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513015发布日期:2022-06-25 02:26阅读:72来源:国知局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2.农村生活污水是指村民家庭日常生活中产生的废水,包括厨房用水、洗衣用水和洗澡用水等。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是将生活污水中的有害物质和污染环境成份清除、降解做无害处理。公开号为cn213771746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污水沉渣池、污水处理器、中段蓄水池和高压反渗透过滤消毒净化装置,污水排放管通入污水沉渣池内,并在污水沉渣池内设置有第一过滤网,所述第一过滤网位于污水排放管的出口处,用于对通入污水沉渣池内的污水进行过滤。
3.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存在以下缺陷:农村生活污水往往含有较多杂物,当带有杂物从污水排放管进入第一过滤网内时,体积较大的杂物会堆积在第一过滤网内,因此需要经常清理出第一过滤网内体积大的杂物,而当大量杂物堆积在第一过滤网内时,第一过滤网的质量较大,操作者手动向上提取第一过滤网较费力。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缓解手动提取出第一过滤网费力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农村污水处理系统。
5.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农村污水处理系统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农村污水处理系统,包括污水沉渣池和污水排放管,所述污水排放管的一端与所述污水沉渣池连通,所述污水沉渣池的顶部设有开口,所述污水沉渣池的开口处设有用于封堵所述污水沉渣池开口的封堵板,所述封堵板下方设有过滤网,所述过滤网呈筒状设置且开口向上,所述污水排放管的一端插入所述过滤网内,所述污水沉渣池内设有用于驱动所述过滤网移出所述污水沉渣池的驱动组件,所述过滤网的侧壁上设有出料口,所述出料口上设有用于封堵所述出料口的封堵组件。
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时,操作者启动驱动组件,驱动组件带动过滤网向上移动并移出污水沉渣池,进而减小了操作者手动提取出过滤网的可能性,缓解了缓解手动提取出第一过滤网费力的问题,之后再打开封堵组件,操作者从出料口取出过滤网内的杂物。
7.可选的,所述驱动组件包括驱动电机、第一丝杠、连接板和防护管,所述连接板嵌设在所述过滤网的底部,所述连接板上开设有螺纹孔,所述驱动电动嵌设在所述污水沉渣池的底部,所述第一丝杠固定连接在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上,所述第一丝杠的一端插入所述螺纹孔内并于所述螺纹孔螺纹连接,所述防护管罩设在所述第一丝杠外并与所述过滤网的底部连接,所述防护管的顶端插入所述封堵板,所述过滤网的侧壁设有限位槽,所述污水排放管的一端贯穿所述限位槽并与所述限位槽滑动配合。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时,操作者启动驱动电机,驱动电机的输出轴带动第一丝杠转动,第一丝杠与连接板螺纹连接,污水排放管与限位槽滑动配合,使过滤网向上移动,通过设置防护管能够减小体积大的污物阻碍第一丝杠的转动的可能性,因此,方便了操作者将第一过滤网向上提取出污水沉渣池。
9.可选的,所述污水排放管将所述限位槽分割成第一槽和第二槽,所述第一槽的相对的侧壁上均设有安装槽,所述第一槽内转动连接有第一辊,所述第一辊的两端与两个所述安装槽一一对应设置,所述安装槽内均设有扭簧,所述扭簧套设在所述第一辊外,所述扭簧的一端与所述安装槽的侧壁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辊连接,所述第一辊上绕卷有防漏网,所述防漏网的一端连接在所述污水排放管的上侧壁上,所述防漏网遮挡所述第一槽,所述第二槽的底壁上开设有第二滑动槽,所述污水排放管的底壁上连接有过滤板,所述过滤板的一端插入所述第二滑动槽内并遮挡所述第二槽且与所述第二滑动槽滑动配合。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过滤网向上移动时,污水排放管的相对过滤网的位置是向下的,因此,污水排放管带动防漏网向下移动,也带动过滤板向下移动,防漏网向下移动时,第一辊进行放卷,此时扭簧受力收卷,过滤板向下移动与第二槽滑动配合,通过设置防漏网和过滤板减小了体积大的杂物从限位槽漏到污水沉渣池内的可能性,并且,为了能够让过滤网能够存储较多的污水中的杂物,因此,污水排放管通常设置在过滤网靠近污水沉渣池的顶部开口,通过设置第一辊和防漏网,节省了防漏网移动时所占用的空间。
