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耳贮液软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113151发布日期:2022-08-12 21:17阅读:55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耳贮液软管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试管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耳贮液软管。


背景技术:

2.试剂管是指主要用于盛装化学、生物样本等的管筒,其中也可用作化学反应、分析化验、研究试验、教学实验的反应容器。
3.在医疗检测中,常常使用试剂管对采集样本进行存储,或进行混合反应,现有的试剂管通常在采集完毕后,需要通过与试剂管配套的滴头配合后,再对试剂管内的样本进行输出。
4.但上述过程中,试剂管需要额外配套滴头进行配合,在试剂管与滴头配合过程中容易造成滴头掉落,使滴头受到污染,不能立即使用;且滴头与试剂管需要分开保存,增加了保存难度。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使得滴头与试剂管便于一起存放和使用,本技术提供一种双耳贮液软管。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双耳贮液软管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7.一种双耳贮液软管,包括连接部、一端开口设置的筒体和用于控制所述筒体开口端启闭的盖帽,所述盖帽上开设有与所述筒体内部相通的通孔,所述连接部同时固定连接于所述盖帽和所述筒体上,所述连接部为弹性材料。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的连接部使得盖帽与筒体相互连接成为一体,便于保存和使用,且连接部材料为弹性材料,具备一定的形变能力,可通过连接部的形变,使得盖帽与筒体的开口端可相互配合和分离,盖帽上的开口可输出筒体内部贮存的试剂。
9.可选的,所述连接部、所述筒体和所述盖帽三者为一体成型。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连接部、筒体与盖帽三者为一体成型,通过注塑使三者一体成型可节省生产成本,避免分开生产再连接的生产方式产生较高的工艺成本。
11.可选的,所述盖帽包括滴头和塞体,所述塞体与所述筒体的开口端塞合,所述滴头固定设置于所述塞体背离所述筒体的一侧,所述滴头上开设有贯穿所述塞体并连通所述筒体内部的通孔。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盖帽包括塞体与滴头部分,塞体与筒体之前的开口端相互配合,使得只有滴头上的通孔与筒体内部空间相通,从而改变了外界与筒体内部空间之间相通通道的横截面积,间接以控制从筒体内单位时间流出的试剂计量。
13.可选的,所述连接部至少设置有两组,各所述连接部之间留有一段距离。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两组连接部,并在两组连接部之间留有一段距离,通过两连接部之间的距离以提高连接部的抗扭能力,避免单根连接部遭扭力而易断裂。
15.可选的,所述筒体包括上筒体和下筒体,所述上筒体的壁厚大于所述下筒体的壁厚,所述上筒体与所述塞体相配合。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上筒体厚度大于下筒体,使得上筒体在受到作用力时减小形变量,便于手持,而下筒体易于形变,通过挤压形变下筒体的侧壁,使得筒体内的贮存试剂便于混合或便于从滴头通孔处输出试剂。
17.可选的,所述筒体靠近所述盖帽的一端设置有一圈外凸缘,所述外凸缘固定设置于所述筒体的侧壁外侧。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于筒体上设置的外凸缘,便于手持试剂时手与外凸缘相抵,提高手持筒体时的稳定性;且在使用预存试剂的方式使用双耳贮液软管时,筒体内先预存试剂,且试剂可通过铝箔热封的方式进行封装,设置的外凸缘提供了更大的覆膜面积,便于对筒体开口进行铝箔热封。
19.可选的,所述筒体侧壁内侧设置有用于便于脱模的内凸缘。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于筒体内侧设置的内凸缘,使得筒体完成注塑、模具从筒体中分离时,模具先挤压内凸缘,使得之间形成空隙,便于大气进入空隙内,实现压力平衡,以便于模具与筒体之间的分离。
