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碳酸锂生产用防潮保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843880发布日期:2023-01-06 21:48阅读:34来源:国知局
一种碳酸锂生产用防潮保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碳酸锂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碳酸锂生产用防潮保护装置。


背景技术:

2.碳酸锂是一种晶体状的有机化合物,人们在生产完成碳酸锂后,需要对碳酸锂进行储存,由于在生产的过程中碳酸锂内含有水分,简单的对碳酸锂进行保存,容易使得碳酸锂受潮,缺乏防潮保护的措施,所以,需要设计一种防潮保护装置。
3.专利申请号为cn211111085u的专利公开了一种碳酸锂生产用防潮保护装置,通过包括外箱与内箱,内箱套设于外箱中,外箱底端中设有伺服电机,且伺服电机输出轴与内箱之间连接有转轴,内箱中水平设有滤网,且内箱由滤网分割成滤水腔与集水腔,该装置通过高速旋转碳酸锂进行固液分离,但是在旋转的过程中水汽依然留置在内箱中,这样会使得潮气回流,凝结成水珠在内箱顶壁,水珠滴落会影响碳酸锂的生产。
4.我们设计了一种能够防止箱体顶壁水珠凝结滴落的碳酸锂生产用防潮保护装置,以达到克服现有的防潮保护装置容易使得潮气回流凝结成水珠滴落影响碳酸锂生产的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防止箱体顶壁水珠凝结滴落的碳酸锂生产用防潮保护装置,以克服现有的防潮保护装置容易使得潮气回流凝结成水珠滴落影响碳酸锂生产的缺点。
6.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方案予以实现:一种碳酸锂生产用防潮保护装置,包括有万向轮、防潮箱、扶手、闭合门、风扇、电机和放置盘,防潮箱底部前后两侧均转动式连接有两个万向轮,防潮箱左部前后两侧均连接有扶手,防潮箱前部左右两侧均铰接式连接有闭合门,防潮箱右部上侧连接有风扇,防潮箱右部上侧安装有电机,电机位于风扇右侧,电机的输出轴与风扇连接,防潮箱内均匀连接有用于盛放碳酸锂的放置盘,还包括有底部去潮机构和上板面去潮机构,防潮箱下侧设有底部去潮机构,底部去潮机构移动对防潮箱内底部进行擦拭,防潮箱内上部设有上板面去潮机构,上板面去潮机构用于对防潮箱内顶部进行去潮。
7.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底部去潮机构包括有第一滑轨、第一滑动器、衔接架、第一吸水器和推动架,防潮箱内下部左右两侧均连接有第一滑轨,两个第一滑轨上均滑动式连接有第一滑动器,两个第一滑动器之间连接有衔接架,衔接架后部连接有第一吸水器,第一吸水器与防潮箱内底部滑动式连接,右侧的第一滑动器右侧连接有推动架,推动架与防潮箱滑动式连接,防潮箱内底部后侧开有条形槽。
8.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上板面去潮机构包括有第二滑轨、第二滑动器和第二吸水器,防潮箱内上部左右两侧均连接有第二滑轨,两个第二滑轨上均滑动式连接有第二滑动器,两个第二滑动器之间转动式连接有第二吸水器,第二吸水器在防潮箱内顶部滚动。
9.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还包括有用于挤压第一吸水器内部水分的榨水机构,榨水机构包括有楔形块、第一压缩弹簧、压水器和方形切边块,衔接架后部左侧连接有楔形块,防潮箱内后部下侧开有限位孔,防潮箱内后部下侧滑动式连接有压水器,压水器左部上侧连接有方形切边块,方形切边块与防潮箱滑动式连接,压水器顶部与防潮箱之间前后两侧均连接有第一压缩弹簧。
10.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还包括有用于带动第二吸水器转动的转动均匀吸水机构,转动均匀吸水机构包括有齿轮、齿条和固定卡销,防潮箱内上部右侧连接有固定卡销,固定卡销与防潮箱之间连接有齿条,第二吸水器右部连接有齿轮,齿轮与齿条啮合。
