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进的卧式过滤分离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664704发布日期:2022-04-14 20:52阅读:126来源:国知局
一种改进的卧式过滤分离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分离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改进的卧式过滤分离器。


背景技术:

2.喷气燃料进入过滤分离器后,首先汇集于铝制托盘,再分散进入聚结滤芯由里向外,第一步由过滤层滤除固体杂质,第二步通过破乳层,将乳化状态的油水分离,第三步由聚结层将微小的水滴聚结成大的水滴,沉降于集水槽内;然后未来得及聚结的小水滴靠分离滤芯的斥水作用进一步分离,沉降于沉淀槽,由排水阀排出,干净的燃料通过分离滤芯汇集于二级托盘,由过滤分离器的出口排出。
3.专利cn201921888046.6的公布了一种天然气卧式过滤分离器,该分离器通过进气管上添加伸入过滤室内部的弯头,改变高压气体喷射方向,避免了轻质拉杆在高压气体冲击下容易断裂的现象,外壳下方添加分散分布并且分别连接过滤室和排气室的置换管路,使得进入装置整体的置换气体更加均匀,解决了因为装置内部结构复杂,检修时单靠进气口置换气体容易出现死角,无法将天然气全部排出的问题。
4.上述过滤分离器有些不足之处:1、上述过滤分离器进气管由于结构复杂容易造成堵塞,从而降低了气体过滤的效果,滤芯的密封效果不佳,导致产生气体旁路,同时滤芯的尺寸较小,降低了分离处理的效果。2、上述过滤分离器内部的支撑效果不佳,在高速气体的长时间冲击下,造成支管的断裂,造成分离器的损坏,同时上述分离器不便于将内部滤芯快速拆卸清理,影响后续的使用,降低了分离器的使用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进的卧式过滤分离器,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7.一种改进的卧式过滤分离器,包括壳体、t型入口挡板、管板、密封机构、支撑机构和取出机构,所述壳体上端侧壁开设有进气口,所述t型入口挡板焊装在进气口下侧壳体内壁,所述壳体右端侧壁开设有出气口,所述壳体下侧壁左右两端皆开设有排液口,所述管板焊装在壳体中心内部,所述管板左端安装有对过滤组件提高密封效果的密封机构,所述密封机构左端内部安装有对过滤组件增加内部支撑效果的支撑机构,所述壳体左端内部安装有便于拆装的取出机构;
8.所述密封机构包括滤芯支撑管、滤芯保护套管和卡环,所述滤芯支撑管焊装在管板内部,所述滤芯保护套管右端中心开设有管内槽且表面均匀分布开孔,所述滤芯支撑管左端插装在管内槽内部,所述管内槽内壁外侧开设有卡槽,所述卡环卡嵌在卡槽内且安装在滤芯支撑管左端外壁。
9.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机构包括y型支板、第一螺栓、螺母和开口销,所述y型支板插装在滤芯保护套管内部,所述y型支板左端安装有顶端柱,所述顶端柱左端内部开设有第一
螺槽,所述滤芯保护套管左端侧壁开设有第二螺槽,所述第一螺栓啮合安装在第一螺槽和第二螺槽内部,所述螺母啮合安装在滤芯保护套管左侧外端第一螺栓外壁,所述第一螺栓左端内部开设有通孔,所述开口销插装在通孔内部;对滤芯组件内部有效支撑,提高了抗冲击效果,同时便于拆卸清理。
10.进一步地,所述取出机构包括插槽、盲板和第二螺栓,所述插槽开设在壳体左端侧壁,所述盲板插装在插槽内部,所述盲板上下两端内部皆开设有第三螺槽,所述插槽上下两端外侧皆开设有第四螺槽,所述第二螺栓啮合安装在第三螺槽和第四螺槽内部;便于滤芯组件从设备内部单独拆卸取出,进行更加充分的清理维修。
11.进一步地,所述滤芯支撑管的形状尺寸与管内槽的形状尺寸相吻合,且形状皆为锥形;提高了贴合效果达到了高效的密封性。
12.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螺栓外壁螺纹与第一螺槽、第二螺槽和螺母外壁螺纹相互吻合;便于对支撑组件的安装和拆卸。
13.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螺栓上下对称安装;使盲板得到更加稳定的固定。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通过t型入口挡板替代了弯型管结构,对气体达到缓冲分流效果的同时简化了结构,避免了堵塞的情况,使气体进入更加畅通,同时采用锥形的滤芯支撑管插入与之相互配合的管内槽内,将橡胶材质的卡环直接卡嵌进入卡槽内,使滤芯组件的密封效果大大提高,通过采用两倍滤芯直径尺寸的超级滤芯增大了外表面积,从而增加了气体进入时的接触面,也就提高了过滤分离的效果,提高了分离器的使用效果。
