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电动控制排污功能的前置过滤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130012发布日期:2021-12-22 16:23阅读:257来源:国知局
具有电动控制排污功能的前置过滤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过滤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电动控制排污功能的前置过滤器。


背景技术:

2.前置过滤器是对全屋用水的第一道粗过滤设备,可以过滤自来水中的泥沙、铁锈、虫卵、红虫等大颗粒物质。市面上的前置过滤器具有一定的使用期限,使用一段时间后需要将其滤芯或滤网取出清洗或更换。常规的前置过滤器需要清洗内部过滤网时,通常需要拆卸过滤器,对内部过滤组件进行手动刷洗,费时费力且操作不便。现有的一些前置过滤器增加了自清理功能,手动打开排污阀体从而实现过滤网自动刮洗表面污垢,但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仍然需要定时手动操作开启清洗功能,自动化程度仍然不足。
3.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人们进行了长期的探索,提出了各式各样的解决方案。例如,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前置过滤器及前置过滤器冲洗转换装置[201911149460.x],其包括用以设置于前置过滤器的阀头内的正反冲洗切换件和用以连接于前置过滤器的瓶身且贴合于瓶身内的滤芯外周转动的刮洗部;正反冲洗切换件与阀头转动连接以使流经滤芯过滤面的流体反向;刮洗部贴合滤芯的一侧设有虹吸口,刮洗部内设有自虹吸口延伸至瓶身底部的第一排污孔的虹吸通道;虹吸通道在刮洗部以第一转动方向绕滤芯转动时接通。通过调节正反冲洗切换件实现流体的流向变换,再结合刮洗部的刮洗和虹吸实现滤芯的清洁,不仅扩大了清洁方式的可选择性,无论是单一的清洁方式还是不同清洁方式组合使用,均能够提高清洁效果。
[0004]
上述方案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过滤器自清洗的问题,但是该方案依然存在着诸多不足,例如不便实现自动清理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0005]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设计合理,可实现自动清理的具有电动控制排污功能的前置过滤器。
[0006]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本具有电动控制排污功能的前置过滤器,包括下端具有排污口的过滤器主体,过滤器主体上端活动设有转轴体,转轴体下端延伸至过滤器主体内且与升降杆体活动相连,且转轴体和升降杆体之间设有当转轴体周向转动时能带动升降杆体同步周向转动且上下升降的螺旋升降控制机构,升降杆体与设置在排污口处的排污控制组件联动,在过滤器主体上端设有位于转轴体周向外侧且能带动转轴体周向转动的转轴电动驱动机构,转轴电动驱动机构与具有控制电路的控制电路板相连。转轴体由转轴电动驱动机构和控制电路板控制实现转动,从而实现排污口的自动开闭,进而实现过滤器的自动清理。
[0007]
在上述的具有电动控制排污功能的前置过滤器中,转轴电动驱动机构包括同轴套设于转轴体上且与转轴体周向定位的转动盘体,转动盘体与能带动转动盘体周向转动的转
轴驱动组件相连,且转动盘体连接有与控制电路相连且用于限制转动盘体周向转动角度的转动限位组件。转轴电动驱动机构内采用转动盘体转动,可实现转轴体转动角度精确控制。
[0008]
在上述的具有电动控制排污功能的前置过滤器中,转轴驱动组件包括设置在转动盘体上且与转动盘体同心设置的弧形槽,弧形槽一侧具有弧形齿条,在过滤器主体上端设有竖直设置且位于转动盘体下端的减速电机,减速电机与控制电路相连,且减速电机的输出轴上设有与弧形齿条相啮合的驱动齿轮。轴驱动组件中驱动齿轮带动转动盘体转动,驱动齿轮设置在弧形槽,具有较好的传动稳定性。
[0009]
在上述的具有电动控制排污功能的前置过滤器中,转动限位组件包括两个设置在过滤器主体上端且分别与控制电路相连的到位开关,转动盘体下端具有当转动盘体周向转动时能与到位开关接触的转盘凸块。转动限位组件实现转动盘体的自动停转,限制转轴体的转动角度。
[0010]
在上述的具有电动控制排污功能的前置过滤器中,过滤器主体上端通过可拆连接结构设有覆盖于转轴体和转轴电动驱动机构上的保护盖体,转轴体上端和减速电机输出轴上端分别转动穿设于保护盖体上。保护盖体对过滤器主体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
[0011]
