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循环反冲式净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428530发布日期:2022-09-06 21:21阅读:86来源:国知局
一种循环反冲式净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净化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循环反冲式净化装置。


背景技术:

2.目前,现有的自来水净化装置中,一般是经过前端石英砂过滤器过滤处理后,进入一体化净化处理机,处理完成后输送收集于不锈钢净水储水箱内,用于客户端供水,但是现有的净水处理机主要是通过超滤膜对初级过滤水进行过滤,超滤膜的维护和保养比较复杂,当设备短期关停时,为防止超滤膜组件脱水边干,需要人员定期打开设备来保证净水处理机的运转,使自来水经过初级过滤后再经过超滤膜组件完成对超滤膜组件的维护,但是这种处理方式需要人工定期维护,若人员维护不当或遗忘维护,则会对超滤膜组件造成不可逆转的损毁,同时现有的净水处理机在完成净化处理后,若监测到净水水质不符合标准,采用的方式多为调整超滤膜组件的孔径或增加后续过滤装置,工序复杂且维护成本高。


技术实现要素:

3.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循环反冲式净化装置,通过设置设置回流循环系统可以确保后续水质监测仪监测出的净水水质不达标后,将净水存储系统中的净水返回值膜处理系统中进行二次或多次过滤,从而确保净水水质达标;同时设置反冲系统,使净化装置停机的阶段内,通过净水存储系统中的净水定期对膜处理系统中的超滤膜组件进行反冲洗,防止膜处理系统被细菌污染,保证膜处理系统自始至终保持超滤膜处于湿态,防止超滤膜组件脱水变干对超滤膜组件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坏。
4.为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5.一种循环反冲式净化装置,包括:
6.前端过滤系统,所述前端过滤系统包括至少一级初级过滤器,所述前端过滤系统的进水端与原水进水管连接;
7.膜处理系统,所述膜处理系统包括第一进水端、第二进水端、第一出水端和第二出水端,所述第一进水端与所述前端过滤系统的出水端通过输水管连接,所述膜处理系统的第一进水端与所述前端过滤系统的出水端之间的输水管上安装增压水泵;
8.净水存储系统,所述净水存储系统的进水端与所述膜处理系统的第一出水端通过净水出水管连接,以使经过所述膜处理系统处理后的净水流入所述净水存储系统中;
9.回流循环系统,所述回流循环系统包括循环水管和设置在循环水管上的循环水泵,所述循环水管的进水端与所述净水存储系统连接,所述循环水管的出水端与所述膜处理系统的第一进水端连通,以使所述净水存储系统中的净水经过循环水管回流至所述膜处理系统进行再次过滤;设置回流循环系统可以确保后续水质监测仪监测出的净水水质不达标后,将净水存储系统中的净水返回值膜处理系统中进行二次或多次过滤,从而确保净水水质达标;
10.反冲系统,所述反冲系统包括反洗进水管、反洗出水管和设置在所述反洗进水管
上的反洗水泵,所述反洗进水管的进水端与所述净水存储系统连接,所述反洗进水管的出水端与所述膜处理系统的第二进水端连通,所述反洗出水管的进水端与所述膜处理系统的第二出水端连通。反冲系统可以使净化装置停机的阶段内,通过净水存储系统中的净水定期对膜处理系统中的超滤膜组件进行反冲洗,防止膜处理系统被细菌污染,保证膜处理系统自始至终保持超滤膜处于湿态,防止超滤膜组件脱水变干对超滤膜组件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坏。
11.优选的,所述增压水泵、循环水泵和反洗水泵均与控制系统电连接,所述增压水泵的进水端、循环水泵的进水端和反洗水泵的进水端均设置电磁阀,分别用于控制输水管、循环水管和反洗进水管和开启和关闭。
12.优选的,还包括紫外线杀菌设备,所述紫外线杀菌设备靠近所述净水出水管设置,以使所述紫外线杀菌设备发出的紫外线对所述净水出水管中的净水进行照射。
13.作为更优选的,所述紫外线杀菌设备安装在所述净水出水管上,所述紫外线杀菌设备安装处的净水出水管为透明管,这样用于保证紫外线对净水出水管中的净水进行杀菌消毒处理,保证经过膜处理系统处理后的净水中菌落含量降低。
