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结晶釜控温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109174发布日期:2022-08-12 20:40阅读:50来源:国知局
一种结晶釜控温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控温设备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结晶釜控温装置。


背景技术:

2.冷却结晶是化工行业中产品提纯的一种重要方法,冷却结晶过程中,结晶釜温度对结晶过程的顺利进行至关重要,如果温度控制不当,会影响产品的晶体品质,减缓产品的结晶速度。
3.现有的结晶釜温度控制结构,例如中国专利文献资料公开了一种结晶釜温度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申请号:201910074916.4;授权公告号:cn109692495a],其包括:一设有外盘管的结晶釜,外盘管用于通过其中的循环水为结晶釜加热或降温;一循环水储罐,其通过管道连接静态混合器的出液口,用于接收并储存静态混合器混合加热后的循环水;一换热器,其冷侧进液口和出液口分别连接冷冻水供入和冷冻水返回管道,其热侧进液口和出液口分别通过管道连接循环水储罐出液口和外盘管的进液口,用于对来自循环水储罐中的循环水进行降温,降温后的循环水送入所述外盘管为结晶釜进行降温。
[0004]
结晶釜在结晶时,在不同的阶段需要的温度是不同的,通过不同的温度可以更好的实现结晶釜的养晶和结晶,而该种结构的结晶釜温度控制系统,仅仅设置了一个换热器,为了使外盘管中的循环水的温度不同,需要通入不同温度的冷冻水,不同温度的冷冻水充入切换的过程中,存在混合的问题,混合的冷冻水温度存在波动,导致该段时间内的循环水的温度存在波动,影响到结晶釜在结晶,降低控温的灵敏度。


技术实现要素:

[0005]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结晶釜控温装置,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高控温装置的灵敏度。
[0006]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结晶釜控温装置,包括循环管道和设置在结晶釜上的外夹套,所述外夹套的进液口和出液口之间通过所述循环管道相连,所述循环管道上沿外夹套的出液口朝向进液口方向依次设有缓冲罐、循环泵和第一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控温装置还包括设置在循环管道上的第二换热器和切换结构,所述第二换热器位于循环泵和外夹套之间,且所述第二换热器和第一换热器并联设置,所述切换结构使经过第一换热器的循环管道连通或者使经过第二换热器的循环管道连通。
[0007]
结晶釜结晶时,循环泵工作,使循环管道中的介质循环流动,介质为乙二醇溶液或水,设置一个温度检测器检测结晶釜中的物料的温度,设置另一个温度检测器检测进入到结晶釜中的循环管道中的介质的温度,通过控制器连接温度检测器、循环泵、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等,通过控制器接收信息并发出指令,实现控温装置的工作,实现控温。结晶釜内体系结晶比较缓慢,养晶需要一定时间,前期第一换热器中通入30
°
的冷却水,第一换热器所在的循环管路进行换热,后期第二换热器中通入7
°
的冷却水,第二换热器所在的循环管路进行换热,有利于养晶,提高结晶釜结晶的品质。通过设置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
使通过的30
°
的冷却水和7
°
的冷却水不会发生混合的问题,保证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对循环管道中的介质的降温精度,从而提高控温装置的灵敏度,提高结晶釜的结晶效果。
[0008]
