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混合机组进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111227发布日期:2022-08-12 20:57阅读:33来源:国知局
一种混合机组进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混合机组相关领域,具体是一种混合机组进料装置。


背景技术:

2.混合机组是利用机械力和重力等,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物料均匀混合起来的机组,能够增大物料接触表面积,混合机组一般通过人工进行加料控制,根据所需混合物料的比例进行手动添加。
3.现有通过进料装置对物料的落料进行控制,但不同的物料需要分别采用进料装置进行落料控制,制造成本高,且储料箱的物料堆积时,物料不易下落,影响物料的下落控制精度。


技术实现要素:

4.因此,为了解决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在此提供一种混合机组进料装置。
5.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构造一种混合机组进料装置,该装置包括储料箱和出料控制机构,所述储料箱后端顶部安装有进料槽,所述出料控制机构与储料箱相连接,且出料控制机构底端与支撑板固定连接,所述出料控制机构包括驱动结构、电机、第一星型出料器、第二星型出料器、转动换向结构和绞龙转杆,所述驱动结构右端底部安装有电机,所述驱动结构左端底部分别与第一星型出料器和第二星型出料器相连接,所述驱动结构左端顶部与转动换向结构相连接,所述转动换向结构底端左右两侧分别连接有绞龙转杆,所述转动换向结构固定于两个储料箱顶端,且两个绞龙转杆分别伸入至两个储料箱内,所述驱动结构、第一星型出料器和第二星型出料器底端均与支撑板固定连接,且第一星型出料器和第二星型出料器顶端分别与两个储料箱相连接。
6.优选的,所述驱动结构包括第一外壳、转动轴、主动同步轮、同步带、从动同步轮和连接轴,所述第一外壳右端底部与电机固定连接,所述电机左端的输出轴与转动轴相连接,所述转动轴贯穿主动同步轮圆心处,且主动同步轮内壁与转动轴固定连接,所述主动同步轮顶部通过同步带与从动同步轮同步转动,所述从动同步轮圆心处贯穿有连接轴,所述连接轴左端与转动换向结构相连接,所述转动轴左端贯穿第一星型出料器和第二星型出料器,所述第一外壳底端与支撑板固定连接,且第一外壳左端与储料箱固定连接。
7.优选的,所述第一星型出料器和第二星型出料器结构一致,所述第一星型出料器包括支撑座、进料口、落料口、输料转盘和凹槽,所述支撑座上下两端中部分别开设有进料口和落料口,所述支撑座内中部嵌入有输料转盘,且输料转盘外壁开设有凹槽,所述支撑座上下两端分别与储料箱和支撑座固定连接,所述转动轴贯穿支撑座和输料转盘,且输料转盘内壁与转动轴固定连接。
8.优选的,所述转动换向结构包括第二外壳、转轴、蜗杆、蜗轮和支撑转轴,所述第二外壳内部横向设置有转轴,且转轴中部设置有蜗杆,所述蜗杆后侧与蜗轮相互啮合,所述蜗轮圆心处竖直贯穿有支撑转轴,所述支撑转轴底端通过联轴器与绞龙转杆同心转动,所述
转轴右侧通过联轴器与连接轴同心转动,所述第二外壳底端与储料箱固定连接。
9.优选的,所述第一星型出料器和第二星型出料器的输料转盘与转动轴同心设置,且转动轴与主动同步轮同心设置。
10.优选的,所述从动同步轮与连接轴同心设置,且连接轴、转轴和蜗杆圆心呈同一直线设置。
11.优选的,所述输料转盘表面呈光滑状,且支撑座内壁与输料转盘贴合。
12.优选的,所述蜗轮和支撑转轴呈同心设置,且支撑转轴与绞龙转杆圆心呈同一竖直线。
13.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本实用新型通过改进在此提供一种混合机组进料装置,与同类型设备相比,具有如下改进:
