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环保污水处理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939470发布日期:2022-05-07 14:10阅读:109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效环保污水处理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高效环保污水处理设备。


背景技术:

2.污水处理是为使污水达到排入某一水体或再次使用的水质要求对其进行净化的过程,污水处理被广泛应用于建筑、农业、交通、能源、石化、环保、城市景观、医疗和餐饮等各个领域,同时也越来越多地走进寻常百姓的日常生活之中,而现有的污水处理设备在使用时,凝絮剂与污水不易均匀混合,使污水凝絮不彻底,降低了污水处理的效率,且凝絮剂在进入到污水内时不具备冲击力,亦会延缓药液与污水混合的速率。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效环保污水处理设备,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
4.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解决:
5.一种高效环保污水处理设备,包括处理筒、支撑杆和横轴,所述支撑杆设有两根,且两根所述支撑杆分别焊接于处理筒的左右两侧,所述横轴设有两根,且两根所述横轴分别固定连接于左右两侧所述支撑杆与处理筒之间;
6.所述处理筒的顶部连通设置有进水管,所述处理筒的底部连通设置有出水管,所述处理筒的前端表面固定连接有透视玻璃,所述处理筒的内部设有多根添料支管,每根所述添料支管的表面均开设有多个漏孔,所述处理筒的外部设有多个可与多根所述添料支管贯穿设置的塞盖,每个所述塞盖的下端均设有橡胶条,每个所述塞盖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支杆,每根所述支杆的上端均包覆有海绵握把,所述处理筒内部左右两侧的上下两端均活动连接有电动转轴,每根所述电动转轴偏向于处理筒内部中端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每根所述连接杆远离电动转轴的一侧均连接有一条飘带。
7.作为一种优选方案,多根所述添料支管环绕排布于处理筒的内部,且多根所述添料支管的顶部均贯穿出处理筒的顶端,并且每根所述添料支管的底部均为封闭设置。
8.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每根所述添料支管表面开设的漏孔均从上至下依次环绕排布设置。
9.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每个所述塞盖的横截面均呈圆锥状,且每根所述橡胶条均围绕于所述塞盖的下端表面,并且每根所述橡胶条的直径均大于添料支管的内径。
10.作为一种优选方案,上下两根所述电动转轴分别为反方向360
°
旋转设置,且电动转轴的驱动装置与外部电源连接。
11.作为一种优选方案,多根环绕排布的所述添料支管所形成的圆的直径小于透视玻璃的宽度。
12.有益效果:
13.(1)该种高效环保污水处理设备通过结构的改进,使本设备在实际使用时,可借助
环绕排布的添料支管将药液添加至处理筒内,当药液在置入到添料支管内时,可将塞盖塞入到添料支管内并用力下压,进而使药液可在添料支管内通过均匀开设的漏孔射出,使药液能以一定的压力被射向至处理筒内的废水中,提高了药液在单位时间内能更大范围的与废水混合接触。
14.(2)该种高效环保污水处理设备通过结构的改进,当药液在进入到处理筒内的废水中时,通过上下两根飘带的反方向旋转,可在处理筒内加速废水的混合冲击,以使废水与药液混合的更均匀。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添料支管和漏孔主视结构示意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塞盖和支杆正视结构示意图。
18.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处理筒正剖结构示意图。
19.图1-4中:1-处理筒;101-电动转轴;102-连接杆;103-飘带;2-支撑杆;3-横轴;4-透视玻璃;5-进水管;6-添料支管;601-漏孔;7-出水管;8-塞盖;9-支杆;10-海绵握把;11-橡胶条。
具体实施方式
20.请一并参考图1至图4:
21.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高效环保污水处理设备,包括处理筒1、支撑杆2和横轴3,支撑杆2设有两根,且两根支撑杆2分别焊接于处理筒1的左右两侧,横轴3设有两根,且两根横轴3分别固定连接于左右两侧支撑杆2与处理筒1之间,处理筒1的顶部连通设置有进水管5,处理筒1的底部连通设置有出水管7,处理筒1的前端表面固定连接有透视玻璃4,处理筒1的内部设有多根添料支管6,每根添料支管6的表面均开设有多个漏孔601,处理筒1的外部设有多个可与多根添料支管6贯穿设置的塞盖8,每个塞盖8的下端均设有橡胶条11,每个塞盖8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支杆9,每根支杆9的上端均包覆有海绵握把10,处理筒1内部左右两侧的上下两端均活动连接有电动转轴101,每根电动转轴101偏向于处理筒1内部中端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杆102,每根连接杆102远离电动转轴101的一侧均连接有一条飘带103。
22.进一步的,多根添料支管6环绕排布于处理筒1的内部,且多根添料支管6的顶部均贯穿出处理筒1的顶端,并且每根添料支管6的底部均为封闭设置,通过此种设计,所需的药液可通过倒入添料支管6内而进入到处理筒1内。
23.进一步的,每根添料支管6表面开设的漏孔601均从上至下依次环绕排布设置,通过此种设计,使得药液可在添料支管6内缓缓下落并借助均匀开设的漏孔601外溢至处理筒1内的废水中,与此同时,处理筒1内的废水亦能通过均匀开设的漏孔601进入到添料支管6内,使部分废水可在添料支管6内与药液混合。
24.进一步的,每个塞盖8的横截面均呈圆锥状,且每根橡胶条11均围绕于塞盖8的下端表面,并且每根橡胶条11的直径均大于添料支管6的内径,通过此种设计,当药液在置入到添料支管6内时,可将塞盖8塞入到添料支管6内并通过握持海绵握把10对支杆9施以下压
力,使塞盖8在添料支管6内用力下压,进而使药液可在添料支管6内通过均匀开设的漏孔601射出,使药液能以一定的压力被射向至处理筒1内的废水中,提高了药液在单位时间内能更大范围的与废水混合接触。
25.进一步的,上下两根电动转轴101分别为反方向360
°
旋转设置,且电动转轴101的驱动装置与外部电源连接,通过外部电源的电力输出可促使电动转轴101的驱动装置运行,进而在该驱动装置运行时可带动电动转轴101旋转运作,当电动转轴101在旋转运作时,可一并实时带动飘带103以连接杆102为中心进行旋转,而通过上下两根飘带103的反方向旋转,可在处理筒1内加速与废水的冲击混合,以使废水与药液混合的更均匀。
26.进一步的,多根环绕排布的添料支管6所形成的圆的直径小于透视玻璃4的宽度,通过此种设计,可借助透视玻璃4观察处理筒1内的废水与药液混合的状况,亦能观察进入到添料支管6内的药液的状况。
27.工作原理:
28.在使用本实用新型时,将废水从进水管5进入到处理筒1内,当废水进入到处理筒1内后,可将所需的药液通过倒入添料支管6内而进入到处理筒1内,使得药液可在添料支管6内缓缓下落并借助均匀开设的漏孔601外溢至处理筒1内的废水中,与此同时,处理筒1内的废水亦能通过均匀开设的漏孔601进入到添料支管6内,使部分废水可在添料支管6内与药液混合,当药液在置入到添料支管6内时,可将塞盖8塞入到添料支管6内并用力下压,进而使药液可在添料支管6内通过均匀开设的漏孔601射出,使药液能以一定的压力被射向至处理筒1内的废水中,提高了药液在单位时间内能更大范围的与废水混合接触,而通过上下两根飘带103的反方向旋转,可在处理筒1内加速与废水的冲击混合,以使废水与药液混合的更均匀,而处理后的废水可通过出水口7排出。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