11.可选的,所述封堵组件包括第一网、第一轴承、第一绳、第一定滑轮、第二定滑轮、限位柱、第一板、第二板、滚动柱和松紧带,所述第一定滑轮和第二定滑轮均设置在所述封堵板上,所述第一绳绕设在所述第一定滑轮和所述第二定滑轮上,所述第一板连接在所述第一丝杠的顶端,所述第一板呈圆形设置且与所述防护管的内侧壁接触,所述滚动柱连接在所述第一板上,所述滚动柱的顶端通过所述第一轴承连接在所述第二板上,所述封堵板上开设有与所述防护管连通的滑动通孔,所述第一绳的一端贯穿所述滑动通孔并插入所述防护管内并连接在所述第二板上,所述出料口的侧壁上开设有第一限位孔,所述第一绳的另一端插入所述第一限位孔内并连接所述限位柱,所述限位柱与所述第一限位孔滑动配合,所述第一网铰接在所述出料口内并遮挡所述出料口,所述第一网的两侧均设置松紧带,所述松紧带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网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出料口的侧壁连接,所述第一网的顶壁设有供所述限位柱插入的第二限位孔,当所述封堵板封堵所述污水沉渣池开口时,所述限位柱一端位于所述第一限位孔内,另一端位于所述第二限位孔内。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过滤网向上移动时,第一丝杠相对过滤网的位置向下移动,进而带动第一板向下移动,第一板带动滚动柱向下移动,滚动柱带动第二板向下移动,第二板带动第一绳的一端向下移动,在第一定滑轮和第二定滑轮的导向下,第一绳的另一端向上移动,带动限位柱移出第二限位孔并完全移入第一孔内,此时,第一网受到限位柱的约束解除,在过滤网内堆积的杂物的挤压力的作用下,第一网向外转动,此时,过滤网两侧的松紧带产生形变,两个松紧带和一个过滤网形成一个簸箕状的储存空间,用于容纳从过滤网溢出的杂物,并且使出料口打开,供操作者将过滤网内的杂物取出,当操作者将过滤网内的杂物清理后,过滤网受到的挤压力消失,松紧带恢复形变,使第一网遮挡出料口,然后,操作者通过驱动组件使过滤网向下移动,限位柱一端插入第二限位孔内,另一端处于第一限位孔内,对第一网实现锁紧,随着过滤网的下移,第一绳逐渐由绷紧状态转换呈松弛状
态,并且,卷簧恢复形变得形变力带动第一辊转动,进而带动第一网进行收卷,进而对出料口实现了启闭。
13.可选的,所述滚动柱的侧壁上设有毛刷,所述毛刷与所述防护管的侧壁接触。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第一丝杠转动时,第一丝杠带动滚动柱转动,使得毛刷对防护管内侧壁上的杂质进行清理,同时第一板向上移动能够承接被毛刷清理下的杂物,当封堵板封堵污水沉渣池的开口时,第一板的上表面与封堵板的顶面齐平,一方面起到了堵塞滑动通孔的作用,防止其他杂质落入防护管内,另一方面方便操作者清理第一板上的杂质。
15.可选的,所述滚动柱与所述第一板可拆卸连接。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操作者可以将滚动柱从第一板拆卸下,使得第一板上的空间更大,有利于操作者清扫落在第一板上的杂质。
17.可选的,所述限位柱上开设有让位槽,所述第二限位孔的侧壁上设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两端均与所述第二限位孔的侧壁接触,所述连接杆插入所述让位槽内并与所述让位槽滑动配合,所述污水沉渣池开口端的侧壁上设有第二绳,所述第二绳的一端设有限位钩,所述限位钩钩住所述连接杆,所述第二绳处于绷紧状态。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第一网打开后,操作者将限位钩插入第二限位孔内并勾出连接杆,对第一网起到限位的作用,减小了第一网随着其上方受到的挤压力减小,而遮挡出料口的可能性。
19.可选的,所述第二绳为松紧绳。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松紧绳具有弹性,能发生一定量的形变,能够减小第二绳的长度,减小了在使用过程中第二绳发生缠绕打结的可能性。
