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拌混凝土环保监测管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789575发布日期:2023-01-03 20:34阅读:28来源:国知局
预拌混凝土环保监测管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混凝土环保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预拌混凝土环保监测管理系统。


背景技术:

2.粉尘检测仪用于对空气中的粉尘浓度进行监测,粉尘检测仪的种类分为:激光粉尘仪、在线式连续监测粉尘仪、便携式粉尘仪等,混凝土搅拌站一般采用在线式连续监测粉尘仪监测空气中的粉尘浓度。
3.现有的混凝土搅拌站的粉尘检测系统,包括设于搅拌站内墙上的安装板、设于安装板上粉尘检测装置和监测中心,粉尘检测装置用于对搅拌站内的粉尘状态进行检测感知以获得粉尘浓度数据,监测中心与粉尘检测装置通信连接以用于接收粉尘浓度数据并进行分析和处理;安装板的上表面开设有定位槽,安装板上设置有将粉尘检测装置底部限制于定位槽内的限制组件。粉尘检测装置实时监测粉尘状态情况,清晰了解搅拌站粉尘环境现状,在粉尘浓度越限时进行相应处理;定位槽对粉尘检测装置进行定位,在水平方向上对粉尘检测装置限制,限制组件在竖直方向上对粉尘检测装置限制,将粉尘检测装置可拆卸的固定在安装板上,使得粉尘检测装置便于装卸。
4.目前使用的降尘措施一般是在地面上布置供水管道及固定式喷雾系统,而当混凝土搅拌站内某些区域并未工作时,此处的喷雾降尘系统还是在运行中,导致浪费了较多的水资源。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节约降尘时对水资源的浪费,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预拌混凝土环保监测管理系统。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预拌混凝土环保监测管理系统,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预拌混凝土环保监测管理系统,包括数据采集模块、数据处理模块和智能降尘装置,所述数据采集模块设置于混凝土搅拌站内,以用于采集混凝土搅拌站内各区域的粉尘浓度数据;所述数据处理模块与所述数据采集模块通信连接,根据接收的所述粉尘浓度数据以绘制混凝土搅拌站的粉尘颗粒含量图,并根据粉尘颗粒含量图输出降尘控制信号;所述智能降尘装置与所述数据处理模块通信连接,根据接收的所述降尘控制信号对混凝土搅拌站各区域实施降尘。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数据采集模块对混凝土搅拌站各区域的粉尘含量进行检测感知,以获得粉尘浓度数据,并将粉尘浓度数据传递到数据处理模块;再根据粉尘浓度数据生成粉尘颗粒含量图,以控制智能降尘装置对混凝土搅拌站各区域实施降尘。通过数据处理模块和智能降尘装置的配合,便于对混凝土搅拌站内粉尘超限的区域进行自动降尘处理,避免在粉尘含量高和粉尘含量低的区域实施相同的降尘处理,从而达到了节约水资源的目的。
8.可选的,还包括隔音屏障,所述智能降尘装置包括滑动设置于隔音屏障上沿的多个滑移架,所述滑移架上设置有用于驱动滑移架移动的移动组件,各个所述滑移架上均设置有雾化喷头和用于向雾化喷头内输水的第一输水组件。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隔音屏障可以对混凝土搅拌站内的噪音进行封装隔断;再通过移动组件可带动滑移架在隔音屏障的上沿移动,在粉尘浓度较高的区域布置较多的滑移架和雾化喷头,而在粉尘浓度较低的区域布置较少的滑移架和雾化喷头,从而达到了节约水资源的目的。即通过对相邻的滑移架之间的间距调节,便于对雾化喷头之间的间距调节,从而提高了隔音屏障上多个雾化喷头的降尘效果。