15.2、通过第一螺栓安装在第一螺槽和第二螺槽内,再通过开口销对螺母进行限位的效果下将y型支板固定安装在滤芯组件内部,对滤芯保护套管达到了有效的支撑效果,从而避免了滤芯组件在长时间受到高速气体冲击弯曲断裂的情况,提高了滤芯组件的使用寿命,同时当需要对滤芯组件进行清理时,将第二螺栓向外端从第三螺槽和第四螺槽啮合转动取出,向左直接将盲板从插槽拔出,扭动向下将开口销从第一螺栓内部的通孔拔出,向左扭动螺母,使其在第一螺栓外壁转动向左取下,再扭动第一螺栓使其在第一螺槽和第二螺槽内转动向左取出,向左直接用力拉动滤芯保护套管,使右端的卡环从卡槽内脱离,即可将滤芯支撑管从管内槽内分离,将滤芯保护套管向左从插槽内取出,即可单独对滤芯组件分别进行清理,便于拆卸省时省力,提高了后续的过滤处理效果。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改进的卧式过滤分离器的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改进的卧式过滤分离器的正视剖面立体结构示意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改进的卧式过滤分离器的图1中a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19.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改进的卧式过滤分离器的图1中b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20.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改进的卧式过滤分离器的y型支板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
21.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改进的卧式过滤分离器的图1中c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22.图中:1、壳体;2、进气口;3、t型入口挡板;4、出气口;5、排液口;6、管板;701、滤芯支撑管;702、滤芯保护套管;703、管内槽;704、卡槽;705、卡环;801、y型支板;802、顶端柱;803、第一螺槽;804、第二螺槽;805、第一螺栓;806、螺母;807、通孔;808、开口销;901、插槽;
902、盲板;903、第三螺槽;904、第四螺槽;905、第二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23.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24.如图1-6所示,一种改进的卧式过滤分离器,包括壳体1、t型入口挡板3、管板6、密封机构、支撑机构和取出机构,壳体1上端侧壁开设有进气口2,t型入口挡板3焊装在进气口2下侧壳体1内壁,壳体1右端侧壁开设有出气口4,壳体1下侧壁左右两端皆开设有排液口5,管板6焊装在壳体1中心内部,管板6左端安装有对过滤组件提高密封效果的密封机构,密封机构左端内部安装有对过滤组件增加内部支撑效果的支撑机构,壳体1左端内部安装有便于拆装的取出机构;
25.密封机构包括滤芯支撑管701、滤芯保护套管702和卡环705,滤芯支撑管701焊装在管板6内部,滤芯保护套管702右端中心开设有管内槽703且表面均匀分布开孔,滤芯支撑管701左端插装在管内槽703内部,管内槽703内壁外侧开设有卡槽704,卡环705卡嵌在卡槽704内且安装在滤芯支撑管701左端外壁。
26.其中,支撑机构包括y型支板801、第一螺栓805、螺母806和开口销808,y型支板801插装在滤芯保护套管702内部,y型支板801左端安装有顶端柱802,顶端柱802左端内部开设有第一螺槽803,滤芯保护套管702左端侧壁开设有第二螺槽804,第一螺栓805啮合安装在第一螺槽803和第二螺槽804内部,螺母806啮合安装在滤芯保护套管702左侧外端第一螺栓805外壁,第一螺栓805左端内部开设有通孔807,开口销808插装在通孔807内部;对滤芯组件内部有效支撑,提高了抗冲击效果,同时便于拆卸清理。
27.其中,取出机构包括插槽901、盲板902和第二螺栓905,插槽901开设在壳体1左端侧壁,盲板902插装在插槽901内部,盲板902上下两端内部皆开设有第三螺槽903,插槽901上下两端外侧皆开设有第四螺槽904,第二螺栓905啮合安装在第三螺槽903和第四螺槽904内部;便于滤芯组件从设备内部单独拆卸取出,进行更加充分的清理维修。
28.其中,滤芯支撑管701的形状尺寸与管内槽703的形状尺寸相吻合,且形状皆为锥形;提高了贴合效果达到了高效的密封性。
29.其中,第一螺栓805外壁螺纹与第一螺槽803、第二螺槽804和螺母806外壁螺纹相互吻合;便于对支撑组件的安装和拆卸。
30.其中,第二螺栓905上下对称安装;使盲板902得到更加稳定的固定。
31.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为一种改进的卧式过滤分离器,通过t型入口挡板3替代了弯型管结构,对气体达到缓冲分流效果的同时简化了结构,避免了堵塞的情况,使气体进入更加畅通,同时采用锥形的滤芯支撑管701插入与之相互配合的管内槽703内,将橡胶材质的卡环705直接卡嵌进入卡槽704内,使滤芯组件的密封效果大大提高,通过采用两倍滤芯直径尺寸的超级滤芯增大了外表面积,从而增加了气体进入时的接触面,通过第一螺栓805安装在第一螺槽803和第二螺槽804内,再通过开口销808对螺母进行限位的效果下将y型支板801固定安装在滤芯组件内部,对滤芯保护套管702达到了有效的支撑效果,从而避免了滤芯组件在长时间受到高速气体冲击弯曲断裂的情况,提高了滤芯组件的使用寿命,同时当需要对滤芯组件进行清理时,将第二螺栓905向外端从第三螺槽903和第四螺槽904
啮合转动取出,向左直接将盲板902从插槽901拔出,扭动向下将开口销808从第一螺栓805内部的通孔807拔出,向左扭动螺母806,使其在第一螺栓805外壁转动向左取下,再扭动第一螺栓805使其在第一螺槽803和第二螺槽804内转动向左取出,向左直接用力拉动滤芯保护套管702,使右端的卡环705从卡槽704内脱离,即可将滤芯支撑管701从管内槽703内分离,将滤芯保护套管702向左从插槽901内取出,即可单独对滤芯组件分别进行清理。
32.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