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体吸附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855588发布日期:2022-10-19 02:42阅读:45来源:国知局
一种气体吸附器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属于气体处理设备领域,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气体吸附器。


背景技术:

2.手套箱是将高纯惰性气体充入箱体内,并循环过滤掉其中的活性物质的实验室设备,也称真空手套箱、惰性气体保护箱等。手套箱广泛应用与无水、无氧、无尘的超纯环境中,如锂离子电池即材料领域、半导体领域、超级电容领域、特种灯领域、激光焊接领域、钎焊领域、材料合成领域等等,还包括生物应用方便,如厌氧菌培养、细胞低氧培养等等。
3.现有技术中,为在手套箱内获得需要的环境,需要在手套箱内设置固定的有机溶剂吸附系统,经过多级多种吸附罐进行吸附和处理,最后排出需要的气体至手套箱内,使得手套箱内获得需要的环境。现有的这种有机溶剂吸附系统安装后不能进行轻易拆卸或更换,吸附系统内的吸附剂也是固定不便的,同时其处理能力也是固定的,使得其适应性较差,灵活性低,且成本高,难以维护等。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气体吸附器,适应性强,成本低,安装简单,便于维护,能够按需设置吸附材料,能够安需选择吸附器数量,处理能力按需选用,灵活性好。
5.本发明技术方案一种气体吸附器,包括壳体以及置于所述壳体内并设置有进气部的内吸附区和包裹在所述内吸附区外部的外吸附区,所述外吸附区上设置有向所述外吸附区内按需添加外吸附材料的进料口;
6.所述壳体包括顶板、底板以及固接在所述底板上的内套筒和外套筒,所述内套筒与所述外套筒同轴套设,所述顶板盖设在所述内套筒和所述外套筒的顶部;所述内套筒和所述外套筒之间区域形成所述外吸附区,所述内套筒内侧区域形成所述内吸附区,并在所述内吸附区内设置内吸附材料。
7.优选地,所述内吸附材料为呈柱状的滤芯,所述外吸附材料为吸附颗粒,所述内套筒和所述外套筒上均设置有若干气孔,所述气孔直径小于所述吸附颗粒粒径。
8.优选地,所述的滤芯包括呈筒状,包括置于滤芯内部的中空柱部,所述滤芯的外径与内套筒的内径相适应,所述滤芯的两端分别顶靠在所述底板和所述顶板上;所述底板上设置有一进气口,所述进气口与所述中空柱部相连通并形成所述进气部。
9.优选地,所述顶板上设置有通孔,所述中空柱部远离所述进气口端与所述通孔连通;所述通孔上设置有向外延伸的第一连接管,所述进气口上设置有向内延伸的第二连接管,所述第一连接管内径与所述第二连接管外径相适应。
10.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管内侧面和第二连接管的外侧面上分别设置有连接螺纹;所述第一连接管上设置有密封端盖。
11.优选地,所述第二连接管的外径与中空柱部直径相适应。
12.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一种气体吸附器的有益效果是:
13.1、使用者能够根据需要,自行向外吸附区内添加需要的外吸附材料,适应性强,灵活性好。吸附器自身结构简单,成本低,便于进行更换等。本吸附材料安装方便,不涉及大量密封管件等,使用环境和要求较低。
14.2、本吸附器可以根据需要自行进行串接,增加吸附效率。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一种气体吸附器外部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一种气体吸附器的纵截面示意图。
17.图3为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一种气体吸附器的俯视图。
18.图4为壳体纵截面示意图。
19.图5为壳体俯视图,本图中顶板未画出,主要为底板和内套筒与外套筒的俯视图。
20.图6为本气体吸附器在手套箱内安装、工作示意图。
21.图7为多个本气体吸附器串接后工作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2.为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本发明技术方案,现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发明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说明。
