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玻璃反应釜用余热利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796721发布日期:2022-02-08 13:19阅读:77来源:国知局
一种玻璃反应釜用余热利用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玻璃反应釜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玻璃反应釜用余热利用装置。


背景技术:

2.玻璃反应釜内层放置反应溶媒可做搅拌反应,夹层通过冷热源循环,玻璃反应釜夹层可以提供做高温反应;玻璃反应釜也可以做低温反应;玻璃反应釜可以抽真空,做负压反应,而且它的独到的设计使试验更加的安全,更加的方便。
3.玻璃反应釜在现代各种高温反应实验中受到广泛的使用,然而其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以下的一些不足之处,玻璃反应釜内夹层处填充有加热用的导热介质,然而玻璃反应釜本身导热性能较强,因此在加热实验完成后,被加热后的高温导热介质快速与外部进行热量交换散失,同时需要对于内部管体进行清洗,使得清洗液体与导热介质之间通过内部管体进行快速的热量传递,难以对于导热介质的热量进行循环使用,导致热量造成大量的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玻璃反应釜热量散发较快难以循环利用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玻璃反应釜用余热利用装置。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玻璃反应釜用余热利用装置,包括外管体以及外管体顶端固定的外管口,所述外管体内套设有内管体,所述内管体顶端开口处固定有与外管口卡接的内管口,所述外管体外侧设置有保温腔,所述保温腔上下两端均固定有与外管体相连通的连接侧管,两个所述连接侧管上均固定有控制阀,所述保温腔外侧套设有保温套,所述外管体内设有吸水机构,以用于将外管体内腔的导热介质输送至保温腔内部。
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8.所述吸水机构包括有内管体与外管体之间间隙处设置的海绵塞与上挡环,所述内管体底端外缘处固定有与外管体内腔贴合滑动的下挡环,所述海绵塞上开设有洞孔,所述下挡环上开设有与洞孔共轴的连通孔,所述洞孔内滑动连接有与下的下挡环上端面抵接的活动垫。
9.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10.所述外管体内壁与连接侧管顶部连通处固定有卡环,所述卡环与上挡环下端抵接。
11.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12.所述活动垫底端固定有膨胀杆,所述下挡环上开设有配合膨胀杆贯穿滑动的贯穿槽,所述膨胀杆底部膨胀端与贯穿槽卡接。
13.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14.所述控制阀包括有与连接侧管侧壁相连通的侧管、与侧管内壁旋合连接的螺柱以及螺柱上固定的转动把手以及塞体。
15.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16.所述塞体远离螺柱的一端与连接侧管配合插接。
17.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8.1、本实用新型中,采用了海绵塞吸水搬运结构,由于采用了外管体与内管体之间间隙处套设的海绵塞,以及海绵塞与下挡环之间的抵接,可实现内管口以及内管体带动海绵塞向上运动,又由于采用了卡环与上挡环之间的卡接,可实现海绵塞向上运动至上挡环处挤压收缩,将导热介质挤压后通过顶部的连接侧管流入保温腔内部,以便于保温套进行隔热保温存放。
19.2、本实用新型中,采用了隔离式保温结构,由于采用了活动垫与连通孔处的抵接,可实现活动垫远离连通孔处,此时膨胀杆底部膨胀端与贯穿槽抵接,实现了内管体与外管体之间间隙处的导热介质通过连通孔流至海绵塞处,此时海绵塞可对于导热介质的吸收容纳,从而实现了在内管口的循环上下过程中,通过海绵塞将导热介质输送至保温腔内进行保温以及余热的重新使用。
附图说明
20.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1.图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内管体中心轴处竖直剖面结构示意图;
22.图3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外管体内水平剖面结构示意图;
23.图4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24.图例说明:
25.1、内管口;2、外管口;3、外管体;4、连接侧管;5、保温套;6、控制阀;61、转动把手;62、侧管;63、螺柱;64、塞体;7、保温腔;8、上挡环;9、卡环;10、海绵塞;11、内管体;12、贯穿槽;13、洞孔;14、连通孔;15、活动垫;16、下挡环;17、膨胀杆。
具体实施方式
26.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7.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玻璃反应釜用余热利用装置,包括外管体3以及外管体3顶端固定的外管口2,外管体3内套设有内管体11,内管体11顶端开口处固定有与外管口2卡接的内管口1,外管体3外侧设置有保温腔7,保温腔7上下两端均固定有与外管体3相连通的连接侧管4,两个连接侧管4上均固定有控制阀6,保温腔7外侧套设有保温套5,外管体3内设有吸水机构,以用于将外管体3内腔的导热介质输送至保温腔7内部,其中,控制阀6用于对保温腔7内部的导热介质的流入流出进行控制,以便于在玻璃反应釜使用后对于导热介质进行储存保温。
28.具体的,如图2所示,吸水机构包括有内管体11与外管体3之间间隙处设置的海绵
塞10与上挡环8,内管体11底端外缘处固定有与外管体3内腔贴合滑动的下挡环16,海绵塞10上开设有洞孔13,下挡环16上开设有与洞孔13共轴的连通孔14,洞孔13内滑动连接有与下的下挡环16上端面抵接的活动垫15,其中,活动垫15将连通孔14处抵紧后,可使得下挡环16在向上运动以及海绵塞10受压缩的过程中,避免导热介质通过连通孔14处从底部流出。
29.具体的,如图2所示,外管体3内壁与连接侧管4顶部连通处固定有卡环9,卡环9与上挡环8下端抵接,其中,上挡环8顶端与外管体3卡接,使得海绵塞10向上运动的过程中,与上挡环8抵接后受到挤压后将内部的导热介质挤出。
30.具体的,如图4所示,活动垫15底端固定有膨胀杆17,下挡环16上开设有配合膨胀杆17贯穿滑动的贯穿槽12,膨胀杆17底部膨胀端与贯穿槽12卡接,。其中,膨胀杆17对于活动垫15进行限位,避免活动垫15脱离连通孔14处。
31.具体的,如图2所示,控制阀6包括有与连接侧管4侧壁相连通的侧管62、与侧管62内壁旋合连接的螺柱63以及螺柱63上固定的转动把手61以及塞体64,塞体64远离螺柱63的一端与连接侧管4配合插接,以便于通过转动把手61带动塞体64与连接侧管4之间的抵接密封。
32.工作原理:使用时,首先,打开顶部的控制阀6,关闭底部的控制阀6,通过外管体3与内管体11之间间隙处套设的海绵塞10,以及海绵塞10与下挡环16之间的抵接,可通过内管口1以及内管体11带动海绵塞10向上运动,再通过卡环9与上挡环8之间的卡接,可使得海绵塞10向上运动至上挡环8处挤压收缩,将导热介质挤压后通过顶部的连接侧管4流入保温腔7内部,通过保温套5进行隔热保温存放;其次,当内管口1以及内管体11带动海绵塞10向底部运动的过程中,通过活动垫15与连通孔14处的抵接,可使得活动垫15远离连通孔14处,此时膨胀杆17底部膨胀端与贯穿槽12抵接,使得内管体11与外管体3之间间隙处的导热介质通过连通孔14流至海绵塞10处,便于海绵塞10对于导热介质的吸收容纳,从而在内管口1的循环上下过程中,通过海绵塞10将导热介质输送至保温腔7内进行保温以及余热的重新使用。
33.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