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反应炉热风循环系统及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1704238发布日期:2022-10-01 10:06阅读:168来源:国知局
一种反应炉热风循环系统及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涉及反应釜的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反应炉热风循环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2.反应炉,也就是反应器,是一种实现反应过程的设备,广泛应用于化工、炼油、冶金等领域。反应器用于实现液相单相反应过程和液液、气液、液固、气液固等多相反应过程。
3.反应器的应用始于古代,制造陶器的窑炉就是一种原始的反应器。近代工业中的反应器形式多样,例如:冶金工业中的高炉和转炉;生物工程中的发酵罐以及各种燃烧器,都是不同形式的反应器。
4.然而,现有的生产方法虽然能够是反应炉内部的热风进行循环,但是依然存在诸多缺陷:1、现有的反应炉通过在内部增加搅拌通风装置,但是在反应釜中存在搅拌液时,此时存在热气循环不便的问题。2、现有的搅拌釜主要通过一个鼓风机进行热气的循环,但是当反应釜的体积较大时,此时不能够有效的进行热气的循环,从而造成反应釜内部热气循环的效果不佳。3、现有的热气在循环过程中,由于反应釜以及热传导的作用使得热气在循环过程中热量进行散失,从而造成反应釜内部的热效率降低。
5.基于上述技术缺陷,本技术亟待需要一种反应炉热风循环系统及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结构紧凑、提高反应釜内部热气循环的效率、提高反应釜内部热气的不散失的一种反应炉热风循环系统及方法。
7.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反应炉热风循环系统,它包括反应釜本体以及设置在反应釜本体上方的加热传导装置,所述反应釜本体的下方设有斜向支撑脚,所述加热传导装置为可拆卸设置在反应釜本体的上方,所述反应釜本体与加热传导装置之间设有热风循环机构一和热风循环机构二;所述加热传导装置的内部为圆柱形空腔结构,所述加热传导装置的上部和底部上分别设有倒锥形板一和锥形板二,所述倒锥形板一与锥形板二为对向设置,使得加热传导装置的中部的距离小于倒锥形板一与锥形板二两端形成的距离,所述倒锥形板一和锥形板二之间设有可转动扇叶板和环形加热空腔,所述环形加热空腔的内部设有加热电阻丝,且环形加热空腔的两侧壁上均设有通孔,所述反应釜本体的两侧壁上分别设有支管,所述反应釜本体的底部上设有可转动扇叶片一,所述加热传导装置的内侧壁上设有隔热垫。
8.在本发明的反应炉热风循环系统中,所述热风循环机构一包括鼓风机一以及设置在鼓风机一两端上的支管一和支管二,所述热风循环机构二包括鼓风机二以及设置在鼓风机二两端上的支管三和支管四,所述反应釜本体的侧壁上设有支管五、支管六和支管七,所述支管五、支管六和支管七的对向设置有支管八、支管九和支管十,所述支管八、支管九和支管十均设置在反应釜空腔的侧壁上。
9.在本发明的反应炉热风循环系统中,所述支管七与反应釜的内侧壁的连接处设有
倾斜固定板,所述支管五、支管六、支管八和支管九与反应釜内侧壁的连接处分别设有可转动翻叶板一、可转动翻叶板二、可转动翻叶板三和可转动翻叶板四,所述可转动翻叶板一、可转动翻叶板二、可转动翻叶板三和可转动翻叶板四的一端上与反应釜的内侧壁进行活动连接,所述可转动翻叶板一、可转动翻叶板二、可转动翻叶板三和可转动翻叶板四均为塑料材质制成,所述可转动翻叶板一、可转动翻叶板二、可转动翻叶板三和可转动翻叶板四均为锥形结构设置。
10.在本发明的反应炉热风循环系统中,所述可转动翻叶板一、可转动翻叶板二、可转动翻叶板三和可转动翻叶板四的底面上均设有凹槽一、凹槽二、凹槽三、凹槽四和凹槽五,所述凹槽一、凹槽二、凹槽三、凹槽四和凹槽五的端部上均设有可伸缩的弹性气囊,每个所述弹性气囊的一端分别固定在凹槽一、凹槽二、凹槽三、凹槽四和凹槽五上,所述可转动翻叶板一、可转动翻叶板二、可转动翻叶板三和可转动翻叶板四的侧壁上设有挡风凸起。
