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循环除雾装置及其除雾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3174102发布日期:2023-02-04 03:11阅读:34来源:国知局
一种循环除雾装置及其除雾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涉及废气处理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循环除雾装置及其除雾方法。


背景技术:

2.一些特定的废气处理工艺要求进气相对湿度不能过高,因此一些含水蒸气或高湿度废气就要通过不同的方式进行除雾降湿预处理,为了清除气体中的雾沫和夹带的液相,工业生产中一般采用除雾器。除雾器是一种在工业生产和环保产业中广泛使用的气液分离必不可少的装置。早在上世纪三十年代,人们为了工业生产的需要就发明了除雾器。目前传统的除雾器的除雾方式主要有丝网除沫、多面空心球除雾以及各种形式的除雾板除雾等。
3.但这些除雾器均是采用填料除雾的方式,其除雾效果不高,除雾效果不彻底、需要定期更换填料,操作繁琐且使用成本较高。
4.针对上述问题,公开号为cn109731401a的中国专利供开的一种废气处理喷淋塔用机械式离心除雾装置,其技术要点是:包括壳体,将壳体的敞口封堵形成除雾内腔的左端盖和右端盖;依次穿过左端盖和右端盖的旋转轴,在旋转轴固定有两块除雾网板,该两块除雾网板的结构相同且相互之间具有间距;所述旋转轴与位于壳体外的电机的输出轴连接为一体,在旋转轴与左端盖和右端盖之间均设置有轴承组件;所述左端盖上设置有至少一根进气管,在右端盖上设置有至少一根出气管,该出气管上设置有抽风机,在壳体的底部设置有排水管,该排水管上设置有控制阀。
5.上述方式虽然解决了现有除雾器除雾效果差、操作繁琐、使用成本高的问题,但是通过离心装置进行除雾,离心装置运行时噪音较大,不便于在低噪音要求的环境中使用,并且离心装置全时段高速运行时能耗较大。
6.因此需要提出一种新的方案来解决这个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7.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循环除雾装置及其除雾方法,具有适用性强,节能效果好,使用成本低的优点。
8.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循环除雾装置,包括机壳、设置在机壳上,并与机壳内部连通的进气口和出气口,所述机壳内由进气口朝向出气口方向依次设置有初效过滤层和除湿组件,所述除湿组件包括除湿复合带和内部中空的脱水烘干箱,所述脱水烘干箱设置为两个,两个所述脱水烘干箱分别固定连接在机壳的顶部外侧壁上和底部外侧壁上,每个所述脱水烘干箱的内部两端分别转动连接有辊轴,所述机壳上位于每个辊轴的下方分别设置有供除湿复合带通过的过带槽,所述除湿复合带穿过过带槽并传动连接在四个辊轴之间,所述机壳上设置有用于驱动任意一个辊轴转动以使得除湿复合带循环运行的驱动组件,每个所述脱水烘干箱内分别设置有用于对除湿复合带进行烘干脱水的脱水烘干组件,每个所述脱水烘干箱上分别设置有与其内部连通的水分排出
口。
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机壳包括中空矩形箱体、固定连接在中空矩形箱体一端的第一端盖以及固定连接在中空矩形箱体另一端的第二端盖,所述进气口设置在第一端盖上,所述出气口设置在第二端盖上,所述进气口和出气口在同一轴线上。
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端盖和第二端盖均设置为中空的棱台状。
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初效过滤层包括设置在机壳内的框体、分别固定连接在框体两端的编织网板以及设置在两个编织网板之间的过滤填充体。
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过滤填充体为过滤棉层,所述过滤棉层呈瓦楞状设置。
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驱动组件包括固定在机壳上的驱动电机、固定在驱动电机输出端上的第一带轮、固定在辊轴上的第二带轮以及传动连接于第一带轮和第二带轮之间的皮带。
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脱水烘干组件包括设置在机壳一侧的电加热箱、设置在电加热箱上的热风出口、用于将电加热箱内的热量以热风的形式朝向热风出口送出的送热风机以及与热风出口连接的加热烘干管,所述加热烘干管远离热风出口的一端伸入至位于除湿复合带下方的脱水烘干箱内,位于脱水烘干箱内的所述加热烘干管上设置有与其内部连通的出风孔。
1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除湿复合带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基底层、银离子抗菌层和耐热吸水层,所述耐热吸水层具有若干蜂窝状的吸水孔隙,所述基底层和银离子抗菌层上贯穿设置有若干透气通孔。
