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合滤芯及水路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452968发布日期:2022-01-12 06:11阅读:65来源:国知局
一种复合滤芯及水路板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净水设备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复合滤芯及水路板。


背景技术:

2.随着科技进步,人们越发关注如何提高生活质量问题,饮用水作为人类生存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自来水中含有很多的有害物质,比如说可溶解性重金属离子、铁锈、超标的余氯、还有病菌病毒等。随着人们对健康生活的追求和水质的要求越来越高,以及国内家庭净水技术的成熟,常使用各种过滤材料制造水过滤设备,通过在净水机中设置滤芯,并通过滤芯与水路板连接,过滤水中杂质,使其达到饮用标准。
3.现有的滤芯与水路板结构中,将滤芯从水路板上拆下时,滤芯和水路板进、出水口处的残留水流出,容易对滤芯和水路板造成污染,甚至对净水机的电路结构造成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4.基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复合滤芯及水路板,通过在一个滤芯和水路板的进、出水口处设置止水组件,在拆卸滤芯时防止残留水流出,避免造成污染和净水机电路短路。
5.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复合滤芯,包括圆筒型外壳,所述外壳一端设置有多个通水口,所述通水口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复合滤芯内部的过滤腔室,所述通水口的第二端用于与外部连接;
6.所述通水口内部设置有第一止水组件,所述第一止水组件包括第一套筒、第一滑动塞和第一弹性部件,所述第一滑动塞穿设于所述第一套筒内部,所述第一弹性部件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套筒的内壁,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滑动塞;
7.所述第一滑动塞包括第一抵接部、第一导流部和第一密封部,所述第一抵接部设置于所述第一导流部的一端,所述第一密封部设置于所述第一导流部的另一端,所述第一套筒的内壁、所述第一抵接部和所述第一导流部之间形成所述通水口的水流通道,所述第一密封部用于封闭所述第一套筒的第一端;
8.当所述第一抵接部带动所述第一密封部向远离所述第一套筒的第一端的方向移动时,所述第一弹性部件产生使所述第一密封部封闭所述第一套筒的内侧的弹性力。
9.进一步,所述第一套筒的第一端沿所述第一套筒的内壁设置有第一密封槽,所述第一密封部包括第一密封塞和套设于所述第一密封塞上的第一密封圈,当所述第一密封部封闭所述第一套筒的第一端时,所述第一密封圈封闭所述第一密封槽。
10.进一步,所述第一导流部包括支撑柱和多个第一导流板,所述支撑柱沿所述第一套筒的轴向设置,多个所述第一导流板沿所述支撑柱的周向设置,并沿所述第一套筒的轴向延伸,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导流板与所述第一套筒的内侧壁之间形成导流腔室。
11.进一步,所述第一抵接部上开设有多个导流孔,所述导流孔与所述导流腔室连通。
12.进一步,所述第一弹性部件为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套筒的内侧壁设置有安装槽,所
述安装槽沿所述第一套筒的轴向设置,且所述安装槽的开口朝向所述第一抵接部;
13.所述第一弹簧套设于所述第一导流部上,且所述第一弹簧的部分位于所述安装槽内,所述第一弹簧位于所述安装槽外部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抵接部连接。
14.进一步,所述第一套筒的外侧壁上开设有第二密封槽,所述第二密封槽内设置有第二密封圈,所述通水口的内侧壁与所述第二密封圈抵接。
15.另外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水路板,包括注水口和排水口,所述注水口与所述排水口的第一端与所述水路板内的水道连接,第二端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所述复合滤芯的通水口连接;
16.所述注水口内设置有第二止水组件,所述第二止水组件包括第二滑动塞和第二弹性部件,所述第二滑动塞穿设于所述注水口内部,所述第二弹性部件的一端连接所述注水口的内壁,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滑动塞;
