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商务车用耐疲劳隔震弹簧生产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062539发布日期:2022-08-09 19:53阅读:56来源:国知局
一种商务车用耐疲劳隔震弹簧生产工艺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弹簧领域,具体为一种商务车用耐疲劳隔震弹簧生产工艺。


背景技术:

2.弹簧防锈油是由基础油、防锈剂(又称油溶性缓蚀剂)和其它辅助添加剂组成的一种暂时性防护材料,其对金属的保护。在弹簧的生产过程中,弹簧的后处理工艺十分重要是弹簧的使用寿命长短的重要步骤,而在对弹簧进行防锈油上油过程中,目前的上油都是在弹簧正常长度下进行上油,由于弹簧的弹性拉伸这也导致弹簧拉伸部分无法得到油液的充分覆盖,使得弹簧重要的拉伸部分却无法上油导致上油不充分,使得使各种功能性添加剂在弹簧拉伸节点处得不到充分分散和发挥作用,使得弹簧的疲劳强度与使用寿命大大降低。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商务车用耐疲劳隔震弹簧生产工艺,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商务车用耐疲劳隔震弹簧生产工艺,包括机体,所述机体中设有第一空间,所述第一空间中设置有用于弹簧表面上油处理的涂油机构,所述第一空间下侧壁连通有回流空间,所述回流空间与所述第一空间中设置有用于油液过滤更换的回流机构,所述回流空间右侧设置有第二空间,所述第二空间与所述第一空间相连通,所述第二空间中设置有用于上油后弹簧表面风干的风干机构;
5.所述风干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空间左右两侧的第三空间,两个所述第三空间关于所述第二空间中心线呈左右对称分布,所述第二空间左右侧壁分别左右滑动连接有固定管,每个所述固定管分别贯穿进入对应的所述第三空间,每个所述第三空间下侧壁分别固设有风箱罐,每个所述固定管分别贯穿进入对应的所述风箱罐中,每个所述固定管靠近所述第二空间中心线方向端面分别固设有风干壳体,每个所述风干壳体下端面均与所述第二空间下侧壁滑动连接,每个所述风干壳体中分别设置有风干空间,每个所述风干空间远离所述第二空间中心线方向侧壁分别设置有进气腔,每个所述进气腔分别与对应的所述固定管内腔相连通,每个所述风干空间中位于对应的所述进气腔水平位置处分别设置有抖匀组件。
6.作为优选,所述抖匀组件包括转动连接安装在每个所述风干空间后侧壁的风轮转轴,每个所述风轮转轴上分别固定套设有风轮辊筒,每个所述风轮辊筒外端面分别等距分布设置有八个风板,每个所述风板均具有伸缩性,每个所述风轮转轴上固定套设有驱动转盘,每个所述驱动转盘外端面分别等距分布固设有三个凸块,每个所述风干空间靠近所述第二空间中心线方向侧壁分别等距分布设置有卡位圆柱,每个所述卡位圆柱均与对应的所述风干壳体侧壁之间左右滑动连接,左右两侧对应的所述卡位圆柱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滑板,每个所述连接滑板分别与对应的所述风干空间侧壁之间连接有两个复位弹簧,每个所
述风干空间靠近所述第二空间中心线方向侧壁分别等距分布设置有风干圆孔,使得当上油后的弹簧掉落到所述第二空间中,此时弹簧左右端分别抵接在最上侧的所述卡位圆柱上,与此同时风干气流从两个所述固定管中充入到对应的所述风干空间中,从对应的所述进气腔中喷入从而带动对应的所述风板,从而带动对应的所述风轮转轴转动,从而带动对应的所述驱动转盘转动,从而使得对应的所述凸块间歇性推动对应的所述连接滑板左右往复滑动,从而带动对应的所述卡位圆柱左右往复滑动,从而使得最上侧的两个所述卡位圆柱之间的弹簧间歇性往下掉落,使得每往下落一阶弹簧都受到抖动,从而能将弹簧上多余的油抖落,从而保证弹簧上油的充分性,与此同时气流一直从对应的所述风干圆孔中喷出对弹簧进行风干,从而加速了弹簧在后处理过程中各种功能添加剂在油中充分进行分散与发挥作用,极大地提高了弹簧的强度与寿命。