11.在本发明的反应炉热风循环系统中,每个所述凹槽三分别设置在可转动翻叶板一、可转动翻叶板二、可转动翻叶板三和可转动翻叶板四的中部,所述凹槽上设有贯穿的通孔三,所述通孔三设有多组,当可转动翻叶板一、可转动翻叶板二、可转动翻叶板三和可转动翻叶板四与反应釜本体的侧壁进行贴合时,此时通孔三与相应的支管连接处相互连通;支管五、支管六、支管七、支管八、支管九和支管十上均设有开关阀;可转动扇叶片一至少设有三片,且倾斜固定在支撑杆一上,所述可转动扇叶一的下方为倾斜固定板的出风口,所述倾斜固定板的底面上设有挡风凹槽。
12.在本发明的反应炉热风循环系统中,支管一的一端与加热传导装置进行连通,另一端与鼓风机一进行连接;支管三的一端与鼓风机二进行连接,另一端与加热传导装置进行连接,所述支管五、支管六和支管七的端部上设有竖向支管一,所述支管八、支管九和支管十的端部上设有竖向支管二,所述竖向支管一的一端与支管二进行连接,且支管二的一端与鼓风机一进行连接,所述竖向支管二的一端与支管四进行连接,且支管四的另一端与鼓风机二进行连接,所述鼓风机一的鼓风走向为自加热传导装置向反应釜本体方向,所述鼓风机二的鼓风走向为自反应釜本体向加热传导装置方向。
13.在本发明的反应炉热风循环系统中,可转动扇叶板还包括可转动轴以及设置在可转动轴的扇叶,所述可转动轴设置在倒锥形板一和锥形板二的最低处之间,所述扇叶设有扇叶一、扇叶二、扇叶三、扇叶四、扇叶五和扇叶六,所述扇叶一、扇叶二、扇叶三、扇叶四、扇叶五和扇叶六的端部上设有挡风板,所述挡风板的两端上均凸出扇叶的两端。
14.在本发明的反应炉热风循环系统中,环形加热空腔的内侧壁上还设有凸起排气管,所述凸起排气管距挡风板之间的距离为1cm,所述挡风板的两侧面上均设有挡风凹槽;可转动翻叶板四与反应釜内侧壁之间设有弹性顶起机构,所述弹性顶起机构包括顶杆一、顶杆二和弧形顶升接触板,所述顶杆一与顶杆二之间设有弹性组件,所述弧形顶升接触板的表面上为柔性材料制成。
15.在本发明的一种反应炉热风循环系统的方法中,它包括以下步骤:s1、热风循环的方法,其具体包括以下步骤:s11、首先将加热传导装置的内部环形加热空腔内的电阻丝进行加热;由于环形加热空腔两侧壁上设置通孔使得能够将电阻丝上的热气进行带出,同时当电阻丝加热后,启动鼓风机一和鼓风机二,使得能够快速的将反应釜内部的空气从新进入至加热传导装置的
内部;s12、在使用中可根据反应釜内部的实际情况来选择支管五、支管六、支管七、支管八、支管九和支管十的开启,同时也能够根据反应釜内部的反应情况使得能够将热气对液体进行加热,相较现有的循环系统而言,本技术能够高效的进行循环,并在倒锥形板一和锥形板二的设置下使得能够将电阻丝上的热量带入,从而保证循环经过的空气能够将热量带入至反应釜本体的内部。
16.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1、本发明的反应釜本体和加热传导装置,加热传导装置设置在反应釜本体的上方,且反应釜本体与加热传导装置之间设有热风循环机构一和热风循环机构二,热风循环机构一包括鼓风机一以及支管一和支管二,热风循环机构二包括鼓风机二以及支管三和支管四,反应釜本体上设有支管五、支管六、支管七、支管八、支管九和支管十,使得能够根据反应釜内部的液体状态或者加热需求来选择支管五、支管六、支管七、支管八、支管九和支管十,从而能够保证反应釜内部空气的流通。
17.2、本发明的加热传导装置的内部设有倒锥形板一和锥形板二,且锥形板一和锥形板二的最低处之间设有可转动轴和扇叶一、扇叶二、扇叶三、扇叶四、扇叶五、扇叶六,扇叶一、扇叶二、扇叶三、扇叶四、扇叶五、扇叶六的设置使得进入的气体尽量与环形加热空腔进行接触,从而能够有效的将电阻丝上的热气带入至反应釜本体的内部上,从而能够提高热气的传递效率,同时反应釜本体侧壁上设有的进气孔相对于传统的将风叶设置在反应釜的中部而言,本技术不影响反应釜内部的工艺的加工。
18.3、本发明的热风循环机构一和热风循环机构二,热风循环机构一包括鼓风机一以及设置在鼓风机一两端上的支管一和支管二,热风循环机构二包括鼓风机二以及设置在鼓风机二两端上的支管三和支管四,反应釜本体的侧壁上设有支管五、支管六和支管七,支管五、支管六和支管七的对向设置有支管八、支管九和支管十,支管八、支管九和支管十均设置在反应釜空腔的侧壁上,多组支管的设置使得能够根据反应釜内部的物体存放状态来进行热风的循环,防止了单个支管出口造成了堵塞。