21.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本技术通过设置驱动组件、出料口和封堵组件,缓解了手动提取出第一过滤网费力的问题;2.本技术通过设置驱动电机、第一丝杠、连接板和防护管,操作者启动驱动电机,驱动电机的输出轴带动第一丝杠转动,第一丝杠与连接板螺纹连接,污水排放管与限位槽滑动配合,使过滤网向上移动,方便了操作者将第一过滤网向上提取出污水沉渣池。
附图说明
22.图1是本技术的农村污水处理系统结构示意图。
23.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中过滤网内部结构的剖视图。
24.图3是对图1中a部分的放大图。
25.图4是对图2中b部分的放大图。
26.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中防漏网合过滤板的结构示意图。
27.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封堵板和污水排放管结构的俯视图。
28.图7是对图6中a-a向的剖视图。
29.附图标记说明:1、污水沉渣池;2、污水排放管;3、开口;4、封堵板;5、过滤网;6、出料口;7、驱动电机;8、第一丝杠;9、连接板;10、防护管;11、第一槽;13、安装槽;14、第一辊;15、扭簧;16、防漏网;17、第二滑动槽;18、过滤板;19、第一网;20、第一轴承;21、第一绳;22、
第一定滑轮;23、第二定滑轮;24、限位柱;25、第一板;26、第二板;27、滚动柱;28、松紧带;29、毛刷;30、滑动通孔;31、第一限位孔;32、让位通孔;33、第二限位孔;34、让位槽;35、连接杆;36、第二绳;37、限位钩。
具体实施方式
30.以下结合附图1-7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1.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农村污水处理系统。参照图1、图2和图3,农村污水处理系统包括污水沉渣池1和污水排放管2,污水排放管2的一端固定插入污水沉渣池1内并与污水沉渣池1连通,污水沉渣池1的顶部设置有开口3,污水沉渣池的开口3处设置有用于封堵污水沉渣池1的开口3的封堵板4,封堵板4的下方固定连接有过滤网5,过滤网5呈方筒型设置,过滤网5的开口向上,过滤网5的侧壁上开设有供污水排放管2插入的限位槽,限位槽沿着过滤网5的长度方向设置,污水排放管2的一端贯穿限位槽并与限位槽滑动配合,污水沉渣池1内设有用于驱动过滤网5移出污水沉渣池1的驱动组件,过滤网5的侧壁上开设有出料口6,出料口6上设置有用于封堵出料口6的封堵组件。
32.参照图2、图4和图5,驱动组件包括驱动电机7、第一丝杠8、连接板9和防护管10,驱动电机7为正反转电机,连接板9固定嵌设在过滤网5的底部,且处于过滤网5底部的中心位置,连接板9上开设有螺纹孔,驱动电机7竖直预埋在污水沉渣池1的底部,第一丝杠8竖直固定连接在驱动电机7的输出轴上,第一丝杠8的一端插入螺纹孔内并与螺纹孔螺纹连接,防护管10罩设在第一丝杠8外,防护管10的一端与连接板9固定连接,防护管10的顶端插入封堵板4内。
33.参照图5、图6和图7,由于设置了限位槽,过滤网5内的杂物可能会从限位槽内漏出并落入污水沉渣池1内,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污水排放管2将限位槽分割成第一槽11和第二槽,第一槽11位于第二槽上方,第一槽11的相对的侧壁上均开设有安装槽13,第一槽11内转动连接有第一辊14,第一辊14的两端与两个安装槽13一一对应设置,安装槽13内均设置有扭簧15,扭簧15套设在第一辊14的辊轴外,扭簧15的一端与安装槽13的侧壁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第一辊14固定连接,第一辊14上绕卷有防漏网16,防漏网16放卷后长度方向的两侧与第一槽11的侧壁接触,防漏网16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污水排放管2的上侧壁上,另一端固定连接在第一辊14上。
34.参照图2、图5和图7,防漏网16遮挡第一槽11,第二槽的底壁上开设有第二滑动槽17,第二滑动槽17为通槽,污水排放管2的底壁上连接有过滤板18,过滤板18的一端插入第二滑动槽17内并遮挡第二槽且与第二槽滑动配合。