7.作为优选,所述涂油机构包括转动连接安装在所述第一空间后侧壁的两个链轮转轴,两个所述链轮转轴关于所述第一空间中心线呈左右对称分布,左侧所述链轮转轴后端面与动力源输出端固定连接,每个所述链轮转轴上分别固设有链轮,两个所述链轮之间连接有链条,所述链条上设置有八个上油壳体,每个所述上油壳体中分别设置有上油空间,每个所述上油空间开口均呈外扩状,每个所述上油空间中分别对称连通有挤压滑槽,每个所述挤压滑槽中分别滑动连接有电磁铁,每个所述电磁铁远离对应的所述上油空间中心线方向端面分别固设有两个推拉圆杆,每个所述挤压滑槽远离对应的所述上油空间中心线方向一侧分别设置有动力电机,每个所述动力电机输出端分别固设有驱动转轴,每个所述驱动转轴均具有伸缩性,每个所述驱动转轴分别贯穿进入对应的所述挤压滑槽,每个所述挤压滑槽远离对应的所述上油空间中心线方向侧壁均呈圆弧状且固设有固定块,每个所述驱动转轴均贯穿对应的所述固定块且与对应的所述电磁铁固定连接,每个所述固定块靠近对应的所述上油空间中线方向端面分别固设有环形块,对应的两个所述推拉圆杆分别与对应的所述环形块之间抵接,每个所述固定块分别与对应的所述电磁铁之间连接有压缩弹簧,所述第一空间上侧壁连通有开口向上的上料空间,所述上料空间下侧设置有进料环管,所述进料环管与所述第一空间上侧壁固定连接,所述进料环管中设置为中空状且与所述上料空间与对应的所述上油空间相连通,使得在将需要上油的弹簧放入到所述上料空间中,从而使得弹簧掉落到所述上油空间中,此时两个电磁铁分别吸住弹簧左右两端,同时两个所述动力电机启动,从而带动对应的所述驱动转轴转动,从而带动被两个所述电磁铁吸住的弹簧转动,与此同时对应的两个所述推拉圆杆在所述环形块上滑动,从而带动对应的所述电磁铁左右往复滑动,从而使得两个所述电磁铁左右往复挤压拉伸弹簧加上转动,从而使得弹簧充分的涂上油液,从而避免了弹簧在原始长度下上油时,无法使得弹簧拉伸部分得到油液浸润,从而避免了弹簧整体上油不充分的缺点,进一步避免了弹簧拉伸节点处与其它部分强度不一导致节点处容易产生过量形变而使得弹簧无法复原,从而有效地提高了弹簧的疲劳强度与使用寿命。
8.作为优选,所述回流机构包括固定安装在所述回流空间中的滤网,所述回流空间下侧壁固设有回流漏斗,所述回流漏斗底端连通有出油油道,所述出油油道中设置有油泵,所述出油油道左侧固设有出油漏斗,所述第一空间下侧壁固设有第一海绵,所述第一空间上侧壁设置有圆弧槽,所述圆弧槽呈环状将所述第一海绵包围,所述圆弧槽左侧壁与所述回流空间相连通,使得在对应的所述上油壳体运行到所述链条最左侧时,从而使得对弹簧
上完油后的油液倒出,从而流入到所述回流空间中,通过所述滤网过滤将油液中的杂质过滤,再次通过所述回流漏斗进入到所述出油油道中,使得干净的油液再次进入到所述上油空间中准备对新的弹簧进行上油,同时上完油后的所述上油壳体运行到所述第一海绵上侧时,所述第一海绵对所述上油壳体外侧进行擦拭,从而将外漏的油液进行吸收去除,保证了所述上油壳体的干净度,而所述第一海绵中吸收的油液通过所述圆弧槽排入到所述回流空间中进行回收利用,从而不仅避免了油液浪费,同时使得每次对弹簧进行上油都是干净的油液,相比传统的上油极大保证了上油的质量与效果,同时不需要人对油液进行更换,极大地提高了上油效率。
9.作为优选,所述第一空间下侧壁固设有放料环管,所述放料环管中设置有上下贯穿的空腔且与所述第二空间相连通,所述第二空间下侧壁连通有取料空间,所述取料空间前侧壁设置有开口,所述取料空间下侧壁固设有第二海绵,从而使得风干好的弹簧掉落到所述第二海绵上,既能对弹簧进行缓冲同时还能吸收抖落的多余的油液。
10.作为优选,每个所述风箱罐中分别设置有圆形内腔且后侧壁均设置有圆形管道与气流机相连接,每个所述固定管远离所述第二空间中心线方向端面分别呈喇叭状,从而不仅能提高进气效率,同时还能通过调节两个所述固定管伸入到所述第二空间中的长度来控制两个所述风干壳体之间的距离,从而能适用不同长度的弹簧进行上油。
