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酸分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262876发布日期:2022-03-16 12:41阅读:108来源:国知局
核酸分析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生物医学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核酸分析装置。


背景技术:

2.核酸检测是分子诊断的一种。由于其具有高度准确性及早期诊断时效性而被广泛应用。检测过程可分为:取样—核酸提取—扩增-检测等步骤。核酸提取过程一般需要依次进行裂解、清洗和洗脱等步骤,以去除样本中存在的对扩增步骤可能产生影响的物质。每个步骤需要对应加入不同的试剂,并在一定的温度下进行,以最终得到较为纯净的核酸供后续扩增使用。
3.核酸扩增通常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将待检核酸序列进行扩增,扩增的目的是使微量且难以检测的目标核酸扩增至大量后易于被检测。pcr扩增一般会进行40次循环,一个循环内可分为变性、退火、延伸三步骤,理论上一个循环后目标核酸片段的数量会翻倍。其中,每个步骤靠pcr反应体系的温度变化来实现,即每一步对应一个温度。可知,pcr扩增的能够实现的关键在于快速、精准的温度控制。pcr扩增反应体系中利用荧光基团标记目标核酸片段,荧光会随目标核酸片段的扩增而变强。通过光学模块实时采集荧光数据可以绘制出“s”型扩增曲线,以进行分析,进而完成检测。
4.由于核酸检测流程步骤较多,现有的用于完成整个核酸检测的方案中,除使用pcr仪和核酸提取仪外还需要如混匀仪、离心机、移液枪等辅助设备,导致样本流转繁琐,检测流程复杂,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5.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核酸检测设备冗杂的问题,提供一种核酸分析装置。
6.一种核酸分析装置,用于对微流控芯片内的样本进行分析,所述微流控芯片包括提取区域和扩增腔,所述提取区域包括多个提取温区,包括:
7.离心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微流控芯片转动,包括转轴,所述转轴用于与所述微流控芯片连接;
8.提取温控机构,包括位于所述微流控芯片两侧的顶部温控单元和底部温控单元,用于分别控制所述微流控芯片上不同提取温区的空气温度;
9.扩增温控机构,位于所述提取温控机构旁侧,包括上温控模块和下温控模块,所述上温控模块和所述下温控模块用于在所述扩增腔进行扩增反应时,密封所述扩增腔且对所述扩增腔的温度进行调节;
10.检测机构,通过所述扩增温控模块与所述扩增腔形成光学检测通道。
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顶部温控单元包括顶部隔温罩和顶部加热件,所述顶部加热件位于所述顶部隔温罩内,所述底部温控单元包括底部隔温罩和底部加热件,所述底部加热件位于所述底部隔温罩内,当所述微流控芯片连接于所述转轴上时,所述顶部隔温罩与所述底部隔温罩均与所述微流控芯片不接触。
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顶部温控单元还包括位于所述顶部隔温罩内的顶部扇叶结构和顶部导流盘,所述顶部扇叶结构套设于所述转轴上且位于所述顶部导流盘一侧;所述底部温控单元还包括位于所述底部隔温罩内的底部扇叶结构、底部导流盘和惰轴,所述底部扇叶结构套设于所述惰轴上且位于所述底部导流盘一侧,所述惰轴用于与所述转轴连接以随所述转轴同步转动。
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顶部导流盘和所述底部导流盘均设有贯通的进风口和至少一个出风口。
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顶部导流盘中心区域设有贯通的进风口,所述顶部导流盘的边缘位置设有贯通的出风口;所述底部导流盘中心区域设有贯通的中心进风口,所述底部导流盘沿径向方向设有内环出风口和外环出风口。
1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底部导流盘包括层叠的第一配风盘和第二配风盘,所述第一配风盘和所述第二配风盘可相对转动以使所述内环出风口和所述外环出风口之一与所述中心进风口连通。