35.参照图2和图4,封堵组件包括第一网19、第一轴承20、第一绳21、第一定滑轮22、第二定滑轮23、限位柱24、第一板25、第二板26、滚动柱27和松紧带28。第一定滑轮22和第二定滑轮23均固定连接在封堵板4的顶面,并且第一定滑轮22和第二定滑轮23等高,第一绳21绕设在第一定滑轮22和第二定滑轮23上。
36.参照图2和图4,第一板25固定连接在第一丝杠8的顶端,第一板25呈圆形设置且与防护管10的内侧壁接触,滚动柱27的一端设有外螺纹,第一板25的圆心处开设有对应的第二螺纹孔,滚动柱27与第二螺纹孔螺纹连接,滚动柱27上固定连接有毛刷29,毛刷29与防护管10的内侧壁接触,滚动柱27的顶端通过第一轴承20连接在第二板26上,封堵板4上开设有
与防护管10内部连通的滑动通孔30。
37.参照图2和图4,第一绳21的一端贯穿滑动通孔30并插入防护管10内且固定连接在第二板26上,出料口6的顶壁上开设有第一限位孔31,封堵板4上开设有与第一限位孔31连通的让位通孔32,第一绳21的另一端贯穿让位通孔32并插入第一限位孔31内,并且固定连接限位柱24,限位柱24与第一限位孔31滑动配合。
38.参照图1、图2和图3,第一网19铰接在出料口6的底壁并遮挡出料口6,第一网19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松紧带28,松紧带28的一端与第一网19的侧壁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出料口6的侧壁固定连接,第一网19的顶部开设有供限位柱24插入的第二限位孔33,第二限位孔33为盲孔,当封堵板4封堵污水沉渣池1开口3时,第一限位柱24一端位于第一限位孔31内,另一端位于第二限位孔33内,此时第一绳21处于松弛状态。
39.参照图1、图2和图3,限位柱24上开设有让位槽34,让位槽34连通至限位柱24的两侧,第二限位孔33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连接杆35,连接杆35的两端均与第二限位孔33的侧壁连接。连接杆35插入让位槽34内并与让位槽34滑动配合,污水沉渣池1开口3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第二绳36,第二绳36为松紧绳,第二绳36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限位钩37,限位钩37钩住连接杆35,第二绳36处于绷紧状态。
40.本技术实施例一种农村污水处理系统的实施原理为:操作者启动驱动电机7,驱动电机7的输出轴带动第一丝杠8转动,第一丝杠8与连接板9螺纹连接,污水排放管2与限位槽滑动配合,使过滤网5向上移动,污水排放管2的位置相对过滤网5是向下的,污水排放管2带动防漏网16向下移动,也带动过滤板18向下移动,此过程中第一槽11始终被防漏网16遮挡,第二槽始终被过滤板18遮挡,减小了体积大的杂物从限位槽漏出的可能性,同时,第一丝杠8的转动带动第一板25转动,第一板25带动滚动柱27转动,滚动柱27带动毛刷29转动并清理防护管10的内侧壁;随着过滤网5的上升,第二板26逐渐下降,第二板26拉动第一绳21,当将处于松弛状态的第一绳21拉直时,第一绳21的另一端将限位柱24向上移动,使得限位柱24移出第二限位孔33,第一网19受到限位柱24的约束解除,在过滤网5内堆积的杂物的挤压力的作用下,第一网19向外转动,此时,第一网19两侧的松紧带28产生形变,两个松紧带28和一个第一网19形成一个簸箕状的储存空间,用于容纳从过滤网5溢出的杂物,并且使出料口6打开,此时过滤网5移出污水沉渣池1,操作者拉动第二绳36,将限位钩37钩住连接杆35,并对过滤网5内的杂物进行清理,因此,缓解了手动提取出第一过滤网5费力的问题;清理完成后,操作者取出限位钩37,由于缺少了体积大的杂物的挤压,松紧带28快速恢复形变,并且带动第一网19转动至竖直状态,此时第一限位孔31与第二限位孔33连通,操作者将滚动柱27与第一板25连接后,启动驱动电机7,使驱动组件带动过滤网5向下移动,此过程中,滚动柱27带动毛刷29旋转,并且逐渐进入滑动通孔30内,限位柱24的一端插入第二限位孔33内,当封堵板4盖合在污水沉渣池1的开口3上时,第一板25封堵滑动通孔30,减小了杂质进入防护管10内的可能性,操作者转动滚动柱27,将滚动柱27与第一板25拆卸,方便操作者对堆积在第一板25上的杂质进行清理。
41.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