1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机壳内还设置有用于由进气口朝向出气口引流的引流风机。
1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一种循环除雾装置的除雾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8.a、将含水废气由进气口送入,在进入初效过滤层前,在惯性及重力作用下,废气中的部分水分沉降至机壳的底部;
19.b、经步骤a中初步过滤后的废气进入初效过滤层,在初效过滤层的过滤作用下除去大颗粒污染物;
20.c、经步骤b中过滤后的废气进入除湿组件,除湿组件中的除湿复合带将废气中夹杂的水雾进行过滤吸附,脱水后得到的无水废气由出气口排出;
21.d、当除湿复合带的工作区域吸水饱和后,驱动组件驱动除湿复合带运转以使其工作区域进入脱水烘干箱内,送热风机朝向脱水烘干箱内输送热风,以将除湿复合带上的水分烘干,烘干过程中产生的水分由水分排出口排出。
22.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发明通过初效过滤层、除湿复合带和脱水烘干组件的设置,废气经初效过滤层去除大颗粒污染物后,除湿复合带对废气中夹杂的水雾进行过滤吸附,驱动组件可驱动除湿复合带循环经过脱水烘干箱内,实现了除湿复合带的循环吸水及烘干,与传统的填料式的除雾器相比,本发明使用过程不需要频繁更换耗材,驱动组件也不需要连续性的高速运转,具有较好的节能效果,并且驱动组件驱动除湿复合带运行时,噪音较小,可以适用于多种场合。
附图说明
23.图1为本技术的实施例的循环除雾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4.图2为本技术的实施例的循环除雾装置中检修口的结构示意图;
25.图3为本技术的实施例的循环除雾装置的左视图。
26.图中:1、机壳;11、进气口;12、出气口;13、检修口;2、初效过滤层;21、框体;22、填充体;3、除湿组件;31、脱水烘干箱;311、水分排出口;32、除湿复合带;33、辊轴;4、述脱水烘干组件;41、电加热箱;42、送热风机;43、加热烘干管;431、出风孔。
具体实施方式
27.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28.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29.如图1和图3所示,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循环除雾装置,包括机壳1、设置在机壳1上,并与机壳1内部连通的进气口11和出气口12。所述机壳1内由进气口11朝向出气口12方向依次设置有初效过滤层2和除湿组件3。所述除湿组件3包括除湿复合带32和内部中空的脱水烘干箱31,所述脱水烘干箱31设置为两个,两个所述脱水烘干箱31分别固定连接在机壳1的顶部外侧壁上和底部外侧壁上,每个所述脱水烘干箱31的内部两端分别转动连接有辊轴33,所述机壳1上位于每个辊轴33的下方分别设置有供除湿复合带32通过的过带槽,所述除湿复合带32穿过过带槽并传动连接在四个辊轴33之间,所述机壳1上设置有用于驱动任意一个辊轴33转动以使得除湿复合带32循环运行的驱动组件,每个所述脱水烘干箱31内分别设置有用于对除湿复合带32进行烘干脱水的脱水烘干组件,每个所述脱水烘干箱31上分别设置有与其内部连通的水分排出口311。所述机壳1上还设置有检修口13。
30.需要注意的是,所述除雾装置还包括plc中控系统和压力传感器,所述驱动组件、脱水烘干组件和压力传感器分别与plc中控系统电性连接,所述压力传感器设置在机壳1内,所述压力传感器用于检测除湿复合带32是否吸水饱和,并将检测结果传送给plc中控系统,除湿复合带32在不吸水时,机壳1内的压力值为50pa-100pa,吸水饱和后,机壳1内的压力值为300pa以上,并且当压力值达到300pa以上时才会触发压力传感器动作,最终由plc中空系统控制驱动组件动作。当然,另外的实施例中,也可以通过计时器来设置驱动组件的启动时间,使得驱动组件在设定时间频率内启动。
31.工作时,通过引风装置将含水废气由进气口11送入,进入设备后风速由原来的16-17m/s降到1m/s以下,在惯性及重力作用下,废气中的部分水分沉降至机壳1的底部,过滤后的废气进入初效过滤层2,在初效过滤层2的过滤作用下除去大颗粒污染物,接着废气进入除湿组件3,除湿组件3中的除湿复合带32将废气中夹杂的水雾进行过滤吸附,脱水后得到的无水废气由出气口12排出。
32.当除湿复合带32的工作区域吸水饱和后,驱动组件驱动除湿复合带32运转以使其工作区域进入脱水烘干箱31内,送热风机42朝向脱水烘干箱31内输送热风,以将除湿复合带32上的水分烘干,烘干过程中产生的水分由水分排出口311排出。
33.上述方式中,通过初效过滤层2、除湿复合带32和脱水烘干组件的设置,废气经初效过滤层2去除大颗粒污染物后,除湿复合带32对废气中夹杂的水雾进行过滤吸附,驱动组件可驱动除湿复合带32循环经过脱水烘干箱31内,实现了除湿复合带32的循环吸水及烘干,与传统的填料式的除雾器相比,本发明使用过程不需要频繁更换耗材,驱动组件也不需要连续性的高速运转,具有较好的节能效果,并且驱动组件驱动除湿复合带32运行时,噪音较小,可以适用于多种场合。
