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棒酸发酵液的提取浓缩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762630发布日期:2022-04-22 10:39阅读:182来源:国知局
一种棒酸发酵液的提取浓缩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棒酸发酵液的提取浓缩装置,属于生物发酵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2.克拉维酸(clavulanic acid,ca)又称棒酸,克拉维酸本身具有较弱的抗菌活性,但可以与耐药性细菌分泌的β-内酰胺酶不可逆的结合,从而抑制酶的活性,与其它β-内酰胺酶抑制剂相比,克拉维酸具有更强的,更广的抑制作用,尤其对tem和shv酶类,因此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应用。与其它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一样,克拉维酸在水溶液中不稳定。克拉维酸稳定性研究大多是脱离生产的稳定性研究,随着研究的深入,更多的研究者将目光转向克拉维酸发酵,他们发现在发酵过程中,克拉维酸一方面随着菌体的生长,不断产出,同时随着发酵过程中温度和ph值的变化。
3.制药工业中克拉维酸的生产主要采用生物发酵法,具有原料成本低和反应件温和等优点。但发酵液中克拉维酸浓度较低,占发酵液体积分数的0.1-5.0%,发酵液中还含有大量的其它杂质,如菌丝体、残存可溶底物、中间代谢产物、色素等。这些杂质在发酵液中的浓度往往超过目的产物浓度的百倍、千倍、甚至万倍,而且其中很多代谢产物和待分离目标物的理化性能又非常接近,甚至是化学组成相同,仅立体构型不同。此外,克拉维酸的耐热、耐ph 和耐盐性差,分离过程中易变性失活,降解产生其它小分子杂质。因此要从发酵液中去掉这些杂质,制取高纯度的合乎药典规定的制药产品:克拉维酸钾或克拉维酸锂盐,发酵液的提取及精制成为其生产过程中重要的环节。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获得高纯度棒酸的提取纯化技术,本技术中利用了耐有机溶剂纳滤膜对萃取液进行纯化,有效地使有机相溶液中的小分子量的杂质透过纳滤膜,提高了萃取产物的纯度;另外,通过溶析结晶的方式实现了低温条件下将产物析出,避免了高温浓缩结晶中造成的产物降解。
5.技术方案是:
6.一种棒酸发酵液的提取浓缩装置,包括:
7.超滤膜,用于对棒酸发酵液进行超滤处理;
8.吸附树脂塔,连接于超滤膜的渗透侧,用于对超滤膜的滤液进行树脂吸附处理;
9.第一萃取容器,连接于吸附树脂塔,用于对吸附树脂塔的洗脱液进行有机溶剂萃取;
10.耐有机溶剂纳滤膜,连接于第一萃取容器,用于对获得的有机相进行纳滤浓缩处理;
11.第二萃取容器,连接于耐有机溶剂纳滤膜,用于对获得的纳滤膜浓缩液进行反萃取;
12.结晶釜,连接于第二萃取容器,用于对反萃液进行溶析结晶。
13.还包括:解吸液储罐,连接于吸附树脂塔,用于对吸附后的树脂进行解吸处理,获得洗脱液。
14.还包括:解吸液储罐,连接于吸附树脂塔,用于对吸附了棒酸的树脂进行解吸,获得洗脱液。
15.还包括:萃取剂储罐,连接于第一萃取容器,用于加入萃取剂。
16.还包括:反萃取液储罐,连接于第二萃取容器,用于加入反萃取液。
17.还包括:丙酮储罐,连接于结晶釜,用于加入丙酮进行溶析结晶。
18.还包括:固液分离器,连接于结晶釜,用于对结晶后的物料进行固液分离获得棒酸结晶体。
19.所述的耐有机溶剂纳滤膜的材质是聚酰亚胺。
20.超滤膜的截留分子量为1kd~15kd。
21.有益效果