11.作为优选,每个所述风干壳体分别分布设置在对应的相邻两个所述卡位圆柱之间,每个最下侧的所述风干壳体下侧分别设置有开口朝向斜向上的通风口,从而使得与对应的所述风干圆孔配合在弹簧间歇下落过程中能对弹簧进行充分的风干。
12.作为优选,每个所述风板正常伸出时正好与对应的所述进气腔上侧壁抵接,且与对应的所述进气腔下侧壁形成空距,使得不仅能通过所述进气腔中喷出的气流带动所述风板转动提供动力,同时还能通过所述风板对喷出的气流进行分流使得气流多数往下排队弹簧进行风干,少部分往上排。
13.作为优选,每个所述风干壳体上段部分均呈倾斜状,每个所述风干空间上端倾斜部分靠近所述第二空间中心线方向侧壁上分别等距分布设置有倾斜向上通气孔,从而使得向上排的气流通过两侧倾斜部分的所述风干空间排出,使得上完油后的弹簧在进入到所述卡位圆柱上时,先对其进行初步定型。
14.综上所述,本发明有益效果是:
15.1、本发明通过对上完油后的弹簧进行风干,从而加速了弹簧在后处理过程中各种功能添加剂在油中充分进行分散与发挥作用,极大地提高了弹簧的强度与寿命,同时在风干过程中,弹簧逐步下落使得每往下落一阶弹簧都受到抖动,从而能将弹簧上多余的油抖落,从而保证弹簧上油的充分性。
16.2、本发明通过在弹簧上油过程中对弹簧进行拉伸与旋转,从而使得弹簧充分的涂上油液,从而避免了弹簧在原始长度下上油时,无法使得弹簧拉伸部分得到油液浸润,从而避免了弹簧整体上油不充分的缺点,进一步避免了弹簧拉伸节点处与其它部分强度不一导致节点处容易产生过量形变而使得弹簧无法复原,从而有效地提高了弹簧的疲劳强度与使用寿命。
17.3、本发明通过每次对弹簧进行上油后都进行油液的过滤更换来保证油液的干净度,不仅避免了油液浪费,同时使得每次对弹簧进行上油都是干净的油液,相比传统的上油
极大保证了上油的质量与效果,同时不需要人对油液进行更换,极大地提高了上油效率。
附图说明
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9.图1为本发明一种商务车用耐疲劳隔震弹簧生产工艺整体全剖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本发明图1中a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21.图3为本发明图1中b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22.图4为本发明图1中c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23.图5为本发明图1中d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24.图6为本发明图1中e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25.图7为本发明图2中部件环形块35局部展开结构示意图。
26.附图中标记分述如下:10、机体;11、第一空间;12、链轮转轴;13、链轮;14、链条;15、出油漏斗;16、出油油道;17、放料环管;18、第二空间;20、固定管;21、第三空间;22、风箱罐;23、第二海绵;24、取料空间;25、回流漏斗;26、回流空间;27、滤网;28、进料环管;29、上油壳体;30、上料空间;31、上油空间;32、电磁铁;33、挤压滑槽;34、推拉圆杆;35、环形块;36、固定块;37、驱动转轴;38、动力电机;39、第一海绵;40、风干壳体;41、风干空间;42、连接滑板;43、卡位圆柱;44、风干圆孔;46、进气腔;47、驱动转盘;48、风轮辊筒;49、风轮转轴;50风板;51、凸块;52、圆弧槽。
具体实施方式
27.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所有特征,或公开的所有方法或过程中的步骤,除了互相排斥的特征和/或步骤以外,均可以以任何方式组合。
28.本说明书(包括任何附加权利要求、摘要和附图)中公开的任一特征,除非特别叙述,均可被其他等效或具有类似目的的替代特征加以替换。即,除非特别叙述,每个特征只是一系列等效或类似特征中的一个例子而已。