1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上温控模块或所述下温控模块上设有容置槽,所述容置槽用于容置所述扩增腔。
1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扩增温控机构还包括驱动模组,所述动模组包括上连杆、下连杆以及垂直设置的水平滑块导轨和竖直滑块导轨,所述竖直滑块导轨包括与所述上温控模块连接的上滑块,以及与所述下温控模块连接的下滑块,所述上连杆一端与所述上滑块铰接,另一端与所述水平滑块导轨上的滑块铰接,所述下连杆一端与所述下滑块铰接,另一端所述水平滑块导轨上的滑块铰接。
1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驱动模组还包括传动轴和套设于所述传动轴上的凸轮,所述凸轮与所述上温控模块抵接,所述上温控模块和所述下温控模块可在所述凸轮转动过程中相互靠近或相互远离。
1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扩增温控机构还包括弹力件,所述弹力件一端连接所述上温控模块,另一端连接所述下温控模块,所述上温控模块和所述下温控模块相互远离时,所述弹力件处于变形状态,所述上温控模块和所述下温控模块相互接触时,所述弹力件处于原始状态。
20.上述核酸分析装置,一方面,采用微流控芯片可以将核酸提取、扩增及分析集于一体,减少设备投入。另一方面,提取温控机构对微流控芯片上的不同提取温区进行温度控制,可以降低提取温区之间的温度影响,扩增温控机构对微流控芯片上的扩增腔单独进行温度控制,可以准确快速地控制扩增腔所需温度。再一方面,检测机构可与扩增腔之间形成光学检测通道,检测过程方便快捷。
附图说明
21.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的核酸分析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2.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的微流控芯片的结构示意图。
23.图3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的核酸分析装置中离心温控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24.图4为图3的剖视图。
25.图5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的核酸分析装置中顶部扇叶结构和顶部导流盘配合状态
下的剖视图。
26.图6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的核酸分析装置中底部导流盘的组成结构示意图。
27.图7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的核酸分析装置的扩增温控机构结构示意图。
28.图8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的核酸分析装置中扩增温控机构省略支撑架后的结构示意图。
29.图9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的核酸分析装置另一角度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0.本发明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31.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中心”、“纵向”、“横向”、“长度”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32.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33.参阅图1所示,图1示出了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的核酸分析装置的结构示意图,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核酸分析装置,配合微流控芯片10可以实现分子诊断,如核酸检测等。微流控芯片10上集成了核酸提取及pcr扩增功能,在进行pcr扩增功能前,需要对样本进行裂解-清洗和洗脱等前置处理以实现核酸提取纯化。这些前置处理部分需要在不同的温度下进行,且前置处理部分所需的温度与pcr扩增所需温度往往不同。为此,所述核酸分析装置包括离心温控设备20、扩增温控机构300和检测机构500,离心温控设备20用于给微流控芯片10提供液流驱动力以及前置处理过程中的温度控制。扩增温控机构300用于对pcr扩增进行温度调控。检测机构500用于在微流控芯片10完成pcr扩增后,对微流控芯片10上扩增腔室内的产物进行检测。
