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太阳能坩埚加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388448发布日期:2023-03-08 09:31阅读:89来源:国知局
一种太阳能坩埚加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坩埚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太阳能坩埚加热装置。


背景技术:

2.坩埚是实验室中使用的一种杯状器皿,用来对固体进行高温加热。坩埚的生产原料,可概括为三大类型。一是结晶质的天然石墨,二是可塑性的耐火黏土,三是经过煅烧的硬质高岭土类骨架熟料。现有的太阳能坩埚加热装置未设有降温隔离组件,在加热结束后,为了降低坩埚的温度,通常会将坩埚从加热装置上取走,而刚加热结束后的坩埚外壁温度较高,直接取走容易被烫伤,存在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太阳能坩埚加热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5.一种太阳能坩埚加热装置,包括主体、太阳能板和加热板,所述太阳能板固定设于所述主体外的上端,所述加热板固定设于所述主体内的底端,还包括:
6.支撑板,所述支撑板滑动设于所述主体内,且所述支撑板上端与气缸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气缸的另一端与所述主体内壁固定连接;
7.动力组件,所述动力组件设于所述支撑板的底端,所述动力组件与夹持板之间通过夹持组件连接,所述夹持板对称设于所述主体内的两侧;
8.隔热板,所述隔热板对称设于所述主体内的两侧,且处于所述夹持板的底侧,所述隔热板与所述支撑板之间通过支撑组件连接;
9.放大传动组件,所述支撑组件与所述夹持组件之间通过所述放大传动组件连接,实现所述动力组件带动夹持组件和夹持板进行反向移动时,所述夹持组件通过放大传动组件松开所述支撑组件,使得所述隔热板之间挤压接触。
10.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支撑组件包括:
11.侧板,所述支撑板的底端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侧板;
12.套筒,所述侧板的一端与套筒一端固定连接;
13.支撑杆一,所述支撑杆一一端与所述隔热板固定连接,另一端滑动穿插在所述套筒内;
14.弹簧一,所述弹簧一处于所述套筒内,其两端分别与所述套筒内壁和支撑杆一固定连接。
15.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夹持组件对称设于所述主体内的两端,所述夹持组件包括:
16.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一端与所述动力组件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支撑座固定连接;
支撑板、12-气缸、13-防护板、14-升降杆、15-凸出块。
具体实施方式
36.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37.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请参阅图1至图3,一种太阳能坩埚加热装置,包括主体1、太阳能板2和加热板3,所述太阳能板2固定设于所述主体1外的上端,所述加热板3固定设于所述主体1内的底端,所述太阳能板2与蓄电池电连接,所述蓄电池与所述加热板3电连接,所述蓄电池固定设于所述主体1上端,还包括:
38.支撑板11,所述支撑板11滑动设于所述主体1内,且所述支撑板11上端与气缸12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气缸12的另一端与所述主体1内壁固定连接;
39.动力组件4,所述动力组件4设于所述支撑板11的底端,所述动力组件4与夹持板5之间通过夹持组件6连接,所述夹持板5对称设于所述主体1内的两侧;
40.隔热板9,所述隔热板9对称设于所述主体1内的两侧,且处于所述夹持板5的底侧,所述隔热板9与所述支撑板11之间通过支撑组件8连接;
41.放大传动组件7,所述支撑组件8与所述夹持组件6之间通过所述放大传动组件7连接,实现所述动力组件4带动夹持组件6和夹持板5进行反向移动时,所述夹持组件6通过放大传动组件7松开所述支撑组件8,使得所述隔热板9之间挤压接触。
42.在使用前,将坩埚放置在所述隔热板9上,所述动力组件4带动夹持组件6进行相向移动,所述夹持组件6进一步带动夹持板5进行相向夹持,在所述夹持板5与坩埚接触后,所述夹持组件6通过放大传动组件7带动隔热板9进行反向移动,使得在坩埚被稳定夹持后,所述隔热板9之间分离开,使得坩埚在向下移动后,能够与加热板3向接触。
43.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请参阅图1和图3,所述支撑组件8包括:
44.侧板814,所述支撑板11的底端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侧板814;
45.套筒811,所述侧板814的一端与套筒811一端固定连接;
46.支撑杆一812,所述支撑杆一812一端与所述隔热板9固定连接,另一端滑动穿插在所述套筒811内;