附图说明
19.图1 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图2 为本发明中可转动翻叶板一的结构示意图;图3 为本发明中可转动翻页板一的主视示意图;图4 为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5 为图1中b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6 为图1中c-c处的剖视示意图;图7 为图1中d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8 为图6中e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9 为图1中f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20.图中,反应釜本体1、加热传导装置2、斜向支撑脚3、热风循环机构一4、热风循环机构二5、倒锥形板一6、锥形板二7、可转动扇叶板8、环形加热空腔9、加热电阻丝10、可转动扇叶片一11、鼓风机一12、支管一13、支管二14、鼓风机二15、支管三16、支管四17、支管五18、
支管六19、支管七20、支管八21、支管九22、支管十23、倾斜固定板24、可转动翻叶板一25、可转动翻叶板二26、可转动翻叶板三27、可转动翻叶板四28、凹槽一29、凹槽二30、凹槽三31、凹槽四32、凹槽五33、弹性气囊34、竖向支管一35、竖向支管二36、可转动轴37、扇叶一38、扇叶二39、扇叶三40、扇叶四41、扇叶五42、扇叶六43、挡风板44、凸起排气管45、挡风凹槽46、弹性顶起机构47。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描述,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以下所述:如图1~图9所示,一种反应炉热风循环系统,它包括反应釜本体1以及设置在反应釜本体1上方的加热传导装置2,反应釜本体1的下方设有斜向支撑脚3,加热传导装置2为可拆卸设置在反应釜本体1的上方,使得能够便捷的进行安装,反应釜本体1与加热传导装置2之间设有热风循环机构一4和热风循环机构二5;加热传导装置2的内部为圆柱形空腔结构,加热传导装置2的上部和底部上分别设有倒锥形板一6和锥形板二7,倒锥形板一6和锥形板二7的设置,使得能够形成中间宽度低两端高的特点,从而使得进气时在倒锥形板一6和锥形板二7的作用下,将进风吹入至扇叶上,从而能够保证能够将热量带入至反应釜本体1的内部,倒锥形板一6与锥形板二7为对向设置,使得加热传导装置2的中部的距离小于倒锥形板一6与锥形板二7两端形成的距离,倒锥形板一6和锥形板二7之间设有可转动扇叶板8和环形加热空腔9,环形加热空腔9的内部设有加热电阻丝10,且环形加热空腔9的两侧壁上均设有通孔(图中未画出),反应釜本体1的两侧壁上分别设有支管,反应釜本体1的底部上设有可转动扇叶片一11,加热传导装置2的内侧壁上设有隔热垫,隔热垫的设置防止了热量的散失。
22.热风循环机构一4包括鼓风机一12以及设置在鼓风机一12两端上的支管一13和支管二14,热风循环机构二5包括鼓风机二15以及设置在鼓风机二15两端上的支管三16和支管四17,反应釜本体1的侧壁上设有支管五18、支管六19和支管七20,支管五18、支管六19和支管七20的对向设置有支管八21、支管九22和支管十23,支管八21、支管九22和支管十23均设置在反应釜空腔的侧壁上,且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可将鼓风机一12与鼓风机二15进行对调,从而满足不同的使用需求。
