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过滤除污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859307发布日期:2022-07-23 07:42阅读:64来源:国知局
一种过滤除污机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除污技术领域,具体是指一种过滤除污机。


背景技术:

2.现有的格栅机在工作时,在电机减速机的驱动下,回转牵引链由下往上做回转运动,当牵引链上的齿耙运转到栅条的迎水面时,耙齿即插入栅条的缝隙中,作清捞动作,将栅条上所截留的杂物刮落到耙板中,由于齿耙设计与耙板间是一夹角,当耙齿插入栅条间隙中清捞时,另一齿则与其形成包围之势,将固体杂物包围住,不让其脱落。在耙齿运转到机器上部时,耙齿翻转,杂物靠重力自行脱落至栅渣槽内;由于污水厂进水水质复杂,杂物较多,部分生活用品、塑料袋、瓶子、纤维杂物夹在耙齿间隙中,靠重力无法自行脱落,耙齿间隙堵塞减低,影响格栅除污机的拦截功效和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以上技术缺陷,提供一种过滤除杂、除杂更彻底、自动传导收集废料的一种过滤除污机。
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过滤除污机,包括污水处理箱,所述污水处理箱顶端连接设有进水口,所述污水处理箱一侧连接设有导废装置,所述导废装置底端连接设有集废箱,所述污水处理箱靠近导废装置一侧外壁上连接设有电机一,所述电机一的动力输出端连接设有转轴,所述转轴转动连接污水处理箱,所述转轴上连接设有主动辊,所述主动辊上连接设有滤网,所述主动辊通过滤网连接设有第一从动辊,所述滤网上连接设有若干第一耙齿,所述转轴上连接设有反式皮带,所述转轴通过反式皮带连接设有第二从动辊,所述第二从动辊上连接设有若干第二耙齿,所述第二耙齿与第一耙齿相配合,所述污水处理箱底部连接设有排水管。
5.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在于:将污水通过进水口导入污水处理箱,污水经滤网过滤后进入污水处理箱底部,而污水中的固体杂质在滤网上堆积,启动电机一,电机一驱动转轴,转轴驱动主动辊和第二从动辊,主动辊驱动第一从动辊,在主动辊和第一从动辊的传动下,滤网驱动第一耙齿将固体杂质朝导废装置一侧传导,第一耙齿转动靠近导废装置并向下倾斜时,大部分固体杂质在自重下导入导废装置中,小部分固体杂质在传输过程中被夹在第一耙齿间隙中,第二从动辊驱动第二耙齿对夹在第一耙齿间隙中的固体杂质进行清理最终固体杂质均落入导废装置上,然后通过导废装置将固体杂质导入集废箱中。
6.进一步的,相邻所述第二耙齿之间连接设有间隙,所述间隙与第一耙齿配合,便于第二耙齿对夹在第一耙齿间隙中的固体杂质进行清理。
7.进一步的,所述导废装置包括与污水处理箱连通的导废管,所述导废管远离污水处理箱一侧连接设有电机二,所述电机二的动力输出端连接设有驱动轴,所述驱动轴上连接设有螺旋状的导废板,所述导废板与导废管配合,启动电机二,电机二驱动驱动轴,驱动
轴驱动导废板,导废板将导废管内的固体杂质导入集废箱中。
8.进一步的,所述导废管靠近污水处理箱一侧连接设有导向板,所述导向板倾斜设置,所述导向板另一端延伸至污水处理箱内并于端部连接设有栅格板,所述栅格板与第一耙齿配合,栅格板的设置便于辅助清理第一耙齿间夹杂的固体杂质。
9.进一步的,所述集废箱顶端连接设有通孔,所述集废箱通过通孔连通导废装置,所述集废箱远离污水处理箱一侧连接设有挡门,通孔的设置便于导废板将固体杂质经通孔导入集废箱中收集,挡门的设置便于清理集废箱中的固体杂质。
10.进一步的,所述主动辊的高度高于第一从动辊的高度,使得滤网倾斜设置便于移动靠近导废装置处的第一耙齿与导废管形成夹角,便于固体杂质在自重下经导向板落入导废管中。