14.优选的,所述膜处理系统包括多级并列连接设置的过滤膜单元,所述膜处理系统上设置与所述第一进水端连通的初级过滤水管、与所述第一出水端连通的净水管,所述初级过滤水管与每个所述过滤膜单元的进水端连通,所述净水管与每个所述过滤膜单元的出水端连通,以使所述初级过滤水依次经过第一进水端、初级过滤水管、过滤膜单元、净水管、第一出水端、净水出水管排至所述净水存储系统中。
15.优选的,所述膜处理系统上还设置与所述第二进水端连通的连接管和与所述第二出水端连通的反水管,所述连接管与每个所述过滤膜单元的进水端连通,所述反水管与每个所述过滤膜单元的出水端连通,以使所述反洗进水管中的净水经过所述连接管、过滤膜单元后依次从所述反水管、第二出水端和反洗出水管排出。
16.作为更优选的,所述紫外线杀菌设备安装在膜处理系统中并置于净水管下方,所述净水管为透明管,这样用于保证紫外线对净水管中的净水进行杀菌消毒处理,保证经过膜处理系统处理后的净水中菌落含量降低。
17.优选的,所述膜处理系统为超滤膜系统,所述膜处理系统包括多级超滤膜单元。超滤膜单元膜以膜两侧的压力差为驱动力,在一定的压力下,对初级过滤水进行净化、分离和浓缩。超滤膜单元膜膜丝管壁上的微孔,其孔径只允许水分子、水中的有益矿物质和微量元素通过,而最小细菌的体积都在0.02um以上,因此细菌以及比细菌体积大得多的胶体、铁锈、悬浮物、泥沙、大分子有机物等都能被膜截留下来,可以去除细菌、病毒、微生物、颗粒物质、胶体和大分子有机物等,有效的保证出水效果或保护后续工艺设备。从而实现了净化过程。
18.优选的,超滤膜单元的公称膜孔径为0.01-0.04μm,使得膜处理系统的整体过滤精度高。且超滤膜单元采用pvdf为原材料,膜丝耐受氧化剂清洗的能力更强,易于清洗恢复,且pvdf中空纤维膜经过亲水改性工艺处理,具有永久的亲水性能和优异的抗污染性能,可以在较低的跨膜压力下,保持较高的运

通量。产品长期使用运行通量更稳定,寿命更长久。产水量大,使用寿命长。
19.作为更优选的,超滤膜单元的公称膜孔径为0.03μm,该尺寸下的超滤膜单元能使
第一出

的净水浊度小于0.1ntu,能够去除大部分的微粒、细菌、多数病毒和胶体。
20.优选的,还包括浓水收集装置,所述反洗出水管的出水端与所述浓水收集装置连通,以使经过膜处理系统后的浓水排放至所述浓水收集装置。
21.作为更优选的,所述浓水收集装置连接废水排放装置,所述浓水收集装置为净化装置所在机房的机房集水坑,所述废水排放装置包括至少一台废水排放泵,所述废水排放泵将机房集水坑中的浓水抽出排放至废水收集管网系统中。
22.优选的,所述初级过滤器上设置反冲排水管,所述反冲排水管的进水端与所述初级过滤器的排水口连接,所述反冲排水管的出水端与所述浓水收集装置连通,当所述净化装置停止工作的阶段内以及停机一段时候后重新开机时,需要通过原水进水管向所述初级过滤器中输入原水然后将过滤后的初级过滤水排放至所述浓水收集装置中,从而确保所述初级过滤器中的杂质和部分细菌排出,防止原水受到污染。
23.优选的,还包括监测控制系统,所述监测控制系统包括水质监测仪,所述水质监测仪设置在所述净水出水管上,所述水质监测仪用于实时监测所述净水出水管中的净水水质。所述水质监测仪用于实时监测净水的ph、电导率、余氯、浊度,并将监测数据实时传递至所述监测控制系统中,然后由净化装置的控制系统记录净水水质数据,一旦数据不符合标准,则会发出预警报警信号,然后通过调整紫外线杀菌设备的功率或通过消毒加药装置增加消毒药剂,使得净水水质符合标准。
24.优选的,监测控制系统还包括水流监测仪,所述水流监测仪用于监测净水的水压和水流量,根据监测数据来调整净水的水流和水压。
25.优选的,还包括消毒加药装置,所述消毒加药装置与所述净水出水管连接,所述消毒加药装置用于向所述净水出水管中加入消毒药剂。
26.作为更优选的,所述消毒加药装置设置在所述水质监测仪的下游处,这样设置可以确保消毒加药装置的加药工序不会影响所述水质监测仪的监测结果,使得水质监测仪准确监测从膜处理系统中排出的净水水质后,再根据监测结果判断是否需要消毒加药装置向净水出水管中加药。
27.作为更优选的,所述消毒加药装置的下游或所述净水存储系统中设置水质监测仪,这样设置可以用于监测经过消毒加药装置加药后的净水的水质是否达标,所述消毒加药装置加入消毒药剂后可以调整净水中的余氯含量,使得余氯含量达到设定标准。
28.优选的,所述反冲系统为定时反冲系统,所述反冲系统设定定时开启时间,以使反冲系统定期将净水反冲至所述膜处理系统中对膜处理系统进行反洗。
