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滤芯及其过滤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596994发布日期:2022-07-01 20:52阅读:133来源:国知局
一种滤芯及其过滤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过滤设备,尤其涉及一种滤芯及其过滤器。


背景技术:

2.传统前置过滤器的滤网呈圆柱状,使用时圆柱通常垂直布置。使用过程中被拦截的颗粒物容易镶嵌在滤网中,增加了压力损失,此时需要冲洗(正冲洗或反冲洗)或用刷子来清除颗粒物,都需要执行额外的动作,例如申请号为201810171576.2的一种复合滤芯。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颗粒物会附着在滤网上的缺点,提供一种滤芯及其过滤器。
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
5.一种滤芯,包括过滤单元,过滤单元包括滤网架和滤网,滤网安装在滤网架下端面,滤网与滤网架之间形成滤水腔,滤网架中间设有用于安装集水管的安装孔,滤水腔与安装孔连通,滤网中间设有用于供集水管通过的通孔。将滤网设在滤网架的下端面,水平放置滤网在使用时,流体从下往上流动,颗粒物被拦截在滤网中,在流体静置状态时,颗粒物受重力影响掉离开滤网,使得过滤性能自行恢复。
6.作为优选,滤网架内设有凹槽,凹槽内设有多块支撑板,支撑板将滤水腔分隔成多个腔体,每个腔体都与安装孔连通。支撑板一方面用于分隔多个腔体,其另一方面用于支撑滤网,避免其在流体冲击下发生凹陷现象。
7.作为优选,滤网架上端面为锥形面。
8.作为优选,过滤单元的数量至少为两个,所有过滤单元都叠加连接,上端的过滤单元的滤网正对着下端的过滤单元的滤网架的锥形面。滤网脱落的颗粒物可以再沿着锥形面滑落到低处。与原始设计相比,本滤芯具有自清洁功能可以大幅度减小冲洗频率。
9.一种过滤器,包括滤瓶和集水件,滤瓶内安装有滤芯,滤瓶包括上滤瓶、下滤瓶和中座,上滤瓶和下滤瓶内都安装用有滤芯,中座内设有与上滤瓶和下滤瓶连通的过水流道,过水流道的内壁上设有进水口和三通管,集水件穿过三通管并与对应端的滤芯连接,两个滤芯通过集水件分别压紧在三通管两侧,滤芯与集水件形成集水流道,集水流道与三通管连通,三通管的第三端口为出水端口。由于本过滤器采用双滤芯形式,使得自来水流入到下滤芯和下滤芯的总水量比传统的单滤芯要大,从而大大缓解了进水压力,减少压力的损失。同时由于采用的滤芯的滤网是倒置设计,流体从下往上流动过滤,颗粒物被拦截在滤网中,在流体静置状态时,颗粒物受重力影响掉离开滤网,使得过滤性能自行恢复,并减少冲洗的频率。
10.作为优选,集水件包括数量至少为三片隔板,相邻隔板之间形成集水槽,隔板中间位置设有缺口,缺口设在三通管交汇处。集水槽使得水流阻力会比较小,滤芯过滤后水能够直接顺着集水槽流入到三通管。
11.作为优选,集水件包括锁紧压块,集水件一端设有螺孔,锁紧压块压紧在滤芯上并与螺孔螺纹连接。压紧块主要是为了拉紧两个滤芯,从而使得两个滤芯都牢牢的安装在三通管的出水端口上。
12.作为优选,滤瓶还包括进水管和出水管,进水管和出水管分别一体成型在上滤瓶两侧,中座安装在上滤瓶端口处,进水管与中座的进水口连通,三通管的出水端口与出水管连通,上滤瓶与下滤瓶连接并将中座压紧在上滤瓶上。这种结构形式使得上滤瓶和下滤瓶直接连接,连接点少,减少泄漏点,后期维护比较方便。
13.作为优选,中座下端设有定位槽,下滤瓶的上端口处设有定位块,下滤瓶通过定位块与中座的定位槽定位连接。中座与下滤瓶定位安装,从而使得进水管与中座的进水口对齐,三通管的出水端口与出水管对齐。
14.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具有显著的技术效果:
15.每个过滤单元为单层滤网,用来省,更换方便。被拦截的颗粒物可以在滤网架的锥形面滑落,滤网的过滤性能自行恢复,具有自清洁功能,大幅度减小冲洗频率。
附图说明
16.图1是本实用新型过滤器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17.图2是图1中集水件的结构示意图。
18.图3是图1中中座的结构示意图。
19.图4是本实用新型过滤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20.图5是图4中过滤架下端面的结构示意图。
