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净水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300362发布日期:2021-12-31 23:39阅读:113来源:国知局
一种净水器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属于净水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净水器。


背景技术:

2.饮用水在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一般家庭中往往将自来水烧开后直接饮用,虽然加热可以杀灭自来水中的细菌微生物、除掉水中的氯气等,但是却不能除去水中的对身体健康造成危害的矿物质,造成饮用品质极差,长期饮用,也会对人体造成伤害。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传统的饮用水显然难以满足人们对饮水品质的要求。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人们往往需要购置饮水机,并通过购置与饮水机相适配的桶装水来满足日常的饮水需要。然而这种获取饮用水的方式存在搬运成本高、占用空间大、换水困难、饮水机内部难以清洗、烧水不开、饮用成本高等问题。如果能够发明一种占用空间小、适用于家庭使用、滤芯更换方便卫生、且能将自来水过滤后直接获得较高品质饮用水的净水器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为此,申请人提出了一种具有结构简单、满足家庭使用、便于装配、便于更换滤芯、使用方便卫生等优点的净水器。
3.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内容属于发明人的技术认知范畴,并不必然构成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净水器,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中的至少一个技术问题。
5.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6.一种净水器,包括过滤单元、壳体和水路底壳,所述水路底壳与所述壳体的第一端固连并形成容纳腔,所述过滤单元固设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壳体的第二端设有开口;
7.所述过滤单元包括滤瓶和设于所述滤瓶内的滤芯,所述水路底壳上设有进水通道和出水通道,所述滤瓶的伸入端设有进水接头和出水接头,所述水路底壳上还设有与所述滤瓶的伸入端相适配的限位支撑结构;装配时,所述滤瓶的伸入端由所述开口伸入,所述滤瓶的伸入端与所述限位支撑结构限位适配固连设置,且所述进水接头与所述进水通道的出水端水路连通,所述出水接头与所述出水通道的进水端水路连通。
8.优选地,使所述滤瓶包括滤瓶本体和滤瓶盖体,所述滤瓶本体的第一端设为所述滤瓶的伸入端,所述滤瓶本体的第二端具有开口部,所述滤瓶盖体盖设于所述开口部且与所述滤瓶本体可拆装连接,所述滤瓶本体和所述滤瓶盖体的连接处邻近所述开口设置,以便于滤芯的取放。
9.优选地,使所述限位支撑结构包括环设于所述水路底壳的安装侧的环形限位筋,所述环形限位筋环设于所述进水通道的出水端和所述出水通道的进水端的外周,于所述环形限位筋内侧周向均布有多个与所述滤瓶的伸入端限位适配的定位筋;
10.所述滤瓶的伸入端设有安装凸筋,所述水路底壳与所述滤瓶的伸入端正对位置处设有与所述安装凸筋对位适配的第一限位凸台,所述第一限位凸台上设有第一限位孔,所述净水器还包括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穿经所述第一限位孔与所述安装凸筋相连以
将所述滤瓶固设于所述容纳腔内。
11.优选地,使所述出水通道的进水端位于所述水路底壳安装侧的中心区域且端口朝上设置,所述进水通道的出水端位于所述出水通道的一侧且端口朝上设置;
12.所述限位支撑结构包括第二限位凸台,所述第二限位凸台上还设有第二限位孔,所述壳体底部的内侧壁上设有与所述第二限位凸台对位适配的安装凸起,所述净水器还包括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穿经所述第二限位孔与所述安装凸起相连,以连接所述壳体和所述水路底壳。
13.优选地,使所述净水器还包括原水供水管、出水管、第一过渡管接头和第二过渡管接头,所述原水供水管经所述第一过渡管接头与所述进水通道的进水端水路连通,所述出水通道的出水端经所述第二过渡管接头与所述出水管水路连通,所述壳体上设有出水管限位安装壳,所述出水管限位安装壳包裹于所述第二过渡接头与所述出水管的连接处,所述出水管限位安装壳上设有出水管定位孔,所述出水管的进水端穿经所述定位孔与所述第二过渡管接头水路连通。
