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品肝素钠生产车间臭气净化排放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890675发布日期:2022-07-26 22:26阅读:292来源:国知局
粗品肝素钠生产车间臭气净化排放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车间臭气净化技术领域,具体为粗品肝素钠生产车间臭气净化排放装置。


背景技术:

2.车间是企业生产的基本实施组织,工业企业的车间一般有适度的规模,承担一个独立的产品或一个独立部件的生产加工任务,可是有些车间在进行工作时,会产生大量的废气臭气,例如在对猪小肠进行加工清洗的过程中,容易产生大量的废气臭气,影响着车间的工作环境,需要对车间产生的废气臭气进行处理。
3.现有的废气臭气净化加工装置,对废气臭气的处理不够完全,处理的效果较差,同时一般都是对大量的臭气进行集中除臭,无法做到对范围内的定量臭气进行多层次除臭,使得除臭的效果不佳,使用不便,因此现设计一种粗品肝素钠生产车间臭气净化排放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车间臭气净化存在的缺陷或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粗品肝素钠生产车间臭气净化排放装置,通过间接式讲环形空腔内的气体排出的方法,可以增加臭氧与臭气之间的反应时间,提高除臭的效果。
5.为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6.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粗品肝素钠生产车间臭气净化排放装置,包括车间、用于对车间内部空气进行抽气的抽风机及净化装置,所述净化装置包括:
7.臭氧发生器,用于产生臭氧,并将臭氧排入气体除臭箱进行充分反应;
8.气体除臭箱,具有连通所述抽风机排气口的进气口,具有使臭氧与空气充分反应的容腔以及将反应后的混合气体排出的除臭箱排气孔一;
9.臭氧去除箱,具有连通除臭箱排气孔一的进气口,连通进气口的反应腔,沿着所述反应腔内任意截面设置的金属网,且所述混合气体的流向穿过所述金属网。
10.优选的,所述气体除臭箱的内部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进气内筒,且进气内筒的外侧沿其长度方向等间距固定有环形板一,环形板一位置处的气体除臭箱内壁上均固定有与环形板一相互对应的环形板二,所述环形板一与环形板二分别对称开设有两组连接孔一和连接孔二,所述进气内筒的后端连接有驱动轴,且驱动轴上套设有与气体除臭箱后端相互对应的旋转板,所述旋转板上对称开设有两组与排气孔一相互配合的排气孔二,所述气体除臭箱后端的中间位置处装配有用于驱动驱动轴转动的驱动电机,且驱动电机输出端通过减速器和联轴器与驱动轴连接。
11.优选的,相邻两组所述环形板一和环形板二与进气内筒外侧和气体除臭箱的内侧之间形成增加净化效果的环形空腔,并在第一个所述环形空腔位置处的进气内筒上对称开设有两组进气孔。
12.优选的,第一个所述环形空腔的气体除臭箱上开设有与臭氧发生器输出端相连接
的臭氧进口。
13.优选的,所述进气内筒与环形板一的转动当连接孔一与连接孔二相互对应时环形空腔内部的气体排出,当连接孔一与连接孔二不对应时环形空腔内部的气体之间相互反应,增加气体之间反应时间。
14.优选的,所述金属网采用铁丝或不锈钢丝之间相互编织制成。
15.优选的,所述金属网位置处的臭氧去除箱上开设有供金属网取出的开口,并在金属网的端部固定于与开口形成密封的密封板,当金属网沿臭氧去除箱内部上下两侧滑动至臭氧去除箱内部时,密封板对开口进行密封。
16.与现有技术相比,以上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存在以下有益效果:
17.1、通过抽风机将臭气吸入进气内筒的内部,随后臭气通过进气孔进入第一个环形空腔的内部,同时臭氧也通过臭氧进口进入第一个环形空腔的内部,与臭气之间相互结合、反应进行除臭,同时在驱动电机驱动驱动轴和进气内筒转动的过程中,使得旋转板和环形板一同步进行转动,在此过程中,当环形板一上的连接孔一转动至与环形板二上的连接孔二相互对应时,第一层环形空腔内部的臭气与臭氧进入第二个环形空腔内,以此类推,经过多个环形空腔后,在通过旋转板上的排气孔二转动至与气体除臭箱后端排气孔一相互对应时,除臭后的气体排出气体除臭箱的内部并进入臭氧去除箱的内部,在此过程中,通过这种间接式排气的效果,增加了臭气与臭氧之间反应的时间,提高了除臭的效果,同时利用环形空腔使得每次进入环形空腔内部的臭气处于一定范围的定量值,从而对一定范围内的定量值在进行多次的除臭,进一步的提高了除臭的效果。
18.2、通过金属网与进入臭氧去除箱内部的气体中残留臭氧进行反应,利用臭氧的强氧化性与金属网中的铁或不锈钢相互反应,对气体中残留臭氧进行消除,防止残留臭氧的臭氧排入大气中对环境造成污染。
附图说明
19.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