14.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混合机组进料装置,通过在出料箱外侧设置了出料控制机构,出料控制机构的驱动机构左端通过转动轴分别连接了第一星型出料器和第二星型出料器,对第一星型出料器和第二星型出料器的驱动同时进行控制,使两个储料箱内部内的物料同时进行下落控制,且根据物料和混合比例选择第一星型出料器和第二星型出料器内的输料转盘,使两个输料转盘的凹槽容量比例与物料混合比例一致,且在储料箱内部设置了绞龙转杆,驱动结构左端顶部通过转动换向结构与绞龙转杆相连接,对储料箱内部的物料落料控制的同时驱动绞龙转杆转动,对物料进行松动,避免物料堆积无法下落。
附图说明
15.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16.图2是本实用新型出料控制机构剖面图;
17.图3是本实用新型驱动结构剖面图;
18.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一星型出料器侧视剖面图;
19.图5是本实用新型转动换向结构剖面图。
20.其中:储料箱-1、进料槽-2、出料控制机构-3、支撑板-4、驱动结构-31、电机-32、第一星型出料器-33、第二星型出料器-34、转动换向结构-35、绞龙转杆
ꢀ‑
36、第一外壳-311、转动轴-312、主动同步轮-313、同步带-314、从动同步轮-315、连接轴-316、支撑座-331、进料口-332、落料口-333、输料转盘-334、凹槽-335、第二外壳-351、转轴-352、蜗杆-353、蜗轮-354、支撑转轴-355。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将结合附图1-5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2.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通过改进在此提供一种混合机组进料装置,包括储料箱1和出料控制机构3,储料箱1后端顶部安装有进料槽2,出料控制机构3 与储料箱1相连接,且出料控制机构3底端与支撑板4固定连接。
23.请参阅图2,本实用新型通过改进在此提供一种混合机组进料装置,出料控制机构
3包括驱动结构31、电机32、第一星型出料器33、第二星型出料器34、转动换向结构35和绞龙转杆36,驱动结构31右端底部安装有电机32,驱动结构31左端底部分别与第一星型出料器33和第二星型出料器34相连接,驱动结构31左端顶部与转动换向结构35相连接,转动换向结构35底端左右两侧分别连接有绞龙转杆36,转动换向结构35固定于两个储料箱1顶端,且两个绞龙转杆36分别伸入至两个储料箱1内,驱动结构31、第一星型出料器33和第二星型出料器34底端均与支撑板4固定连接,且第一星型出料器33和第二星型出料器34顶端分别与两个储料箱1相连接,第一星型出料器33和第二星型出料器34的输料转盘334与转动轴312同心设置,且转动轴312与主动同步轮313 同心设置,通过转动轴312带动第一星型出料器33和第二星型出料器34的输料转盘334同时进行转动,对两个储料箱1的落料同时进行控制。
24.请参阅图3,本实用新型通过改进在此提供一种混合机组进料装置,驱动结构31包括第一外壳311、转动轴312、主动同步轮313、同步带314、从动同步轮315和连接轴316,第一外壳311右端底部与电机32固定连接,电机32左端的输出轴与转动轴312相连接,转动轴312贯穿主动同步轮313圆心处,且主动同步轮313内壁与转动轴312固定连接,主动同步轮313顶部通过同步带314 与从动同步轮315同步转动,从动同步轮315圆心处贯穿有连接轴316,转动轴 312左端贯穿第一星型出料器33和第二星型出料器34,连接轴316左端与转动换向结构35相连接,第一外壳311底端与支撑板4固定连接,且第一外壳311 左端与储料箱1固定连接,从动同步轮315与连接轴316同心设置,且连接轴 316、转轴352和蜗杆353圆心呈同一直线设置,使从动同步轮315带动连接轴 316同心转动,且通过连接轴316带动转轴352和蜗杆353同心转动。