22.本实用新型应用了耐有机溶剂纳滤膜对萃取液进行过滤浓缩,有效地提高了萃取液中的棒酸的纯度;另外,再通过溶析结晶工艺,克服了传统的蒸发结晶导致的棒酸在高温条件下的降解,进一步地提高了纯度。
附图说明
23.图1是本专利的流程图;
24.图2是本专利的装置图。
25.其中,1、超滤膜;2、吸附树脂塔;3、解吸液储罐;4、第一萃取容器;5、萃取剂储罐;6、耐有机溶剂纳滤膜;7、第二萃取容器;8、反萃取液储罐;9、结晶釜;10、丙酮储罐;11、固液分离器。
具体实施方式
26.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一步法超滤棒酸发酵液的提取浓缩装置。该装置的使用过程如下:
27.第1步:将棒酸发酵液通过供料泵和循环泵进入一步法超滤系统,除去悬浮物、菌体、大分子蛋白和色素等杂质,从而得到超滤清液;
28.第2步:将第1步得到的超滤清液通入树脂吸附系统,吸附棒酸后再进行解析,从而得到含有棒酸的解析液;
29.第3步:将第2步得到的解析液进行有机溶剂萃取处理,这里所使用的萃取剂可以是盐析萃取中的萃取剂,例如分别取不同有机溶剂(乙醇、正丙醇、正丁醇、乙酸乙酯)和两种缓冲盐(k2hpo4、kh2po4、柠檬酸、柠檬酸钠)两两组合形成盐析萃取体系,进行萃取后,获得有机萃取液;
30.第4步,获得的萃取液通过耐有机溶剂纳滤膜进行浓缩处理,使小分子的杂质合并有机溶剂中透过纳滤膜,而棒酸被截留,实现纯化;
31.第5步,第4步中获得的纳滤浓缩液中加入碳酸钾溶液,进行反萃取,反萃取液加入丙酮进行溶析结晶处理,再进行低温养晶,获得的晶体进行过滤、真空干燥后,获得棒酸。
32.在以上的步骤中,创新性地应用了耐有机溶剂纳滤膜对萃取液进行过滤浓缩,有
效地提高了萃取液中的棒酸的纯度;另外,再通过溶析结晶工艺,克服了传统的蒸发结晶导致的棒酸在高温条件下的降解,进一步地提高了纯度。
33.优选地,在第1步中,小分子量陶瓷超滤膜截留分子量为1kd~15kd,更优选为5kd。超滤系统中,系统运行压力为0.6~1mpa,膜面流速为4m/s,浓缩倍数为10倍以上。
34.优选地,在第2步中,所使用的树脂是732型树脂或者709型树脂,使用1-10%的nacl 或者kcl的水溶液洗脱,获得解析液。
35.优选地,第3步中,有机溶剂中的无机盐的浓度可以是10-20%,萃取液与解析液的体积比可以是1-3:5。
36.优选地,第4步中,耐有机溶剂纳滤膜的材质可以是聚酰亚胺类的纳滤膜,纳滤过程的操作压力范围可以是0.5-1.5mpa。
37.优选地,第5步中,碳酸钾溶液中的浓度为10-15%,硫酸钾溶液与纳滤膜浓缩液的体积比范围是1:0.7-1.5;养晶温度是0-5℃,养晶时间是0.5-2h。
38.基于以上的方法,本专利所提供的装置如图2所示,包括:
39.超滤膜1,用于对棒酸发酵液进行超滤处理;
40.吸附树脂塔2,连接于超滤膜1的渗透侧,用于对超滤膜1的滤液进行树脂吸附处理;
41.第一萃取容器4,连接于吸附树脂塔2,用于对吸附树脂塔2的洗脱液进行有机溶剂萃取;
42.耐有机溶剂纳滤膜6,连接于第一萃取容器4,用于对获得的有机相进行纳滤浓缩处理;
43.第二萃取容器7,连接于耐有机溶剂纳滤膜6,用于对获得的纳滤膜浓缩液进行反萃取;
44.结晶釜9,连接于第二萃取容器7,用于对反萃液进行溶析结晶。
45.还包括:解吸液储罐3,连接于吸附树脂塔2,用于对吸附后的树脂进行解吸处理,获得洗脱液。
46.还包括:解吸液储罐3,连接于吸附树脂塔2,用于对吸附了棒酸的树脂进行解吸,获得洗脱液。
47.还包括:萃取剂储罐5,连接于第一萃取容器4,用于加入萃取剂。
48.还包括:反萃取液储罐8,连接于第二萃取容器7,用于加入反萃取液。
49.还包括:丙酮储罐10,连接于结晶釜9,用于加入丙酮进行溶析结晶。
50.还包括:固液分离器11,连接于结晶釜9,用于对结晶后的物料进行固液分离获得棒酸结晶体。
51.所述的耐有机溶剂纳滤膜6的材质是聚酰亚胺。
