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电喷射阀喷嘴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999915发布日期:2021-12-15 07:26阅读:265来源:国知局
压电喷射阀喷嘴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流体喷射机械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压电喷射阀喷嘴结构。


背景技术:

2.点胶是电子、汽车制造、移动通信、光伏半导体及生物制药等生产加工领域当中,需要应用到的工艺步骤,压电喷射阀是利用压电材料的特性,通过电压产生机械力,实现阀门的启闭,压电的动作频率极高,从而能够高速喷出极微量的液体材料,因此压电喷射阀被广泛的应用与高精度、高可靠性的点胶领域内,现有技术中通过设置压电喷射阀喷嘴结构,通过喷嘴结构中的撞针将胶体从喷嘴上设置的出胶孔道挤出得到一定量的胶体进行点胶操作,而采用现有技术中的喷嘴结构的压电喷射阀存在点胶时撞针针脚残留胶体较多对下次点胶的出较量造成一定的影响,从而使点胶的出胶精度受到影响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压电喷射阀喷嘴结构,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压电喷射阀喷嘴结构影响点胶出胶精度的技术问题。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压电喷射阀喷嘴结构,包括撞针和喷嘴,所述撞针底部连接有半球体,所述喷嘴上设置有储胶槽、球形凹槽和出胶孔道,所述球形凹槽的内球半径与所述半球体外球半径相同,所述球形凹槽设置于所述储胶槽的底部的中央位置,所述出胶孔道一端与所述球形凹槽的底部最低点连通,所述出胶孔道的另一端位于所述喷嘴的底部位置,所述撞针竖直位于所述球形凹槽的正上方。
5.优选地,所述储胶槽槽底与所述储胶槽内侧壁之间设置有环形弧状过渡带,所述环形弧状过渡带分别连接所述储胶槽槽底外边缘和所述储胶槽内侧壁的底边。
6.优选地,所述储胶槽的槽底呈向下弯曲凸起的弧形面设置,且所述出胶孔道与所述储胶槽的槽底的连接孔位于所述弧形面的中央位置。
7.优选地,所述储胶槽呈圆柱状设置。
8.优选地,所述储胶槽的顶部与所述喷嘴顶部平面连接处设置有环形导向斜面,所述环形导向斜面底部的内圆半径小于所述环形导向斜面顶部的内圆半径。
9.优选地,所述撞针包括连接杆和圆台连接部,所述连接杆呈圆柱状,所述连接杆的一端与所述圆台连接部的下底面固定连接,所述圆台连接部的上底面的圆半径小于所述圆台连接部的下底面的圆半径,且所述连接杆的柱体半径与所述圆台连接部的下底面的圆半径相同,所述圆台连接部的上底面与所述半球体的平面连接。
10.优选地,所述圆台连接部的上底面的圆半径与所述半球体的平面圆半径相同。
11.优选地,所述连接杆顶部设置有盖帽,所述盖帽呈圆盘状,且所述盖帽的外壁中间位置设置有环绕一圈的凸起块。
12.优选地,所述出胶孔道包括直孔和锥形孔,所述锥形孔的一端与所述球形凹槽连
通,所述锥形孔的另一端与所述直孔的一端连通,所述直孔的另一端与所述喷嘴的底部连通,所述锥形孔底部开口孔径与所述直孔孔径相同,且所述锥形孔顶部开口孔径大于所述锥形孔底部开口孔径。
13.优选地,出胶孔道包括第一孔段和第二孔段,所述第一孔段的一端与所述球形凹槽连通,所述第一孔段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孔段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二孔段的另一端与所述喷嘴的底部连通,且所述第一孔段的内孔半径大于所述第二孔段的内孔半径。
1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压电喷射阀喷嘴结构中的上述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之一:
15.实用新型中的压电喷射阀喷嘴结构由撞针和喷嘴组成,在生产组装时,在撞针的底部设置一个半球体,在喷嘴上开设相互连通的储胶槽、球形凹槽和出胶孔道,且储胶槽的一端与喷嘴的顶面连通,出胶孔道的一端与喷嘴的底面连通,出胶孔道的直径为0.3mm,出胶孔道直接贯穿喷嘴底部,出胶孔道的另一端与球形凹槽连通,且连接点位于球形凹槽的中央位置,球形凹槽设置在储胶槽的底部中央位置,且球形凹槽的内球半径与撞针底部的半球体的外球半径相同,当撞针向下移动后,位于撞针底部的半球体嵌入球形凹槽中,当撞针向下运动时挤压胶体通过出胶孔道滴出,当撞针底部的半球体完全嵌入球形凹槽中,半球体和球形凹槽接触面之间的胶体被完全挤压出去,完成挤压动作,半球体完全挡住出胶孔道,胶体停止流出,完成动作后撞针上移,而半球体上由于与球形凹槽之间的完全挤压,上面不会残留胶体,从而确保了不会对挤压出的胶体的量的精度产生影响,接着重复该操作,通过上述设置,实现对点胶出胶量更精度的控制。