10.可选的,所述滑移架包括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所述第一侧板上固定设置有固定板,所述第二侧板上固定设置有与固定板滑动且插接配合的插接板,所述固定板上设置有用于固定插接板在固定板上位置的固定件。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插接板在固定板内移动,实现对第一侧板与第二侧板之间间距的调节,从而使得滑移架可适用于不同厚度的隔音屏障,提高了智能降尘装置的适应性。
12.可选的,所述移动组件包括主动轮和驱使主动轮转动的驱使件,所述主动轮转动设置于第一侧板上且朝向第二侧板的侧面,所述驱使件固定设置于第一侧板上;所述第二侧板上且朝向第一侧板的一侧转动设置有从动轮,所述隔音屏障的侧面开设有用于主动轮和从动轮滚动的导向槽。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导向槽与主动轮、从动轮相配合,可以减小滑移架从隔音屏障上脱落的情况;通过驱使件使得主动轮转动,从而让滑移架在隔音屏障的上沿移动更便捷。
14.可选的,所述第二侧板上且朝向第一侧板的一侧固定设置有套杆,所述从动轮的安装架上设置有与套杆滑动且插接配合的支杆;所述套杆内设置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一端固定连接于套杆的内壁,另一端固定连接于支杆上。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弹簧处于压缩状态时,从动轮可依靠弹簧的弹力抵接在导向槽的槽底,从而增大了从动轮、主动轮与隔音屏障之间的摩擦力,从而提高了驱使件带动主动轮位于隔音屏障上的移动效果;当导向槽内存在异物时,从动轮可带动支杆位于套杆内移动,从而使得从动轮可适用于不平整的导向槽。
16.可选的,所述滑移架上设置有用于驱使雾化喷头沿竖直方向旋转的动力件,所述数据处理模块与动力件通信连接。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动力件调节雾化喷头在竖直方向上的角度,根据隔音屏障周围的粉尘浓度分布情况,改变雾化喷头的角度可以让降尘效果更好。
18.可选的,所述滑移架上固定设置有安装座,所述安装座上设置有储水箱;所述第一输送组件包括第一出水管、第一水泵和第一输水管,所述第一出水管的两端分别与储水箱、第一输水管相连通,所述第一水泵设置于第一出水管上,所述第一输水管远离第一出水管的端部连通至雾化喷头的输入端上。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第一水泵可将储水箱内的水通过第一输水管输送至雾化喷头内喷出,采用储水箱的设置其结构简单,便于雾化喷头在不同的位置实现降尘。
20.可选的,所述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上均设置有朝向隔音屏障表面的清理喷头,各
个所述滑移架上均设置有用于向清理喷头内输水的第二输水组件。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滑移架在隔音屏障上沿移动时,利用第二输水组件可以向清理喷头内输水,实现对隔音屏障的表面进行清理的目的。
22.可选的,所述第二输送组件包括第二出水管、第二水泵和第二输水管,所述第二出水管的两端分别与储水箱、第二输水管相连通,所述第二水泵设置于第二出水管上,所述第二输水管远离第二出水管的端部连通至清理喷头的输入端上。
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第二水泵可将储水箱内的水通过第二输水管输送至清理喷头内喷出,采用储水箱的设置其结构简单,便于清理喷头在不同的位置实现清理。
24.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数据采集模块对混凝土搅拌站各区域的粉尘含量进行检测感知,以获得粉尘浓度数据,并将粉尘浓度数据传递到数据处理模块;再根据粉尘浓度数据生成粉尘颗粒含量图,以控制智能降尘装置对混凝土搅拌站各区域实施降尘。通过数据处理模块和智能降尘装置的配合,便于对混凝土搅拌站内粉尘超限的区域进行自动降尘处理,避免在粉尘含量高和粉尘含量低的区域实施相同的降尘处理,从而达到了节约水资源的目的;2.隔音屏障可以对混凝土搅拌站内的噪音进行封装隔断;再通过移动组件可带动滑移架在隔音屏障的上沿移动,在粉尘浓度较高的区域布置较多的滑移架和雾化喷头,而在粉尘浓度较低的区域布置较少的滑移架和雾化喷头,从而达到了节约水资源的目的。即通过对相邻的滑移架之间的间距调节,便于对雾化喷头之间的间距调节,从而提高了隔音屏障上多个雾化喷头的降尘效果。