52.超滤膜1的截留分子量为1kd~15kd。
53.以下实施例中,棒酸的检测方法是基于以下的原理:棒酸可以与咪唑试剂进行衍生,生成物的最大吸附峰位置于312nm,采用hplc法测定,外标法定量,色谱系统采用紫外可见光吸收检测器,流动相流速1.0ml/min,进样量10ul,柱温25℃,流动相为ph在3.2左右的磷酸溶液与乙腈按照体积比90:10配制。总杂质含量是通过hplc面积法计算。
54.以下实施例中,棒酸发酵液是由棒状链霉菌(streptomyces clvuligerus)发酵得
到,含有棒酸约7-10g/l。
55.实施例1
56.将棒酸发酵液首先通过10kd的陶瓷超滤膜进行过滤,去除菌体、蛋白以及胶体杂质,超滤膜运行压力0.8mpa,膜面流速4m/s,浓缩10倍;再将超滤的透过液送入732离子交换树脂中进行纯化处理,实现初步脱色以及脱盐,吸附完成后通过加入6wt%的nacl溶液进行洗脱,获得洗脱液;采用萃取剂(含有8%k2hpo4的乙醇)和洗脱液按照体积比2:5进行混合萃取,萃取得到的有机相送入聚酰亚胺纳滤膜中进行浓缩纯化,操作压力1.0mpa,浓缩倍数4倍,浓缩液与硫酸钾溶液(13%)按照体积比1.2:1混合进行结晶,降温至0-5℃养晶 2h,再经离心、烘干后,得到成品。
57.实施例2
58.将棒酸发酵液首先通过5kd的陶瓷超滤膜进行过滤,去除菌体、蛋白以及胶体杂质,超滤膜运行压力1.0mpa,膜面流速3m/s,浓缩10倍;再将超滤的透过液送入709离子交换树脂中进行纯化处理,实现初步脱色以及脱盐,吸附完成后通过加入6wt%的nacl溶液进行洗脱,获得洗脱液;采用萃取剂(含有8%kh2po4的乙醇)和洗脱液按照体积比3:5进行混合萃取,萃取得到的有机相送入聚酰亚胺纳滤膜中进行浓缩纯化,操作压力1.0mpa,浓缩倍数 3倍,浓缩液与硫酸钾溶液(15%)按照体积比1.5:1混合进行结晶,降温至0-5℃养晶1h,再经离心、烘干后,得到成品。
59.实施例3
60.将棒酸发酵液首先通过5kd的陶瓷超滤膜进行过滤,去除菌体、蛋白以及胶体杂质,超滤膜运行压力0.7mpa,膜面流速3m/s,浓缩10倍;再将超滤的透过液送入732离子交换树脂中进行纯化处理,实现初步脱色以及脱盐,吸附完成后通过加入6wt%的nacl溶液进行洗脱,获得洗脱液;采用萃取剂(含有5%柠檬酸的乙醇)和洗脱液按照体积比2:5进行混合萃取,萃取得到的有机相送入聚酰亚胺纳滤膜中进行浓缩纯化,操作压力1.0mpa,浓缩倍数 4倍,浓缩液与硫酸钾溶液(11%)按照体积比0.7:1混合进行结晶,降温至0-5℃养晶1.5h,再经离心、烘干后,得到成品。
61.对照例
62.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未使用耐有机溶剂纳滤膜对萃取液进行浓缩纯化。
63.将棒酸发酵液首先通过10kd的陶瓷超滤膜进行过滤,去除菌体、蛋白以及胶体杂质,超滤膜运行压力0.8mpa,膜面流速4m/s,浓缩10倍;再将超滤的透过液送入732离子交换树脂中进行纯化处理,实现初步脱色以及脱盐,吸附完成后通过加入6wt%的nacl溶液进行洗脱,获得洗脱液;采用萃取剂(含有8%k2hpo4的乙醇)和洗脱液按照体积比2:5进行混合萃取,萃取得到的有机相与硫酸钾溶液(13%)按照体积比1.2:1混合进行结晶,降温至 0-5℃养晶2h,再经离心、烘干后,得到成品。
[0064] 实施例1实施例2实施例3对照例1萃取收率%90.387.190.590.2反萃取收率%86.787.384.785.1棒酸产品总杂%0.2670.3110.2940.522棒酸产品含量%88.386.887.285.3
[0065]
可以看出,通过本专利中的耐有机溶剂纳滤膜对萃取有机相进行处理后,有效地
降低了提取产品中的总杂质并提高了产品纯度。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