14.优选地,使所述第二过渡管接头设为折弯接头,所述第二过渡管接头的进水端与所述出水通道的出水端相连通,所述第二过渡管接头的出水端朝上设置,所述出水管限位安装壳内设有多个与所述第二过渡管接头的出水端对位适配的竖向限位筋,所述第二过渡管接头的出水端与所述竖向限位筋限位配合设置。
15.优选地,使所述壳体的内侧设有限位凸筋,所述滤瓶本体的外侧设有与所述限位凸筋相适配的定位凸筋,所述定位凸筋位于所述滤瓶本体与所述滤瓶盖体的连接处的下方的邻近位置,所述滤瓶本体与所述壳体经过所述限位凸筋和所述定位凸筋搭接连接;
16.所述限位凸筋的内侧设有至少一个限位卡槽,所述定位凸筋朝向所述滤瓶伸入端的一侧设有至少一个与所述限位卡槽相适配的限位卡筋,所述卡筋与所述限位卡槽卡接连接。
17.优选地,使所述壳体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和盖体,所述第一壳体的第一端与所述水路底壳适配固连,所述第一壳体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壳体的第一端适配固连,所述限位凸筋位于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的连接处的所述第一壳体上;所述第二壳体的第二端设有盖体安装位,所述盖体与所述盖体安装位可拆卸适配连接。
18.优选地,使所述第一壳体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壳体的第一端中的一个设有卡槽,两者中的另一个设有与所述卡槽相适配的卡扣,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经所述卡槽和所述卡扣卡接连接;
19.所述第一壳体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壳体的第一端中的一个设有环形凸筋,两者中的另一个设有与所述环形凸筋相适配的环形限位槽,所述第一壳体经所述环形凸筋和所述环形限位槽限位卡接连接。
20.优选地,使所述第二壳体包括第一侧壁和套设于所述第一侧壁外的第二侧壁,所述第一侧壁的外伸端设有多个所述卡扣,与所述第一侧壁正对的所述第一壳体的第二端上设有所述卡槽,所述卡槽经所述卡扣相卡接以连接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
21.所述环形凸筋设于所述第二侧壁的外伸端,所述环形限位槽设于所述第一壳体的第二端。
22.本技术中,本领域技术人员有动机根据相关领域的公知技术,在必要的地方设置
必要的部件、单元或系统。
23.通过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净水器能够带来如下有益效果:
24.1.本技术通过使所述过滤单元设置在由所述壳体和水路底壳形成的容纳腔内,并在所述水路底壳上设置与所述滤瓶的伸入端相适配的限位支撑结构,使所述过滤单元能够稳定、可靠地限位于设定的容纳腔内;在此基础上,通过使所述壳体上设置开口,装配时,所述过滤单元可直接由所述开口处伸入所述容纳腔内便可实现所述过滤单元的安装,有效地提升了净水器的装配效率。
25.2.本技术通过使所述过滤单元包括滤瓶本体和滤瓶盖体,且所述滤瓶本体和所述滤瓶盖体可拆装连接,只需将所述滤瓶盖体打开后便可以实现滤芯的更换,使滤芯的更换操作更加方便;同时,也不需要滤瓶与所述水路底壳相分离,不仅能够有效地避免更换滤芯时污染物由所述滤瓶与所述水路底壳的连接处进入水路中对净水器内部水路造成污染,而且可以避免所述滤瓶与所述水路底壳多次拆装后由于安装不当造成泄漏等问题。
26.3.本技术通过使所述滤瓶的伸入端经连接件与所述水路底壳固定连接,进而可以有效地确保所述过滤单元更加牢靠地固设于所述容纳腔内,同时有助于改善所述滤瓶与所述水路底壳的连接处的密封性能。
27.4.本技术通过在所述壳体的内侧设置限位凸筋,在所述滤瓶本体的外侧设有与所述限位凸筋相适配的定位凸筋,在安装时,所述滤瓶本体与所述壳体经所述限位凸筋和所述定位凸筋搭接连接,使所述过滤单元的两端均能够受到相应约束,可进一步改善所述过滤单元的安装稳定性;除此之外,本技术进一步通过在所述限位凸筋的内侧设有至少一个限位卡槽,所述定位凸筋上设有限位卡筋,在安装过程中,所述限位卡筋与所述限位卡槽卡接连接,以便于所述过滤单元的安装定位。
附图说明
28.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29.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净水器的结构视图;
30.图2为图1的a处结构的局部放大视图;
31.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净水器的阶梯剖视图;