34.在上述基础上,所述机壳1包括中空矩形箱体、固定连接在中空矩形箱体一端的第一端盖以及固定连接在中空矩形箱体另一端的第二端盖,所述进气口11设置在第一端盖上,所述出气口12设置在第二端盖上,所述进气口11和出气口12在同一轴线上。
35.具体的,所述第一端盖和第二端盖均设置为中空的棱台状。
36.工作时,废气由设置在第一端盖上的进气口11进入,最终由设置在第二端盖上的出气口12排出。
37.上述方式中,通过将壳体的中段设置为中空矩形箱体,可以减小除湿复合带32与机壳1内侧壁之间的间隙,从而有利于增加除湿复合带32对废气中水分的吸附面积,通过将第一端盖和第二端盖设置为中空的棱台状,当废气由进气口11进入时,第一端盖对废气导向,以将废气扩散展开,当废气排出时,第二端盖对废气进行汇聚,以便于对其进行集中收集。
38.在上述基础上,所述初效过滤层2包括设置在机壳1内的框体21、分别固定连接在框体21两端的编织网板以及设置在两个编织网板之间的过滤填充体22。
39.具体的,所述过滤填充体22为过滤棉层,所述过滤棉层呈瓦楞状设置。
40.所述编织网板可以是耐腐蚀的金属网板或其他材质的耐腐蚀网板,所述框体21通过螺栓与机壳1的内侧壁可拆卸连接,这样可以便于对过滤填充体22进行清理或更换,工作时,过滤填充体22可吸附废气中的大颗粒污染物。
41.上述方式中,通过将过滤棉层设置为瓦楞状,可在单位体积内增加过滤棉层的过滤面积,有利于提高其过滤能力。
42.在上述基础上,所述驱动组件包括固定在机壳1上的驱动电机、固定在驱动电机输出端上的第一带轮、固定在辊轴33上的第二带轮以及传动连接于第一带轮和第二带轮之间的皮带。
43.工作时,驱动电机运转以带动第一带轮转动,第一带轮通过皮带将转动力矩传递给第二带轮,第二带轮将转动力矩传递给辊轴33,从而驱动除湿复合带32运行。
44.上述方式中,皮带具有良好的弹性,工作时传动平稳,具有缓冲吸振、噪音小、过载
保护能力强的优点。
45.在上述基础上,所述脱水烘干组件4包括设置在机壳1一侧的电加热箱41、设置在电加热箱41上的热风出口、用于将电加热箱41内的热量以热风的形式朝向热风出口送出的送热风机42以及与热风出口连接的加热烘干管43,所述加热烘干管43远离热风出口的一端伸入至位于除湿复合带32下方的脱水烘干箱31内,位于脱水烘干箱31内的所述加热烘干管43上设置有与其内部连通的出风孔431。
46.工作时,送热风机42将热量送入脱水烘干箱31内以对除湿复合带32进行烘干脱水,烘干脱水过程中产生的水分由水分排出口311排出。
47.上述方式中,通过将加热烘干管43伸入至除湿复合带32的下方,加热烘干过程中产生的水蒸气上升时可以直接由水分排出口311排出,不容易回流造成除湿复合带32二次浸湿的情况。
48.在上述基础上,所述除湿复合带32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基底层、银离子抗菌层和耐热吸水层,所述耐热吸水层具有若干蜂窝状的吸水孔隙,所述基底层和银离子抗菌层上贯穿设置有若干透气通孔。
49.具体的,所述基底层可以采用石棉纤维基层、尼龙编织基层等,耐热吸水层可以采用硅树脂层、硅酸铝棉层等。
50.上述方式中,石棉纤维基层合尼龙编织基层均具有耐高温且抗拉性能好的优点,银离子抗菌层具有较好的抗菌抑菌能力,使得除湿复合带32不容易受杂菌污染,硅树脂和硅酸铝棉都具有耐高温及吸水性强的优点,有利于吸附较多的水分,且除湿复合带32在烘干过程中,不容易在高温下发生损坏,具有使用寿命长的优点,本实施例的除湿复合带32具有损耗小、除湿效果好、可多次循环利用的优点。
51.所述机壳1内还设置有用于由进气口11朝向出气口12引流的引流风机。通过引流风机的设置,可以实现废气的引流,使得气体可由出气口12正常排出,不容易积聚在机壳1内。
52.在上述基础上,一种循环除雾装置的除雾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53.a、将含水废气由进气口11送入,在进入初效过滤层2前,在惯性及重力作用下,废气中的部分水分沉降至机壳1的底部;
54.b、经步骤a中初步过滤后的废气进入初效过滤层2,在初效过滤层2的过滤作用下除去大颗粒污染物;
55.c、经步骤b中过滤后的废气进入除湿组件3,除湿组件3中的除湿复合带32将废气中夹杂的水雾进行过滤吸附,脱水后得到的无水废气由出气口12排出;
56.d、当除湿复合带32的工作区域吸水饱和后,驱动组件驱动除湿复合带32运转以使其工作区域进入脱水烘干箱31内,送热风机42朝向脱水烘干箱31内输送热风,以将除湿复合带32上的水分烘干,烘干过程中产生的水分由水分排出口311排出。
57.上述方式,无需人工高频率的管理和维修,具有适用性强,节能效果好,使用成本低的优点。。
58.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发明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
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