附图说明
25.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预拌混凝土环保监测管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数据采集模块和数据处理模块的结构框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滑移架和移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套杆、支杆和从动轮的结构示意图。
26.附图标记说明:1、数据采集模块;2、数据处理模块;3、隔音屏障;4、滑移架;41、第一侧板;42、第二侧板;43、固定板;44、插接板;45、固定件;5、移动组件;51、主动轮;52、驱使件;53、从动轮;6、雾化喷头;7、第一输水组件;71、第一出水管;72、第一水泵;73、第一输水管;8、导向槽;9、套杆;10、支杆;11、弹簧;12、动力件;13、安装座;14、储水箱;15、清理喷头;16、第二输水组件;161、第二出水管;162、第二水泵;163、第二输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27.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1-4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28.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预拌混凝土环保监测管理系统。
29.参照图1和图2,该管理系统包括数据采集模块1、数据处理模块2和智能降尘装置,数据采集模块1设置于混凝土搅拌站内,以用于采集混凝土搅拌站内各区域的粉尘浓度数据;数据处理模块2与数据采集模块1通信连接,根据接收的粉尘浓度数据以绘制混凝土搅
拌站的粉尘颗粒含量图,并根据粉尘颗粒含量图输出降尘控制信号;智能降尘装置与数据处理模块2通信连接,根据接收的降尘控制信号对混凝土搅拌站各区域实施降尘。
30.需要说明的是,数据采集模块1采用场地内pm2.5、pm10等测定仪器,测定位置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布局。依据各个测定仪器计算出混凝土搅拌站内各区域的pm2.5、pm10的实测值,从而得到粉尘浓度数据。
31.参照图1和图3,为了达到了节约水资源的目的,该管理系统还包括隔音屏障3,智能降尘装置包括滑动设置于隔音屏障3上沿的多个滑移架4,滑移架4上设置有用于驱动滑移架4移动的移动组件5,各个滑移架4上均设置有雾化喷头6和用于向雾化喷头6内输水的第一输水组件7。在本实施例中,隔音屏障3可采用透明的亚克力板,智能降尘装置采用在隔音屏障3上布置雾化喷头6;其它实施例中,还可以采用喷淋设备、料场喷雾设备和洒水车中的一种或者多种。
32.需要说明的是,通过隔音屏障3可以对混凝土搅拌站内的噪音进行封装隔断;再通过移动组件5可带动滑移架4在隔音屏障3的上沿移动,在粉尘浓度较高的区域布置较多的滑移架4和雾化喷头6,而在粉尘浓度较低的区域布置较少的滑移架4和雾化喷头6,从而达到了节约水资源的目的。即通过对相邻的滑移架4之间的间距调节,便于对雾化喷头6之间的间距调节,从而提高了隔音屏障3上多个雾化喷头6的降尘效果。
33.参照图1和图3,为了提高智能降尘装置的适应性,滑移架4包括第一侧板41和第二侧板42,第一侧板41上固定设置有固定板43,第二侧板42上固定设置有与固定板43滑动且插接配合的插接板44,固定板43上设置有用于固定插接板44在固定板43上位置的固定件45。在本实施例中,利用插接板44在固定板43内移动,实现对第一侧板41与第二侧板42之间间距的调节,从而使得滑移架4可适用于不同厚度的隔音屏障3,提高了智能降尘装置的适应性。