20.图1是本实用新型气体除臭箱立体结构示意图;
21.图2是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22.图3是本实用新型生产车间臭气净化流程图;
23.图中:
24.1、车间;
25.2、抽风机;
26.3、气体除臭箱;301、进气内筒;302、旋转板;303、驱动电机;304、排气孔一;305、进气孔;306、环形板一;307、连接孔一;308、环形板二;309、连接孔二;310、排气孔二;311、驱动轴;312、臭氧进口;
27.4、臭氧去除箱;401、金属网;
28.5、臭氧发生器。
具体实施方式
29.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30.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示例性的,旨在对本实用新型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31.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32.如图2和图3所示,粗品肝素钠生产车间臭气净化排放装置,包括车间1、用于对车间1内部空气进行抽气的抽风机2及净化装置,净化装置包括:
33.臭氧发生器5,用于产生臭氧,并将臭氧排入气体除臭箱进行充分反应;
34.气体除臭箱3,具有连通抽风机2排气口的进气口,具有使臭氧与空气充分反应的容腔以及将反应后的混合气体排出的除臭箱排气孔一304;
35.臭氧去除箱4,具有连通除臭箱排气孔一304的进气口,连通进气口的反应腔,沿着反应腔内任意截面设置的金属网401,且混合气体的流向穿过金属网401,通过金属网401与进入臭氧去除箱4内部的气体中残留臭氧进行反应,对气体中残留臭氧进行消除,防止残留臭氧的臭氧排入大气中对环境造成污染;
36.请着重参阅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进气内筒301,通过轴承转动连接于气体除臭箱3的内部,通过抽风机2将臭气吸入进气内筒301的内部;
37.环形板一306,沿进气内筒301外侧长度方向等间距固定;
38.连接孔一307,沿环形板一306上对称开设有两组;
39.环形板二308,固定于环形板一306位置处的气体除臭箱3内壁上,并与环形板一306相互对应;
40.连接孔二309,沿环形板二308上对称开设有两组,环形板一306上的连接孔一307转动至与环形板二308上的连接孔二309相互对应时;
41.驱动轴311,连接于进气内筒301的后端;
42.旋转板302,套设于驱动轴311上,并与气体除臭箱3后端相互对应;
43.排气孔二310,沿旋转板302上对称开设有两组,通过旋转板302上的排气孔二310转动至与气体除臭箱3后端排气孔一304相互对应时,
44.驱动电机303,装配于气体除臭箱3后端的中间位置处,并用于驱动驱动轴311转动,驱动电机303驱动驱动轴311和进气内筒301转动,同时旋转板302和环形板一306同步进行转动;
45.排气孔一304,对称设置于驱动电机303外侧的气体除臭箱3后端,并与排气孔二310相互配合,通过旋转板302上的排气孔二310转动至与气体除臭箱3后端排气孔一304相互对应时,除臭后的气体排出气体除臭箱3的内部并进入臭氧去除箱4的内部;
46.环形空腔,通过相邻两组环形板一306和环形板二308与进气内筒301外侧和气体除臭箱3的内侧之间形成,臭气通过进气孔305进入第一个环形空腔的内部,同时臭氧也通过臭氧进口312进入第一个环形空腔的内部,与臭气之间相互结合、反应进行除臭,环形板
一306上的连接孔一307转动至与环形板二308上的连接孔二309相互对应时,第一层环形空腔内部的臭气与臭氧进入第二个环形空腔内,以此类推,经过多个环形空腔后,通过这种间接式排气的效果,增加了臭气与臭氧之间反应的时间,提高了除臭的效果,同时利用环形空腔使得每次进入环形空腔内部的臭气处于一定范围的定量值,从而对一定范围内的定量值在进行多次的除臭,进一步的提高了除臭的效果;
47.进气孔305,对称开设于第一个环形空腔位置处的进气内筒301上。
48.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个环形空腔的气体除臭箱3上开设有与臭氧发生器5输出端相连接的臭氧进口312。
49.在本实施例中,进气内筒301与环形板一306的转动当连接孔一307与连接孔二309相互对应时环形空腔内部的气体排出,当连接孔一307与连接孔二309不对应时环形空腔内部的气体之间相互反应,增加气体之间反应时间。
50.在本实施例中,金属网401采用铁丝或不锈钢丝之间相互编织制成,利用臭氧的强氧化性与金属网401中的铁相互反应,从而对臭氧进行消除。
51.在本实施例中,金属网401位置处的臭氧去除箱4上开设有供金属网401取出的开口,并在金属网401的端部固定于与开口形成密封的密封板,当金属网401沿臭氧去除箱4内部上下两侧滑动至臭氧去除箱4内部时,密封板对开口进行密封。
52.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