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焦化废水深度处理的复合吸附剂及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33733700发布日期:2023-04-06 05:24阅读:22来源:国知局
用于焦化废水深度处理的复合吸附剂及制备方法

本发明涉及废水处理,特别涉及一种用于焦化废水深度处理的复合吸附剂及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1、焦化废水是一种来自焦炉煤气初冷和焦化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一种有毒难降解有机废水,焦化废水中污染物成分复杂,受原料煤性质、炼焦工艺和产品回收方法等诸多因素影响。焦化废水中含有数十种无机物和有机物。其中无机化合物主要是大量氨盐、硫化物、氰化物等,有机化合物主要是一些酚、苯类、单环及多环以及杂环的芳香族化合物、含氮、硫、氧的杂环化合物,这些化合物浓度高,且其中的有机物难以降解,导致焦化废水味道大,色度高。

2、焦化废水主要来源于以下三种废水:一是在焦油、粗苯等精制过程中及其它场合产生的废水,二是煤气终冷循环排污水,三是产生于焦化生产过程中的生产用水、蒸汽等形成的剩余氨水。这些废水中酚、氰化物过高,氨氮含量也很高。其中酚、氰化物和稠环芳烃对人体伤害很大,氨氮会对水体造成富营养化。目前,较为广泛运用于废水处理中的技术为一级处理如脱酚脱氰、蒸氨气浮等,二级处理如生化处理。即使焦化废水通过传统的一级、二级处理方法,也难以使焦化废水排放难以达到排放标准。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意识增强及国家排放标准的重视提高,焦化废水相关的深度处理研究也收到广泛重视,急需既经济又高效降低焦化废水cod和氨氮含量的处理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以上述背景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焦化废水深度处理的复合吸附剂及制备方法。

2、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用于焦化废水深度处理的复合吸附剂及制备方法,关键在于:包括载体及附载于该载体上的活性组分;

3、所述活性组分的摩尔比为:n(cu):n(co):n(pt)=1:(0.5-1):(0.25-1.5)。

4、优选的,所述所述载体包括γ-al2o3、tio2、zro2、活性炭颗粒中的至少一种。

5、优选的,所述活性组分的负载量为2-6%,以催化剂总质量计。

6、优选的,所述载体的粒径为1-3mm。

7、另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复合吸附剂的制备方法,关键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8、s1.将活性组分cu、ni、pt的盐溶液混合得到浸渍液;

9、s2.在造粒机中加入物料,造粒得到小球,小球焙烧,获得球形载体;

10、s3.将所述浸渍液浸渍在球形载体上;

11、s4.将所述小球焙烧,制得复合催化剂。

12、优选的,所述s2中,焙烧温度为500-600℃,焙烧时间为3-5h。

13、优选的,所述s3中,所述的超声浸渍时间为10-25min;浸渍后烘干老化时间为15-24h。

14、优选的,所述s4中,所述焙烧温度为200-250℃,所述焙烧时间为1-3h。

15、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用于焦化废水深度处理的复合吸附剂及制备方法,采用cu、ni、pt为活性组分采用超声浸渍法负载于多孔球形载体上,各活性组分发挥协同作用,有效提高了高浓度焦化废水的cod及nh3-n去除率;制备方法过程简单,易于控制,适合大规模工业化生产。



技术特征:

1.用于焦化废水深度处理的复合吸附剂,其特征在于:包括载体及附载于该载体上的活性组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焦化废水深度处理的复合吸附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所述载体包括γ-al2o3、tio2、zro2、活性炭颗粒中的至少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焦化废水深度处理的复合吸附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活性组分的负载量为2-6%,以催化剂总质量计。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焦化废水深度处理的复合吸附剂,其特征在于:所述载体的粒径为1-3mm。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复合吸附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2中,焙烧温度为500-600℃,焙烧时间为3-5h。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3中,所述的超声浸渍时间为10-25min;浸渍后烘干老化时间为24h。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4中,所述焙烧温度为200-250℃,所述焙烧时间为1-3h。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涉及废水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焦化废水深度处理的复合吸附剂及制备方法。复合吸附剂包括载体及附载于该载体上的活性组分;所述活性组分的摩尔比为:n(Cu):n(Co):n(Pt)=1:(0.5‑1):(0.25‑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采用Cu、Ni、Pt为活性组分采用超声浸渍法负载于多孔球形载体上,各活性组分发挥协同作用,有效提高了高浓度焦化废水的COD及NH3‑N去除率;制备方法过程简单,易于控制,适合大规模工业化生产。

技术研发人员:任毅,谢鑫,邱值,廖志祥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重庆工商大学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