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医内科临床用药液搅拌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156509发布日期:2022-08-17 07:13阅读:44来源:国知局
一种中医内科临床用药液搅拌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中药制作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中医内科临床用药液搅拌装置。


背景技术:

2.在中医内科临床治疗过程中,通常需要利用药液搅拌装置将不同的中药药液搅拌混合均匀,现有技术中的药液搅拌装置通常利用水泵将下层药液泵入上层,从而提高药液的混合的效果,但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
3.1、药液中的中药药渣通常无法全部滤除,容易对水泵运行造成影响;
4.2、搅拌装置内部存在搅拌死角,导致搅拌混合效果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5.为克服现有技术所存在的缺陷,现提供一种中医内科临床用药液搅拌装置,以解决药液中的中药药渣通常无法全部滤除,容易对水泵运行造成影响;搅拌装置内部存在搅拌死角,导致搅拌混合效果较差的问题。
6.为实现上述目的,提供一种中医内科临床用药液搅拌装置,包括:
7.搅拌桶,所述搅拌桶的侧面上开设有通孔,所述搅拌桶的端面圆心处安装有固定座;
8.上混液桶和下混液桶,对称固定在所述搅拌桶的上下两侧,所述上混液桶和所述下混液桶的外侧面上均安装有固定框;
9.滤板,所述滤板的左右两端对称连接有密封块,所述密封块夹装在所述固定框内;
10.套筒,所述套筒的一端贯穿支撑架连接第一传动带,所述套筒的另一端贯穿所述固定座进入所述搅拌桶;
11.转轴,所述转轴贯穿所述套筒和所述搅拌桶,所述转轴上安装有第一搅拌杆和第二搅拌杆;
12.封盖,设于所述上混液桶和所述下混液桶的前后两侧面上;
13.固定框,所述固定框上安装有螺栓和限位柱,所述固定框的内部开设由于限位槽和内螺槽,所述限位槽和所述内螺槽相连通。
14.优选的,所述通孔位于所述搅拌桶与所述上混液桶和所述下混液桶的连接处,所述搅拌桶通过所述通孔连通所述上混液桶和所述下混液桶,所述通孔呈锥形结构,且所述通孔的窄端朝向所述上混液桶和所述下混液桶。
15.优选的,所述支撑架呈倒v形结构,所述支撑架两斜边的外侧面上分别安装有第一驱动器和第二驱动器,所述第一驱动器和所述第二驱动器通过第一传动带和第二传动带分别连接所述套筒和所述转轴。
16.优选的,所述搅拌桶为卧式圆桶,所述上混液桶和所述下混液桶为立式方桶,所述上混液桶和所述下混液桶的内部均安装有水平放置的所述滤板,所述滤板靠近所述通孔。
17.优选的,所述转轴的中部安装有所述第一搅拌杆,所述第一搅拌杆与所述通孔位于同一直线上,所述第一搅拌杆两侧的所述转轴上安装有所述第二搅拌杆,所述第二搅拌杆的外端靠近所述搅拌桶的内壁。
18.优选的,所述滤板和所述搅拌桶之间形成清洁腔,所述封盖与所述清洁腔位于同一高度。
19.优选的,所述固定框呈矩形框结构,所述固定框的外侧面上开设有外螺槽,所述固定框的内壁上开设有固定槽,所述外螺槽和所述固定槽分别与所述内螺槽和所述限位槽相对应。
20.优选的,所述螺栓水平插入所述外螺槽和所述内螺槽,所述限位柱的一端穿出所述固定槽,所述限位柱的另一端与所述螺栓相抵,所述限位柱的伸出部靠近所述密封块的外侧面。
21.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的中医内科临床用药液搅拌装置利用搅拌桶、上混液桶和下混液桶构成连通结构,通过转动搅拌桶使上混液桶和下混液桶的位置颠倒,实现重新搅拌下层药液的效果,同时药液在重力作用下从通孔中穿过,增强了药液混合效果,弥补搅拌死角的缺陷,利用滤板和通孔相互配合,实现减少药液中的药渣含量,提高了药液品质。
附图说明
22.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23.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侧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24.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25.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图1中的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26.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27.1、搅拌桶;2、上混液桶;3、下混液桶;4、支撑架;5、滤板;6、套筒;7、转轴;8、封盖;9、固定框;11、通孔;51、清洁腔;61、固定座;62、第一传动带;63、第一驱动器;71、第一搅拌杆;72、第二搅拌杆;73、第二传动带;74、第二驱动器;91、密封块;92、螺栓;93、限位柱;94、外螺槽;95、限位槽;96、内螺槽;97、固定槽。
