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湿法脱硫浆液循环泵优化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0793677发布日期:2022-07-16 11:15阅读:285来源:国知局
一种湿法脱硫浆液循环泵优化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涉及湿法脱硫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湿法脱硫浆液循环泵优化方法。


背景技术:

2.当前,我国火电机组大部分采用石灰石湿法脱硫技术,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对治理大气污染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我国电力主要依靠火电机组供应,火电机组成为国家关注的重点,污染物排放量的控制任务越来越严峻。燃煤所产生的硫及其副产物对环境的污染比较大,是当前环境污染治理的重点。
3.燃煤电厂实现超低排放改造完成后,浆液循环泵作为脱硫系统最主要的设备,带来的能耗也不容小视,针对脱硫系统浆液循环泵的运行数量增加,其耗电率约占整个脱硫系统的70%,导致脱硫厂用电率急剧增加,由于目前技术水平有限以及浆液循环工作环境恶劣,燃煤电厂的环保治理和经济效益面临巨大的挑战。
4.为了降低脱硫系统的厂用电率和降低脱硫系统污染物的排放量,本发明提供一种湿法脱硫浆液循环泵优化方法,有效降低脱硫系统的厂用电率,针对现行运行方式给出合理化的运行建议。


技术实现要素:

5.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湿法脱硫浆液循环泵优化方法,优化方法高效便捷,设计合理,优化准确性高,能为火电厂提供浆液循环泵运行提供最优运行方式指导,降低脱硫系统的厂用电率,提高火电厂的经济效益。
6.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7.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湿法脱硫浆液循环泵优化方法,包括:
8.步骤一,获取影响脱硫塔浆液循环泵运行的各类有关参数的历史运行数据;
9.步骤二,对历史数据进行数据预处理;
10.步骤三,对预处理后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并进行皮尔逊相关性分析,通过相关性分析找出与浆液循环泵运行方式相关性较大的参数;
11.步骤四,将筛选后的数据以机组负荷、原烟气so2浓度、原烟气流量为分类标准,通过k-means聚类分析计算出轮廓系数和质心数据,根据轮廓系数曲线确定最佳聚类数目;根据质心数据找到分类的边界;最终确定区间划分对预处理数据进行分类;
12.步骤五,对分类后的工况进行类似工况对比,对比不同运行方式总电流最小运行方式为最优,同时,由于不同机组启停时间的不同,根据机组启停所需时间,基于现有的运行方式根据机组运行的agc曲线判别机组运行调整方案;
13.步骤六,根据现有运行方式给出最佳调整方案。
14.进一步的,在步骤一中,获取影响脱硫塔浆液循环泵运行的各类有关参数的历史运行数据,具体包括:机组负荷、原烟气so2浓度、原烟气氧量、原烟气烟尘浓度、原烟气流量、原烟气温度、浆液循环泵电流、净烟气so2浓度、净烟气氧量、净烟气烟尘浓度、净烟气温
度、吸收塔浆液密度、吸收塔液位、吸收塔浆液ph值、吸收塔石灰石浆液补充量、石灰石浆液密度、湿电出口粉尘浓度、总排no
x
浓度、净烟气湿度。
15.进一步的,在步骤二中,对历史数据进行数据预处理,具体包括:填补缺失值、去除异常值。
16.进一步的,在步骤三中,与浆液循环泵运行方式相关性较大的参数,具体包括机组负荷、原烟气氧量、原烟气流量、原烟气so2浓度、净烟气温度、净烟气烟尘浓度、石灰石浆液密度、总排no
x
浓度。
17.进一步的,在步骤五中,根据不同机组负荷,在不同范围运行工况下,采用k近邻算法选取合适的运行方式,输出最优运行方式。
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技术效果:
19.本发明优化方法高效便捷,设计合理,优化准确性高,能为火电厂提供浆液循环泵运行提供最优运行方式指导,降低脱硫系统的厂用电率,提高火电厂的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20.下面结合附图说明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21.图1为本发明湿法脱硫浆液循环泵优化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22.为了使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23.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一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24.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25.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公开了一种湿法脱硫浆液循环泵优化方法,包括:
