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合成润滑油制备加热用工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020790发布日期:2022-05-16 20:49阅读:61来源:国知局
一种合成润滑油制备加热用工装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加热工装,涉及合成润滑油生产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合成润滑油制备加热用工装。


背景技术:

2.合成润滑油是润滑油的一种,指通过化学合成的方法制备的润滑油,通常与矿物精炼润滑油相对。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以下问题:
3.1、常见的加热装置不具备连续加热的功能,均先将原料投送至加热装置的内部进行加热,加热完成后再取出,影响生产的连续性,进而导致原料的制备效率降低;
4.2、常见的加热装置不具备对原料进行自动定量混合的功能,对原料进行混合前,还需人工将原料按比例分配,促使人力产生较多的消耗,亟待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合成润滑油制备加热用工装,其中一种目的是为了具备连续加热的功能,解决现有加热装置的加热效率较低的问题;其中另一种目的是为了解决人工将原料按比例分配比较费力的问题,以达到可对原料进行自动定量混合的效果。
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7.一种合成润滑油制备加热用工装,包括固定支脚,所述固定支脚的顶部设置有连续加热机构,所述固定支脚的顶部设置有位于连续加热机构左侧的预混合机构。
8.所述连续加热机构包括保温罐体,所述保温罐体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成品排放管,所述保温罐体固定安装在固定支脚的顶部,所述保温罐体内腔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分流盘,两个所述分流盘相邻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蛇形通过管,所述蛇形通过管的外壁上固定焊接有风流捕捉翅,所述蛇形通过管的内壁上固定安装有内延伸翅。
9.所述预混合机构包括预混合罐体,所述预混合罐体固定安装在保温罐体的左侧,所述预混合罐体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原料集中空心板,所述原料集中空心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流量计,所述流量计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进料电磁阀,所述进料电磁阀的顶部与外接原料输出泵的输出管固定连接。
10.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保温罐体的内壁上固定安装有组隔板,所述组隔板的外表面上开设有弧形循环槽,所述组隔板的内部开设有分流腔,所述组隔板的内部开设有集中腔。
11.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集中腔的内腔中设置有耐热风机,所述组隔板的外壁上固定安装有电热网。
12.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预混合罐体的左侧固定安装有混合电机,所述预混合罐体的内腔中转动连接有混合桨杆,所述混合电机的输出轴延伸至预混合罐体的内腔中与混合桨杆的左侧固定连接。
13.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预混合罐体的内壁上固定安装有分
隔板,所述分隔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转送电磁阀。
14.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预混合罐体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抽送泵机,所述保温罐体的左侧固定连接有连接管,所述抽送泵机的输入端与预混合罐体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抽送泵机的输出端与连接管的顶部固定连接。
15.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相对现有技术来说,取得的技术进步是:
16.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合成润滑油制备加热用工装,采用耐热风机、电热网、抽送泵机、分流盘和蛇形通过管的结合,控制耐热风机和电热网工作,可使热空气在保温罐体的内腔进行内循环流动,控制抽送泵机工作,可将预混合罐体内腔中的混合后原料抽送至分流盘的内腔中,使其经过蛇形通过管的内腔进行流动,流动的过程中由保温罐体内腔中的流动热空气对原料进行加热,即实现对原料进行连续加热的功能,保障生产的连续性,提升合成润滑油的制备效率。
17.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合成润滑油制备加热用工装,采用流量计、进料电磁阀、混合电机和混合桨杆的结合,通过流量计的设计,可对不同原料的输入量进行监测,当输入量达到预设值时,流量计会通过外接控制器控制对应的进料电磁阀和外接原料输出泵关闭,实现对原料进行定量输入的功能,避免人工将原料按比例分配比较费力的问题,随之控制混合电机工作,带动混合桨杆旋转,即实现对原料进行混合的功能,提升本装置的便捷性。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保温罐体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20.图3为本实用新型蛇形通过管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21.图4为本实用新型组隔板的侧面剖视结构示意图;
