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产3,4-二氯-5-氰基异噻唑用高效反应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923736发布日期:2021-12-11 11:33阅读:171来源:国知局
一种生产3,4-二氯-5-氰基异噻唑用高效反应釜的制作方法
一种生产3,4

二氯
‑5‑
氰基异噻唑用高效反应釜
技术领域
1.本实用新型涉及3,4

二氯
‑5‑
氰基异噻唑生产相关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生产3,4

二氯
‑5‑
氰基异噻唑用高效反应釜。


背景技术:

2.3,4

二氯
‑5‑
氰基

异噻唑是一系列异噻唑类农药和医药的重要中间体,德国专利de2231097和de2231098采用三氯乙腈或2,3

二氯马来二腈与过量的硫在200到300℃的封管中反应进行制备,一般都需要使用到高压反应釜。
3.中国专利授权公开号为cn205392424u的一种高效反应釜,包括釜体、下封头、上封头、动力装置、搅拌装置和加热装置,下封头和上封头分别安装于釜体的下端和上端,搅拌装置设于釜体内,动力装置安装于上封头上并与搅拌装置连接,加热装置设于釜体的内壁上,上封头上设有加料口,下封头上设有出料口,加热装置包括缠绕于釜体内壁上的加热油螺旋管,与加热油螺旋管两端连接的加热油筒体,高效反应釜还包括余热回收装置,余热回收装置包括缠绕于釜体外壁上的余热回收螺旋管,以及安装于加热油筒体内的换热器,所述余热回收螺旋管与换热器连接。本实用新型通过余热回收装置来对釜体外壁的热量进行回收利用,提高了热量的利用率。
4.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不便于控制反应下端进行排液或密闭,且不便于对反应釜内部进行暴露再进行清洗,可能导致反应釜内部残留物影响下次反应,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生产3,4

二氯
‑5‑
氰基异噻唑用高效反应釜,以解决上述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生产3,4

二氯
‑5‑
氰基异噻唑用高效反应釜,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不便于控制反应下端进行排液或密闭,且不便于对反应釜内部进行暴露再进行清洗的问题。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生产3,4

二氯
‑5‑
氰基异噻唑用高效反应釜,包括:
7.反应釜本体,其下端连通有用于排液的出水管,且反应釜本体的上侧外部固定有安装座,所述反应釜本体的内部安装有用于加热的加热管,且反应釜本体的右侧设置有安装板,并且安装板的左侧安装有设置于反应釜本体内的过滤网;
8.下排水板,其设置于过滤网的上侧并固定于反应釜本体内,且下排水板的上侧设置有上排水板,所述上排水板的左侧设置有安装于反应釜本体内部的限位杆,且上排水板的右侧设置有安装于反应釜本体内部的定位杆,所述定位杆的上端焊接固定有衔接轮,且衔接轮的外侧设置有安装于反应釜本体右侧的调节杆;
9.封盖,其安装于安装座的上侧,且封盖的内侧设置有上端与电机连接的搅拌杆,所述封盖的上端左侧安装有用于排气的排气管,且排气管的内侧安装有安装管,所述安装管
的内侧安装有密封塞,所述封盖的上端右侧安装有用于检测气压的气压检测仪。
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上排水板的左端与限位杆为滑动连接,且上排水板的内侧均匀开设有孔状结构,上排水板的右端与定位杆为螺纹连接,且定位杆上端固定的衔接轮与调节杆构成蜗轮蜗杆结构。
11.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控制上排水板与下排水板之间的间距,从而使上排水板与下排水板进行贴合嵌套,使得上排水板与下排水板之间形成密闭,避免液体泄露。
1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下排水板的内侧均匀开设有与上排水板内侧孔状结构呈交错设置的孔状结构,且下排水板的上侧均匀设置有与上排水板内孔状结构构成卡合连接的凸起结构。
13.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下排水板能够流通液体,也能够与上排水板进行贴合嵌套。
14.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过滤网与反应釜本体的内侧呈卡合连接,且过滤网左端固定的安装板与反应釜本体构成可拆卸连接,并且过滤网的右端上侧的反应釜本体内侧开设有用于避免与过滤网上表面刮蹭的槽状结构。
15.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对反应后的液体进行过滤,对其中的固体进行收集。
1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密封塞通过弹簧与安装管构成弹性连接,且密封塞的下端与反应釜本体内开设的用于排气的孔状结构呈贴合设置,并且安装管的外侧等角度开设有孔状结构。
17.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对反应釜本体内侧的气压进行有效调节,避免反应釜本体内部气压过高而产生爆炸。
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生产3,4