11.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还包括有用于对防潮箱左部进行擦拭的带动去潮机构,带动去潮机构包括有转动框、第一吸水架和第二吸水架,防潮箱内左部中间转动式连接有转动框,衔接架左侧转动式连接有第一吸水架,第一吸水架与转动框连接,第一吸水架与防潮箱内左部滑动式连接,第二吸水器左侧转动式连接有第二吸水架,第二吸水架与第一吸水架和防潮箱内左部滑动式连接。
12.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还包括有用于对防潮箱内右部进行擦拭的侧板去潮机构,侧板去潮机构包括有第三吸水器、拉动架和第二压缩弹簧,防潮箱后部右侧滑动式连接有拉动架,拉动架穿过防潮箱后部,拉动架前部连接有第三吸水器,第三吸水器与防潮箱内右部滑动式连接,第三吸水器后部下侧与防潮箱内后部之间连接有第二压缩弹簧,第二压缩弹簧绕在拉动架下侧。
13.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两个扶手上均连接有橡胶套。
14.本发明的优点在于:1、本发明通过人们手动衔接架和第二滑动器,从而使得第一吸水器和第二吸水器前后移动对防潮箱内顶部和底部进行擦拭,以此实现了去潮的效果,防止箱体顶壁水珠凝结滴落;
15.2、衔接架向后移动带动楔形块向后移动,当楔形块与方形切边块凸起部分接触时,楔形块带动方形切边块和压水器向上移动,随后压水器向下移动对第一吸水器进行挤压,以此实现了除水的效果,使得去潮的效果更好;
16.3、通过衔接架向后移动带动第一吸水器向后移动,从而使得第一吸水架和第二吸水架转动,使得第二吸水器向前移动,以此实现了加强去潮的效果,使得防潮保护的效果更好。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发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发明的部分第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19.图3为本发明的部分第二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20.图4为本发明的底部去潮机构立体结构示意图。
21.图5为本发明的上板面去潮机构立体结构示意图。
22.图6为本发明的榨水机构第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23.图7为本发明的榨水机构第二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24.图8为本发明的榨水机构第三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25.图9为本发明的转动均匀吸水机构立体结构示意图。
26.图10为本发明的带动去潮机构第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27.图11为本发明的带动去潮机构第二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28.图12为本发明的侧板去潮机构第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29.图13为本发明的侧板去潮机构第二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30.图中附图标记的含义:1:万向轮,2:防潮箱,3:扶手,4:闭合门,5:风扇,6:电机,7:放置盘,8:底部去潮机构,81:第一滑轨,82:第一滑动器,83:衔接架,84:第一吸水器,85:推动架,9:上板面去潮机构,91:第二滑轨,92:第二滑动器,93:第二吸水器,10:榨水机构,101:楔形块,102:限位孔,103:第一压缩弹簧,104:压水器,105:方形切边块,11:转动均匀吸水机构,111:齿轮,112:齿条,113:固定卡销,12:带动去潮机构,121:转动框,122:第一吸水架,123:第二吸水架,13:侧板去潮机构,131:第三吸水器,132:拉动架,133:第二压缩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31.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描述:
32.实施例1
33.一种碳酸锂生产用防潮保护装置,现参考图1-图3,包括有万向轮1、防潮箱2、扶手3、闭合门4、风扇5、电机6、放置盘7、底部去潮机构8和上板面去潮机构9,防潮箱2底部前后两侧均转动式连接有两个万向轮1,万向轮1有四个,防潮箱2左部前后两侧均焊接有扶手3,两个扶手3上均连接有橡胶套,防潮箱2前部左右两侧均铰接式连接有闭合门4,防潮箱2右部上侧连接有风扇5,防潮箱2右部上侧通过螺栓固接有电机6,电机6位于风扇5右侧,电机6的输出轴与风扇5连接,防潮箱2内均匀连接有三个放置盘7,防潮箱2下侧设有底部去潮机构8,防潮箱2内上部设有上板面去潮机构9。
34.现参考图2-图4,底部去潮机构8包括有第一滑轨81、第一滑动器82、衔接架83、第一吸水器84和推动架85,防潮箱2内下部左右两侧均焊接有第一滑轨81,两个第一滑轨81上均滑动式连接有第一滑动器82,两个第一滑动器82之间焊接有衔接架83,衔接架83后部连接有第一吸水器84,第一吸水器84与防潮箱2内底部滑动式连接,右侧的第一滑动器82右侧连接有推动架85,推动架85与防潮箱2滑动式连接。
35.现参考图3和图5,上板面去潮机构9包括有第二滑轨91、第二滑动器92和第二吸水器93,防潮箱2内上部左右两侧均焊接有第二滑轨91,两个第二滑轨91上均滑动式连接有第二滑动器92,两个第二滑动器92之间转动式连接有第二吸水器93,第二吸水器93在防潮箱2内顶部滚动。
36.当人们需要对碳酸锂进行防潮保护时,人们可使用这种碳酸锂生产用防潮保护装置,首先人们手动握着扶手3将防潮箱2推动至合适位置,使得万向轮1在地面上滚动,防潮箱2移动,当防潮箱2移动至合适位置时,人们停止移动扶手3,然后人们手动转动闭合门4将防潮箱2打开,随后人们将碳酸锂均匀的放置在放置盘7内,放置完成后,人们可反向转动闭合门4将防潮箱2关闭,当人们需要对碳酸锂进行防潮处理时,人们可启动电机6,从而使得电机6的输出轴转动带动风扇5转动,使得风扇5将气流吹动防潮箱2内部,进而防潮箱2内的空气流动,以此实现了防潮的效果,空气在防潮箱2内流动时,会产生水汽留置在防潮箱2内底部,当人们需要对防潮箱2内底部进行去潮时,人们可手动向后移动推动架85,从而使得
第一滑动器82和衔接架83向后移动,使得第一吸水器84向后移动,第一吸水器84向后移动的过程中对防潮箱2内底部进行吸水,以此实现了去潮的效果,当第一吸水器84向后移动至合适位置时,人们手动向前移动推动架85,从而使得第一滑动器82和衔接架83向前移动,使得第一吸水器84向前移动,当第一吸水器84向前移动至合适位置时,人们停止移动推动架85,当人们需要取出碳酸锂时,人们可按上述步骤手动转动闭合门4将防潮箱2打开,随后人们将放置盘7内的碳酸锂取出,倘若人们需要对防潮箱2内顶部进行去潮时,人们可手动向前移动第二滑动器92,从而使得第二吸水器93向前移动,使得第二吸水器93在向前移动的过程中发生转动,当第二吸水器93向前运动至合适位置时,人们手动向后移动第二滑动器92,从而使得第二吸水器93向后运动,当第二吸水器93向后运动至合适位置时,人们停止移动第二滑动器92,以此实现了顶部去潮的效果,防止顶壁水珠凝结滴落,随后人们按上述步骤反向转动闭合门4将防潮箱2关闭。
37.实施例2
38.在实施例1的基础之上,现参考图2、图6、图7和图8,还包括有榨水机构10,榨水机构10包括有楔形块101、第一压缩弹簧103、压水器104和方形切边块105,衔接架83后部左侧焊接有楔形块101,防潮箱2内后部下侧开有限位孔102,防潮箱2内后部下侧滑动式连接有压水器104,压水器104左部上侧连接有方形切边块105,楔形块101移动后与方形切边块105接触,方形切边块105与防潮箱2滑动式连接,压水器104顶部与防潮箱2之间前后两侧均通过挂钩连接有第一压缩弹簧103。