21.可选的,所述筒体远离所述盖帽的一端开设有盲孔。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注塑过程中筒体上形成盲孔,注塑头与筒体分离后,可减少筒体与注塑头连接处产生凸起的概率,避免造成二次加工问题。
23.综上所述,本技术至少包括以下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4.1、通过设置的连接部,使得盖帽与筒体相互连接成为一体,且三者为一体成型,使得在保存或取用该双耳贮液软管时更加方便;
25.2、设置至少两组连接部,通过各连接部之间保持的距离以提高各连接部之间的抗扭能力,间接提高盖帽与筒体之间的连接强度。
附图说明
26.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7.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主视图;
28.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筒体的剖视图。
29.附图标记说明:
30.1、连接部;2、筒体;21、上筒体;22、下筒体;3、盖帽;31、滴头;32、塞体;4、外凸缘;5、内凸缘;6、盲孔。
具体实施方式
31.以下结合附图1-3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2.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双耳贮液软管。参照图1和图2,一种双耳贮液软管包括呈圆锥形筒状、并一体成型的筒体2,筒体2竖直设置并朝上单开口设置,筒体2横截面的直径自上而下依次减小,参照图3,筒体2由上筒体21和下筒体22组成,筒体2为弹性材料,上筒体21的壁厚大于下筒体22的壁厚,以使得上筒体21不易发生形变,间接便于操作人员手持上筒体21部分以支撑整体,而下筒体22易发生形变,便于挤压下筒体22使其内的试剂混合。
33.参照图2和图3,上筒体21包括筒体2横截面积最大的一侧,上筒体21上端水平设置有呈环形的外凸缘4,外凸缘4与上筒体21同轴设置,且其固定设置于上筒体21的外侧壁上,
且外凸缘4的端面与上筒体21的上端面齐平设置,以使得手持上筒体21时,手指也能同时抵住外凸缘4,提高手持上筒体21时的稳定性,且当试剂预存至筒体2内时,外凸缘4也便于进行铝箔热封;上筒体21内侧壁沿上筒体21轴向间隔等距设置有三层内凸缘5,各内凸缘5皆呈环形设置,且各内凸缘5平面皆水平设置,通过设置的各内凸缘5,便于筒体2在脱模过程中,模具与筒体2之间的分离。
34.下筒体22包括筒体2横截面积最小的一侧,其下端呈圆底设置,且位于圆底处开设有与下筒体22同轴设置的盲孔6,该盲孔6是在筒体2在注塑过程中,于筒体2上形成的,当注塑头与筒体2分离后,通过盲孔6可减少筒体2与注塑头连接处产生凸起的概率,避免造成需要二次切除多余料的问题。
35.参照图1和图2,上筒体21的外凸缘4处一体成型有两组呈长条状的连接部1,两连接部1相互平行设置,且与外凸缘4的外侧壁相切设置,两连接部1固定连接有盖帽3,盖帽3包括呈圆台状的塞体32和呈管状的滴头31,滴头31与塞体32同轴设置,并固定连接于塞体32横截面积较大的端面上,滴头31上开设有贯穿滴头31与塞体32的通孔,通孔与塞体32同轴设置,连接部1固定于塞体32的外侧面上,筒体2、连接部1和盖帽3三者为通过注塑一体成型,且三者皆为同种弹性材料制成。
36.连接部1具备一定弹性及柔性,使得盖帽3可进行一定范围的翻转位移,其中塞体32塞合于筒体2的开口端,实现筒体2内部试剂只能通过滴头31的通孔挤出,滴头31通孔的直径设置为单次排出试剂的计量为五十微升,以便于稳定控制筒体2内输出试剂的计量。
37.本技术实施例一种双耳贮液软管的实施原理为:
38.作为空管使用时,用手持住上筒体21的外侧,并使手指紧抵外凸缘4的底部,向筒体2内存入相同或不同试剂,弯曲连接部1,使得塞体32塞入筒体2的开口端,通过摇晃筒体2或挤压下筒体22,使得内部试剂进行充分混合或反应,之后将软管倒置,通过挤压下筒体22部位,使得试剂从滴头31处控量流出;
39.作为预存管使用时,筒体2内预存有试剂,且筒体2上的外凸缘4处进行铝箔热封处理,使得试剂完全闭合于筒体2内,当需要进行试剂的使用或反应时,撕开铝箔,加入试样后或直接将塞体32塞合于筒体2的开口端,通过摇晃筒体2或挤压下筒体22,使得内部试剂进行充分混匀或反应,之后将软管倒置,通过挤压下筒体22部位,使得试剂从滴头31处控量流出。
40.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