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除雾器

文档序号:27602585发布日期:2021-11-25 13:59阅读:219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效除雾器

1.本实用新型涉及除雾器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高效除雾器。


背景技术:

2.除雾器主要是由波形叶片、板片、卡条等固定装置组成,在湿法脱硫,吸收塔在运行过程中,易产生雾,雾不仅含有水分,它还溶有硫酸、硫酸盐、二氧化硫等,同时也造成风机、热交换器及烟道的玷污和严重腐蚀,因此,湿法脱硫工艺上对吸收设备提出除雾的要求,被净化的气体在离开吸收塔之前要除雾。
3.现有的除雾器大多数通过交叉管束组件,使得流经管束的液滴相互碰撞聚集,以达到除雾效果,但是这样由于交叉管束组件之间缝隙较大,而无法与流经的气体充分接触,而造成除雾效果低,即无法满足现有的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4.基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效除雾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交叉管束组件之间缝隙较大,而无法与流经的气体充分接触,而造成除雾效果低,即无法满足现有的要求的技术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效除雾器,包括除雾通道,所述除雾通道内部分别设置有涡发生机构,涡发生机构包括涡发生轴,所述涡发生轴的外侧均匀设置有凝结叶片,所述除雾通道的内部两侧皆设置有第二凝结体,所述除雾通道的两端皆均匀设置有多组第一凝结体;
6.所述凝结叶片包括主体、波纹面与弧角,所述主体的上下两面皆设置有波纹面,且主体的棱角处设置有弧角。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波纹面的作用,使得流经主体时的油雾与其接触面积变大,且波纹面中波谷、波峰与油雾接触时,其折射方向皆不同,油滴在相邻两组凝结叶片之间往返弹射并聚集,最后受重力作用,跌落至油雾通道底部,使得除雾效果大大提高,在利用第一凝结体与第二凝结体之间的相互配合下,避免由于除雾通道内部光滑,造成部分油雾沿着内壁流出,即大大提高第一凝结体、第二凝结体与油雾的接触,从而提高整体的除雾效率。
8.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涡发生机构皆设置在除雾通道的拐角处,所述除雾通道的内部设置有与涡发生机构相配合的导向板,且相邻的导向板之间开口方向皆不一致。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导向板的作用,将油雾输送的方向变窄,使得油雾流动速度加快,从而带动涡发生轴进行旋转,使得凝结叶片发生旋转。
10.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凝结体包括旋转轴与锥形主体,所述除雾通道皆通过旋转轴活动连接有锥形主体,且相邻两组第一凝结体呈上下颠倒交叉设计。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多组相邻锥形主体之间呈上下颠倒交叉设计,使得
油雾在多组锥形主体上进行反弹折射,使得油更容易在锥形主体上聚集。
12.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除雾通道内部上下两端皆设置有与第二凝结体相配合的导油槽,且除雾通道内部上下面皆呈凸弧形。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导油槽的作用,便于污油的排放,且利用凸弧形的作用,更加便于污油的聚集。
14.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除雾通道的两端分别设置有进料口与出料口。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便于雾油的进出。
16.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主要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7.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有第一凝结体与第二凝结体等结构,使用时,流经第一凝结体上的油雾,由于多组相邻锥形主体之间呈上下颠倒交叉设计,使得油雾在多组锥形主体上进行反弹折射,使得油更容易在锥形主体上聚集,同时第一凝结体与第二凝结体之间的相互配合下,避免由于除雾通道内部光滑,造成部分油雾沿着内壁流出,即大大提高第一凝结体、第二凝结体与油雾的接触,从而提高整体的除雾效率;
18.本实用新型还通过设置有凝结叶片,使用时,利用波纹面的作用,使得流经主体时的油雾与其接触面积变大,且波纹面中波谷、波峰与油雾接触时,其折射方向皆不同,油滴在相邻两组凝结叶片之间往返弹射并聚集,最后受重力作用,跌落至油雾通道底部,使得除雾效果大大提高。
附图说明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图1中a处的放大图;
21.图3为本实用新型凝结叶片的结构示意图;
22.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3.图中:1、除雾通道;2、涡发生轴;3、凝结叶片;301、主体;302、波纹面;303、弧角;4、导向板;5、第一凝结体;501、旋转轴;502、锥形主体;6、导油槽;7、第二凝结体;8、进料口;9、出料口。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5.下面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对其实施例进行说明。
26.一种高效除雾器,如图1