17.所述第二滑动塞包括第二抵接部、第二导流部和第二密封部,所述第二抵接部设置于所述第二导流部的一端,所述第二密封部设置于所述第二导流部的另一端,所述注水口的内壁、所述第二抵接部和所述第二导流部之间形成水流通道,所述第二密封部用于封闭所述注水口的第一端;
18.当所述第二抵接部带动所述第二密封部向所述水路板内部远离所述注水口的第一端移动时,所述第二弹性部件产生使所述第二密封部封闭所述注水口的内侧的弹性力。
19.进一步,所述注水口的第一端沿所述注水口的内壁设置有第三密封槽,所述第二密封部包括第二密封塞和套设于所述第二密封塞上的第三密封圈,当所述第二密封部封闭所述注水口的第一端时,所述第三密封圈封闭所述第三密封槽。
20.进一步,所述第二导流部包括支撑柱和多个第二导流板,所述支撑柱沿所述注水口的轴向设置,多个所述第二导流板沿所述支撑柱的周向设置,并沿所述注水口的轴向延伸,相邻两个所述第二导流板与所述注水口的内侧壁之间形成导流腔室。
21.进一步,所述第二弹性部件为第二弹簧,所述注水口的内侧壁上设置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垂直于所述注水口的内侧壁;
22.所述第二弹簧套设于所述第二导流部上,所述第二弹簧的一端与所述连接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抵接部连接。
23.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复合滤芯及水路板,复合滤芯通过通水口内的第一止水组件进行密封,水路板通过注水口内的第二止水组件进行密封,当复合滤芯安装在水路板上时,注水口插入通水口内部,从而使得第一止水组件和第二止水组件相互抵接并发生移动,此时第一止水组件和第二止水组件解除对通水口和注水口的密封,由于第一止水组件和第二止水组件上均设置有弹性部件,当复合滤芯从水路板上取下时,第一止水组件和第二止水组件在弹性部件的带动下弹回初始位置,完成封闭。通过机械结构设计,使得安装时自动解除密封,拆卸同时自动进行密封,结构简单且密封效果好。
24.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实施,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附图说明
25.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一种复合滤芯及水路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26.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一种复合滤芯及水路板中止水组件剖面的局部放
大结构示意图;
27.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一种复合滤芯中第一止水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8.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一种复合滤芯中第一止水组件剖面的使用状态对比图;
29.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一种复合滤芯中第一滑动塞的结构示意图;
30.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一种水路板中第二止水组件使用状态对比图;
31.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一种水路板中第二滑动塞的结构示意图。
32.图中,1、复合滤芯;11、通水口;2、水路板;21、注水口;211、第三密封槽;3、第一止水组件;31、第一套筒;311、第一密封槽;312、第二密封槽;313、第二密封圈;314、安装槽;32、第一滑动塞;321、第一抵接部;321a、第一导流孔;322、第一导流部;322a、导流板;323、第一密封部;323a、第一密封塞;323b、第一密封圈;33、第一弹性部件;4、第二止水组件;41、第二滑动塞;411、第二抵接部;412、第二导流部;412a、第二导流板; 413、第二密封部;413a、第二密封塞;413b、第三密封圈。
具体实施方式
33.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内容。
34.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部”、“底部”“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35.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36.下面给出几个具体的实施例,用于详细介绍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这几个具体的实施例可以相互结合,对于相同或相似的概念或过程可能在某些实施例不再赘述。