附图说明
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压电喷射阀喷嘴结构的效果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压电喷射阀喷嘴结构的侧视图。
19.图3为沿图2中a

a线的剖切视图。
20.图4为图2中a的局部放大图。
21.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压电喷射阀喷嘴结构的俯视图。
22.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压电喷射阀喷嘴结构的仰视图。
23.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压电喷射阀喷嘴结构的喷嘴第一种实施例的剖视图。
24.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压电喷射阀喷嘴结构的喷嘴第二种实施例的剖视图。
25.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压电喷射阀喷嘴结构的喷嘴第三种实施例的剖视图。
26.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27.10—撞针
ꢀꢀꢀꢀꢀꢀꢀꢀꢀꢀꢀ
11—连接杆
ꢀꢀꢀꢀꢀꢀꢀꢀꢀ
12—圆台连接部
28.20—喷嘴
ꢀꢀꢀꢀꢀꢀꢀꢀꢀꢀꢀ
21—储胶槽
ꢀꢀꢀꢀꢀꢀꢀꢀꢀ
22—球形凹槽
29.23—出胶孔道
ꢀꢀꢀꢀꢀꢀꢀ
111—盖帽
ꢀꢀꢀꢀꢀꢀꢀꢀꢀꢀ
121—半球体
30.231a—第一孔段
ꢀꢀꢀꢀꢀ
232a—第二孔段
ꢀꢀꢀꢀꢀ
231b—直孔
31.232b—锥形孔。
具体实施方式
32.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1~9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33.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34.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35.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36.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7所示,提供一种压电喷射阀喷嘴结构,包括撞针10和喷嘴20,所述撞针10底部连接有半球体121,所述喷嘴20上设置有储胶槽21、球形凹槽22和出胶孔道23,所述球形凹槽22的内球半径与所述半球体121外球半径相同,所述球形凹槽22设置于所述储胶槽21的底部的中央位置,所述出胶孔道23一端与所述球形凹槽22的底部最低点连通,所述出胶孔道23的另一端位于所述喷嘴20的底部位置,所述撞针10竖直位于所述球形凹槽22的正上方,所述喷嘴20底部呈凸起的弧面设置,且所述喷嘴20底部边缘与所述喷嘴20的侧面之间设置有环形斜面,所述环形斜面呈圆台状设置,所述喷嘴20底部呈凸起的弧面设置,且所述喷嘴20底部边缘与所述喷嘴20的侧面之间设置有环形斜面,所述环形斜面呈圆台状设置,喷嘴20底部设置为凸起的弧面状,将出胶孔设于最低点,更好的观察出胶位置的情况,喷嘴20底部边缘和喷嘴20的侧面之间设置环形斜面,方便喷嘴20安装到压电喷射阀中。
37.实用新型中的压电喷射阀喷嘴结构由撞针10和喷嘴20组成,在生产组装时,在撞针10的底部设置一个半球体121,在喷嘴20上开设相互连通的储胶槽21、球形凹槽22和出胶孔道23,且储胶槽21的一端与喷嘴20的顶面连通,出胶孔道23的直径为0.3mm,出胶孔道23直接贯穿喷嘴20底部,出胶孔道23的一端与喷嘴20的底面连通,出胶孔道23的另一端与球
形凹槽22连通,且连接点位于球形凹槽22的中央位置,球形凹槽22设置在储胶槽21的底部中央位置,且球形凹槽22的内球半径与撞针10底部的半球体121的外球半径相同,当撞针10向下移动后,位于撞针10底部的半球体121嵌入球形凹槽22中,当撞针10向下运动时挤压胶体通过出胶孔道23滴出,当撞针10底部的半球体121完全嵌入球形凹槽22中,半球体121和球形凹槽22接触面之间的胶体被完全挤压出去,完成挤压动作,半球体121完全挡住出胶孔道23,胶体停止流出,完成动作后撞针10上移,而半球体121上由于与球形凹槽22之间的完全挤压,上面不会残留胶体,从而确保了不会对挤压出的胶体的量的精度产生影响,接着重复该操作,通过上述设置,实现点胶出胶量精度的控制。