34.参阅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微流控芯片10为离心式微流控芯片,呈盘式形状,设有进行前置处理的提取区域和pcr扩增腔,由于在提取区域各步骤所需的温度不同,在本实施例中,将微流控芯片10位于提取区域的部分根据实现的不同功能命名为第一提取温区a、第二提取温区b和第三提取温区c,第一提取温区、第二提取温区和第三提取温区为同心环形区域。pcr扩增腔在图中标号为p,位于微流控芯片10的边缘位置。pcr扩增腔凸出于微流控芯片10的表面。微流控芯片10的中心位置设有花键孔,用于与离心温控设备20连接。
35.参阅图3所示,图3示出了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的核酸分析装置中离心温控设备20的结构示意图。离心温控设备20包括机架21和位于机架21上的托架23、提取温控机构100、离心驱动机构900和抬升机构200。其中,提取温控机构100包括竖直方向间隔设置的顶部温控
单元110和底部温控单元130。顶部温控单元110与机架21连接,底部温控单元130与抬升机构200连接。托架23用于将微流控芯片10推送至设定位置,抬升机构200用于将微流控芯片10推举至与离心驱动机构900连接,顶部温控单元110和底部温控单元130分别位于微流控芯片10两侧,用于对微流控芯片10的不同区域进行温度调控。当微流控芯片10安装至离心驱动机构900上后,位于微流控芯片10两侧的顶部温控单元110和底部温控单元130均与微流控芯片10不接触。
36.在本实施例中,顶部温控单元110用于对微流控芯片10第一提取温区上方的空气温度进行控制,底部温控单元130用于对微流控芯片10的第二提取温区上方的空气温度和第三提取温区上方的空气温度进行控制。
37.参阅图3所示,离心驱动机构900包括驱动电机920和转轴930,驱动电机920位于机架21顶端,驱动电机920的动力输出端与转轴930一端连接,转轴930另一端用于与微流控芯片10连接。在一具体实施方式中,转轴930上用于与微流控芯片10连接的一端设有卡盘,以便于通过卡盘与微流控芯片10上的花键孔连接。
38.参阅图4所示,顶部温控单元110包括顶部隔温罩111和顶部加热件120。顶部隔温罩111固定在机架21上背离驱动电机920的一侧。顶部隔温罩111内部中空,顶部加热件120位于顶部隔温罩111内,转轴930部分地穿设在顶部隔温罩111内。顶部加热件120用于产生热量并将热量传导出来以使得隔温罩111所罩设区域的空气升温,进而加热与转轴930连接的微流控芯片10上的对应区域。顶部隔温罩111远离机架21顶端的一侧与微流控芯片10之间具有较小的间隙。
39.在本实施例中,顶部加热件120为螺旋状的环形电阻丝,其径向尺寸与第一温区相适应。
40.参阅图4所示,顶部温控单元110还包括位于顶部隔温罩111内的顶部气流循环组件,顶部气流循环组件包括顶部扇叶结构113和顶部导流盘115。顶部导流盘115与顶部隔温罩111的内壁连接,将顶部隔温罩111的内部空间分割为上腔室和下腔室。顶部加热件120和顶部扇叶结构113均位于顶部导流盘115背离微流控芯片10的一侧,即均位于顶部隔温罩111的上腔室内。顶部加热件120环绕在顶部扇叶结构113的外侧。其中,顶部扇叶结构113套设于转轴930上,并可在转轴930的转动下同步转动。
41.为便于观察,图5单独示出了顶部扇叶结构113和顶部导流盘115的剖面示意图。顶部扇叶结构113包括若干个周向设置的扇叶。顶部导流盘115上设有贯通的进风口112和出风口114,进风口112成型在顶部导流盘115的中央区域,出风口114成型在顶部导流盘115的边缘位置。其中,出风口114被设置为多个,绕顶部导流盘115的中心轴线均匀分布。顶部隔温罩111内部的上腔室和下腔室通过进风口112和出风口114相连通。在本实施例中,顶部加热件120位于顶部导流盘115的出风口114位置。
