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反应釜热量回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988560发布日期:2022-02-19 23:35阅读:59来源:国知局
一种反应釜热量回收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反应釜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反应釜热量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2.反应釜是综合反应容器,根据反应条件对反应釜结构功能及配置附件的设计。从开始的进料、反应和出料均能够以较高的自动化程度完成预先设定好的反应步骤,对反应过程中的温度、压力、力学控制、搅拌、鼓风、反应物和产物浓度等重要参数进行严格的调控。反应釜在使用时会加热物料催化反应,因而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可以回收利用节约能源。
3.现有的热量回收装置只是通过导热板与换热管进行回收,能量损耗较大,利用率低,而且现有的装置通常是固定,持续吸热可能会影响反应釜催化反应,实用性低。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反应釜热量回收装置。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6.一种反应釜热量回收装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顶部靠近左侧处设有反应釜本体,所述底板的顶部靠近右侧处设有箱体,所述反应釜本体的右侧靠近顶部处插接有第一横管,所述第一横管的右端固定连接有截止阀,所述截止阀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二横管,所述第二横管的右端插接在箱体的左侧靠近顶部处,所述箱体的右侧靠近中间处固定连接有吸音管,所述吸音管的内腔靠近左侧处固定连接有过滤网,所述吸音管的内腔靠近右侧固定连接有吸音板,所述箱体的内腔设有换热管,所述换热管的左端与第二横管的右端固定连接,所述箱体的右侧靠近中间处开设有穿孔,所述换热管的右端贯穿穿孔的内腔,且插接在吸音管的左端,所述反应釜本体的左右两侧均设有导热箱,所述反应釜本体底部设有壳体,所述壳体的底部与底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壳体的内腔设有螺纹杆,所述壳体的左右两侧中心处均固定连接有轴承,所述螺纹杆的左端插接在相邻轴承的内腔,所述螺纹杆的右端贯相邻轴承的内腔,且延伸至其右侧。
7.进一步的,位于左侧的所述导热箱的左侧靠近底部处插接有第一连接管,所述第一连接管的右端插接在箱体的左侧靠近底部处,位于右侧的所述导热箱的右侧靠近底部处插接有第二连接管,所述第二连接管的右端插接在箱体的左侧靠近底部处。
8.进一步的,所述换热管的外壁靠近两端处均固定连接有固定套,两个所述固定套相远离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杆,两个所述固定杆相远离的一端均与箱体的内腔固定连接。
9.进一步的,所述箱体的顶部靠近左侧处插接有进水管,所述箱体的右侧靠近底部处插接有出水阀。
10.进一步的,所述壳体的右侧设有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的底部与底板的顶部固
定连接,所述伺服电机的电机轴与螺纹杆的右端固定连接。
11.进一步的,所述螺纹杆的外壁套设有两个相反的螺纹套,两个所述螺纹套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壳体的顶部开设有开槽,所述连接杆的顶端贯穿开槽的内腔,且延伸至其顶部并与导热箱的底部固定连接。
12.进一步的,所述反应釜本体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若干个支撑柱,若干个所述支撑柱的底部均与底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箱体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若干个支撑腿,若干个所述支撑腿的底部与均与底板的顶部固定连接。
13.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4.1、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横管、截止阀、第二横管、导热箱、第一连接管、第二连接管、固定套、固定杆等部件之间的相互配合,使装置直接对水加热,减少能量损耗,具有提高利用率等特点;
15.2、本实用新型通过壳体、连接杆、伺服电机、螺纹杆、螺纹套等部件之间的相互配合,使导热箱可以移动,不会影响反应釜催化反应,具有实用性高等特点。
16.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图;