29.优选的,所述净水存储系统包括至少一个净水箱,所述净水箱连接净水输出管,所述净水输出管上还设置紫外线杀菌设备和供水泵组,所述供水泵组将所述净水箱中的净水排出至净水供水管中,所述紫外线杀菌设备用于对所述净水输出管中的净水进行杀菌消毒。设置在净水输出管上的紫外线杀菌设备可以对净水进行二次杀菌消毒。
30.优选的,所述净水存储系统还连接稳压罐,稳压罐用于调节净水输出管的水压,保证净水输出的水压。
31.优选的,所述初级过滤器为石英砂过滤器,所述前端过滤系统包括至少两个并联或串联连接的石英砂过滤器,从而保证对原水的快速多级过滤。
32.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取得了有益的技术效果:
33.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循环反冲式净化装置,通过设置设置回流循环系统可以确保后续水质监测仪监测出的净水水质不达标后,将净水存储系统中的净水返回值膜处理系统中进行二次或多次过滤,从而确保净水水质达标;同时设置反冲系统,使净化装置停机的阶段内,通过净水存储系统中的净水定期对膜处理系统中的超滤膜组件进行反冲洗,防止膜处理系统被细菌污染,保证膜处理系统自始至终保持超滤膜处于湿态,防止超滤膜组件脱水变干对超滤膜组件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坏。
34.2、本实用提供的循环反冲式净化装置中设置的监测控制系统,能够实时监测净水的ph、电导率、余氯、浊度,并将监测数据实时传递至所述监测控制系统中,然后由净化装置的控制系统记录净水水质数据,一旦数据不符合标准,则会发出预警报警信号,然后通过调整紫外线杀菌设备的功率或通过消毒加药装置增加消毒药剂,使得净水水质符合标准。监测控制系统配合设备泵组可自动运行、无人值守,具备停电后复电自动再启动功能,具有远程/就地控制切换功能,设备预留ba远程监控端。
附图说明
35.图1是实施例1一种循环反冲式净化装置的整体工艺流程图;
36.图2是实施例1一种循环反冲式净化装置的膜处理系统结构图;
37.其中,各附图标记所指代的技术特征如下:
38.1、原水进水管;2、前端过滤系统;21、反冲排水管;3、输水管;4、增压水泵;5、膜处理系统;51、第一进水端;52、第一出水端;53、第二进水端;54、第二出水端;55、初级过滤水管;56、净水管;57、连接管;58、反水管;6、净水出水管;7、水质监测仪;8、紫外线杀菌设备;9、消毒加药装置;10、净水箱;101、稳压罐;102、供水泵组;11、循环水管;12、循环水泵;13、反洗进水管;14、反洗水泵;15、反洗出水管;16、浓水收集装置;17、废水排放泵;18、废水排放管。
具体实施方式
39.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并不局限于下述具体实施例。
40.实施例1
41.参考图1、图2,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循环反冲式净化装置,包括:前端过滤系统2、膜处理系统5、净水存储系统、回流循环系统和反冲系统;所述前端过滤系统2包括至少一级初级过滤器,所述前端过滤系统2的进水端与原水进水管1连接;所述膜处理系统5包括第一进水端51、第二进水端53、第一出水端52和第二出水端54,所述第一进水端51与所述前端过滤系统2的出水端通过输水管3连接,所述膜处理系统5的第一进水端51与所述前端过滤系统2的出水端之间的输水管3上安装增压水泵4;所述净水存储系统的进水端与所述膜处理系统5的第一出水端52通过净水出水管6连接,以使经过所述膜处理系统5处理后的净水流入所述净水存储系统中;所述回流循环系统包括循环水管11和设置在循环水管11上的循环水泵12,所述循环水管11的进水端与所述净水存储系统连接,所述循环水管11的出水端与所述膜处理系统5的第一进水端51连通,以使所述净水存储系统中的净水经过循环水管11
回流至所述膜处理系统5进行再次过滤;设置回流循环系统可以确保后续水质监测仪7监测出的净水水质不达标后,将净水存储系统中的净水返回值膜处理系统5中进行二次或多次过滤,从而确保净水水质达标;所述反冲系统包括反洗进水管13、反洗出水管15和设置在所述反洗进水管13上的反洗水泵14,所述反洗进水管13的进水端与所述净水存储系统连接,所述反洗进水管13的出水端与所述膜处理系统5的第二进水端53连通,所述反洗出水管15的进水端与所述膜处理系统5的第二出水端54连通。所述反冲系统为定时反冲系统,所述反冲系统设定定时开启时间,以使反冲系统定期将净水反冲至所述膜处理系统5中对膜处理系统5进行反洗。反冲系统可以使净化装置停机的阶段内,通过净水存储系统中的净水定期对膜处理系统5中的超滤膜组件进行反冲洗,防止膜处理系统5被细菌污染,保证膜处理系统5自始至终保持超滤膜处于湿态,防止超滤膜组件脱水变干对超滤膜组件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坏。