37.请参阅图1,其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一种复合滤芯1及水路板2的剖面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中的复合滤芯1包括一圆筒型外壳,外壳内部设置有多个过滤腔,每个过滤腔内设置有不同的过滤材料,以实现对原水的多级过滤,外壳的顶部设置有多个用于水进出复合滤芯1的通水口11,通水口11包括至少一个进水口和至少一个出水口,本实施例中还包括一个用于安装复合滤芯1的水路板2,水路板2包括内部的多条水道和设置在水路板2顶部的注水口21和排水口,优选的,注水口21与排水口的个数及位置配合复合滤芯1的通水口11进行设置,当复合滤芯1安装在水路板2上时,复合滤芯1的通水口11与水路板2的注水口21或排水口配合连通。
38.在上述实施例中,复合滤芯1的每个通水口11内均设置有一个第一止水组件3,水路板 2的每个注水口21内均设置有一个第二止水组件4,当复合滤芯1尚未安装在水路板2上时,第一止水组件3封闭复合滤芯1的通水口11,避免水从通水口11内流出,第二止水组件
4 封闭水路板2的每个注水口21,避免水从水路板2内溢出,当复合滤芯1与水路板2安装配合时,第一止水组件3与第二止水组件4自动解除密封,使得水路板2与复合滤芯1产生水流交换。
39.请参阅图2至图5,图2为复合滤芯1及水路板2中止水组件剖面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3为复合滤芯1中第一止水组件3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复合滤芯1中第一止水组件 3剖面的使用状态对比图,图5为复合滤芯1中第一滑动塞32的结构示意图。
40.在一个实施例中,通水口11垂直设置在复合滤芯1外壳的上端,通水口11的第一端连接复合滤芯1内部的过滤腔,通水口11的第二端用于与外部连接,第一止水组件3设置于通水口11内部,第一止水组件3包括第一套筒31、第一滑动塞32和第一弹性部件33,第一套筒31优选为一两端开口的圆筒型结构,第一滑动塞32可滑动地穿设于第一套筒31的内部,第一弹性部件33分别连接第一滑动塞32和第一套筒31。
41.如图3、图4和图5所示,第一滑动塞32包括第一抵接部321、第一导流部322和第一密封部323,第一抵接部321设置于第一导流部322的一端,第一密封部323设置于第一导流部322的另一端,第一抵接部321从第一套筒31的第一端插入第一套筒31内部,并使得第一密封部323封闭第一套筒31的第一端。优选的,第一滑动塞32整体呈一圆柱状结构,第一密封部323上开设有安装槽,并在该安装槽内设置有第一密封圈323b,从而使得第一密封部323的顶端形成一圆形的第一密封塞323a,为实现更好的密封效果,第一套筒31的第一端面上开设有第一密封槽311,当第一密封部323封闭第一套筒31的第一端时,第一密封圈323b容置于第一密封槽311内部,第一密封塞323a压紧第一密封圈323b,从而封闭空隙。
42.在上述实施例中,第一导流部322包括圆柱形支撑柱,支撑柱沿第一套筒31的轴向设置,当水流入第一套筒31内时,水经由第一导流部322与第一套筒31内侧壁之间的间隙流过,为提高导流效率,沿支撑柱的周向设置有多个第一导流板322a,并使得第一导流板322a沿第一套筒31的轴向延伸,相邻两个第一导流板322a与第一套筒31的内侧壁之间形成导流腔室。为增大导流腔室的容积,位于第一导流板322a中心的支撑柱可进一步缩小,因此在如图5的实施例中,第一导流部322优选为由四个第一导流板322a相互垂直设置,并与第一套筒31 的内侧壁配合形成四个导流腔室。在其他例子中,第一导流部322可以为其他同时实现导流和连接第一抵接部321与第一密封部323的结构。
43.如图5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抵接部321为圆形结构,第一抵接部321位于第一套筒31内部靠近第二端的位置,当第一抵接部321被顶动时,第一抵接部321带动第一密封部323向远离所述第一套筒31的第一端的方向移动,并使得第一密封部323接触对第一端的封闭状态,水通过第一抵接部321的外侧壁与第一套筒31的内侧壁之间的缝隙流过。为提高导流效率,第一抵接部321上开设有多个第一导流孔321a,通过第一导流孔321a将水导入第一导流部322位置,在如图5所示的实施例中,为配合第一导流部322的结构,第一抵接部 321为圆形环状结构,环内形成与第一导流板322a对应的十字结构,在提高导流效率的同时,通过抵接十字结构的中心部分实现整个第一滑动塞32的移动。在其他例子中,第一抵接部 321还可以是其他结构,第一导流孔321a的大小与位置可根据需要做出调整。