29.下面结合图1-7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其中,为叙述方便,现对下文所说的方位规定如下:下文所说的上下左右前后方向与图1视图方向的前后左右上下的方向一致,图1为本发明装置的正视图,图1所示方向与本发明装置正视方向的前后左右上下方向一致。
30.请参阅图1-7,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商务车用耐疲劳隔震弹簧生产工艺,包括机体10,所述机体10中设有第一空间11,所述第一空间11中设置有用于弹簧表面上油处理的涂油机构,所述第一空间11下侧壁连通有回流空间26,所述回流空间26与所述第一空间11中设置有用于油液过滤更换的回流机构,所述回流空间26右侧设置有第二空间18,所述第二空间18与所述第一空间11相连通,所述第二空间18中设置有用于上油后弹簧表面风干的风干机构;
31.所述风干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空间18左右两侧的第三空间21,两个所述第三
空间21关于所述第二空间18中心线呈左右对称分布,所述第二空间18左右侧壁分别左右滑动连接有固定管20,每个所述固定管20分别贯穿进入对应的所述第三空间21,每个所述第三空间21下侧壁分别固设有风箱罐22,每个所述固定管20分别贯穿进入对应的所述风箱罐22中,每个所述固定管20靠近所述第二空间18中心线方向端面分别固设有风干壳体40,每个所述风干壳体40下端面均与所述第二空间18下侧壁滑动连接,每个所述风干壳体40中分别设置有风干空间41,每个所述风干空间41远离所述第二空间18中心线方向侧壁分别设置有进气腔46,每个所述进气腔46分别与对应的所述固定管20内腔相连通,每个所述风干空间41中位于对应的所述进气腔46水平位置处分别设置有抖匀组件。
32.另外,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抖匀组件包括转动连接安装在每个所述风干空间41后侧壁的风轮转轴49,每个所述风轮转轴49上分别固定套设有风轮辊筒48,每个所述风轮辊筒48外端面分别等距分布设置有八个风板50,每个所述风板50均具有伸缩性,每个所述风轮转轴49上固定套设有驱动转盘47,每个所述驱动转盘47外端面分别等距分布固设有三个凸块51,每个所述风干空间41靠近所述第二空间18中心线方向侧壁分别等距分布设置有卡位圆柱43,每个所述卡位圆柱43均与对应的所述风干壳体40侧壁之间左右滑动连接,左右两侧对应的所述卡位圆柱43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滑板42,每个所述连接滑板42分别与对应的所述风干空间41侧壁之间连接有两个复位弹簧,每个所述风干空间41靠近所述第二空间18中心线方向侧壁分别等距分布设置有风干圆孔44,使得当上油后的弹簧掉落到所述第二空间18中,此时弹簧左右端分别抵接在最上侧的所述卡位圆柱43上,与此同时风干气流从两个所述固定管20中充入到对应的所述风干空间41中,从对应的所述进气腔46中喷入从而带动对应的所述风板50,从而带动对应的所述风轮转轴49转动,从而带动对应的所述驱动转盘47转动,从而使得对应的所述凸块51间歇性推动对应的所述连接滑板42左右往复滑动,从而带动对应的所述卡位圆柱43左右往复滑动,从而使得最上侧的两个所述卡位圆柱43之间的弹簧间歇性往下掉落,使得每往下落一阶弹簧都受到抖动,从而能将弹簧上多余的油抖落,从而保证弹簧上油的充分性,与此同时气流一直从对应的所述风干圆孔44中喷出对弹簧进行风干,从而加速了弹簧在后处理过程中各种功能添加剂在油中充分进行分散与发挥作用,极大地提高了弹簧的强度与寿命。
