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过滤密封装置及合成反应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054197发布日期:2022-11-04 20:23阅读:89来源:国知局
一种过滤密封装置及合成反应釜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化工设备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过滤密封装置及合成反应釜。


背景技术:

2.合成反应是指多种物质通过化学反应,只产生一种化学产物的反应过程和反应方式,一般通过合成反应釜完成合成反应,在进行合成反应前需将固体反应原料通过投料口投入合成反应釜内,如果固体原料中含有不易碎的块状板结原料或其他异物会随原料进入合成反应釜内部,造成合成反应物料污染,影响反应进程。
3.在合成反应中有些反应会释放热量,还有些合成反应需要在反应过程中进行加热,而有些反应釜的原料投料口为敞口设置。在这时合成反应釜内的温度就会逐渐上升,随着温度的上升,合成反应液表面层会形成含有大量水蒸汽、化学物质的混合气体,混合气体逸出液相界面进入气相,如果离开合成反应釜逸到大气中既污染了环境也加大了产品的消耗,而且随着混合气体逸到外界,会引起液相反应系统溶剂水的减少,造成参加合成反应物料的配比发生改变,进而引起合成反应发生变化,影响到产品质量下降。
4.目前也有一些在原料投料口处设置过滤装置或密封盖体的。在使用时,常因过滤装置较大影响密封盖体封闭,在需要将过滤装置取出后才能封闭;也有一些因过滤装置设置较小,甚至有过滤装置掉入反应釜的现象。因此,发明人也就原料投料口处设置过滤装置和密封盖体做了一些尝试,以探索一些新的可能性。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针对反应釜固体原料投料口处对投入原料过程中进行过滤,对反应过程中对其进行密封,本技术提供一种过滤密封装置及合成反应釜。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过滤密封装置及合成反应釜,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过滤密封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过滤密封装置,包括设置在合成反应釜投料口处的过滤装置、以及用于覆盖在所述投料口处的密封装置;所述过滤装置和所述密封装置通过铰链连接,所述过滤装置和所述密封装置可通过铰链进行角度开合,具有第一极限角度位和第二极限角度位;所述过滤装置和所述密封装置之间处于第一极限角度位时,所述密封装置能够覆盖所述投料口,且所述密封装置与所述过滤装置紧密贴合,以使所述投料口处于密封状态;所述密封装置通过锁紧装置进行锁紧。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反应釜的投料口处设置过滤装置和密封装置。过滤装置用于过滤投料过程中的异物,在向合成反应釜内部投入固体料的过程中,会过滤掉固体原料中的不易碎的板状结块的原料或其他异物,保证合成反应釜内部物料系统稳定。并且内置过滤装置,不占用额外空间,置于合成反应釜内部,不用另外制作外壳,制作、安装方便,使用方便,且隐秘性好,占用空间小。密封装置能够对投料口就行密封,在投料阶段结束
后,可将密封装置与过滤装置闭合,通过锁紧装置将合成反应釜投料口密闭,使得合成反应釜与外界完全隔绝,混合气体向外界环境无法逸出,内置过滤装置与合成反应釜内气相层直接接触,使反应后的混合蒸气冷凝,冷凝液体直接落入液相中没有损耗,有利于提高了生产效率。通过过滤装置和合成反应釜密封装置互相配和使用,即反应系统气液相同时微调就能平稳达到要求的温度,控制温度效果显著,降低了原料消耗,消除了对环境的污染;并且过滤装置和密封装置通过铰链相接,使得过滤装置和密封装置方便放置和安装使用,不宜丢失或乱配,避免带入杂质,优选的可以调节角度为0-180
°
,方便实用。
8.可选的,所述过滤装置包括过滤网组件、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跨设在所述投料口上,且两端高度均低于所述投料口处高度;所述支撑组件包括一端延伸至所述投料口外侧的外支撑部、另一端延伸至所述投料口内侧的内支撑部、以及跨设在所述投料口上且将所述外支撑部和所述内支撑部连接为一体结构的中支撑部;所述外支撑部的内表面与所述投料口的外表面之间形成摩擦配合或卡扣配合;所述内支撑部设置有中空的开口部;所述密封装置通过铰链与所述外支撑部连接;所述过滤网组件跨设在所述内支撑部上;所述过滤网组件包括至少一个过滤网体;所述过滤网体包括回转体结构的网本体、设置在所述网本体外围并与所述网本体固定连接为一体结构的边缘支撑体;所述边缘支撑体外缘尺寸大于所述内支撑部内缘最大截面尺寸;所述网本体外缘尺寸尺寸小于所述内支撑部内缘最小截面尺寸。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公开了过滤装置的结构组成。其支撑组件通过跨设在投料口上,一端与密封装置铰接,另一端用于支撑过滤网组件,充分利用了空间和现有结构,使整体结构紧凑。
