抛丸机设备用的除尘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954484发布日期:2022-05-09 10:45阅读:248来源:国知局
抛丸机设备用的除尘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抛丸机设备用的除尘器,属于抛丸机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2.抛丸机是通过抛丸器将钢砂钢丸高速抛落冲击在材料物体表面的一种处理技术。抛丸机也可用于去除毛刺,规模和铁锈。因为抛丸机在工作的过程中产生大量粉尘,所以抛丸机需要连接除尘装置,来对其抛丸产生的粉尘进行处理。
3.在现有的技术中,抛丸机除尘系统普遍采用袋式除尘,利用纤维织物的过滤作用对含尘气体进行过滤,当含尘气体进入袋式除尘器后,颗粒大、比重大的粉尘,由于重力的作用沉降下来,落入灰斗,含有较细小粉尘的气体在通过滤料时,粉尘被阻留,附着在除尘过滤布袋的表面,造成堵塞,导致除尘效率不高;
4.因此,亟需提出一种新型的抛丸机设备用除尘器,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研发目的是为了解决袋式除尘器过滤布袋表面积灰会影响除尘效率的问题,在下文中给出了关于本实用新型的简要概述,以便提供关于本实用新型的某些方面的基本理解。应当理解,这个概述并不是关于本实用新型的穷举性概述。它并不是意图确定本实用新型的关键或重要部分,也不是意图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6.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7.抛丸机设备用的除尘器,包括电机、除尘过滤布袋、除尘室和脉冲阀,除尘室通过隔板上下分为出气室和进气室,隔板上安装有除尘过滤布袋,出气室和进气室通过除尘过滤布袋内部连通,进气室设置有粉尘入口,出气室的出气口通过管路与电机连接,除尘过滤布袋顶部设置有脉冲阀。
8.优选的:所述脉冲阀通过管路与压缩空气源连通,压缩空气通过脉冲阀定时不间断的吹入除尘过滤布袋内部。
9.优选的:所述除尘室底部设置有粉尘室,粉尘室与进气室底部连通。
10.优选的:所述粉尘室底部设置有除尘漏孔,除尘漏孔上安装有除尘阀门
11.优选的:所述除尘室底部设置有支撑架。
12.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3.1.本实用新型的抛丸机设备用的除尘器,在原有的除尘设备上进行了改进,无需更换全新除尘设备,只需稍作更改即可实现优化效果,造价低廉,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
14.2.本实用新型的抛丸机设备用的除尘器,利用脉冲阀将压缩空气间断的吹入除尘过滤布袋内部,压缩空气的气流方向与进气反向相反,高压的气流亦可使除尘过滤布袋发生震动,可有效的震落除去附着在除尘过滤布袋上的小颗粒粉尘,提高除尘过滤布袋的使用寿命,降低了电机的工作负担,节省能源;
15.3.本实用新型的抛丸机设备用的除尘器,结构简单、设计巧妙、拆装方便,适于推
广应用。
附图说明
16.图1是抛丸机设备用的除尘器的结构示意图;
17.图2是图1的俯视图;
18.图3是具体实施方式二的结构示意图;
19.图中1-电机,2-除尘过滤布袋,3-除尘室,4-粉尘入口,5-粉尘室,6-除尘阀门,7-除尘漏孔,8-脉冲阀,31-进气室,32-出气室,321-粗滤室,322-精滤室。
具体实施方式
20.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通过附图中示出的具体实施例来描述本实用新型。但是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实用新型的概念。
21.本实用新型所提到的连接分为固定连接和可拆卸连接,所述固定连接即为不可拆卸连接包括但不限于折边连接、铆钉连接、粘结连接和焊接连接等常规固定连接方式,所述可拆卸连接包括但不限于螺纹连接、卡扣连接、销钉连接和铰链连接等常规拆卸方式,未明确限定具体连接方式时,默认为总能在现有连接方式中找到至少一种连接方式能够实现该功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需要自行选择。例如:固定连接选择焊接连接,可拆卸连接选择铰链连接。
22.具体实施方式一:结合图1-图2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抛丸机设备用的除尘器,包括电机1、除尘过滤布袋2、除尘室3和脉冲阀8,除尘室3通过隔板上下分为出气室32和进气室31,隔板上安装有除尘过滤布袋2,出气室32和进气室31通过除尘过滤布袋2内部连通,进气室31下方一侧设置有粉尘入口4,出气室32的出气口设置在出气室32顶部一侧,并通过管路与电机1连接,除尘过滤布袋2顶部设置有压缩空气进气管,压缩空气进气管的开口处正对除尘过滤布袋2顶部开口的上方,压缩空气进气管连通设置有脉冲阀8。所述电机1为吸风电机。
23.所述压缩空气进气管的开口处设置有漏斗形的开口罩,开口罩粗的一侧设置在下方。
24.所述脉冲阀8通过管路与压缩空气源连通,压缩空气通过脉冲阀8定时不间断的吹入除尘过滤布袋2内部,定时间隔可根据实际使用情况和设备大小灵活设置。