4所示,包括除雾通道1,除雾通道1内部分别设置有涡发生机构,涡发生机构包括涡发生轴2,涡发生轴2的外侧均匀设置有凝结叶片3,除雾通道1的内部两侧皆设置有第二凝结体7,除雾通道1的两端皆均匀设置有多组第一凝结体5,利用第一凝结体5与第二凝结体7之间的相互配合下,避免由于除雾通道1内部光滑,造成部分油雾沿着内壁流出,即大大提高第一凝结体5、第二凝结体7与油雾的接触,从而提高整体的除雾效率;
27.凝结叶片3包括主体301、波纹面302与弧角303,主体301的上下两面皆设置有波纹
面302,且主体301的棱角处设置有弧角303,利用波纹面302的作用,使得流经主体301时的油雾与其接触面积变大,且波纹面302中波谷、波峰与油雾接触时,其折射方向皆不同,油滴在相邻两组凝结叶片3之间往返弹射并聚集,最后受重力作用,跌落至油雾通道底部,使得除雾效果大大提高。
28.请参阅图1与图2,涡发生机构皆设置在除雾通道1的拐角处,除雾通道1的内部设置有与涡发生机构相配合的导向板4,且相邻的导向板4之间开口方向皆不一致,利用导向板4的作用,将油雾输送的方向变窄,使得油雾流动速度加快,从而带动涡发生轴2进行旋转,使得凝结叶片3发生旋转。
29.请参阅图2,第一凝结体5包括旋转轴501与锥形主体502,除雾通道1皆通过旋转轴501活动连接有锥形主体502,且相邻两组第一凝结体5呈上下颠倒交叉设计,利用多组相邻锥形主体502之间呈上下颠倒交叉设计,使得油雾在多组锥形主体502上进行反弹折射,使得油更容易在锥形主体502上聚集。
30.请参阅图1,除雾通道1内部上下两端皆开始有与第二凝结体7相配合的导油槽6,利用导油槽6的作用,便于污油的排放,且除雾通道1内部上下面皆呈凸弧形,利用凸弧形的作用,更加便于污油的聚集。
31.请参阅图1与图4,除雾通道1的两端分别设置有进料口8与出料口9,便于雾油的进出。
32.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使用时,油雾从进料口8进入,最后由出料口9流出,这一过程中,流经第一凝结体5上的油雾,由于多组相邻锥形主体502之间呈上下颠倒交叉设计,使得油雾在多组锥形主体502上进行反弹折射,使得油更容易在锥形主体502上聚集,同时第一凝结体5与第二凝结体7之间的相互配合下,避免由于除雾通道1内部光滑,造成部分油雾沿着内壁流出,即大大提高第一凝结体5、第二凝结体7与油雾的接触,从而提高整体的除雾效率,同时利用导向板4的作用,将油雾输送的方向变窄,使得油雾流动速度加快,从而带动涡发生轴2进行旋转,使得凝结叶片3发生旋转;
33.具体为,当油雾流经凝结叶片3时,利用波纹面302的作用,使得流经主体301时的油雾与其接触面积变大,且波纹面302中波谷、波峰与油雾接触时,其折射方向皆不同,油滴在相邻两组凝结叶片3之间往返弹射并聚集,最后受重力作用,跌落至油雾通道底部,使得除雾效果大大提高。
34.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但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实用新型的限制,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根据需要对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替换和变型等,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