10.可选的,所述滤网组件包括一个过滤网体,所述过滤网体与所述支撑组件设置为一体结构或分体结构。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公开了滤网组件为一个过滤网体的实施例。过滤网体与所述支撑组件设置为一体结构,结构紧凑,安装稳定可靠,不会发生过滤装置掉入反应釜的现象,比较适用于过滤杂物量较小的使用场景。过滤网体与所述支撑组件设置为分体结构,方便对滤网组件的更换、清洁,比较适用于过滤杂物量较大的使用场景。
12.可选的,所述滤网组件包括至少两个过滤网体,所述过滤网体与所述支撑组件分体设置;不同所述过滤网体自外向内嵌套设置在所述支撑组件上。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公开了过滤网组件为多个的实施例。通过多个过滤网体相互嵌套,形成分层过滤,减轻了单层过滤网体的过滤负荷,并能够通过分层过滤实现更好的过滤效果。
14.可选的,最外侧或最内侧的所述滤网组件的所述边缘支撑体延伸至所述支撑组件的所述中支撑部上部。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公开了过滤网组件为多个的实施例。外侧或最内侧的所述滤网组件的延伸至支撑组件的中支撑部上部,在密封装置对投料口进行密封时,可以将延伸至支撑组件的中支撑部上部的部分进行压合,从而保证滤网组件在密封状态的位置稳定,不会因反应釜内的波动二发生位置变化。
16.可选的,所述中支撑部具有依次叠合的多层结构,其中至少有一弹性层;所述弹性
层具有中空空间。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公开了中支撑部包括多层结构,其中设置有弹性层,弹性层在密封状态时受到挤压,由于其自身的恢复原状的弹性,向两侧施压,从而使得密封效果更好,不产生泄露。
18.可选的,所述密封装置上设置有密封孔,所述密封孔上设置有密封塞。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公开了密封装置上设置有密封孔。当反应釜内发生反应后,反应釜内压力发生变化,形成高压或负压情况,当需要打开密封装置时,可先打开密封孔,将反应釜内压力调节适当后,再打开反应釜。
20.可选的,所述密封装置包括盖本体、从所述盖本体向外延伸且与所述外支撑部铰链的盖裙体,所述盖裙体包设在所述投料口外侧,且所述外支撑部包设在所述投料口与所述盖裙体之间。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公开了密封装置的结构。盖本体用以覆盖投料口,盖裙体用于将过滤装置封闭在内部。
22.可选的,所述盖本体的靠近覆盖所述投料口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弹性凸体、第二弹性凸体;所述第一弹性凸体设置于所述盖本体靠近所述投料口的壁体内侧;所述第二弹性凸体设置于所述盖本体靠近所述内支撑部的开口部内侧。
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公开了盖本体内侧设置有弹性凸体。第一弹性凸体设置于盖本体靠近投料口的壁体内侧,在密封状态时,可抵触在投料口的壁体内侧或过滤网体的内侧,对其进行位置的限定。第二弹性凸体设置于盖本体靠近支撑组件的内支撑部的开口部内侧,在密封状态时,可抵触在过滤网体的内侧,对其进行位置的限定。
24.第二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合成反应釜,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合成反应釜,包括反应釜本体、设置在所述反应釜本体上部的投料口、以及设置在所述投料口处的过滤密封装置,所述过滤密封装置为上述的过滤密封装置。
2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该合成反应釜能够通过过滤装置和合成反应釜密封装置互相配和使用,既能实现对块状的过滤,又能微调反应釜呢状态,提高反应效率,消除了对环境的污染。
26.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本技术在反应釜的投料口处设置过滤装置和密封装置。过滤装置用于过滤投料过程中的异物,在向合成反应釜内部投入固体料的过程中,会过滤掉固体原料中的不易碎的板状结块的原料或其他异物,保证合成反应釜内部物料系统稳定。并可将密封装置与过滤装置闭合,通过锁紧装置将合成反应釜投料口密闭,使得合成反应釜与外界完全隔绝,混合气体向外界环境无法逸出,高了生产效率,防止污染环境。
27.2.本技术内置过滤装置,不占用额外空间,置于合成反应釜内部,不用另外制作外壳,制作、安装方便,使用方便,且隐秘性好,占用空间小。
28.3.本技术并且过滤装置和密封装置通过铰链相接,使得过滤装置和密封装置方便放置和安装使用,不宜丢失或乱配,避免带入杂质,优选的可以调节角度为0-180
°
,方便实用。
附图说明
29.图1是合成反应釜上设置投料口的结构示意图。
30.图2是本技术在合成反应釜上设置密封装置密封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31.图3是本技术投料口上设置密封装置密封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32.图4是本技术图3中a-a一种剖视结构示意图。
33.图5是本技术图4中过滤装置的示意图。
34.图6是本技术图4中密封装置的示意图。
35.图7是本技术图3中a-a另一种剖视结构示意图。