在上述的具有电动控制排污功能的前置过滤器中,可拆连接结构包括设置在过滤器主体上端的安装凸台,转轴体和转轴电动驱动机构均设置在安装凸台上,保护盖体通过卡扣组件与安装凸台相连,且安装凸台周向外侧设有至少一个过线槽。可拆连接结构可根据实际需要分离保护盖体和安装凸台。
[0012]
在上述的具有电动控制排污功能的前置过滤器中,过滤器主体上端具有覆盖于保护盖体外侧的上壳体,上壳体上端外侧具有倾斜设置的安装敞口,且安装敞口处设有能将安装敞口封闭的封闭盖板,且控制电路板安装于封闭盖板内侧,封闭盖板外侧具有与控制电路相连的显示模块。过滤器主体上方的显示模块与控制电路板连接,可实现过滤器手动调节清洗模式。
[0013]
在上述的具有电动控制排污功能的前置过滤器中,螺旋升降控制机构包括设置在过滤器主体上端周向内侧的驱动套体,转轴体下端周向转动穿设于驱动套体内,升降杆体活动设置在驱动套体周向内侧,且升降杆体与活动设置在过滤器主体内的过滤组件相连,且驱动套体、转轴体和升降杆体三者之间设有当转轴体周向转动时能带动升降杆体相对于驱动套体轴向移动且周向转动的刮洗驱动组件。螺旋升降控制机构带动升降杆体上下升降。
[0014]
在上述的具有电动控制排污功能的前置过滤器中,刮洗驱动组件包括设置在升降杆体上端周向外侧且具有外螺纹的外螺纹部,且外螺纹部上的外螺纹与设置在驱动套体周向内侧的内螺纹相啮合,且转轴体下端具有横截面呈非圆形的升降驱动部,且升降杆体周向内侧具有与升降驱动部相配合的升降驱动孔,且升降驱动部和升降驱动孔轴向滑动且周向定位。刮洗驱动组件实现升降杆体升降,进而控制过滤组件的状态。
[0015]
在上述的具有电动控制排污功能的前置过滤器中,排污控制组件包括设置在过滤组件下端的排污控制杆,排污控制杆向下延伸且活动穿设于排污口,排污控制杆下端具有能将排污口下端封闭的排污堵头。过滤组件与排污控制杆联动,实现清洗与排污的同步开启。
[0016]
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采用电驱动方式实现升降杆体上下
升降,从而实现过滤器自动清洗;转轴驱动组件具有较好的传动稳定性,对过滤组件的清洗具有较好的控制效果;排污控制组件实现过滤组件与排污控制杆的联动,进而实现排污口的自动开闭。
附图说明
[0017]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8]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局部展开示意图;
[0019]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过滤器主体的结构示意图;
[0020]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过滤器主体的结构剖视图;
[0021]
图中,过滤器主体1、可拆连接结构11、保护盖体12、安装凸台13、卡扣组件14、过线槽15、上壳体16、安装敞口17、封闭盖板18、显示模块19、排污口2、转轴体3、升降杆体4、螺旋升降控制机构5、驱动套体51、过滤组件52、刮洗驱动组件53、外螺纹部54、升降驱动部55、升降驱动孔56、排污控制组件6、排污控制杆61、排污堵头62、转轴电动驱动机构7、转动盘体71、转轴驱动组件72、转动限位组件73、弧形槽74、弧形齿条75、减速电机76、驱动齿轮77、到位开关78、转盘凸块79、控制电路板8、控制电路81。
具体实施方式
[0022]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23]
如图1

4所示,本具有电动控制排污功能的前置过滤器,包括下端具有排污口2的过滤器主体1,过滤器主体1上端活动设有转轴体3,转轴体3下端延伸至过滤器主体1内且与升降杆体4活动相连,且转轴体3和升降杆体4之间设有当转轴体3周向转动时能带动升降杆体4同步周向转动且上下升降的螺旋升降控制机构5,升降杆体4与设置在排污口2处的排污控制组件6联动,在过滤器主体1上端设有位于转轴体3周向外侧且能带动转轴体3周向转动的转轴电动驱动机构7,转轴电动驱动机构7与具有控制电路81的控制电路板8相连。转轴电动驱动机构7在控制电路板8的控制下实现转轴体3的自动转动,随着转轴体3相对过滤器主体1转动,与转轴体3连接的升降杆体4在螺旋升降控制机构5作用下上下升降,进而实现排污控制组件6对排污口2的开闭,过滤器主体1进而实现自动清理。
[0024]
具体地,转轴电动驱动机构7包括同轴套设于转轴体3上且与转轴体3周向定位的转动盘体71,转动盘体71与能带动转动盘体71周向转动的转轴驱动组件72相连,且转动盘体71连接有与控制电路81相连且用于限制转动盘体71周向转动角度的转动限位组件73。转动盘体71在转轴驱动组件72驱动下转动,转动限位组件73限制转动盘体71和转轴体3的周向转动角度,避免其转动过度。
[0025]
深入地,转轴驱动组件72包括设置在转动盘体71上且与转动盘体71同心设置的弧形槽74,弧形槽74一侧具有弧形齿条75,在过滤器主体1上端设有竖直设置且位于转动盘体71下端的减速电机76,减速电机76与控制电路81相连,且减速电机76的输出轴上设有与弧形齿条75相啮合的驱动齿轮77。控制电路板8驱动减速电机76转动,减速电机76通过驱动齿轮77与转动盘体71咬合转动,转动盘体71与转轴体3固定连接,转轴体3带动下部升降杆体4做螺纹旋降,下部排污控制组件6与过滤器主体1底部排污口2周向密封。