二氯
‑5‑
氰基异噻唑用高效反应釜,能够控制反应釜下端进行排液或密闭,且能够将反应釜内部进行暴露,从而便于对反应釜内部进行清洗,避免反应釜内部残留物影响下次反应;
19.1、通过下排水板的内侧均匀开设有与上排水板内侧孔状结构呈交错设置的孔状结构和下排水板的上侧均匀设置有与上排水板内孔状结构构成卡合连接的凸起结构,上排水板的右端与定位杆为螺纹连接和定位杆上端固定的衔接轮与调节杆构成蜗轮蜗杆结构,控制上排水板与下排水板之间的间距,从而使上排水板与下排水板进行贴合嵌套,使得上排水板与下排水板之间形成密闭,以控制反应釜下端进行排液或密闭,使其内部保持密封用于高压反应;
20.2、通过封盖与安装座之间的可拆卸连接,能够将反应釜内部进行暴露,从而便于对反应釜内部进行清洗,避免反应釜内部残留物影响下次反应,且通过封盖下端卡合的密封环结构能够对封盖与安装座之间的缝隙进行补偿,增加密封性;
21.3、通过密封塞通过弹簧与安装管构成弹性连接和密封塞的下端与反应釜本体内开设的用于排气的孔状结构呈贴合设置,以及安装管的外侧等角度开设有孔状结构,能够对反应釜本体内侧的气压进行有效调节,避免反应釜本体内部气压过高而产生爆炸。
附图说明
22.图1为本实用新型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23.图2为本实用新型俯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24.图3为本实用新型上排水板与下排水板贴合正视连接剖视结构示意图;
25.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26.图5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b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27.图中:1、反应釜本体;2、出水管;3、过滤网;4、下排水板;5、上排水板;6、限位杆;7、安装板;8、加热管;9、安装座;10、封盖;11、排气管;12、气压检测仪;13、搅拌杆;14、衔接轮;15、安装管;16、密封塞;17、调节杆;18、定位杆。
具体实施方式
28.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9.请参阅图1

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生产3,4

二氯
‑5‑
氰基异噻唑用高效反应釜,包括反应釜本体1下端连通有用于排液的出水管2,且反应釜本体1的上侧外部固定有安装座9,反应釜本体1的内部安装有用于加热的加热管8,且反应釜本体1的右侧设置有安装板7,并且安装板7的左侧安装有设置于反应釜本体1内的过滤网3,下排水板4设置于过滤网3的上侧并固定于反应釜本体1内,且下排水板4的上侧设置有上排水板5,上排水板5的左侧设置有安装于反应釜本体1内部的限位杆6,且上排水板5的右侧设置有安装于反应釜本体1内部的定位杆18,定位杆18的上端焊接固定有衔接轮14,且衔接轮14的外侧设置有安装于反应釜本体1右侧的调节杆17,封盖10安装于安装座9的上侧,且封盖10的内侧设置有上端与电机连接的搅拌杆13,封盖10的上端左侧安装有用于排气的排气管11,且排气管11的内侧安装有安装管15,安装管15的内侧安装有密封塞16,封盖10的上端右侧安装有用于检测气压的气压检测仪12。
30.在使用该装置时,具体如图1和图5中,先旋转调节杆17,使衔接轮14带动定位杆18旋转,使得与定位杆18螺纹连接的上排水板5向下移动,并通过限位杆6对上排水板5的左端进行限位,确保下降的平稳程度,随后如图2和图3中,通过下排水板4的内侧均匀开设有与上排水板5内侧孔状结构呈交错设置的孔状结构和下排水板4的上侧均匀设置有与上排水板5内孔状结构构成卡合连接的凸起结构,使上排水板5与下排水板4进行贴合嵌套,使得上排水板5与下排水板4之间形成密闭,再将反应物放入反应釜本体1内,随后将封盖10与安装座9进行螺栓固定,并通过封盖10右端设置的进气口将反应气体放入,通过气压检测仪12观察反应釜本体1内压强,放入适宜量的气体后,启动搅拌杆13上端安装的电机,使搅拌杆13转动,加速反应,并启动加热管8对反应釜本体1内进行加热,且在反应过程中,实时观察气压检测仪12,且如图4中,当压强过高时,气体顶起密封塞16,当密封塞16高于安装管15外侧开设的孔状结构时,使反应釜本体1内气体排出至排气管11内,并进行收集,避免泄露;
31.当反应适宜时间后,旋转调节杆17使上排水板5抬升,从而使液体能够从排出,经过过滤网3进行过滤后,使液体从出水管2处排出收集,随后将安装板7与反应釜本体1进行拆卸,将过滤网3上侧固体进行收集,利用过滤网3的右端上侧的反应釜本体1内侧开设槽状结构,避免反应釜本体1与过滤网3上表面刮蹭而影响固体收集,随后将封盖10与反应釜本体1进行拆卸,对反应釜本体1内部进行清理,对反应釜内部进行清洗,避免反应釜内部残留
物影响下次反应,气压检测仪12的型号为pgvr

63pgvr

63hzt威卡。
32.本实用新型使用到的标准零件均可以从市场上购买,异形件根据说明书的和附图的记载均可以进行订制,各个零件的具体连接方式均采用现有技术中成熟的螺栓、铆钉、焊接等常规手段,机械、零件和设备均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型号,加上电路连接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连接方式,在此不再详述,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33.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