36.附图标记说明:1、合成反应釜;2、投料口;3、密封装置;31、盖裙体;32、盖本体;321、第一弹性凸体;322、第二弹性凸体;33、密封塞;4、过滤装置;41、支撑组件;411、外支撑部;412、中支撑部;4121、弹性层;413、内支撑部;42、过滤网组件;421、网本体;422、边缘支撑体;5、铰链;6、锁紧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37.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8.实施例1本实施例公开一种过滤密封装置。
39.参照图1-4,过滤密封装置设置在合成反应釜1的投料口2处。包括过滤装置4、密封装置3,密封装置3覆盖在投料口2处。过滤装置4和密封装置3通过铰链5装置连接。可知的,过滤装置4和密封装置3可通过铰链5装置进行角度开合,具有第一极限角度位和第二极限角度位,优选的可以调节角度为0-180
°
,即第一极限角度位为0
°
,第二极限角度位为180
°
。过滤装置4和密封装置3之间处于第一极限角度位时,密封装置3覆盖投料口2,且密封装置3与过滤装置4紧密贴合,使投料口2处于密封状态;密封装置3通过锁紧装置6进行锁紧。如在密封装置3上设置多个通孔,锁紧装置6穿过通孔与系统密封盖通过锁紧后达到密封反应釜的效果。
40.参考图4-5,本实施例中,过滤装置4包括过滤网组件42、支撑组件41。其中:本实施例中,支撑组件41跨设在投料口2上,且两端高度均低于投料口2处高度;支撑组件41包括一端延伸至投料口2外侧的外支撑部411、另一端延伸至投料口2内侧的内支撑部413、以及跨设在投料口2上且将外支撑部411和内支撑部413连接为一体结构的中支撑部412。外支撑部411的内表面与投料口2的外表面之间形成摩擦配合或卡扣配合。内支撑部413设置有中空的开口部;密封装置3通过铰链5与外支撑部411连接;过滤网组件42跨设在内支撑部413上。
41.本实施例中,过滤网组件42包括两个过滤网体,两个过滤网体分体设置,自外向内嵌套设置在支撑组件41上。过滤网体包括回转体结构的网本体421、设置在网本体421外围并与网本体421固定连接为一体结构的边缘支撑体422。其中内侧的滤网组件的边缘支撑体422延伸至支撑组件41的中支撑部412上部。两个过滤网体中内部的网本体421呈现锥状回转体结构,外部的网本体421呈现柱状回转体结构。边缘支撑体422外缘尺寸大于内支撑部413内缘最大截面尺寸;网本体421外缘尺寸尺寸小于内支撑部413内缘最小截面尺寸。
42.参考图4、6,本实施例中,密封装置3包括盖本体32、从盖本体32向外延伸且与外支撑部411铰链5的盖裙体31,盖裙体31包设在投料口2外侧,且外支撑部411包设在投料口2与盖裙体31之间。其中,盖本体32的靠近覆盖投料口2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弹性凸体321、第二弹性凸体322;第一弹性凸体321设置于盖本体32靠近投料口2的壁体内侧;第二弹性凸体322设置于盖本体32靠近内支撑部413的开口部内侧。第一弹性凸体321设置于盖本体32靠近投料口2的壁体内侧,在密封状态时,可抵触在投料口2的壁体内侧或过滤网体的内侧,对其进行位置的限定。第二弹性凸体322设置于盖本体32靠近支撑组件41的内支撑部413的开口部内侧,在密封状态时,可抵触在过滤网体的内侧,对其进行位置的限定。
43.实施例2本实施例公开一种过滤密封装置。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过滤装置4的支撑组件41的中支撑部412具有依次叠合的多层结构,其中有一面层、一弹性层4121、一底层;弹性层4121设置在面层和底层之间。弹性层4121可以是有多个具有中空半环状结构组成,中空半环状结构的外缘壁体具有一定的弹性;弹性层4121也可以是多层不规则的弹性板状体相互堆叠形成,弹性板状体之间形成中空间隙。在密封时,弹性板状体之间的间隙被压迫变小,但由于其自身的恢复原状的弹性,向两侧施压,从而使得密封效果更好,不产生泄露。
44.实施例3本实施例公开一种过滤密封装置。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密封装置3上设置有密封孔,密封孔上设置有密封塞33。当反应釜内发生反应后,反应釜内压力发生变化,形成高压或负压情况,当需要打开密封装置3时,可先打开密封孔,将反应釜内压力调节适当后,再打开反应釜。
45.实施例4本实施例公开一种过滤密封装置。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投料口2上部设置端环,端环上设置有端环通孔;密封装置3设置有与端环通孔配合的通孔;过滤装置和密封装置之间处于第一极限角度位时,密封装置3通过锁紧装置6进行锁紧,锁紧装置6为多个锁紧丝杆。
46.上述实施例中,在反应釜的投料口2处设置过滤装置4和密封装置3。过滤装置4可以过滤投料过程中的异物,过滤装置4内置于投料口2处,不占用额外空间,使用方便,隐秘性好,占用空间小。密封装置3能够对投料口2就行密封,使得合成反应釜1与外界完全隔绝,有利于提高了生产效率,较少对环境的污染。并且过滤装置4和密封装置3通过铰链5相接,使得过滤装置4和密封装置3方便放置和安装使用,方便实用。
47.实施例5本实施例公开一种合成反应釜1。参考图2,合成反应釜1包括反应釜本体、投料口2、以及设置在投料口2处的过滤密封装置,过滤密封装置为上述实施例的过滤密封装置。
48.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