[0026]
进一步地,转动限位组件73包括两个设置在过滤器主体1上端且分别与控制电路
81相连的到位开关78,转动盘体71下端具有当转动盘体71周向转动时能与到位开关78接触的转盘凸块79。转盘凸块79在转动至到位开关78位置,到位开关78触点接通,触发电信号给控制电路板8,减速电机76随之停转,此时下部控制杆61与排污口2密封打开实现排污。控制电路板8在设定时间结束后驱动减速电机76反向旋转,实现排污口2的关闭。
[0027]
更进一步地,过滤器主体1上端通过可拆连接结构11设有覆盖于转轴体3和转轴电动驱动机构7上的保护盖体12,转轴体3上端和减速电机76输出轴上端分别转动穿设于保护盖体12上。保护盖体12对转动限位组件73以及转轴驱动组件72起到保护作用,同时固定减速电机76转轴以及转轴体3,防止转动盘体71与驱动齿轮77咬合间隙变大,出现齿轮打滑的缺口。同时将减速电机76和到位开关78连线遮蔽在旋转部件外,防止电线摩擦断裂。
[0028]
除此之外,可拆连接结构11包括设置在过滤器主体1上端的安装凸台13,转轴体3和转轴电动驱动机构7均设置在安装凸台13上,保护盖体12通过卡扣组件14与安装凸台13相连,且安装凸台13周向外侧设有至少一个过线槽15。卡扣组件14将过滤器主体1与保护盖体12连接固定,安装凸台13的过线槽15不影响减速电机76和到位开关78与控制电路板8的连接。
[0029]
同时,过滤器主体1上端具有覆盖于保护盖体12外侧的上壳体16,上壳体16上端外侧具有倾斜设置的安装敞口17,且安装敞口17处设有能将安装敞口17封闭的封闭盖板18,且控制电路板8安装于封闭盖板18内侧,封闭盖板18外侧具有与控制电路81相连的显示模块19。控制电路板8安装在显示模块19,朝外的显示模块19采用触控显示屏,方便操作者对控制电路板8进行操作设定排污频率,也可手动触发排污功能,排污完成后排污控制组件6与排污口2自动回复至关闭状态。
[0030]
可见地,螺旋升降控制机构5包括设置在过滤器主体1上端周向内侧的驱动套体51,转轴体3下端周向转动穿设于驱动套体51内,升降杆体4活动设置在驱动套体51周向内侧,且升降杆体4与活动设置在过滤器主体1内的过滤组件52相连,且驱动套体51、转轴体3和升降杆体4三者之间设有当转轴体3周向转动时能带动升降杆体4相对于驱动套体51轴向移动且周向转动的刮洗驱动组件53。转轴体3相对驱动套体51转动,刮洗驱动组件53提供给升降杆体4上下升降的推力,从而实现过滤组件52的活动,方便其内部刮洗机构开始工作。
[0031]
很明显,刮洗驱动组件53包括设置在升降杆体4上端周向外侧且具有外螺纹的外螺纹部54,且外螺纹部54上的外螺纹与设置在驱动套体51周向内侧的内螺纹相啮合,且转轴体3下端具有横截面呈非圆形的升降驱动部55,且升降杆体4周向内侧具有与升降驱动部55相配合的升降驱动孔56,且升降驱动部55和升降驱动孔56轴向滑动且周向定位。刮洗驱动组件53保持升降杆体4周向固定而轴向移动,升降驱动部55与升降驱动孔56相互插接。
[0032]
优选地,排污控制组件6包括设置在过滤组件52下端的排污控制杆61,排污控制杆61向下延伸且活动穿设于排污口2,排污控制杆61下端具有能将排污口2下端封闭的排污堵头62。排污控制组件6与过滤组件52连接且同步升降,常规状态下排污控制杆61下的排污堵头62将排污口2封闭,当需要清洗过滤组件52并排污时,排污控制杆61随过滤组件52下降实现排污口2开启。
[0033]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的原理在于:控制电路板8控制减速电机76转动,其输出端的驱动齿轮77与转轴体3上端的转动盘体71的弧形齿条75啮合传动,转轴体3转动带动升降杆体4转动,升降杆体4在刮洗驱动组件53作用下升降,进而使联动的排污控制杆61升降实现
排污口2的开启,完成过滤器内部过滤组件52的自动清洗。
[0034]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0035]
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过滤器主体1、可拆连接结构11、保护盖体12、安装凸台13、卡扣组件14、过线槽15、上壳体16、安装敞口17、封闭盖板18、显示模块19、排污口2、转轴体3、升降杆体4、螺旋升降控制机构5、驱动套体51、过滤组件52、刮洗驱动组件53、外螺纹部54、升降驱动部55、升降驱动孔56、排污控制组件6、排污控制杆61、排污堵头62、转轴电动驱动机构7、转动盘体71、转轴驱动组件72、转动限位组件73、弧形槽74、弧形齿条75、减速电机76、驱动齿轮77、到位开关78、转盘凸块79、控制电路板8、控制电路81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实用新型精神相违背的。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