25.所述除尘室3底部设置有粉尘室5,粉尘室5与进气室31底部连通。
26.所述粉尘室5底部设置有除尘漏孔7,除尘漏孔7上安装有除尘阀门6。
27.所述除尘室3底部设置有支撑架,用于支撑整个除尘室3,粉尘室5置于支撑架内部,且底部的除尘漏孔7悬空设置,便于清灰。
28.本实施方式的抛丸机设备用的除尘器,工作原理如下:
29.抛丸设备室体空气中的粉尘,在电机1的作用下,经粉尘入孔4进入除尘室3内,先经过进气室31后,通过除尘过滤布袋2进行过滤,过滤完粉尘后,清洁空气进入到出气室32后,经过出风口排出。同时,压缩空气经管道进入脉冲阀8,定时不间断的吹入除尘过滤布袋
2内部,进行反吹,使吸附在除尘布袋表面的粉尘落入到粉尘室5内,当需要清理时,可打开除尘阀门6,经除尘漏孔7落入桶中运出。
30.具体实施方式一:结合图3说明本实施方式,基于具体实施方式一,本实施方式的抛丸机设备用的除尘器,所述出气室32包括粗滤室321和精滤室322,粗滤室321和精滤室322是由圆筒和锥筒板隔离开的,且精滤室322下方与进气室31连通,精滤室322底部设置有挡灰板323,粗滤室321和精滤室322内均设置有多个除尘过滤布袋2,除尘过滤布袋2顶部设置有脉冲阀8。
31.抛丸室内的粉尘在风机的作用下,从粉尘入口4进入到粗滤室321,经外层圆周分布的除尘过滤布袋2初步过滤,获得较清洁的气体后进入到精滤室322的空间内,再通过除尘过滤布袋2再次进行过滤,从而能够获得符合国家排放标准20mg/m3以下。
32.同时,压缩空气经管道进入脉冲阀8,定时不间断的将高压空气吹入除尘过滤布袋2内部,进行反吹,使吸附在除尘过滤布袋2外表面的粉尘分别落入到粗滤室321和精滤室322内下方,由于粗滤室321与精滤室322是由圆筒和锥筒板隔离开的,在挡灰板323及的作用下,精滤室322除尘过滤布袋2的粉尘顺着挡灰板323而进入到下面,从而避免了因精滤室322除尘过滤布袋2吹落下的粉尘进入粗滤室321而造成粗滤布袋的污染。当需要清理时,可打开除尘阀门6,经除尘漏孔落入粉尘承载车中运出。
33.经上所述,该设计充分利用了高度的空间,通过在结构上的设计使一二级过滤互不干扰,从而达到多级除尘的目的。
34.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35.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同时,应当明白,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所示出的各个部分的尺寸并不是按照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的。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授权说明书的一部分。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示例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36.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方位词如“前、后、上、下、左、右”、“横向、竖向、垂直、水平”和“顶、底”等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通常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这些方位词并不指示和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者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方位词“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
37.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
……
之上”、“在
……
上方”、“在
……
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
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
……
上方”可以包括“在
……
上方”和“在
……
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
38.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技术的实施方式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39.需要说明的是,在以上实施例中,只要不矛盾的技术方案都能够进行排列组合,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根据排列组合的数学知识穷尽所有可能,因此本发明不再对排列组合后的技术方案进行一一说明,但应该理解为排列组合后的技术方案已经被本发明所公开。
40.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