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打包充氧的制氧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543142发布日期:2022-09-17 00:25阅读:130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打包充氧的制氧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食品加工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打包充氧的制氧装置。


背景技术:

2.目前鲜活水产充氧打包运输和水产品种苗运输过程中都需要充氧以提高水产品的成活率。目前大部分用户使用灌装液氧,但灌装液氧存在监管严格,使用过程中安全隐患大等缺点。部分氧水产经营场所由于空间限制甚至不满足液氧使用要求,打包用氧获得困难。开发出一款打包充氧用制氧机,氧气现场制取,能够有效解决目前难题。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出了一种用于打包充氧的制氧装置,所述用于打包充氧的制氧装置具有结构简单、设计新颖、造价低廉和实用性强的特点。
4.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5.一种用于打包充氧的制氧装置,包括空压机、换热器、水份分离器、第一吸附塔、第二吸附塔、第一储气罐和第二储气罐;
6.所述空压机与换热器连接,所述换热器与水份分离器的上入口连接;
7.所述水份分离器下出口设有排水电磁阀,所述水份分离器上出口与制氧电磁阀连接;
8.所述制氧电磁阀分别与第一吸附塔和第二吸附塔连接,所述第一吸附塔和第二吸附塔分别通过管道与第一储气罐顶端入气口连接;
9.所述第一储气罐底端出气口设有节流阀,所述节流阀通过管路与增压泵连接,所述节流阀与所述增压泵之间的管路上设有排气电磁阀,所述增压泵与第二储气罐连接,所述增压泵与所述第二储气罐之间设有排气电磁阀和单向阀,所述储气罐设有电子式压力开关。
10.进一步地,还包括箱体,所述空压机、换热器、水份分离器、第一吸附塔、第二吸附塔、第一储气罐和第二储气罐设置在箱体内。
11.进一步地,所述箱体顶部表面设有通风口,所述通风口内安装有排气扇,所述通风口顶部设有罩体,所述罩体通过支撑柱与所述箱体固定连接。
12.进一步地,所述箱体前部表面开设有凹腔,所述凹腔内设有控制开关、指示灯和气压指示表,所述凹腔下部设有维修窗,所述维修窗下部对称设有两个通风窗。
13.进一步地,所述箱体侧壁上开设有维修门,所述维修门一侧设有气管穿过的通孔,所述气管与充气枪连接。
14.进一步地,所述箱体内部设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用于支撑或/和固定所述空压机、换热器、水份分离器、第一吸附塔、第二吸附塔、第一储气罐和第二储气罐。
15.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排气电磁阀为常闭电磁阀,第二排气电磁阀为常开电磁阀。
16.进一步地,还包括万向轮,所述万向轮设置在所述箱体的四角处。
17.进一步地,所述罩体四周侧面设有百叶窗。
18.进一步地,所述通风口处设有通风管。
19.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20.1、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目前鲜活水产充氧打包运输和水产品种苗运输过程中都需要充氧以提高水产品的成活率的问题。
21.2、本新型可以使大部分用户放弃使用灌装液氧,直接使用本装置现场制氧,消除了灌装液氧存在使用过程中安全隐患的缺点。
22.3、本装置克服了部分氧水产经营场所由于空间限制不能使用液氧的要求。
23.4、本装置可以进行氧气现场制取,减少了成本,提高了效益。
附图说明
24.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制氧装置结构框图;
25.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路控制结构框图;
26.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箱体结构图;
27.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箱体局部结构图;
28.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箱体内部结构图。
29.其中,1-箱体,2-罩体,3-凹腔,4-维修门,5-通风窗,6-维修窗,7-百叶窗,8-支撑柱,9-气压指示表,10-指示灯,11-控制开关,12-充气枪,13-通风口,14-支撑架, 15-通风管。
具体实施方式
30.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描述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