23.支管七20与反应釜的内侧壁的连接处设有倾斜固定板24,支管五18、支管六19、支管八21和支管九22与反应釜内侧壁的连接处分别设有可转动翻叶板一25、可转动翻叶板二26、可转动翻叶板三27和可转动翻叶板四28,可转动翻叶板一25、可转动翻叶板二26、可转动翻叶板三27和可转动翻叶板四28的一端上与反应釜的内侧壁进行活动连接,可转动翻叶板一25、可转动翻叶板二26、可转动翻叶板三27和可转动翻叶板四28均为塑料材质制成,可转动翻叶板一25、可转动翻叶板二26、可转动翻叶板三27和可转动翻叶板四28均为锥形结构设置。
24.可转动翻叶板一25、可转动翻叶板二26、可转动翻叶板三27和可转动翻叶板四28的底面上均设有凹槽一29、凹槽二30、凹槽三31、凹槽四32和凹槽五33,凹槽一29、凹槽二30、凹槽三31、凹槽四32和凹槽五33的设置可以起到集气的作用,凹槽一29、凹槽二30、凹槽三31、凹槽四32和凹槽五33的端部上均设有可伸缩的弹性气囊34,每个弹性气囊34的一端分别固定在凹槽一29、凹槽二30、凹槽三31、凹槽四32和凹槽五33上,可转动翻叶板一25、可
转动翻叶板二26、可转动翻叶板三27和可转动翻叶板四28的侧壁上设有挡风凸起34。
25.每个凹槽三31分别设置在可转动翻叶板一25、可转动翻叶板二26、可转动翻叶板三27和可转动翻叶板四28的中部,凹槽上设有贯穿的通孔三29,通孔三29设有多组,当可转动翻叶板一25、可转动翻叶板二26、可转动翻叶板三27和可转动翻叶板四28与反应釜本体1的侧壁进行贴合时,此时通孔三29与相应的支管连接处相互连通;支管五18、支管六19、支管七20、支管八21、支管九22和支管十23上均设有开关阀;可转动扇叶片一11至少设有三片,且倾斜固定在支撑杆一上,可转动扇叶一11的下方为倾斜固定板24的出风口,倾斜固定板24的底面上设有挡风凹槽。
26.支管一13的一端与加热传导装置2进行连通,另一端与鼓风机一12进行连接;支管三16的一端与鼓风机二15进行连接,另一端与加热传导装置2进行连接,支管五18、支管六19和支管七20的端部上设有竖向支管一35,支管八21、支管九22和支管十23的端部上设有竖向支管二36,竖向支管一35的一端与支管二14进行连接,且支管二14的一端与鼓风机一12进行连接,竖向支管二36的一端与支管四17进行连接,且支管四17的另一端与鼓风机二15进行连接,鼓风机一12的鼓风走向为自加热传导装置2向反应釜本体1方向,鼓风机二15的鼓风走向为自反应釜本体1向加热传导装置2方向,保证了反应釜内部的安全便捷的使用。
27.可转动扇叶板8还包括可转动轴37以及设置在可转动轴37的扇叶,可转动轴37设置在倒锥形板一6和锥形板二7的最低处之间,扇叶设有扇叶一38、扇叶二39、扇叶三40、扇叶四41、扇叶五42和扇叶六43,扇叶一38、扇叶二39、扇叶三40、扇叶四41、扇叶五42和扇叶六43的端部上设有挡风板44,挡风板44的两端上均凸出扇叶的两端。
28.环形加热空腔9的内侧壁上还设有凸起排气管45,凸起排气管45距挡风板44之间的距离为1cm,凸起排气管45的设置使得将加热电阻丝传导的热量在风的作用下进行快速的将热量带出,挡风板44的两侧面上均设有挡风凹槽46;可转动翻叶板四28与反应釜内侧壁之间设有弹性顶起机构47,弹性顶起机构47包括顶杆一、顶杆二和弧形顶升接触板,顶杆一与顶杆二之间设有弹性组件,弧形顶升接触板的表面上为柔性材料制成。
29.一种反应炉热风循环系统的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骤:s1、热风循环的方法,其具体包括以下步骤:s11、首先将加热传导装置2的内部环形加热空腔9内的电阻丝进行加热;由于环形加热空腔9两侧壁上设置通孔使得能够将电阻丝上的热气进行带出,同时当电阻丝加热后,启动鼓风机一12和鼓风机二15,使得能够快速的将反应釜内部的空气从新进入至加热传导装置2的内部;s12、在使用中可根据反应釜内部的实际情况来选择支管五18、支管六19、支管七20、支管八21、支管九22和支管十23的开启,同时也能够根据反应釜内部的反应情况使得能够将热气对液体进行加热,相较现有的循环系统而言,本技术能够高效的进行循环,并在倒锥形板一6和锥形板二7的设置下使得能够将电阻丝上的热量带入,从而保证循环经过的空气能够将热量带入至反应釜本体的内部。
30.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
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