25.请参阅图4,本实用新型通过改进在此提供一种混合机组进料装置,第一星型出料器33和第二星型出料器34结构一致,第一星型出料器33包括支撑座331、进料口332、落料口333、输料转盘334和凹槽335,支撑座331上下两端中部分别开设有进料口332和落料口333,支撑座331内中部嵌入有输料转盘334,且输料转盘334外壁开设有凹槽335,支撑座331上下两端分别与储料箱1和支撑座4固定连接,转动轴312贯穿支撑座331和输料转盘334,且输料转盘334 内壁与转动轴312固定连接,输料转盘334表面呈光滑状,且支撑座331内壁与输料转盘334贴合,使输料转盘334沿支撑座331内壁转动,避免凹槽335 的物料落入至支撑座331内。
26.请参阅图5,本实用新型通过改进在此提供一种混合机组进料装置,转动换向结构35包括第二外壳351、转轴352、蜗杆353、蜗轮354和支撑转轴355,第二外壳351内部横向设置有转轴352,且转轴352中部设置有蜗杆353,蜗杆 353后侧与蜗轮354相互啮合,蜗轮354圆心处竖直贯穿有支撑转轴355,支撑转轴355底端通过联轴器与绞龙转杆36同心转动,转轴352右侧通过联轴器与连接轴316同心转动,第二外壳351底端与储料箱1固定连接,蜗轮354和支撑转轴355呈同心设置,且支撑转轴355与绞龙转杆36圆心呈同一竖直线,通过蜗轮354带动支撑转轴355同心转动,且通过支撑转轴355带动绞龙转杆36 同心转动。
27.本实用新型通过改进提供一种混合机组进料装置,其工作原理如下;
28.第一,在使用前,首先将支撑板4固定在所需的混合机组顶部,且将电机 32的接电端口与外部带有电源的控制设备相连接;
29.第二,在使用时,将需要进行混合物料分别通过进料槽2放入至两个储料箱1内,在
需要对物料进行落料控制时,控制电机32产生动力通过输出轴带动转动轴312转动,第一星型出料器33和第二星型出料器34的输料转盘334与转动轴312同心设置,且转动轴312与主动同步轮313同心设置,通过转动轴 312带动第一星型出料器33和第二星型出料器34的输料转盘334同时进行转动,储料箱1内部的物料通过进料口332下落至输料转盘334的凹槽335内,通过输料转盘334转动时凹槽335内的物料转动至落料口333处,使物料通过落料口333下落,对两个储料箱1的落料同时进行控制,根据物料和混合比例选择第一星型出料器33和第二星型出料器34内的输料转盘334,使两个输料转盘 334的凹槽335容量比例与物料混合比例一致;
30.第三,且转动轴312转动时带动主动同步轮313同心转动,主动同步轮313 通过同步带314带动从动同步轮315同步转动,从动同步轮315与连接轴316 同心设置,且连接轴316、转轴352和蜗杆353圆心呈同一直线设置,使从动同步轮315带动连接轴316同心转动,且通过连接轴316带动转轴352和蜗杆353 同心转动,蜗杆353转动通过与蜗轮334之间的螺纹配合带动蜗轮334转动,通过蜗轮354带动支撑转轴355同心转动,且通过支撑转轴355带动绞龙转杆 36同心转动,通过绞龙转杆36转动对储料箱1内部的物料料进行松动,避免物料堆积无法下落。
31.本实用新型通过改进提供一种混合机组进料装置,通过在出料箱1外侧设置了出料控制机构3,出料控制机构3的驱动机构31左端通过转动轴312分别连接了第一星型出料器33和第二星型出料器34,对第一星型出料器33和第二星型出料器34的驱动同时进行控制,使两个储料箱1内部内的物料同时进行下落控制,且根据物料和混合比例选择第一星型出料器33和第二星型出料器34 内的输料转盘334,使两个输料转盘334的凹槽335容量比例与物料混合比例一致,且在储料箱1内部设置了绞龙转杆36,驱动结构31左端顶部通过转动换向结构35与绞龙转杆36相连接,对储料箱1内部的物料落料控制的同时驱动绞龙转杆36转动,对物料进行松动,避免物料堆积无法下落。
32.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 并且本实用新型使用到的标准零件均可以从市场上购买,异形件根据说明书的和附图的记载均可以进行订制,各个零件的具体连接方式均采用现有技术中成熟的螺栓铆钉、焊接等常规手段,机械、零件和设备均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型号,加上电路连接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连接方式,在此不再详述。
33.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