隙落入到下方灰斗402内,与上方旋风筒体401相隔绝,防止串流。同时,当落入灰斗402内时,灰斗402上部呈扩口状,此处口径变大,含尘气体突然减速,使得粉尘失去动力,落入到灰斗402底部,分离后的气体在倒锥筒404负压作用下从倒锥
筒底部进入,并向上吹出,经过排气管403进入过滤器405过滤后排出。
41.本实施例的旋风除尘装置,在旋风筒体401底部设置中空的倒锥筒404,灰尘由倒锥筒404与旋风筒体401间的缝隙落入到下方灰斗402内,与上方旋风筒体401相隔绝,防止串流,同时倒锥筒404还起到了二次阻挡截留部分粉尘的作用,避免了灰尘二次返混排出的问题,提高了除尘效率。
42.应当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
……”
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43.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