34.参照图1和图3,为了让滑移架4在隔音屏障3的上沿移动更便捷,移动组件5包括主动轮51和驱使主动轮51转动的驱使件52,主动轮51转动设置于第一侧板41上且朝向第二侧板42的侧面,驱使件52固定设置于第一侧板41上;第二侧板42上且朝向第一侧板41的一侧转动设置有从动轮53,隔音屏障3的侧面开设有用于主动轮51和从动轮53滚动的导向槽8。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导向槽8与主动轮51、从动轮53相配合,可以减小滑移架4从隔音屏障3上脱落的情况;通过驱使件52使得主动轮51转动,从而让滑移架4在隔音屏障3的上沿移动更便捷。
35.参照图3和图4,为了使得从动轮53可适用于不平整的导向槽8,第二侧板42上且朝向第一侧板41的一侧固定设置有套杆9,从动轮53的安装架上设置有与套杆9滑动且插接配合的支杆10;套杆9内设置有弹簧11,弹簧11的一端固定连接于套杆9的内壁,另一端固定连接于支杆10上。在本实施例中,当弹簧11处于压缩状态时,从动轮53可依靠弹簧11的弹力抵接在导向槽8的槽底,从而增大了从动轮53、主动轮51与隔音屏障3之间的摩擦力,从而提高了驱使件52带动主动轮51位于隔音屏障3上的移动效果;当导向槽8内存在异物时,从动轮53可带动支杆10位于套杆9内移动,从而使得从动轮53可适用于不平整的导向槽8。
36.参照图3和图4,为了让雾化喷头6的降尘效果更好,滑移架4上设置有用于驱使雾化喷头6沿竖直方向旋转的动力件12,数据处理模块2与动力件12通信连接。在本实施例中,动力件12采用旋转电机,利用动力件12调节雾化喷头6在竖直方向上的角度,根据隔音屏障
3周围的粉尘浓度分布情况,改变雾化喷头6的角度可以让降尘效果更好。
37.参照图3和图4,为了便于雾化喷头6在不同的位置实现降尘,滑移架4上固定设置有安装座13,安装座13上设置有储水箱14;第一输送组件包括第一出水管71、第一水泵72和第一输水管73,第一出水管71的两端分别与储水箱14、第一输水管73相连通,第一水泵72设置于第一出水管71上,第一输水管73远离第一出水管71的端部连通至雾化喷头6的输入端上。在本实施例中,利用第一水泵72可将储水箱14内的水通过第一输水管73输送至雾化喷头6内喷出,采用储水箱14的设置其结构简单,便于雾化喷头6在不同的位置实现降尘。
38.参照图3和图4,为了对隔音屏障3的表面进行清理,第一侧板41和第二侧板42上均设置有朝向隔音屏障3表面的清理喷头15,各个滑移架4上均设置有用于向清理喷头15内输水的第二输水组件16。在本实施例中,通过滑移架4在隔音屏障3上沿移动时,利用第二输水组件16可以向清理喷头15内输水,实现对隔音屏障3的表面进行清理的目的。
39.参照图3和图4,为了让清理喷头15在不同的位置实现清理,第二输送组件包括第二出水管161、第二水泵162和第二输水管163,第二出水管161的两端分别与储水箱14、第二输水管163相连通,第二水泵162设置于第二出水管161上,第二输水管163远离第二出水管161的端部连通至清理喷头15的输入端上。在本实施例中,利用第二水泵162可将储水箱14内的水通过第二输水管163输送至清理喷头15内喷出,采用储水箱14的设置其结构简单,便于清理喷头15在不同的位置实现清理。
40.需要说明的是,粉尘包括水泥、粉煤灰、粗集料、细集料等原料运输过程中产生的扬尘,原料储存过程中收尘产生的扬尘,原料转运和应用计量产生的扬尘。
41.本技术实施例一种预拌混凝土环保监测管理系统的实施原理为:通过数据采集模块1对混凝土搅拌站各区域的粉尘含量进行检测感知,以获得粉尘浓度数据,并将粉尘浓度数据传递到数据处理模块2;再根据粉尘浓度数据生成粉尘颗粒含量图,以控制智能降尘装置对混凝土搅拌站各区域实施降尘。通过数据处理模块2和智能降尘装置的配合,便于对混凝土搅拌站内粉尘超限的区域进行自动降尘处理,避免在粉尘含量高和粉尘含量低的区域实施相同的降尘处理,从而达到了节约水资源的目的。
42.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说明书(包括摘要和附图)中公开的任一特征,除非特别叙述,均可被其他等效或者具有类似目的的替代特征加以替换。即,除非特别叙述,每个特征只是一系列等效或类似特征中的一个例子而已。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