42.同时参阅图4和图5所示,当顶部扇叶结构113被转轴930带动而发生转动时,顶部扇叶结构113的中央区域产生负压,造成顶部隔温罩111内的空气流动。空气流进进风口112并从出风口114流出从而形成流动的气流,如此反复循环。循环流动的气流驱动顶部加热件120附近的空气流动,以此可使得顶部隔温罩111内的空气温度均匀。又由于出风口114位于进风口112的外周,即进风口112位于出风口114所绕设的区域内,顶部隔温罩111与微流控芯片10之间存在微小间隙,使得出风口114与进风口112之间形成“风短路”,也就是说,流动
的气体会在出风口114与进风口112之间被约束流动轨迹,而不会扩散,保证气流在顶部隔温罩111内部循环流动。
43.参阅图4所示,底部温控单元130包括底部隔温罩131和底部加热件140。底部隔温罩131内部中空,底部加热件140位于底部隔温罩131内。底部隔温罩131与微流控芯片10之间在竖直方向上具有较小的间隙。底部加热件140用于加热底部隔温罩131所罩设区域的空气,进而加热微流控芯片10的对应区域。
44.底部加热件140为螺旋状的环形电阻丝。
45.参阅图4所示,与顶部温控单元110相似地,底部温控单元130还包括位于底部隔温罩131内的底部气流循环组件,底部气流循环组件包括底部扇叶结构133、底部导流盘135和惰轴230。底部扇叶结构133与顶部扇叶结构113结构相似尺寸不同,且两者的中心轴线位于同一直线上。底部导流盘135与顶部导流盘115的结构及功能相似。惰轴230的轴线与转轴930的轴线位于同一直线上。底部扇叶结构133和底部加热件140均位于底部导流盘135背离微流控芯片10的一侧。底部加热件140环绕在底部扇叶结构133的外侧,底部扇叶结构133套设在惰轴230上。当微流控芯片10与转轴930连接时,惰轴230也同时与转轴930连接,以使得只需一部驱动电机920即可驱使惰轴230与转轴930同时转动,进而带动底部扇叶结构133和顶部扇叶结构113转动。在一具体实施方式中,惰轴230也通过所述卡盘与转轴930连接。
46.当底部扇叶结构133转动时,底部导流盘135与底部扇叶结构133相互配合,以使得底部隔温罩131内形成循环气流,将底部加热件140产生的热量在底部隔温罩131内均匀分布。
47.当底部温控单元130需要调控至少两个提取温区时,例如,对微流控芯片10的第二提取温区和第三提取温区进行温度控制,则需要底部隔温罩131内设定温度的空气能够针对性地对不同提取温区进行加热。底部导流盘135与顶部导流盘115除了具备上述相同点外,不同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底部导流盘135具有贯通的中心进风口、内环出风口和外环出风口,也就是相较于顶部导流盘115在径向上具有多个出风口。中心进风口设置在底部导流盘135的中央区域,内环出风口相比于外环出风口更靠进底部导流盘135的中心。其中,气流进口常开,内环出风口和外环出风口可以选择性地打开或关闭其中之一。当底部扇叶结构133旋转时,通过分别控制内环出风口和外环出风口的开闭,使得底部温控单元130内具有两种不同的气流循环路径。
48.参阅图6所示,在一具体实施方式中,底部导流盘135包括尺寸相同的第一配风盘137和第二配风盘139。第一配风盘137上设有贯通的第一进风口132、第一内环出风口134和第一外环出风口136。第一进风口132成型在第一配风盘137的中央区域,第一内环出风口134相较于第一外环出风口136更靠近第一配风盘137的中心点。第一内环出风口134和第一外环出风口136均设置为多个,且在周向均匀设置。第二配风盘139上设有贯通的第二进风口142、第二内环出风口144和第二外环出风口146。第二进风口142成型在第二配风盘139的中央区域,第二内环出风口144相较于第二外环出风口146更靠近第二配风盘139的中心点。第二内环出风口144和第二外环出风口146均设置为多个,且在周向均匀设置。
49.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内环出风口134与第一配风盘137中心点的连线,和第一外环出风口136与第一配风盘137中心点的连线不位于同一径向线上。第二内环出风口144与第二配风盘139中心点的连线,和第二外环出风口146与第二配风盘139位于同一径向线上。