47.弹簧一813,所述弹簧一813处于所述套筒811内,其两端分别与所述套筒811内壁和支撑杆一812固定连接。
48.通过所述支撑组件8可对所述隔热板9进行弹性支撑。
49.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请参阅图1至图3,所述夹持组件6对称设于所述主体1内的两端,所述夹持组件6包括:
50.连接杆614,所述连接杆614一端与所述动力组件4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支撑座612固定连接;
51.支撑杆二611,所述支撑杆二611一端与所述夹持板5固定连接,另一端滑动穿插在所述支撑座612内;
52.弹簧二613,所述弹簧二613处于所述支撑座612内,其两端分别与所述支撑杆二611和支撑座612内壁固定连接。
53.所述弹簧二613可对所述支撑杆二611进行弹性支撑,使得在所述动力组件4带动夹持板5进行相向移动时,所述夹持板5与坩埚接触后,驱动所述支撑杆二611在所述支撑座
612内滑动,从而可驱动所述放大传动组件7进行运转。
54.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请参阅图1至图3,所述放大传动组件7包括:
55.转动杆一711,所述支撑座612的上端对称设有两个转动杆一711,所述转动杆一711之间相互铰接,其中一个所述转动杆一711一端与所述支撑座612内壁转动连接,另一个所述转动杆一711的一端与支撑杆二611一端转动连接;
56.转动杆二712,所述转动杆二712之间相互铰接,所述转动杆二712一端与所述转动杆一711转动连接,另一端与升降板713滑动连接;
57.伸缩杆714,所述伸缩杆714一端与升降板713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侧板814滑动连接;
58.拉绳715,所述拉绳715的一端与所述伸缩杆714固定连接,另一端活动穿插在所述套筒811内,且与支撑杆一812固定连接;
59.导向轮716,所述导向轮716固定设于所述套筒811内,且所述拉绳715活动穿过所述导向轮716。
60.在所述动力组件4带动夹持板5进行相向移动时,所述夹持板5与坩埚接触后,驱动所述支撑杆二611在所述支撑座612内滑动,所述支撑杆二611驱动转动杆一711转动,所述转动杆一711进一步带动转动杆二712转动,所述转动杆二712驱动升降板713向上移动,所述升降板713带动伸缩杆714向上滑动,所述伸缩杆714通过拉绳715拉动所述支撑杆一812进行反向移动,从而带动隔热板9进行反向移动;坩埚在加热结束后,所述气缸12带动坩埚向上移动,然后所述动力组件4带动支撑座612进行反向移动,在所述弹簧二613和弹簧一813的弹性作用下,使得所述隔热板9进行相向移动。
61.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请参阅图1:所述夹持板5为弧形板,两个所述夹持板5围成一个圆筒状,所述夹持板5内的上侧设有限位槽,防护板13的一端滑动穿插在所述夹持板5的限位槽内,且所述防护板13上端与升降板713之间通过升降杆14固定连接,两个所述防护板13也围成圆筒状,通过设有弧形状夹持板5可将坩埚进行稳定的夹持,在所述夹持板5进行夹持时,带动升降板713通过升降杆14带动防护板13向上移动,通过所述防护板13可进行防护,避免在加热过程中,物料四溅。
62.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请参阅图1,所述动力组件4包括:
63.螺纹杆411,所述螺纹杆411转动设于所述支撑板11的底端,所述螺纹杆411的两端螺纹向对称;
64.螺纹块412,所述螺纹杆411的两端分别螺纹套设有螺纹块412,且所述螺纹块412的上端与所述支撑板11滑动连接,所述螺纹块412与所述连接杆614固定连接;
65.电机413,所述电机413与所述支撑板11固定连接,且所述电机413的输出端与螺纹杆411一端固定连接。
66.所述电机413带动螺纹杆411转动,所述螺纹杆411可带动螺纹块412进行相向或反向移动。
67.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请参阅图1,所述夹持板5的夹持端固定设有凸出块15,通过设有凸出块15便于稳定夹持。
68.工作原理:使用前,所述隔热板9之间处于挤压状态,将坩埚放置在两个所述隔热板9上端的中部,所述动力组件4带动连接杆614进行相向移动,所述夹持板5与坩埚接触后,
驱动所述支撑杆二611在所述支撑座612内滑动,所述支撑杆二611驱动转动杆一711转动,所述转动杆一711进一步带动转动杆二712转动,所述转动杆二712驱动升降板713向上移动,所述升降板713带动伸缩杆714向上滑动,所述伸缩杆714通过拉绳715拉动所述支撑杆一812进行反向移动,从而带动隔热板9进行反向移动,在所述夹持板5进行夹持时,带动升降板713通过升降杆14带动防护板13向上移动,通过所述防护板13可进行防护,避免在加热过程中,物料四溅,然后通过气缸12带动夹持的坩埚向下移动,使得坩埚的底端放置在所述加热板3上;坩埚在加热结束后,所述气缸12带动坩埚向上移动,然后所述动力组件4带动支撑座612进行反向移动,在所述弹簧二613和弹簧一813的弹性作用下,使得所述隔热板9进行相向移动,通过所述隔热板9将坩埚与加热板3隔离,所述隔热板9可对坩埚进行支撑。
69.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70.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