33.另外,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涂油机构包括转动连接安装在所述第一空间11后侧壁的两个链轮转轴12,两个所述链轮转轴12关于所述第一空间11中心线呈左右对称分布,左侧所述链轮转轴12后端面与动力源输出端固定连接,每个所述链轮转轴12上分别固设有链轮13,两个所述链轮13之间连接有链条14,所述链条14上设置有八个上油壳体29,每个所述上油壳体29中分别设置有上油空间31,每个所述上油空间31开口均呈外扩状,每个所述上油空间31中分别对称连通有挤压滑槽33,每个所述挤压滑槽33中分别滑动连接有电磁铁32,每个所述电磁铁32远离对应的所述上油空间31中心线方向端面分别固设有两个推拉圆杆34,每个所述挤压滑槽33远离对应的所述上油空间31中心线方向一侧分别设置有动力电机38,每个所述动力电机38输出端分别固设有驱动转轴37,每个所述驱动转轴37均具有伸缩性,每个所述驱动转轴37分别贯穿进入对应的所述挤压滑槽33,每个所述挤压滑槽33远离对应的所述上油空间31中心线方向侧壁均呈圆弧状且固设有固定块36,每个所述驱动转轴37均贯穿对应的所述固定块36且与对应的所述电磁铁32固定连接,每个所述固定块36靠近对应的所述上油空间31中线方向端面分别固设有环形块35,对应的两个所述推拉圆杆34
分别与对应的所述环形块35之间抵接,每个所述固定块36分别与对应的所述电磁铁32之间连接有压缩弹簧,所述第一空间11上侧壁连通有开口向上的上料空间30,所述上料空间30下侧设置有进料环管28,所述进料环管28与所述第一空间11上侧壁固定连接,所述进料环管28中设置为中空状且与所述上料空间30与对应的所述上油空间31相连通,使得在将需要上油的弹簧放入到所述上料空间30中,从而使得弹簧掉落到所述上油空间31中,此时两个电磁铁32分别吸住弹簧左右两端,同时两个所述动力电机38启动,从而带动对应的所述驱动转轴37转动,从而带动被两个所述电磁铁32吸住的弹簧转动,与此同时对应的两个所述推拉圆杆34在所述环形块35上滑动,从而带动对应的所述电磁铁32左右往复滑动,从而使得两个所述电磁铁32左右往复挤压拉伸弹簧加上转动,从而使得弹簧充分的涂上油液,从而避免了弹簧在原始长度下上油时,无法使得弹簧拉伸部分得到油液浸润,从而避免了弹簧整体上油不充分的缺点,进一步避免了弹簧拉伸节点处与其它部分强度不一导致节点处容易产生过量形变而使得弹簧无法复原,从而有效地提高了弹簧的疲劳强度与使用寿命。
34.另外,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回流机构包括固定安装在所述回流空间26中的滤网27,所述回流空间26下侧壁固设有回流漏斗25,所述回流漏斗25底端连通有出油油道16,所述出油油道16中设置有油泵,所述出油油道16左侧固设有出油漏斗15,所述第一空间11下侧壁固设有第一海绵39,所述第一空间11上侧壁设置有圆弧槽52,所述圆弧槽52呈环状将所述第一海绵39包围,所述圆弧槽52左侧壁与所述回流空间26相连通,使得在对应的所述上油壳体29运行到所述链条14最左侧时,从而使得对弹簧上完油后的油液倒出,从而流入到所述回流空间26中,通过所述滤网27过滤将油液中的杂质过滤,再次通过所述回流漏斗25进入到所述出油油道16中,使得干净的油液再次进入到所述上油空间31中准备对新的弹簧进行上油,同时上完油后的所述上油壳体29运行到所述第一海绵39上侧时,所述第一海绵39对所述上油壳体29外侧进行擦拭,从而将外漏的油液进行吸收去除,保证了所述上油壳体29的干净度,而所述第一海绵39中吸收的油液通过所述圆弧槽52排入到所述回流空间26中进行回收利用,从而不仅避免了油液浪费,同时使得每次对弹簧进行上油都是干净的油液,相比传统的上油极大保证了上油的质量与效果,同时不需要人对油液进行更换,极大地提高了上油效率。
35.另外,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空间11下侧壁固设有放料环管17,所述放料环管17中设置有上下贯穿的空腔且与所述第二空间18相连通,所述第二空间18下侧壁连通有取料空间24,所述取料空间24前侧壁设置有开口,所述取料空间24下侧壁固设有第二海绵23,从而使得风干好的弹簧掉落到所述第二海绵23上,既能对弹簧进行缓冲同时还能吸收抖落的多余的油液。