32.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净水器所包括的滤瓶本体的结构视图;
33.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净水器所包括的第一壳体的结构视图;
34.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净水器所包括的第一壳体的剖视图;
35.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净水器所包括盖体的结构视图;
36.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净水器所包括的第二壳体的结构视图;
37.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净水器所包括的第二壳体的剖视图;
38.图10为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净水器所包括的水路底壳、第一过渡管接头和第二过渡管接头所形成组件的结构视图;
39.图11为图10所示组件的阶梯剖视图。
40.其中,
41.1过滤单元,11滤瓶,111滤瓶本体,1111进水接头,1112出水接头,1113安装凸筋,
112滤瓶盖体,12滤芯,
42.2水路底壳,21进水通道,22出水通道,23第一限位凸台,24环形限位筋,25定位筋,26第二限位凸台,
43.3壳体,31开口,32限位凸筋,33定位凸筋,34第一壳体,341出水管限位安装壳,3411出水管定位孔,35第二壳体,351第一侧壁,352第二侧壁,36限位卡槽,37限位卡筋,
44.4容纳腔,
45.5盖体,
46.61卡槽,62卡扣,63环形限位槽,64环形凸筋,
47.71原水供水管,72第一过渡管接头,73第二过渡管接头,74出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48.为了更清楚的阐释本技术的整体构思,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以示例的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49.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50.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51.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还可以是通信;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52.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方案”、“一些方案”、“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方案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技术的至少一个方案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方案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方案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53.为便于描述,下文中的“前”、“后”、“左”、“右”、“上”、“下”为净水器使用时,相对使用者的方位。
54.如图1至11所示的净水器,包括过滤单元1、壳体3和水路底壳2,所述水路底壳2与所述壳体3的第一端固连并形成容纳腔4,所述过滤单元1固设于所述容纳腔4内,所述壳体3的第二端设有开口31;所述过滤单元1包括滤瓶11和设于所述滤瓶11内的滤芯12,所述水路
底壳2上设有进水通道21和出水通道22,所述滤瓶11的伸入端设有进水接头1111和出水接头1112,所述水路底壳2上还设有与所述滤瓶11的伸入端相适配的限位支撑结构;装配时,所述滤瓶11的伸入端由所述开口31伸入,所述滤瓶11的伸入端与所述限位支撑结构限位适配固连设置,且所述进水接头1111与所述进水通道21的出水端水路连通,所述出水接头1112与所述出水通道22的进水端水路连通。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开口31的尺寸不做具体限定,但应满足所述过滤单元1的取放要求。本技术通过使所述过滤单元1设置在由所述壳体3和水路底壳2形成的容纳腔4内,并在所述水路底壳2上设置与所述滤瓶11的伸入端相适配的限位支撑结构,使所述过滤单元1能够稳定、可靠地限位于设定的容纳腔4内;在此基础上,通过使所述壳体3上设置开口31,装配时,所述过滤单元1可直接由所述开口31处伸入所述容纳腔4内便可实现所述过滤单元1的安装,有效地提升了净水器的装配效率。