21.图6是图4中过滤架上端面的结构示意图。
22.以上附图中各数字标号所指代的部位名称如下:
23.1—过滤单元、2—滤瓶、3—集水件
24.11—滤网架、111—滤水腔、112—安装孔、113—凹槽、114—支撑板、115—锥形面
25.12—滤网、121—通孔
26.21—上滤瓶、22—下滤瓶、23—中座、24—进水管、25—出水管、221—定位块、231—过水流道、232—进水口、233—三通管、234—定位槽
27.31—隔板、32—集水槽、33—缺口、34—锁紧压块、35—螺孔。
具体实施方式
28.下面结合附图1-6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29.实施例1
30.一种滤芯,包括过滤单元1,过滤单元1包括滤网架11和滤网12,滤网12安装在滤网架11下端面,滤网12水平放置,滤网12为一薄片,滤网12与滤网架11之间形成滤水腔111,需要过滤的流体从过滤单元1下方往上方流动过滤,颗粒物被阻挡在滤网12外,当不需要过滤时,颗粒物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掉落滤网12,滤网架11中间设有用于安装集水管的安装孔112,滤水腔111与安装孔112连通,安装孔112还用于供滤水流通。滤网12中间设有用于供集水管通过的通孔121。
31.滤网架11内设有凹槽113,凹槽113边缘处设有台阶面,滤网12安装在台阶面上,滤
水腔111设在凹槽113的底面,凹槽113内设有多块支撑板114,本实施例支撑板114的数量为八块,支撑板114用于支撑滤网12,避免流体在过滤时将滤网12冲塌陷下去,支撑板114将滤水腔111分隔成多个腔体,八个支撑板114将滤水腔111分隔成八个腔体,每个腔体都与安装孔112连通。
32.滤网架11上端面为锥形面115。过滤单元1的数量至少为两个,本实施例过滤单元1的数量为九个,所有过滤单元1都叠加连接,上端的过滤单元1的滤网12正对着下端的过滤单元1的滤网架11的锥形面,在没有过滤时,滤网12上的颗粒物会掉落在滤网架11的锥形面上,最后会脱离滤芯。
33.实施例2
34.一种过滤器,包括滤瓶2和集水件3,滤瓶2内安装有实施例1中的滤芯,滤瓶2包括上滤瓶21、下滤瓶22和中座23,上滤瓶21和下滤瓶22内都安装用有滤芯,中座23内设有与上滤瓶21和下滤瓶22连通的过水流道231,过水流道231的内壁上设有进水口232和三通管233,三通管233一体成型在中座23上,三通管233一端口通出中座23外,另外两个端口在同一直线上,集水件3穿过三通管233并与对应端的滤芯连接,两个滤芯通过集水件3分别压紧在三通管233两侧,滤芯与集水件3形成集水流道,集水流道与三通管233连通,三通管233的第三端口为出水端口,上下两端的滤芯过滤后的滤水通过集水件3流入到三通管233内,并通过三通管233的出水端口流出。
35.集水件3包括数量至少为三片隔板31,本实施例隔板31的数量为四片,四片隔板31组合后横截面形状为“十”字形,相邻隔板31之间形成集水槽32,隔板31中间位置设有缺口33,缺口33设在三通管233交汇处,滤芯过滤后的水能够通过缺口流入三通管233的出水端口。
36.集水件3包括锁紧压块34,集水件3一端设有螺孔35,锁紧压块34压紧在滤芯上并与螺孔35螺纹连接。锁紧压块34一端设有螺杆头,其另一端设有把手,把手方便人们手动松紧锁紧压块34,螺杆头与螺孔35螺纹连接,旋紧锁紧压块34就能够将上、下滤芯紧固在三通管233的两侧。
37.滤瓶2还包括进水管24和出水管25,进水管24和出水管25分别一体成型在上滤瓶21两侧,中座23安装在上滤瓶21端口处,进水管24与中座23的进水口232连通,三通管233的出水端口与出水管25连通,上滤瓶21与下滤瓶22连接并将中座23压紧在上滤瓶21上。
38.中座23下端设有定位槽234,下滤瓶22的上端口处设有定位块221,下滤瓶22通过定位块221与中座23的定位槽234定位连接,从而使得进水管24能够与232口对齐,出水管25能够与出水端口对齐。
39.实施例3
40.实施例3与实施例2特征基本相同,不同的是集水件3为集水管,集水管与上、下滤芯连接处都设有若干个过水孔,集水管的中间位置设有出水孔,出水孔设在三通管233交汇处,过滤水能够通过出水孔流入到三通管233上,并通过三通管233的出水口将过滤水输出到下一个过滤器。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