在上述的一种结晶釜控温装置中,所述控温装置还包括内盘管,所述循环管道包括循环主管、第一进液管和第二进液管,所述第一进液管和第二进液管的进液口均与循环主管的出液口相连通,所述第一进液管的出液口与所述外夹套的进液口相连通,所述第二进液管的出液口与所述内盘管的进液口相连通,所述外夹套的出液口和内盘管的出液口均与循环主管的进液口相连通,所述第一进液管上设有第一通断阀,所述第二进液管上设有第二通断阀。内盘管和外夹套相配合,可以对结晶釜中的结晶起到更好的调温作用,使结晶釜中的热量均匀,提高结晶釜的结晶效果;第一通断阀和第二通断阀可以控制进入的冷冻水的流量,且使内盘管和外夹套中的介质是单独控制的,从而可以更好的控制结晶釜内的温度。
[0009]
在上述的一种结晶釜控温装置中,所述切换结构包括第三通断阀和第四通断阀,所述第三通断阀位于循环泵和第一换热器之间,所述第三通断阀控制经过第一换热器的循环管道的通断,所述第四通断阀位于循环泵和第二换热器之间,所述第四通断阀控制经过第二换热器的循环管道的通断。第三通断阀开启、第一换热器工作时,第四通断阀关闭、第二换热器不工作,第三通断阀关闭、第一换热器不工作时,第三通断阀开启、第二换热器工作,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是错开工作的,不同时进行工作,保证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对循环管道中的介质的降温精度,提高控温装置的灵敏度。
[0010]
在上述的一种结晶釜控温装置中,所述切换结构包括三通阀,所述三通阀位于循环泵、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之间的循环管道的分叉处。通过三通阀切换管路,实现通断,结构简单。
[0011]
在上述的一种结晶釜控温装置中,所述第一换热器包括用于与循环管道中的介质进行热交换的第一换热主体、与第一换热主体的进液口相连通的第一进水管和与第一换热主体的出液口相连通的第一出水管,所述第一进水管上设有控制流量的第一调节阀,所述第一进水管和第一出水管上均设置有第一单向阀。第一换热主体与循环管道中的介质进行热交换,通过调节第一调节阀可以控制进入的冷却水的流量,从而可以控制进入到反应釜中的介质的温度,提高控温装置的灵敏度,第一单向阀的设置实现单向单通,防止逆流。
[0012]
在上述的一种结晶釜控温装置中,所述第二换热器包括用于与循环管道中的介质进行热交换的第二换热主体、与第二换热主体的进液口相连通的第二进水管和与第二换热主体的出液口相连通的第二出水管,所述第二进水管上设有控制流量的第二调节阀,所述第二进水管和第二出水管上均设置有第二单向阀。第二换热主体与循环管道中的介质进行热交换,通过调节第二调节阀可以控制进入的冷却水的流量,从而可以控制进入到反应釜中的介质的温度,提高控温装置的灵敏度,第二单向阀的设置实现单向单通,防止逆流。
[0013]
在上述的一种结晶釜控温装置中,所述缓冲罐中设有液位报警器,所述液位报警器与循环泵电相联。缓冲罐的液位低于设定的液位时,液位报警器报警,循环泵停止工作,反之循环泵可以正常启动工作。
[0014]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结晶釜控温装置具有以下优点:
[0015]
1、本控温装置设置的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是独立分开工作的,使通入的温度不同的冷却水不会发生混合,可以更好的控制介质的冷却,从而提高控温装置的灵敏度,提
高结晶釜的结晶效果。
[0016]
2、本控温装置设置控制器,控制器连接温度检测器、循环泵、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等,通过控制器接收信息并发出指令,使本控温装置中各类阀的开闭以及开度均自动调节,反应迅速,提高控温装置的灵敏度,提高结晶釜的结晶效果。
附图说明
[0017]
图1是本结晶釜控温装置的整体结构布置图。
[0018]
图中,1、循环管道;101、循环主管;102、第一进液管;103、第二进液管;2、结晶釜;3、外夹套;4、缓冲罐;5、循环泵;6、第一换热器;61、第一换热主体;62、第一进水管;63、第一出水管;64、第一调节阀;65、第一单向阀;7、第二换热器;71、第二换热主体;72、第二进水管;73、第二出水管;74、第二调节阀;75、第二单向阀;8、切换结构;81、第三通断阀;82、第四通断阀;9、内盘管;10、第一通断阀;11、第二通断阀;12、液位报警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19]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0020]