50.第一配风盘137和第二配风盘139层叠设置形成所述底部导流盘135。第一进风口132和第二进风口142共同形成底部导流盘135的中心进风口。当第一配风盘137和第二配风盘139发生相对转动后,可以使得第一内环出风口134与第二内环出风口144相贯通,同时第一外环出风口136与第二外环出风口146无气流通过,此时相贯通的第一内环出风口134与第二内环出风口144共同形成底部导流盘135的内环出风口;或者第一外环出风口136与第二外环出风口146相贯通,同时第一内环出风口134与第二内环出风口144无气流通过,此时,相贯通的第一外环出风口136与第二外环出风口146共同形成底部导流盘135的外环出风口。通过使第一配风盘137和第二配风盘139相对转动至设定角度,可使底部导流盘135的中心进风口分别与内环出风口或者与外环出风口连通。
51.与底部导流盘135不同出风口相配合地,底部温控单元130还包括位于底部导流盘135上的间隔板138,且位于底部导流盘135朝向微流控芯片10的一侧。间隔板138与微流控芯片10之间具有较小间隙。间隔板138至少有两个,分别位于中心进风口与内环出风口之间、内环出风口与外环出风口之间、外环出风口与底部导流盘135的侧表面之间,以围设出不同的环状空间来对应微流控芯片10上不同的提取温区。设置不同的间隔板138可以避免具有预设温度的气流对相邻提取温区造成影响。
52.需要说明的是,若微流控芯片10第二提取温区完成相应的前置处理后,便不再受温度影响,也就是说,第三提取温区被加热过程中,即使第二提取温区的温度再次升高,也不会影响最终的核酸提取结果。
53.参阅图3所示,所述抬升机构200包括抬升电机250、顶杆260和惰盘210。底部温控单元130位于惰盘210上方,顶杆260位于惰盘210下方。惰盘210左右两侧与机架21之间设有滑轨结构,顶杆260在抬升电机250的驱动下可以推动惰盘210相对机架21在竖直方向上运动,能够使底部温控单元130中的惰轴230将位于托架23中的微流控芯片10推举至与转轴930连接。
54.参阅图4所示,抬升机构200还包括惰轴支座220和弹性组件240,弹性组件240包括套壳241和弹性元件243,弹性元件243位于套壳241内。套壳241一端与顶杆260连接,另一端滑动套设在惰轴支座220上。惰轴支座220一端与位于套壳241内的弹性元件243抵接,另一端嵌设在惰盘210的中心位置以与惰轴230转动配合。当套壳241与惰轴支座220发生相对移动时,弹性元件243可以在两者之间起到缓冲作用。
55.当托架23将微流控芯片10送至设定位置后,抬升电机250驱动与顶杆260连接的套壳241向上运动,惰轴支座220在套壳241内弹性元件243的支撑下向上运动,进而推动惰盘210向上运动,底部温控单元130随惰盘210向上运动。惰轴230在向上运动过程中与微流控芯片10卡合,并推顶微流控芯片10脱离托架23直至微流控芯片10与转轴930卡合。此时,转轴930、微流控芯片10和惰轴230依次连接在一起。当驱动电机920驱动转轴930转动时,微流控芯片10和惰轴230也同步转动,进而套设在转轴930上的顶部扇叶结构113、套设在惰轴230上的底部扇叶结构133也同步转动。如此设置,可以仅通过一步驱动电机920即可为微流控芯片10内的液体提供液流驱动力,且可调节顶部温控单元110和底部温控单元130内的环境温度。
56.参阅图7所示,扩增温控机构300包括支撑架350,和设置于支撑件350上的驱动模组370、上温控模块310及下温控模块330,驱动模组370用于使上温控模块310和下温控模块
330相向运动以夹持在微流控芯片10的pcr扩增腔两侧或者相背运动以远离pcr扩增腔。上温控模块310包括依次层叠连接的第一散热器311、第一半导体制冷片312和第一热导体313,下温控模块330包括依次层叠连接的第二散热器331、第二半导体制冷片332和第二热导体333。其中,第一热导体313上设有容置槽(图中未示出),容置槽用于容纳凸出于微流控芯片表面的pcr扩增腔。当对pcr扩增腔进行温度控制的过程中,第一热导体313和第二热导体333围设在pcr扩增腔两侧,pcr扩增腔位于容置槽内,以使pcr扩增腔完全被包裹,进而针对性地实现快速调温,节省反应时间。可以理解的,当pcr扩增腔凸出于微流控芯片10的另一侧表面时,容置槽设置在第二热导体333上。
57.第一散热器311和第二散热器331可以包括散热片和风扇,第一热导体313和第二热导体333可以选用金属。
58.为便于观察,图8中省略了扩增温控机构300的支撑架350。驱动模组370包括水平滑块导轨320、竖直滑块导轨340、上连杆375和下连杆376。竖直滑块导轨340包括竖导轨341、与竖导轨341滑动连接的上滑块342和下滑块343。竖导轨341固设于支撑架350上,上温控模块310与上滑块342连接,下温控模块330与下滑块343连接。水平滑块导轨320包括横导轨321、与横导轨321滑动连接的前滑块322。横导轨321固设于支撑架350上,其长度方向与竖导轨341的长度方向垂直。上连杆375一端与上滑块342铰接,另一端与前滑块322铰接,下连杆376一端与下滑块343铰接,另一端也与前滑块322铰接。当前滑块322沿横导轨321滑动时,驱动上连杆375带动上滑块342沿竖导轨341滑动,同时驱动下连杆376带动下滑块343沿竖导轨341滑动,进而使得上温控模块310和下温控模块330相互靠近或相互远离。