36.另外,在一个实施例中,每个所述风箱罐22中分别设置有圆形内腔且后侧壁均设置有圆形管道与气流机相连接,每个所述固定管20远离所述第二空间18中心线方向端面分别呈喇叭状,从而不仅能提高进气效率,同时还能通过调节两个所述固定管20伸入到所述第二空间18中的长度来控制两个所述风干壳体40之间的距离,从而能适用不同长度的弹簧进行上油。
37.另外,在一个实施例中,每个所述风干壳体40分别分布设置在对应的相邻两个所述卡位圆柱43之间,每个最下侧的所述风干壳体40下侧分别设置有开口朝向斜向上的通风口,从而使得与对应的所述风干圆孔44配合在弹簧间歇下落过程中能对弹簧进行充分的风
干。
38.另外,在一个实施例中,每个所述风板50正常伸出时正好与对应的所述进气腔46上侧壁抵接,且与对应的所述进气腔46下侧壁形成空距,使得不仅能通过所述进气腔46中喷出的气流带动所述风板50转动提供动力,同时还能通过所述风板50对喷出的气流进行分流使得气流多数往下排队弹簧进行风干,少部分往上排。
39.另外,在一个实施例中,每个所述风干壳体40上段部分均呈倾斜状,每个所述风干空间41上端倾斜部分靠近所述第二空间18中心线方向侧壁上分别等距分布设置有倾斜向上通气孔,从而使得向上排的气流通过两侧倾斜部分的所述风干空间41排出,使得上完油后的弹簧在进入到所述卡位圆柱43上时,先对其进行初步定型。
40.当将需要上油的弹簧放入到上料空间30中,从而使得弹簧掉落到上油空间31中,此时两个电磁铁32分别吸住弹簧左右两端,同时两个动力电机38启动,从而带动对应的驱动转轴37转动,从而带动被两个电磁铁32吸住的弹簧转动,与此同时对应的两个推拉圆杆34在环形块35上滑动,从而带动对应的电磁铁32左右往复滑动,从而使得两个电磁铁32左右往复挤压拉伸弹簧加上转动,从而使得弹簧充分的涂上油液,从而避免了弹簧在原始长度下上油时,无法使得弹簧拉伸部分得到油液浸润,从而避免了弹簧整体上油不充分的缺点,进一步避免了弹簧拉伸节点处与其它部分强度不一导致节点处容易产生过量形变而使得弹簧无法复原,从而有效地提高了弹簧的疲劳强度与使用寿命,同时左侧链轮转轴12转动,带动上油壳体29逆时针运行,当运行到链条14最左侧时,从而使得对弹簧上完油后的油液倒出,从而流入到回流空间26中,通过滤网27过滤将油液中的杂质过滤,再次通过回流漏斗25进入到出油油道16中,使得干净的油液再次进入到上油空间31中准备对新的弹簧进行上油,同时上完油后的上油壳体29运行到第一海绵39上侧时,第一海绵39对上油壳体29外侧进行擦拭,从而将外漏的油液进行吸收去除,保证了上油壳体29的干净度,而第一海绵39中吸收的油液通过圆弧槽52排入到回流空间26中进行回收利用,从而不仅避免了油液浪费,同时使得每次对弹簧进行上油都是干净的油液,相比传统的上油极大保证了上油的质量与效果,同时不需要人对油液进行更换,极大地提高了上油效率,在运行到放料环管17上方时,两个电磁铁32断磁,从而使得上完油的弹簧进入到第二空间18中,此时弹簧左右端分别抵接在最上侧的卡位圆柱43上,与此同时风干气流从两个固定管20中充入到对应的风干空间41中,从对应的进气腔46中喷入从而带动对应的风板50,从而带动对应的风轮转轴49转动,从而带动对应的驱动转盘47转动,从而使得对应的凸块51间歇性推动对应的连接滑板42左右往复滑动,从而带动对应的卡位圆柱43左右往复滑动,从而使得最上侧的两个卡位圆柱43之间的弹簧间歇性往下掉落,使得每往下落一阶弹簧都受到抖动,从而能将弹簧上多余的油抖落,从而保证弹簧上油的充分性,与此同时气流一直从对应的风干圆孔44中喷出对弹簧进行风干,从而加速了弹簧在后处理过程中各种功能添加剂在油中充分进行分散与发挥作用,极大地提高了弹簧的强度与寿命,最后掉落到第二海绵23上再取走。
41.以上所述,仅为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不经过创造性劳动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