55.作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本技术还可进一步选择性地使所述滤瓶11包括滤瓶本体111和滤瓶盖体112,所述滤瓶本体111的第一端设为所述滤瓶11的伸入端,所述滤瓶本体111的第二端具有开口部,所述滤瓶盖体112盖设于所述开口部且与所述滤瓶本体111可拆装连接,所述滤瓶本体111和所述滤瓶盖体112的连接处邻近所述开口31设置,以便于滤芯12的取放。在具体实施时,所述滤瓶11的结构不做具体的限定,所述滤瓶本体111与所述滤瓶盖体112之间的连接关系也不做具体限定,但优选地使所述滤瓶本体111与所述滤瓶盖体112之间采用旋扣连接(优选采用螺纹连接)的方式进行连接,为了确保所述滤瓶本体111和所述滤瓶盖体112之间的密封性能,进一步选择性地在两者的连接处设置密封圈。另外,本技术应使所述开口31的尺寸应满足便于所述滤瓶盖体112从所述壳体3中取出的要求。本技术通过使所述过滤单元1包括滤瓶本体111和滤瓶盖体112,且所述滤瓶本体111和所述滤瓶盖体112可拆装连接,只需将所述滤瓶盖体112打开后便可以实现滤芯12的更换,使滤芯12的更换操作更加方便;同时,也不需要滤瓶11与所述水路底壳2相分离,不仅能够有效地避免更换滤芯12时污染物由所述滤瓶11与所述水路底壳2的连接处进入水路中对净水器内部水路造成污染,而且可以避免所述滤瓶11与所述水路底壳2多次拆装后由于安装不当造成泄漏等问题。
56.作为前述实施方式下的优选实施例,如图10和图11所示,进一步优选地使所述限位支撑结构包括环设于所述水路底壳2的安装侧的环形限位筋24,所述环形限位筋24环设于所述进水通道21的出水端和所述出水通道22的进水端的外周,于所述环形限位筋24内侧周向均布有多个与所述滤瓶11的伸入端限位适配的定位筋25;并进一步优选地使所述滤瓶11的伸入端设有安装凸筋1113,所述水路底壳2与所述滤瓶11的伸入端正对位置处设有与所述安装凸筋1113对位适配的第一限位凸台23,所述第一限位凸台23上设有第一限位孔,所述净水器还包括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穿经所述第一限位孔与所述安装凸筋1113相连以将所述滤瓶11固设于所述容纳腔4内。在具体实施时,所述定位筋25的个数不做具体限定,其可选择性地选择设为两个、三个、四个、五个或六个以上,且使多个所述定位筋25环形均布设置。本技术通过使所述滤瓶11的伸入端经连接件与所述水路底壳2固定连接,进而可以有效地确保所述过滤单元1更加牢靠地固设于所述容纳腔4内,同时有助于改善所述滤瓶11与所述水路底壳2的连接处的密封性能。
57.作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前述所述方式、实施例、可变换的实施方式及可变换的实施例可进一步优选地使所述出水通道22的进水端位于所述水路底壳2安装侧的中心区
域且端口朝上设置,所述进水通道21的出水端位于所述出水通道22的一侧且端口朝上设置;在所述过滤单元1的安装过程中,所述过滤的伸入端直接伸入后,便可快速地实现所述进水接头1111与所述进水通道21的出水端水路连通,以及使所述出水接头1112与所述出水通道22的进水端水路连通。在具体实施时,还可进一步选择性地使所述限位支撑结构包括第二限位凸台26,所述第二限位凸台26上还设有第二限位孔,所述壳体3底部的内侧壁上设有与所述第二限位凸台26对位适配的安装凸起,所述净水器还包括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穿经所述第二限位孔与所述安装凸起相连,以连接所述壳体3和所述水路底壳2。
58.作为前述所述方式的优选实施例,在具体实施时,如图3所示,还可进一步选择性地使所述净水器还包括原水供水管71、出水管74、第一过渡管接头72和第二过渡管接头73,所述原水供水管71经所述第一过渡管接头72与所述进水通道21的进水端水路连通,所述出水通道22的出水端经所述第二过渡管接头73与所述出水管74水路连通,所述壳体3上设有出水管限位安装壳341,如图6所示,所述出水管限位安装壳341包裹于所述第二过渡接头与所述出水管74的连接处,所述出水管限位安装壳341上设有出水管定位孔3411,所述出水管74的进水端穿经所述定位孔与所述第二过渡管接头73水路连通。在具体实施时,进一步优选地使所述第二过渡管接头73设为折弯接头,所述第二过渡管接头73的进水端与所述出水通道22的出水端相连通,所述第二过渡管接头73的出水端朝上设置,所述出水管限位安装壳341内设有多个与所述第二过渡管接头73的出水端对位适配的竖向限位筋,所述第二过渡管接头73的出水端与所述竖向限位筋限位配合设置。本技术通过所述第一过渡管接头72实现所述原水供水管71与所述水路底壳2的水路连接,并通过所述第二过渡管接头73实现所述出水管74与所述水路底壳2的水路连接,以提升所述净水器的水路连接的可靠性和可操作性;另外,本技术通过在所述出水管限位安装壳341上设置出水管定位孔3411,以便于所述出水管74与所述第二过渡管接头73快速的对接和安装。