39.现参考图3和图9,还包括有转动均匀吸水机构11,转动均匀吸水机构11包括有齿轮111、齿条112和固定卡销113,防潮箱2内上部右侧焊接有固定卡销113,固定卡销113与防潮箱2之间连接有齿条112,第二吸水器93右部连接有齿轮111,齿轮111与齿条112啮合。
40.现参考图2、图10和图11,还包括有带动去潮机构12,带动去潮机构12包括有转动框121、第一吸水架122和第二吸水架123,衔接架83左侧转动式连接有第一吸水架122,第一吸水架122与防潮箱2内左部滑动式连接,防潮箱2内左部中间转动式连接有转动框121,第一吸水架122与转动框121连接,第二吸水器93左侧转动式连接有第二吸水架123,第二吸水架123与第一吸水架122和防潮箱2内左部滑动式连接。
41.现参考图3、图12和图13,还包括有侧板去潮机构13,侧板去潮机构13包括有第三吸水器131、拉动架132和第二压缩弹簧133,防潮箱2后部右侧滑动式连接有拉动架132,拉动架132穿过防潮箱2后部,拉动架132前部焊接有第三吸水器131,第三吸水器131与防潮箱2内右部滑动式连接,第三吸水器131后部下侧与防潮箱2内后部之间连接有第二压缩弹簧133,第二压缩弹簧133绕在拉动架132下侧,防潮箱2内底部后侧开有条形槽。
42.衔接架83向后移动带动楔形块101向后移动,当楔形块101向后移动至与方形切边块105凸起部分接触时,楔形块101带动方形切边块105向上移动,从而使得压水器104向上移动,使得第一压缩弹簧103被压缩,当楔形块101继续向后移动远离方形切边块105凸起部分时,第一压缩弹簧103复位带动方形切边块105向下移动,从而使得压水器104向下移动,当压水器104向下移动与第一吸水器84接触时,压水器104对第一吸水器84进行挤压,使得第一吸水器84内的水从防潮箱2的条形槽内被挤出,以此实现了除水的效果,使得对防潮箱2内底部的除湿效果更好,随后衔接架83向前移动带动楔形块101向前移动,当楔形块101向前移动与方形切边块105凸起部分接触时,楔形块101带动方形切边块105向上移动,从而使
得压水器104向上移动,使得第一压缩弹簧103被压缩,当楔形块101继续向前移动远离方形切边块105凸起部分时,第一压缩弹簧103复位带动方形切边块105向下移动,从而使得压水器104向下移动。
43.第二吸水器93向前移动带动齿轮111向前移动,由于齿轮111与齿条112啮合,使得齿轮111在向前移动的过程中发生转动,从而使得第二吸水器93转动,以此实现了自动转动的效果,使得吸水的效果更好,第二吸水器93向后移动带动齿轮111向后移动,使得齿轮111和第二吸水器93发生反向转动。
44.衔接架83向后移动带动第一吸水架122转动,从而使得转动框121和第二吸水架123发生转动,使得第二吸水器93向前运动,在第二吸水架123转动的过程中,第二吸水架123沿着第一吸水架122向下移动,当第二吸水器93向前运动一定位置后,第二吸水架123沿着第一吸水架122向上移动,衔接架83向前移动带动第一吸水架122反向转动,从而使得转动框121和第二吸水架123发生反向转动,使得第二吸水器93向后运动,在第二吸水架123反向转动的过程中,第二吸水架123沿着第一吸水架122向下移动,当第二吸水器93向后运动至一定位置后,第二吸水架123沿着第一吸水架122向上移动,通过第一吸水架122和第二吸水架123转动对防潮箱2内左壁进行擦拭,同时带动第二吸水器93前后运动,以此实现了高效除湿的效果。
45.当人们需要对防潮箱2内右壁进行除湿时,人们可手动向后移动拉动架132,从而使得第三吸水器131向后移动,使得第二压缩弹簧133被压缩,当第三吸水器131向后移动至一定位置后,人们松开拉动架132,从而使得第二压缩弹簧133复位带动第三吸水器131向前移动复位,使得拉动架132向前移动,通过第三吸水器131前后移动,以此实现了对防潮箱2内右壁除湿的效果。
46.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可根据以上描述的技术方案以及构思,做出其它各种相应的改变以及形变,而所有的这些改变以及形变都应该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