44.如图3和图4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弹性部件33优选为第一弹簧33,第一弹簧 33套设在第一导流部322上靠近第一抵接部321的位置上,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套筒31的内侧壁设置有安装槽314,安装槽314沿第一套筒31的轴向设置,且安装槽314的开口朝向第一
抵接部321,当套设有第一弹簧33的第一滑动塞32安装进第一套筒31内时,第一弹簧 33的部分设置于安装槽314内,第一弹簧33位于安装槽314外部的一端与第一抵接部321 连接。在其他例子中,第一弹性部件33可以为其他弹性结构,第一弹性部件33的设置位置也可根据需要设置在其他保证第一滑动塞32和自动回到原位的位置。
45.如图4所示,当第一抵接部321被顶动并使得第一滑动塞32向下移动时,第一密封部 323与第一端口解除密封,此时第一弹性部件33压紧,当第一抵接部321不被顶动时,第一弹性部件33解除压紧状态并带动第一滑动塞32移动回原位,使得第一密封部323重新封闭第一端口。
46.如图2和图3所示,第一套筒31的外侧壁上开设有第二密封槽312,第二密封槽312内设置有第二密封圈313,当第一套筒31插设在通水口11内部时,第二密封圈313与通水口 11的内侧壁抵接,通过第二密封圈313的弹性变形封闭第一套筒31的外侧壁与通水口11的内侧壁之间的缝隙,保证水流仅由第一套筒31的内部通过,同时通过第二密封圈313的弹性变形使得第一套筒31更加稳固的安装在通水口11内。
47.请参阅图6和图7,图6为一个实施例中水路板2中第二止水组件4使用状态对比图,图7为一个实施例中水路板2中第二滑动塞41的结构示意图。
48.本实施例中的水路板2的注水口21内部设置有第二止水组件4,第二止水组件4包括第二滑动塞41和第二弹性部件,第二滑动塞41穿设于注水口21内部,第二弹性部件的一端连接注水口21的内壁,另一端连接第二滑动塞41。
49.如图6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滑动塞41包括第二抵接部411、第二导流部412和第二密封部413,第二抵接部411设置于第二导流部412的一端,第二密封部413设置于第二导流部412的另一端,注水口21的第一端与水路板2内的水道连接,第二端与复合滤芯1 的通水口11连接,第二滑动塞41自注水口21的第一端插入,注水口21的内壁、第二抵接部411和第二导流部412之间形成水流通道,并使得第二密封部413封闭注水口21的第一端,第二抵接部411部分伸出注水口21的第二端。
50.如图6和图7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密封部413的结构与第一密封部323结构相似并形成第二密封塞413a和一个槽,该槽内设置有第三密封圈,为进一步封闭注水口21底端,注水口21第一端面设置有第三密封槽211,当第二密封部413封闭注水口21的第一端时,第三密封圈容置于第三密封槽211内部,第二密封塞413a压紧第三密封圈,从而封闭空隙。
51.在上述实施例中,第二导流部412包括支撑柱和多个第二导流板412a,支撑柱沿注水口 21的轴向设置,多个第二导流板412a沿支撑柱的周向设置,并沿注水口21的轴向延伸,相邻两个第二导流板412a与注水口21的内侧壁之间形成导流腔室。优选的,如图7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二导流部412为四个第二导流板412a彼此垂直设置的结构,并形成四个导流腔室。第二抵接部411为第二导流部412上的第二导流板412a延伸形成的呈锥形,其顶端为方便与第一抵接部321抵接的十字结构。
52.优选的,第二弹性部件为第二弹簧42,注水口21的内侧壁上设置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垂直于注水口21的内侧壁,第二弹簧42套设于所述第二导流部412上靠近第二抵接部411 的位置,第二弹簧的一端与连接部连接,另一端与第二抵接部411连接。
53.当本实施例中的复合滤芯1安装在水路板2上时,注水口21与通水口11安装配合,此时注水口21的第二端与第一抵接部321抵接,并推动第一滑动塞32向第一套筒31的第一
端移动,使得第一密封部323与第一套筒31的第一端解除密封,由于第二抵接部411顶端与第一抵接部321顶端接触,使得第二滑动塞41向注水口21的第一端移动,第二密封部413与注水口21的第一端解除密封,此时,水经由注水口21流入第一套筒31内后进一步进入滤芯进行过滤。
54.当本实施例中的复合滤芯1从水路板2上拆下时,由于第一抵接部321不在被顶住,第一弹簧33回弹并带动第一滑动塞32回弹至原位,此时第一密封部323再次封闭第一套筒31 的第一端,同理,第二弹簧42带动第二密封部413重新封闭注水口21的第一端,从而有效的实现了防漏水的效果。
55.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