19.图3为图1中a处放大图;
20.图4为本实用新型部件导热箱的俯视图。
21.图中:1、底板;2、反应釜本体;3、支撑柱;4、箱体;5、支撑腿;6、第一横管;7、截止阀;8、第二横管;9、进水管;10、壳体;11、连接杆;12、导热箱;13、第一连接管;14、第二连接管;15、伺服电机;16、螺纹杆;17、螺纹套;18、换热管;19、固定套;20、固定杆;21、吸音管;22、过滤网;23、吸音板;24、出水阀。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23.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24.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
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25.请参阅图1至图4,一种反应釜热量回收装置,包括底板1,底板1的顶部靠近左侧处设有反应釜本体2,底板1的顶部靠近右侧处设有箱体4,反应釜本体2的右侧靠近顶部处插接有第一横管6,第一横管6的右端固定连接有截止阀7,截止阀7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二横管8,第二横管8的右端插接在箱体4的左侧靠近顶部处,箱体4的右侧靠近中间处固定连接有吸音管21,吸音管21的内腔靠近左侧处固定连接有过滤网22,吸音管21的内腔靠近右侧固定连接有吸音板23,箱体4的内腔设有换热管18,换热管18的左端与第二横管8的右端固定连接,箱体4的右侧靠近中间处开设有穿孔,换热管18的右端贯穿穿孔的内腔,且插接在吸音管21的左端,反应釜本体2的左右两侧均设有导热箱12,反应釜本体2底部设有壳体10,壳体10的底部与底板1的顶部固定连接,壳体10的内腔设有螺纹杆16,壳体10的左右两侧中心处均固定连接有轴承,螺纹杆16的左端插接在相邻轴承的内腔,螺纹杆16的右端贯相邻轴承的内腔,且延伸至其右侧,箱体4的顶部靠近左侧处插接有进水管9,箱体4的右侧靠近底部处插接有出水阀24,方便工作人员使用,反应釜本体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若干个支撑柱3,若干个支撑柱3的底部均与底板1的顶部固定连接,箱体4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若干个支撑腿5,若干个支撑腿5的底部与均与底板1的顶部固定连接,对装置进行支撑;
26.位于左侧的导热箱12的左侧靠近底部处插接有第一连接管13,第一连接管13的右端插接在箱体4的左侧靠近底部处,位于右侧的导热箱12的右侧靠近底部处插接有第二连接管14,第二连接管14的右端插接在箱体4的左侧靠近底部处,减少能量损耗,提高利用率,换热管18的外壁靠近两端处均固定连接有固定套19,两个固定套19相远离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杆20,两个固定杆20相远离的一端均与箱体4的内腔固定连接,对换热管18进行固定;
27.壳体10的右侧设有伺服电机15,伺服电机15的底部与底板1的顶部固定连接,伺服电机15的电机轴与螺纹杆16的右端固定连接,使导热箱12可移动,提高实用性,螺纹杆16的外壁套设有两个相反的螺纹套17,两个螺纹套17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杆11,壳体10的顶部开设有开槽,连接杆11的顶端贯穿开槽的内腔,且延伸至其顶部并与导热箱12的底部固定连接,使导热箱12可移动,提高实用性。
28.工作原理: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首先通过外置电源连接伺服电机15,当反应釜本体2开始工作后,通过进水管9将箱体4内灌满水,然后启动伺服电机15,伺服电机15通过电机在带动螺纹杆16转动,螺纹杆16通过螺纹带动两个螺纹套17左右移动,因两个螺纹套17相反,所以两个螺纹套17的移动方向也相反,两个螺纹套17带动相邻的连接杆11左右移动,两个连接杆11带动相邻的导热箱12移动,控制伺服电机15,使两个导热箱12向外移动,防止导热箱12对反应釜本体内部的热量持续吸收,造成反应釜内部热量不足,影响物料正常反应效果,当反应釜本体2内的反应进行到后期时,控制伺服电机15,使两个导热箱12向内移动,直至两个导热箱12相邻的一侧与反应釜本体2的侧壁贴合,使得导热箱12能够吸收反应釜本体2侧壁散发出来的热量对其内的冷水进行加热,提高热量的利用率,当反应釜本体2工作结束后,打开截止阀7,反应釜本体2内腔的气体通过第一横管6和第二横管8进入换热管18,换热管18为回旋设计,长度较长,可使气体与箱体4内水充分进行换热,最后流入吸音管21内,经过过滤网22过滤,减少排放污染,再通过吸音板23吸音减少气体排放使造成的噪音,最后可通过出水阀24取用加热后的水。
29.上述实施方式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基础上所做的任何非实质性的变化及替换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