26.步骤一,获取影响脱硫塔浆液循环泵运行的各类有关参数的历史运行数据。
27.其中,获取的历史运行数据具体包括:机组负荷、原烟气so2浓度、原烟气氧量、原烟气烟尘浓度、原烟气流量、原烟气温度、浆液循环泵电流、净烟气so2浓度、净烟气氧量、净烟气烟尘浓度、净烟气温度、吸收塔浆液密度、吸收塔液位、吸收塔浆液ph值、吸收塔石灰石浆液补充量、石灰石浆液密度、湿电出口粉尘浓度、总排no
x
浓度、净烟气湿度。
28.步骤二,对历史数据进行数据预处理,数据预处理方式具体包括:填补缺失值、去除异常值等。
29.步骤三,对预处理后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并进行皮尔逊相关性分析,通过相关性
分析找出与浆液循环泵运行方式相关性较大的参数。其中,皮尔逊相关性分析计算公式如下:
[0030][0031]
式中:cov为协方差,σ为标准差,e为期望,x,y为参数。
[0032]
经过上述相关性计算最终确定以下参数为特征参量:
[0033]
特征参量相关性系数净烟气温度0.259586796原烟气so2浓度0.256407034原烟气流量0.252193319原烟气氧量0.22101962总排no
x
浓度0.213381755石灰石浆液密度0.20634984净烟气烟尘浓度-0.202777751机组负荷-0.233142639
[0034]
与浆液循环泵运行方式相关性较大的参数具体包括:机组负荷、原烟气氧量、原烟气流量、原烟气so2浓度、净烟气温度、净烟气烟尘浓度、石灰石浆液密度、总排no
x
浓度。
[0035]
步骤四,将步骤三中筛选后八个相关性较大的参数以机组负荷、原烟气so2浓度、原烟气流量为分类标准,进行聚类分析得出分类数目、分类边界、轮廓系数。具体可通过k-means聚类分析计算出轮廓系数和质心数据,然后根据轮廓系数曲线确定最佳分类数目,根据质心数据找到分类的边界,最终确定区间划分对预处理数据进行分类。
[0036]
通过k-means聚类分析得出的轮廓系数和质心最终将机组负荷分为3个数据区间,原烟气so2浓度分为7个数据区间,原烟气流量分为3个数据区间,数据区间划分如下表所示:
[0037][0038]
步骤五,对分类后的工况进行类似工况对比,对比不同运行方式总电流最小运行
方式为最优,同时,由于不同机组启停时间的不同,根据机组启停所需时间,基于现有的运行方式根据机组运行的agc曲线判别机组运行调整方案。
[0039]
具体为:经上述分类后的数据可分为63个不同工况下的运行数据区间,根据上述分类后的区间,在不同区间以入口so2流量0.3为区间长度,根据入口so2流量对上述各区间再次进行分类(分类后的同区间运行工况称为类似工况),对分类后的数据在类似工况下筛选出浆液循环泵运行组合方式电流最小的运行组合方式,筛选出的运行方式为次优运行方式,工况称为次优工况,至此完成浆液循环泵次优工况下的运行组合方式的筛选;通过k近邻算法找出机组负荷、入口so2流量、原烟气流量等距离最小的工况,此工况称为最优工况,此时的浆液循环泵运行组合方式为此工况下最优运行组合方式。
[0040]
k近邻算法公式如下:
[0041]
入口so2流量折算公式:入口so2流量=原烟气so2流量
×
原烟气流量
×
10-9
[0042]
在寻优过程中,筛选出的最优和次优工况可能存在与当前机组运行的浆液循环泵运行组合方式不同,在实际运行过程中,由于不同的机组浆液循环泵启停时间不同,需要观察agc曲线实时负荷和启停时间间隔后的负荷,根据启停时间间隔后的负荷情况,采用上述寻优方法进行寻优。
[0043]
若当前负荷和浆液循环泵启停时间间隔后的负荷相同,则可以进行任意工况下浆液循环泵运行组合方式下的寻优;若当前负荷和浆液循环泵启停时间间隔后的负荷不同,则以负荷相差50mw为界限对不同负荷下的运行方式进行寻优,负荷相差不超过50mw,则可以进行相同工况下的泵组合运行方式寻优,否则只能进行相同工况下相同泵组合运行方式的寻优;最终输出最优运行方式下的浆液循环泵组合运行方式。
[0044]
寻优结果根据实际运行情况和机组启停时间间隔进行调整给出最优运行工况和次优运行工况的合理化运行建议。便于运行人员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最大程度上优化了浆液循环泵的运行组合方式,降低了脱硫系统的厂用电耗率。
[0045]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是对本发明的优选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发明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发明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