23.如图1至图3所示,本发明技术方案一种气体吸附器,包括壳体1以及置于壳体内并设置有进气部30的内吸附区22和包裹在内吸附区22外部的外吸附区21。外吸附区21上设置有向外吸附区21内按需添加外吸附材料210的进料口34。
24.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气体吸附器工作时,将输送气体的气体导管与进气部30导通并密封连接,避免气体由连接部等溢出。进入进气部30的气体首先通过内吸附区22内过滤,然后进入外吸附区21内进行过滤,经过外吸附区21过滤后直接排出,排出至手套箱内。
25.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气体吸附器在工作时,不需要复杂的安装,其内无各种复杂的管路,除了进气口位置与输送气体的气体导管密封连接外,也不涉及各种复杂的密封管件等,不会出现密封失效等问题,故障率低。
26.本技术方案的气体吸附器,体积小,结构简单,在手套箱内占据空间小,为手套箱内实验和操作提供更大的可利用空间。
27.上述技术方案中,进料口34的设置,使得操作者可以根据实验需要向外吸附区21内添加与被过滤的气体相适应的外吸附材料210,或者将外吸附区21内使用后的外吸附材料210倒出,更换新的外吸附材料,操作简单。本技术方案中的外吸附材料可以为单一吸附颗粒或者多种吸附颗粒的混合,包括但不限于活性炭颗粒、硅胶吸附颗粒、dsg酸性吸附材料、氢氟酸材料等等。
28.如图2和图4所示,壳体1包括顶板12、底板11以及固接在底板11上的内套筒15和外套筒13。内套筒15与外套筒13同轴套设,顶板12盖设在内套筒15和外套筒13的顶部。内套筒15和外套筒13之间区域形成外吸附区21,内套筒15内侧区域形成内吸附区22,并在内吸附区22内设置内吸附材料220。
29.基于上述技术方案,内套筒15与外套筒13的两端均分别与顶板和底板焊接连接,实现内套筒15与外套筒13两端连接部位的密封。内套筒15与外套筒13同轴套设,使得外吸
附区21个位置厚度一致,确保各个位置过滤效果一致。
30.本技术方案中,内吸附材料220为呈柱状的滤芯,外吸附材料221为吸附颗粒。内套筒15和外套筒13上均设置有若干气孔14,气孔14直径小于吸附颗粒粒径。本技术方案中,滤芯为高密度过滤层,制成空心圆柱体状,过滤等级可达到0.3-0.5um级别,过滤效果好。
31.本技术方案中,的滤芯包括呈筒状,包括置于滤芯内部的中空柱部,滤芯的外径与内套筒16的内径相适应,滤芯的两端分别顶靠在底板12和顶板11上。底板11上设置有一进气口31,进气口31与中空柱部相连通并形成进气部30。本技术方案中,气体有进气口31进入,在进气口30内向四周扩散,即沿中空柱部的径向方向扩散,依次经过滤芯和外吸附材料221实现过滤。本技术方案中结构的设计,不仅仅是实现了气体的多久过滤,同时,通过进气部30的设置,也实现了气体的分流,使得气体过滤效率更快。
32.本技术方案中,顶板12上设置有通孔35,中空柱部远离进气口31端与通孔35连通。通孔35上设置有向外延伸的第一连接管33,进气口31上设置有向内延伸的第二连接管32。第一连接管33内径与第二连接管32外径相适应,能够实现两气体吸附器的串接。通孔35设置,先气体的导通。
33.本技术方案中,第一连接管33内侧面和第二连接管32的外侧面上分别设置有连接螺纹;第一连接管33上设置有密封端盖36。密封端盖36设置,实现进气部30顶部的密封。第二连接管32的外径与中空柱部直径相适,第二连接管32能够实现滤芯的安装和固定。
34.本技术方案中,图6为本气体吸附器在手套箱内安装、工作示意图;本图中将本气体吸附器10安装在手套箱100内,将向手套箱内输送气体的气体导管与气体吸附器底部的进气口密封连接,气体通过气体吸附器,并由外套筒上的气孔排出至手套箱内。
35.本技术方案中,图7为多个本气体吸附器串接后工作状态示意图;本图中将两个甚至更多个的本气体吸附器进行串接,即下上一个气体吸附器的第二连接管套接在下一个气体吸附器的第一连接外管部,且向手套箱内输送气体的气体导管与最下一个的气体吸附器的进气口密封连接,将最上一个的第一连接管的顶部密封,气体向上运动,实现分流,每个气体吸附器均能够排出气体。
36.本发明技术方案在上面结合附图对发明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发明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发明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非实质性改进,或未经改进将发明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