22.图5为本实用新型预混合罐体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23.图中:1、固定支脚;
24.2、连续加热机构;21、保温罐体;22、分流盘;23、蛇形通过管;231、风流捕捉翅;232、内延伸翅;24、成品排放管;25、组隔板;251、弧形循环槽;252、分流腔;253、集中腔;254、耐热风机;255、电热网;
25.3、预混合机构;31、预混合罐体;32、分隔板;33、转送电磁阀;34、混合电机;35、混合桨杆;36、连接管;37、抽送泵机;38、原料集中空心板;39、流量计;391、进料电磁阀。
具体实施方式
26.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27.实施例1
28.如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合成润滑油制备加热用工装,包括固定支脚1,固定支脚1的顶部设置有连续加热机构2,固定支脚1的顶部设置有位于连续加热机构2左侧的预混合机构3,连续加热机构2包括保温罐体21,保温罐体21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成品排放管24,保温罐体21固定安装在固定支脚1的顶部,保温罐体21内腔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分流盘22,两个分流盘22相邻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蛇形通过管23,蛇形通过管23的外壁上固定焊接有风流捕捉翅231,蛇形通过管23的内壁上固定安装有内延伸翅232,预混合机构3包括
预混合罐体31,预混合罐体31固定安装在保温罐体21的左侧,预混合罐体3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原料集中空心板38,原料集中空心板38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流量计39,流量计39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进料电磁阀391,进料电磁阀391的顶部与外接原料输出泵的输出管固定连接,通过流量计39的设计,可对不同原料的输入量进行监测,当输入量达到预设值时,流量计39会通过外接控制器控制对应的进料电磁阀391和外接原料输出泵关闭,实现对原料进行定量输入的功能,通过风流捕捉翅231和内延伸翅232的设计,提升原料被加热的效果。
29.实施例2
30.如图1-5所示,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优选的,保温罐体21的内壁上固定安装有组隔板25,组隔板25的外表面上开设有弧形循环槽251,组隔板25的内部开设有分流腔252,组隔板25的内部开设有集中腔253,集中腔253的内腔中设置有耐热风机254,组隔板25的外壁上固定安装有电热网255,控制耐热风机254和电热网255工作,可使热空气在保温罐体21的内腔进行内循环流动,控制抽送泵机37工作,可将预混合罐体31内腔中的混合后原料抽送至分流盘22的内腔中,使其经过蛇形通过管23的内腔进行流动,流动的过程中由保温罐体21内腔中的流动热空气对原料进行加热,即实现对原料进行连续加热的功能。
31.实施例3
32.如图1-5所示,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优选的,预混合罐体31的左侧固定安装有混合电机34,预混合罐体31的内腔中转动连接有混合桨杆35,混合电机34的输出轴延伸至预混合罐体31的内腔中与混合桨杆35的左侧固定连接,预混合罐体31的内壁上固定安装有分隔板32,分隔板3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转送电磁阀33,预混合罐体31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抽送泵机37,保温罐体21的左侧固定连接有连接管36,抽送泵机37的输入端与预混合罐体31的底部固定连接,抽送泵机37的输出端与连接管36的顶部固定连接,控制混合电机34工作,带动混合桨杆35旋转,即实现对原料进行混合的功能,混合结束后,开启转送电磁阀33使原料落入预混合罐体31内腔的底部。
33.下面具体说一下该合成润滑油制备加热用工装的工作原理。
34.如图1-5所示,预先将外接原料输出泵连接在进料电磁阀391的顶部,控制外接原料输出泵工作可向预混合罐体31的内腔输送原料,由流量计39对输入量进行监测,随之控制混合电机34工作可对原料进行混合,混合结束后,开启转送电磁阀33使原料落入预混合罐体31内腔的底部,控制耐热风机254和电热网255工作,可使热空气在保温罐体21的内腔进行内循环流动,随之控制抽送泵机37工作,使原料途径蛇形通过管23的内腔进行流动,即完成对原料进行连续加热的功能。
35.上文一般性的对本实用新型做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实用新型基础上,可以对之做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于技术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思想精神的修改或改进,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