38.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4和图7~9所示,所述储胶槽21槽底与所述储胶槽21内侧壁之间设置有环形弧状过渡带,所述环形弧状过渡带分别连接所述储胶槽21槽底外边缘和所述储胶槽21内侧壁的底边,在储胶槽21槽底与储胶槽21内侧壁之间设置一段环形的弧状过渡带进行来实现平滑过渡,三者之间的平滑连接,方便胶体在喷嘴20中的流动,不会出现角落残留胶体。
39.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4和图7~9所示,所述储胶槽21的槽底呈向下弯曲凸起的弧形面设置,且所述出胶孔道23与所述储胶槽21的槽底的连接孔位于所述弧形面的中央位置,将储胶槽21的槽底设置为向下弯曲凸起的弧形面,方便胶体从上向下流动,不会残留在储胶槽21的槽底。
40.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4和图7~9所示,所述储胶槽21呈圆柱状设置,将储胶槽21设置为圆柱状,方便与内壁与撞针10部件之间的配合。
41.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4和图7~9所示,所述储胶槽21的顶部与所述喷嘴20顶部平面连接处设置有环形导向斜面,所述环形导向斜面底部的内圆半径小于所述环形导向斜面顶部的内圆半径,设置环形导向平面,减少撞针10下压后会发生碰撞的情况,使撞针10更顺滑的进入到储胶槽21中。
42.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4所示,所述撞针10包括连接杆11和圆台连接部12,所述连接杆11呈圆柱状,所述连接杆11的一端与所述圆台连接部12的下底面固定连接,所述圆台连接部12的上底面的圆半径小于所述圆台连接部12的下底面的圆半径,且所述连接杆11的柱体半径与所述圆台连接部12的下底面的圆半径相同,所述圆台连接部12的上底面与所述半球体121的平面连接,设置圆台连接部12,使撞针10底部侧壁呈现逐渐缩小的倾斜状,连接杆11的柱体半径和圆台连接部12的下底面的圆半径相同,保证二者的外侧壁平滑过渡,使圆台连接部12呈倒放状态,一方面对撞针10的向下移动提供一定的导向作用,另一方面方便撞针10更准确的将半球体121嵌入球形凹槽22中。
43.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4所示,所述圆台连接部12的上底面的圆半径与所述半球体121的平面圆半径相同,圆台连接部12的上底面的圆半径和半球体121的平面圆半径相同,使圆台连接部12和半球体121侧面之间的连接处平滑过渡。
44.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3和图7~9所示,所述连接杆11顶部设置有实现压电喷射阀腔体封闭性的盖帽111,设置盖帽111使压电喷射阀腔体具有一定的密闭性,方便在撞针10下移将胶体挤压出胶。
45.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所述盖帽111呈圆盘状,且所述盖帽111的外壁中间位置设置有环绕一圈的凸起块,圆盘状的盖帽111形状设置,配合压电
喷射阀腔体的形状,更好的保证二者接触面的完整性,不会出现较大的缝隙,从而影响出胶的压力,保证对出胶的量的控制。
46.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出胶孔道23包括第一孔段231a和第二孔段232a,所述第一孔段231a的一端与所述球形凹槽22连通,所述第一孔段231a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孔段232a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二孔段232a的另一端与所述喷嘴20的底部连通,且所述第一孔段231a的内孔半径大于所述第二孔段232a的内孔半径,第二孔段232a直径为0.1mm,第一孔段231a直径大于第二孔段232a直径,在进行加工时由于第一孔段231a只能达到0.6mm的深度无法直接贯穿喷嘴20底部,需先进行第一孔段231a的加工,再在加工后的第一孔段231a中加工第二孔段232a,从而贯穿喷嘴20底部。
47.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所述出胶孔道23包括直孔231b和锥形孔232b,所述锥形孔232b的一端与所述球形凹槽22连通,所述锥形孔232b的另一端与所述直孔231b的一端连通,所述直孔231b的另一端与所述喷嘴20的底部连通,所述锥形孔232b底部开口孔径与所述直孔231b孔径相同,且所述锥形孔232b顶部开口孔径大于所述锥形孔232b底部开口孔径,直孔231b孔径为0.1mm,在进行加工时由于直孔231b只能达到0.6mm的深度无法直接贯穿喷嘴20底部,需先进行锥形孔232b的加工,再在锥形孔232b的基础上进行直孔231b的加工,使出胶孔道23贯穿喷嘴20底部
48.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