附图说明
11.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过滤除污机的结构示意图。
12.图2是图1中a的结构示意图。
13.图3是图2中b的结构示意图。
14.如图所示:1、污水处理箱,2、进水口,3、集废箱,4、电机一,5、转轴,6、主动辊,7、滤网,8、第一从动辊,9、第一耙齿,10、反式皮带,11、第二从动辊,12、第二耙齿,13、排水管,14、导废管,15、电机二,16、驱动轴,17、导废板,18、导向板,19、栅格板,20、通孔,21、挡门。
具体实施方式
15.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16.结合附图1-3所示,一种过滤除污机,包括污水处理箱1,所述污水处理箱1顶端连接设有进水口2,所述污水处理箱1一侧连接设有导废装置,所述导废装置底端连接设有集废箱3,所述污水处理箱1靠近导废装置一侧外壁上连接设有电机一4,所述电机一4的动力输出端连接设有转轴5,所述转轴5转动连接污水处理箱1,所述转轴5上连接设有主动辊6,所述主动辊6上连接设有滤网7,所述主动辊6通过滤网7连接设有第一从动辊8,所述滤网7上连接设有若干第一耙齿9,所述转轴5上连接设有反式皮带10,所述转轴5通过反式皮带10连接设有第二从动辊11,所述第二从动辊11上连接设有若干第二耙齿12,所述第二耙齿12与第一耙齿9相配合,所述污水处理箱1底部连接设有排水管13。
17.相邻所述第二耙齿12之间连接设有间隙,所述间隙与第一耙齿9配合;所述导废装置包括与污水处理箱1连通的导废管14,所述导废管14远离污水处理箱1一侧连接设有电机二15,所述电机二15的动力输出端连接设有驱动轴16,所述驱动轴16上连接设有螺旋状的导废板17,所述导废板17与导废管14配合;所述导废管14靠近污水处理箱1一侧连接设有导向板18,所述导向板18倾斜设置,所述导向板18另一端延伸至污水处理箱1内并于端部连接设有栅格板19,所述栅格板19与第一耙齿9配合;所述集废箱3顶端连接设有通孔20,所述集废箱3通过通孔20连通导废装置,所述集废箱3远离污水处理箱1一侧连接设有挡门21;所述主动辊6的高度高于第一从动辊8的高度。
18.本实用新型在具体实施时,将污水通过进水口2导入污水处理箱1,污水经滤网7过滤后进入污水处理箱1底部,而污水中的固体杂质在滤网7上堆积,启动电机一4,电机一4驱
动转轴5,转轴5驱动主动辊6和第二从动辊11,主动辊6驱动第一从动辊8,在主动辊6和第一从动辊8的传动下,滤网7驱动第一耙齿9将固体杂质朝导废装置一侧传导,第一耙齿9转动靠近导废装置并向下倾斜时,大部分固体杂质在自重下导入导废装置中,小部分固体杂质在传输过程中被夹在第一耙齿9间隙中,第二从动辊11驱动第二耙齿12对夹在第一耙齿9间隙中的固体杂质进行清理最终固体杂质均落入导废装置上,然后通过导废装置将固体杂质导入集废箱3中,启动电机二15,电机二15驱动驱动轴16,驱动轴16驱动导废板17,导废板17将导废管14内的固体杂质导入集废箱3中;第二耙齿12与第一耙齿9相配合,便于第二耙齿12对夹在第一耙齿9间隙中的固体杂质进行清理;栅格板19与第一耙齿9配合,栅格板19的设置便于辅助清理第一耙齿9间夹杂的固体杂质;主动辊6的高度高于第一从动辊8的高度,使得滤网7倾斜设置便于移动靠近导废装置处的第一耙齿9与导废管14形成夹角,便于固体杂质在自重下经导向板18落入导废管14中。
19.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这种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总而言之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