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化泵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679375发布日期:2022-09-30 17:58阅读:82来源:国知局
一体化泵站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具体涉及泵站技术领域,尤其是一体化泵站。


背景技术:

2.泵站是能提供有一定压力和流量的液压动力和气压动力的装置和工程称泵和泵站工程。排灌泵站的进水、出水、泵房等建筑物的总称。
3.现有技术中的泵站,存在以下问题:不能对进入到泵站内的水进行过滤,进入到泵站内水的质量相对较差,不便于更换或清洗过滤架,泵站后期维护和保养相对不便利,不便于对沉淀池内的污泥排出,排出污泥的效率相对较差,不便于工作人员及时了解泵站淤泥内的深度。因此,亟需设计一体化泵站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适应现实需要,提供一体化泵站。
5.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6.一体化泵站,包括罐体,所述罐体的底部焊接有沉淀池,所述沉淀池的底部焊接有底板,所述罐体的一侧设置有进水管,所述进水管的不分段连接有过滤机构,所述过滤机构的内部设置有过滤架,所述沉淀池的顶部贯穿焊接有排污机构,所述排污机构包括有排污管,所述排污管的内部通过螺栓安装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有绞龙,所述排污管的一侧焊接有排出管,所述罐体的内部设置有检测平台,所述检测平台的底部安装有冗余浮球,所述检测平台的底部安装有水位计。
7.进一步的,所述罐体的内部固定有格栅,所述格栅的内部安装有水泵,所述水泵的输出端连接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一端连接有排水管。
8.进一步的,所述罐体的顶部设置有顶盖,所述罐体的顶部安装有通风管。
9.进一步的,所述罐体的内部设置有爬梯,所述连接管的一侧设置有手动阀。
10.进一步的,所述罐体的顶部设置有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的正面嵌入安装有操控面板。
11.进一步的,所述水位计的输出端通过导电线与控制器的输入端形成电性连接,所述冗余浮球的输出端通过导电线与控制器的输入端形成电性连接,所述操控面板的输出端通过导电线与控制器的输入端形成电性连接。
12.进一步的,所述控制器的输出端通过导电线与水泵的输入端形成电性连接,所述控制器的输出端通过导电线与驱动电机的输入端形成电性连接。
1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4.(1)本实用新型利用过滤机构,过滤机构连接在进水管上,过滤机构内的过滤架能对进入到泵站内的水进行过滤,提高进入到泵站内水的质量,同时过滤机构位于检测平台的上方,便于更换或清洗过滤架,提高一体化泵站后期维护和保养的便利性。
15.(2)本实用新型利用排污机构,排污机构内的驱动电机能带动绞龙转动,绞龙转动
能带动沉淀池内的污泥通过排污管排出,便于对沉淀池内的污泥排出,提高了排出污泥的效率。
16.(3)本实用新型利用水位计和冗余浮球,水位计能对泵站内的水位进行检测,在泵站内的水位高时能及时排出,提高对泵站内水位控制的便利性,冗余浮球能对泵站内的淤泥进行检测,便于工作人员及时了解泵站淤泥内的深度。
17.(4)本实用新型利用手动阀、通风管和操控面板,手动阀便于手动控制连接管和排水管的输出状态,通风管能对罐体内进行通风,避免罐体的内部缺氧,操控面板便于工作人员操作泵站。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20.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的过滤机构示意图;
21.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的排污机构示意图;
22.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的控制器连接示意图。
23.图中:1罐体、2沉淀池、3底板、4进水管、5排水管、6排污机构、7顶盖、8通风管、9控制器、10操控面板、11过滤机构、12检测平台、13爬梯、14冗余浮球、15水位计、16格栅、17水泵、18连接管、19手动阀、20过滤架、21排污管、22驱动电机、23绞龙、24排出管。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25.参见图1至图5,本实用新型的一体化泵站,包括罐体1,罐体1的底部焊接有沉淀池2,沉淀池2的底部焊接有底板3,罐体1的一侧设置有进水管4,进水管4的不分段连接有过滤机构11,过滤机构11的内部设置有过滤架20,过滤架20能对进入到泵站内的水进行过滤,提高进入到泵站内水的质量,同时过滤机构11位于检测平台12的上方,便于更换或清洗过滤架20,提高一体化泵站后期维护和保养的便利性,沉淀池2的顶部贯穿焊接有排污机构6,排污机构6包括有排污管21,排污管21的内部通过螺栓安装有驱动电机22,驱动电机22能带动绞龙23转动,驱动电机22的输出端连接有绞龙23,绞龙23转动能带动沉淀池2内的污泥通过排污管24排出,便于对沉淀池2内的污泥排出,提高了排出污泥的效率,排污管21的一侧焊接有排出管24,罐体1的内部设置有检测平台12,检测平台12的底部安装有冗余浮球14,冗余浮球14能对泵站内的淤泥进行检测,便于工作人员及时了解泵站淤泥内的深度,检测平台12的底部安装有水位计15,水位计15能对泵站内的水位进行检测,在泵站内的水位高时能及时排出,提高对泵站内水位控制的便利性。
26.罐体1的内部固定有格栅16,格栅16的内部安装有水泵17,水泵17能将泵站内的水排出,水泵17的输出端连接有连接管18,连接管18的一端连接有排水管5。
27.罐体1的顶部设置有顶盖7,罐体1的顶部安装有通风管8,通风管8能对罐体1内进行通风,避免罐体1的内部缺氧。
28.罐体1的内部设置有爬梯13,连接管18的一侧设置有手动阀19,手动阀19便于手动控制连接管18和排水管5的输出状态。
29.罐体1的顶部设置有控制器9,控制器9的正面嵌入安装有操控面板10,操控面板10便于工作人员操作泵站。
30.水位计15的输出端通过导电线与控制器9的输入端形成电性连接,冗余浮球14的输出端通过导电线与控制器9的输入端形成电性连接,操控面板10的输出端通过导电线与控制器9的输入端形成电性连接。
31.控制器9的输出端通过导电线与水泵17的输入端形成电性连接,控制器9的输出端通过导电线与驱动电机22的输入端形成电性连接。
32.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使用时,将泵站预埋到指定位置,将进水管4和排水管5连通,水通过进水管4进入到罐体1内,在通过进水管4内时,过滤机构11内的过滤架20能对进入到泵站内的水进行过滤,提高进入到泵站内水的质量,同时过滤机构11位于检测平台12的上方,便于更换或清洗过滤架20,提高一体化泵站后期维护和保养的便利性,采用手动阀19便于手动控制连接管18和排水管5的输出状态,通风管8能对罐体1内进行通风,避免罐体1的内部缺氧,操控面板10便于工作人员操作泵站,采用水位计15能对泵站内的水位进行检测,在泵站内的水位高时能及时排出,提高对泵站内水位控制的便利性,冗余浮球14能对泵站内的淤泥进行检测,便于工作人员及时了解泵站淤泥内的深度,启动驱动电机22,驱动电机22能带动绞龙23转动,绞龙23转动能带动沉淀池2内的污泥通过排污管24排出,便于对沉淀池2内的污泥排出,提高了排出污泥的效率。
33.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公布的是较佳的实施例,但并不局限于此,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极易根据上述实施例,领会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并做出不同的引申和变化,但只要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