如图1所示,本结晶釜控温装置包括循环管道1、外夹套3、缓冲罐4、循环泵5、第一换热器6、第二换热器7、切换结构8和内盘管9。缓冲罐4中设有液位报警器12,液位报警器12与循环泵5电相联。
[0021]
外夹套3缠绕设置在结晶釜2的外侧壁上,内盘管9盘绕在结晶釜2中,循环管道1包括循环主管101、第一进液管102和第二进液管103,第一进液管102和第二进液管103的进液口均与循环主管101的出液口相连通,第一进液管102的出液口与外夹套3的进液口相连通,第二进液管103的出液口与内盘管9的进液口相连通,外夹套3的出液口和内盘管9的出液口均与循环主管101的进液口相连通,第一进液管102上设有第一通断阀10,第二进液管103上设有第二通断阀11。
[0022]
循环主管101上沿外夹套3的出液口朝向进液口方向依次设有缓冲罐4、循环泵5、切换结构8、第一换热器6和第二换热器7,第一换热器6和第二换热器7均位于循环泵5和外夹套3之间,第二换热器7和第一换热器6并联设置。
[0023]
本实施例中,切换结构8包括第三通断阀81和第四通断阀82,第三通断阀81位于循环泵5和第一换热器6之间,第三通断阀81控制经过第一换热器6的循环管道1的通断,第四通断阀82位于循环泵5和第二换热器7之间,第四通断阀82控制经过第二换热器7的循环管道1的通断,在实际生产中,切换结构8包括三通阀,三通阀位于循环泵5、第一换热器6和第二换热器7之间的循环管道1的分叉处。
[0024]
第一换热器6包括用于与循环管道1中的介质进行热交换的第一换热主体61、与第一换热主体61的进液口相连通的第一进水管62和与第一换热主体61的出液口相连通的第一出水管63,第一进水管62上设有控制流量的第一调节阀64,第一进水管62和第一出水管63上均设置有第一单向阀65。第二换热器7包括用于与循环管道1中的介质进行热交换的第二换热主体71、与第二换热主体71的进液口相连通的第二进水管72和与第二换热主体71的出液口相连通的第二出水管73,第二进水管72上设有控制流量的第二调节阀74,第二进水
管72和第二出水管73上均设置有第二单向阀75。
[0025]
设置一个温度检测器检测结晶釜2中物料的温度,设置另一个温度检测器检测循环主管101出液口处介质的温度,控制器与温度检测器、循环泵5、第一换热器6、第二换热器7以及各种阀等均电相联,通过控制器接收信息并发出指令,控制器能控制循环泵5、第一换热器6、第二换热器7、切换结构8、第一通断阀10、第二通断阀11和液位报警器12等零部件联动工作。
[0026]
工作时,第三通断阀81开启,第四通断阀82关闭,循环泵5启动,第一换热器6工作,通入30
°
的冷却水,对循环管路中经过的介质进行热交换,使介质冷却到设定的温度,该介质进入到外套管和内盘管9中对结晶釜2中的物料进行换热冷却,随后介质流出继续回流到第一换热器6处进行换热冷却。结晶釜2中的物料冷却设定的时间后,第三通断阀81关闭,第四通断阀82开启,第二换热器7工作,通入7
°
的冷却水,对循环管路中经过的介质进行热交换,使介质冷却到设定的更低的温度,该介质进入到外套管和内盘管9中对结晶釜2中的物料进行冷却,随后介质流出继续回流到第二换热器7处进行换热,重复上述的过程,实现对结晶釜2中的物料进行控温结晶。
[0027]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0028]
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循环管道1、循环主管101、第一进液管102、第二进液管103、结晶釜2、外夹套3、缓冲罐4、循环泵5、第一换热器6、第一换热主体61、第一进水管62、第一出水管63、第一调节阀64、第一单向阀65、第二换热器7、第二换热主体71、第二进水管72、第二出水管73、第二调节阀74、第二单向阀75、切换结构8、第三通断阀81、第四通断阀82、内盘管9、第一通断阀10、第二通断阀11、液位报警器12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实用新型精神相违背的。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