59.作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本技术前述所有实施方式、实施例、可变换的实施方式以及可变换的实施例均可进一步选择性地使所述壳体3的内侧设有限位凸筋32,所述滤瓶本体111的外侧设有与所述限位凸筋32相适配的定位凸筋33,所述定位凸筋33位于所述滤瓶本体111与所述滤瓶盖体112的连接处的下方的邻近位置,所述滤瓶本体111与所述壳体3经过所述限位凸筋32和所述定位凸筋33搭接连接;本技术通过在所述壳体3的内侧设置限位凸筋32,在所述滤瓶本体111的外侧设有与所述限位凸筋32相适配的定位凸筋33,在安装时,所述滤瓶本体111与所述壳体3经所述限位凸筋32和所述定位凸筋33搭接连接,使所述过滤单元1的两端均能够受到相应约束,可进一步改善所述过滤单元1的安装稳定性。在具体实施时,还可进一步优选地使所述限位凸筋32的内侧设有至少一个限位卡槽36(如图5所示),所述定位凸筋33朝向所述滤瓶11伸入端的一侧设有至少一个与所述限位卡槽36相适配的限位卡筋37(如图4所示),所述卡筋与所述限位卡槽36卡接连接。本技术进一步通过在所述限位凸筋32的内侧设有至少一个限位卡槽36,所述定位凸筋33上设有限位卡筋37,在安装过程中,所述限位卡筋37与所述限位卡槽36卡接连接,以便于所述过滤单元1的安装定位。
60.作为前述实施方式下的优选实施例,还可进一步优选地使所述壳体3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壳体34(如图6所示)、第二壳体35(如图8和图9所示)和盖体5(如图7所示),所述第一壳体34的第一端与所述水路底壳2适配固连,所述第一壳体34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壳体
35的第一端适配固连,所述限位凸筋32位于所述第一壳体34和所述第二壳体35的连接处的所述第一壳体34上;所述第二壳体35的第二端设有盖体安装位,所述盖体5与所述盖体安装位可拆卸适配连接。在具体实施时,为了便于所述盖体5的拆卸,可进一步选择性地在所述盖体上设置扣手。本技术通过使所述壳体包括相互适配连接的第一壳体34和第二壳体35,可有效地改善所述壳体的可加工性以及设置在其上的限位凸筋32的位置精度,进一步提升所述过滤单元1的安装精度以及所述净水器的合格率。另外,本技术通过设置所述盖体5,可进一步对所述净水器的内部进行保护,避免环境中的脏东西进入引发的细菌滋生的问题。在具体实施时,还可进一步优选地使所述第一壳体34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壳体35的第一端中的一个设有卡槽61,两者中的另一个设有与所述卡槽61相适配的卡扣62,所述第一壳体34和所述第二壳体35经所述卡槽61和所述卡扣62卡接连接;本技术通过卡槽61和卡扣62的适配连接可以有效地提高所述第一壳体34和所述第二壳体35之间的安装效率;在具体实施时,还可进一步选择性地使所述第一壳体34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壳体35的第一端中的一个设有环形凸筋64,两者中的另一个设有与所述环形凸筋64相适配的环形限位槽63,所述第一壳体34经所述环形凸筋64和所述环形限位槽63限位卡接连接;本技术通过所述环形凸筋64和所述环形限位槽63的适配作用,使所述第一壳体34和所述第二壳体35形成限位作用,以避免壳体发生变形,影响产品美观。
61.作为前述实施例下的优选示例,如图2和图3所示,本技术还可进一步优选地使所述第二壳体35包括第一侧壁351和套设于所述第一侧壁351外的第二侧壁352,所述第一侧壁351的外伸端设有多个所述卡扣62,与所述第一侧壁351正对的所述第一壳体34的第二端上设有所述卡槽61,所述卡槽61经所述卡扣62相卡接以连接所述第一壳体34和所述第二壳体35;所述环形凸筋64设于所述第二侧壁352的外伸端,所述环形限位槽63设于所述第一壳体34的第二端。具体实施时,相互适配的所述卡扣62和所述卡槽61的数量也不做具体的限定,可选择性地在所述第一侧壁351的外伸端设有两个、三个、四个、五个或六个以上所述卡扣62,并在所述第一外壳体的第二端设有与所述卡扣62数量相同且相互适配的所述卡槽61。
62.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尤其,对于系统实施例而言,由于其基本相似于方法实施例,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
63.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