59.可以通过改变上连杆375和下连杆376的长度来适应上温控模块310和下温控模块330所需要的运动行程。
60.为使上温控模块310和下温控模块330运动平稳,竖直滑块导轨340设置为对称的两组,上连杆375和下连杆376也设置为对称的两组,相应地,横导轨321上滑动设置一后滑块323以与另一组上连杆375和下连杆376铰接。
61.参阅图8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扩增温控机构300还包括凸轮机构和弹力件360,所述凸轮机构包括传动轴371和套设于传动轴371上的凸轮373,且凸轮373与上滑块342抵接。弹力件360一端连接上温控模块310,另一端连接下温控模块330。在扩增温控机构300未工作时,弹力件360处于未变形状态。
62.当凸轮373随传动轴371同步转动时,上滑块342随之沿竖直滑块导轨340滑动,同时,上滑块342通过上连杆375驱动前滑块322沿横导轨321滑动,与前滑块322连接的下连杆376也同时驱动下滑块343沿竖直滑块导轨340滑动。在一系列的联动过程中,上温控模块310和下温控模块330逐渐远离或靠近;弹力件360也随上温控模块310和下温控模块330的分开而被拉伸,随上温控模块310和下温控模块330的靠近而逐渐恢复形变。
63.在上温控模块310和下温控模块330之间设置弹力件360,可以保证凸轮373始终与上滑块342贴合。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凸轮373与上滑块342之间还可以设置滚子,滚子可相对上滑块342转动,以减小凸轮371与上滑块342之间的摩擦。
64.参阅图9所示,检测机构500包括光纤式荧光检测器,光纤式荧光检测器包括层叠设置的固定盘510和旋转盘530,固定盘510上设有激发光光纤511和发射光光纤512,旋转盘530上设有激发光光源模块531和荧光检测模块532。激发光光纤511一端与激发光光源模块
531耦合,另一端与扩增温控机构300中的第一热导体313连接。发射光光纤512一端与荧光检测模块532耦合,另一端与扩增温控机构300中的第一热导体313连接。激发光光源模块531用于发射激发光,激发光通过激发光光纤511投射到pcr扩增腔,pcr扩增腔中的荧光物受到激发后产生荧光,产生的荧光经过发射光光纤512传输至荧光检测模块532进行处理获得检测结果。
65.在本实施例中,激发光光源模块531和荧光检测模块532设置为三组,且在旋转盘530周向上均匀布置。通过转动旋转盘530可以使不同组的激发光光源模块531和荧光检测模块532与激发光光纤511及发射光光纤512形成不同的光学检测通道,以提高检测效率。
66.本技术的核酸分析装置,在核酸提取过程中,针对微流控芯片10的不同提取区域分别控制其提取温度,减小相邻提取区域之间的温度影响。本技术将顶部扇叶结构113和底部扇叶结构133均与转轴930同步转动,可利用一部驱动电机920即可调节微流控芯片10提取区域上方的空气温度。另外,顶部扇叶结构113转动过程中驱动空气形成动态的气流,气流仅在顶部隔温罩111内部进行循环,同样地,底部扇叶结构133转动过程中形成的气流也仅在底部隔温罩131内循环流动,如此,可以在使顶部隔温罩111及底部隔温罩131内温度保持均衡的情况下,相邻提取区域之间上方的空气温度不会相互影响。在pcr扩增腔进行扩增反应时,本技术通过设置扩增温控机构将pcr扩增腔完全包裹,由于pcr扩增腔受热面积大且温度传递路径短,故可快速调节pcr扩增腔的反应温度。本技术检测机构500设有多组光学检测通道,通过转动旋转盘530即可获得所有检测结果。同时,可根据需要在旋转盘530上设置相应组数的激发光光源模块531和荧光检测模块532,扩展方便。本技术的核酸分析装置,将微流控芯片10放入托架23后即可自动控制完成整个核酸检测流程,方便快捷。
67.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68.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