31.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所附图中示意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
32.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33.一种用于打包充氧的制氧装置,包括空压机、换热器、水份分离器、第一吸附塔、第二吸附塔、第一储气罐和第二储气罐;
34.所述空压机与换热器连接,所述换热器与水份分离器的上入口连接;
35.所述水份分离器下出口设有排水电磁阀,所述水份分离器上出口与制氧电磁阀连接;
36.所述制氧电磁阀分别与第一吸附塔和第二吸附塔连接,所述第一吸附塔和第二吸附塔分别通过管道与第一储气罐顶端入气口连接;
37.所述第一储气罐底端出气口设有节流阀,所述节流阀通过管路与增压泵连接,所
述节流阀与所述增压泵之间的管路上设有排气电磁阀,所述增压泵与第二储气罐连接,所述增压泵与所述第二储气罐之间设有排气电磁阀和单向阀,所述储气罐设有电子式压力开关。
38.具体而言,还包括箱体1,所述空压机、换热器、水份分离器、第一吸附塔、第二吸附塔、第一储气罐和第二储气罐设置在箱体1内。
39.具体而言,所述箱体1顶部表面设有通风口13,所述通风口13内安装有排气扇,所述通风口13顶部设有罩体2,所述罩体2通过支撑柱8与所述箱体1固定连接。
40.具体而言,所述箱体1前部表面开设有凹腔3,所述凹腔3内设有控制开关11、指示灯 10和气压指示表9,所述凹腔3下部设有维修窗6,所述维修窗6下部对称设有两个通风窗5。
41.具体而言,所述箱体1侧壁上开设有维修门4,所述维修门4一侧设有气管穿过的通孔,所述气管与充气枪12连接。
42.具体而言,所述箱体1内部设有支撑架14,所述支撑架14用于支撑或/和固定所述空压机、换热器、水份分离器、第一吸附塔、第二吸附塔、第一储气罐和第二储气罐。
43.具体而言,所述第一排气电磁阀为常闭电磁阀,第二排气电磁阀为常开电磁阀。
44.具体而言,还包括万向轮,所述万向轮设置在所述箱体1的四角处。
45.可以根据需要在箱体上设置有挂钩,可以将箱体墙挂上或者吊装。
46.具体而言,所述罩体2四周侧面设有百叶窗7。
47.具体而言,所述通风口13处设有通风管15。
48.参见图1,图1介绍了本实用新型的制氧装置结构框图,包括空压机、换热器、水份分离器、第一吸附塔、第二吸附塔、第一储气罐和第二储气罐;所述空压机与换热器连接,所述换热器与水份分离器的上入口连接;所述水份分离器下出口设有排水电磁阀,所述水份分离器上出口与制氧电磁阀连接;所述制氧电磁阀分别与第一吸附塔和第二吸附塔连接,所述第一吸附塔和第二吸附塔分别通过管道与第一储气罐顶端入气口连接;所述第一储气罐底端出气口设有节流阀,所述节流阀通过管路与增压泵连接,所述节流阀与所述增压泵之间的管路上设有排气电磁阀,所述增压泵与第二储气罐连接,所述增压泵与所述第二储气罐之间设有排气电磁阀和单向阀,所述储气罐设有电子式压力开关。
49.参见图2,图2介绍了电路控制结构,包括单片机、驱动模块、制氧电磁阀、继电器、排水电磁阀、空压机和增压泵;所述单片机与驱动模块连接,所述驱动模块与制氧电磁阀连接,所述排气电磁阀、空压机和增压泵分别通过继电器与所述驱动模块连接。
50.参见图3,图3介绍了本实用新型的箱体结构,所述箱体1前部表面开设有凹腔3,所述凹腔3内设有控制开关11、指示灯10和气压指示表9,所述凹腔3下部设有维修窗6,所述维修窗6下部对称设有两个通风窗,所述箱体1侧壁上开设有维修门4,所述维修门4一侧设有气管穿过的通孔,所述气管与充气枪12连接,所述罩体2四周侧面设有百叶窗7,所述通风口13处设有通风管15。
51.参见图4,图4介绍了箱体局部结构,所述箱体1顶部表面设有通风口13,所述通风口 13内安装有排气扇,所述通风口13顶部设有罩体2,所述罩体2通过支撑柱8与所述箱体1固定连接。
52.参见图,5,图5介绍了本实用新型的箱体内部结构,所述箱体1内部设有支撑架14,
所述支撑架14用于支撑或/和固定所述空压机、换热器、水份分离器、第一吸附塔、第二吸附塔、第一储气罐和第二储气罐。
53.操作原理:启动电源,控制器控制排水电磁阀和第一排气阀打开排气,3-5秒后排水电磁阀关闭;控制器控制空压机启动的同时制氧电磁阀开始工作;第一吸附塔开始充气吸附制氧,一段时间后控制器控制制氧电磁阀切换到第二吸附塔吸附制氧,同时第一吸附塔放气解析,此后第一吸附塔第二吸附塔交替工作;3-10分钟后自动关闭第一排气电磁阀同时自动打开增压泵关闭第二排气电磁阀,开始向储气罐内充氧,当储气罐内氧气压力达到设定值时压力传感器反馈信号给控制器,控制器控制增压泵关闭同时打开第一排气电磁阀和第二排气电磁阀等待压力传感器反馈信号;当压力传感器检测到储气罐压力低于设定值时控制器自动关闭第一排气电磁阀同时自动打开增压泵关闭第二排气电磁阀,开始向储气罐内充氧,重复操作。
54.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做出各种变化。
55.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范围可以做出许多其他改变和改型。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不限于特定的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