具体实施方式
28.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
29.参照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中医内科临床用药液搅拌装置,包括:搅拌桶1、上混液桶2、下混液桶3、支撑架4、滤板5、套筒6、转轴7和封盖8。
30.具体的,搅拌桶1,搅拌桶1的侧面上开设有通孔11,搅拌桶1的端面圆心处安装有固定座61;
31.上混液桶2和下混液桶3,对称固定在搅拌桶1的上下两侧,上混液桶2和下混液桶3的外侧面上均安装有固定框9;
32.滤板5,滤板5的左右两端对称连接有密封块91,密封块91夹装在固定框9内;
33.套筒6,套筒6的一端贯穿支撑架4连接第一传动带62,套筒6的另一端贯穿固定座61进入搅拌桶1;
34.转轴7,转轴7贯穿套筒6和搅拌桶1,转轴7上安装有第一搅拌杆71和第二搅拌杆72;
35.封盖8,设于上混液桶2和下混液桶3的前后两侧面上;
36.固定框9,固定框9上安装有螺栓92和限位柱93,固定框9的内部开设由于限位槽95和内螺槽96,限位槽95和内螺槽96相连通。
37.在使用该中医内科临床用药液搅拌装置时,打开封盖8将待混合的药液注入清洁腔51,药液穿过通孔11进入搅拌桶1,第二驱动器74带动转轴7转动,转轴7带动第一搅拌杆71和第二搅拌杆72转动,实现对搅拌桶1内的药液搅拌,此时上混液桶2和下混液桶3处于水平位置,搅拌一段时间后,第一驱动器63带动套筒6转动,使搅拌桶1发生转动,此时上混液桶2和下混液桶3处于竖直位置,药液在重力作用下,自上而下穿过通孔11,使药液经过滤板5进入下混液桶3,部分药渣留在清洁腔51内,转动搅拌桶1使上混液桶2和下混液桶3的位置颠倒,下混液桶3中的药液流向上混液桶2,实现充分混合药液。
38.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通孔11位于搅拌桶1与上混液桶2和下混液桶3的连接处,搅拌桶1通过通孔11连通上混液桶2和下混液桶3,通孔11呈锥形结构,且通孔11的窄端朝向上混液桶2和下混液桶3,锥形结构的通孔11有助于药液混合均匀,便于药渣流入清洁腔51,减少药渣流入搅拌桶1。
39.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支撑架4呈倒v形结构,支撑架4两斜边的外侧面上分别安装有第一驱动器63和第二驱动器74,第一驱动器63和第二驱动器74通过第一传动带62和第二传动带73分别连接套筒6和转轴7,v形结构的支撑架4增强了支撑稳定性。
40.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搅拌桶1为卧式圆桶,上混液桶2和下混液桶3为立式方桶,上混液桶2和下混液桶3的内部均安装有水平放置的滤板5,滤板5靠近通孔11,滤板5用于过滤药渣,当装置上下颠倒时,药液通过滤板5流向混液桶,使药渣留在清洁腔51内。
41.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转轴7的中部安装有第一搅拌杆71,第一搅拌杆71与通孔11位于同一直线上,第一搅拌杆71两侧的转轴7上安装有第二搅拌杆72,第二搅拌杆72的外端靠近搅拌桶1的内壁,设置第一搅拌杆71和第二搅拌杆72增强装置搅拌效果,有利于药液充分混合。
42.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滤板5和搅拌桶1之间形成清洁腔51,封盖8与清洁腔51位于同一高度,通过封盖8可以清理清洁腔51。
43.在本实施例中,固定框9呈矩形框结构,固定框9的外侧面上开设有外螺槽94,固定框9的内壁上开设有固定槽97,外螺槽94和固定槽97分别与内螺槽96和限位槽95相对应。
44.在本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螺栓92水平插入外螺槽94和内螺槽96,限位柱93的一端穿出固定槽97,限位柱93的另一端与螺栓92相抵,限位柱93的伸出部靠近密封块91的外侧面,将螺栓92旋出,使限位柱93进入限位槽95,方便取出密封块91和滤板5。
45.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
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