42.还包括浓水收集装置16,所述反洗出水管15的出水端与所述浓水收集装置16连通,以使经过膜处理系统5后的浓水排放至所述浓水收集装置16。所述浓水收集装置16连接废水排放装置,所述浓水收集装置16为净化装置所在机房的机房集水坑,所述废水排放装置包括至少一台废水排放泵17,所述废水排放泵17将机房集水坑中的浓水抽出,并通过废水排放管18排放至废水收集管网系统中。
43.所述初级过滤器上设置反冲排水管21,所述反冲排水管21的进水端与所述初级过滤器的排水口连接,所述反冲排水管21的出水端与所述浓水收集装置16连通,当所述净化装置停止工作的阶段内以及停机一段时候后重新开机时,需要通过原水进水管1向所述初级过滤器中输入原水然后将过滤后的初级过滤水排放至所述浓水收集装置16中,从而确保所述初级过滤器中的杂质和部分细菌排出,防止原水受到污染。
44.初级过滤器为石英砂过滤器,所述前端过滤系统2包括至少两个并联或串联连接的石英砂过滤器,从而保证对原水的快速多级过滤。所述原水进水管1为自来水进水管。所述增压水泵4、循环水泵12和反洗水泵14均与控制系统电连接,所述增压水泵4的进水端、循环水泵12的进水端和反洗水泵14的进水端均设置电磁阀,分别用于控制输水管3、循环水管11和反洗进水管13和开启和关闭。
45.所述膜处理系统5包括多级并列连接设置的过滤膜单元,所述膜处理系统5上设置与所述第一进水端51连通的初级过滤水管55、与所述第一出水端52连通的净水管56,所述初级过滤水管55与每个所述过滤膜单元的进水端连通,所述净水管56与每个所述过滤膜单元的出水端连通,以使所述初级过滤水依次经过第一进水端51、初级过滤水管55、过滤膜单元、净水管56、第一出水端52、净水出水管6排至所述净水存储系统中。
46.所述膜处理系统5上还设置与所述第二进水端53连通的连接管57和与所述第二出水端54连通的反水管58,所述连接管57与每个所述过滤膜单元的进水端连通,所述反水管58与每个所述过滤膜单元的出水端连通,以使所述反洗进水管13中的净水经过所述连接管57、过滤膜单元后依次从所述反水管58、第二出水端54和反洗出水管15排出。
47.循环反冲式净化装置还包括紫外线杀菌设备8,所述紫外线杀菌设备8靠近所述净水出水管6设置,以使所述紫外线杀菌设备8发出的紫外线对所述净水出水管6中的净水进行照射。所述紫外线杀菌设备8安装在膜处理系统5中并置于净水管56下方,所述净水管56为透明管,这样用于保证紫外线对净水管56中的净水进行杀菌消毒处理,保证经过膜处理
系统5处理后的净水中菌落含量降低。
48.所述膜处理系统5为超滤膜系统,所述膜处理系统5包括多级超滤膜单元。超滤膜单元膜以膜两侧的压力差为驱动力,在一定的压力下,对初级过滤水进行净化、分离和浓缩。超滤膜单元膜膜丝管壁上的微孔,其孔径只允许水分子、水中的有益矿物质和微量元素通过,而最小细菌的体积都在0.02um以上,因此细菌以及比细菌体积大得多的胶体、铁锈、悬浮物、泥沙、大分子有机物等都能被膜截留下来,可以去除细菌、病毒、微生物、颗粒物质、胶体和大分子有机物等,有效的保证出水效果或保护后续工艺设备。从而实现了净化过程。
49.超滤膜单元的公称膜孔径为0.01-0.04μm,使得膜处理系统5的整体过滤精度高。且超滤膜单元采用pvdf为原材料,膜丝耐受氧化剂清洗的能力更强,易于清洗恢复,且pvdf中空纤维膜经过亲水改性工艺处理,具有永久的亲水性能和优异的抗污染性能,可以在较低的跨膜压力下,保持较高的运行通量。产品长期使用运行通量更稳定,寿命更长久。产水量大,使用寿命长。优选的,超滤膜单元的公称膜孔径为0.03μm,该尺寸下的超滤膜单元能使第一出水的净水浊度小于0.1ntu,能够去除大部分的微粒、细菌、多数病毒和胶体。
50.还包括监测控制系统和消毒加药装置9,所述监测控制系统包括水质监测仪7,所述水质监测仪7设置在所述净水出水管6上,所述水质监测仪7用于实时监测所述净水出水管6中的净水水质。所述水质监测仪7用于实时监测净水的ph、电导率、余氯、浊度,并将监测数据实时传递至所述监测控制系统中,然后由净化装置的控制系统记录净水水质数据,一旦数据不符合标准,则会发出预警报警信号,然后通过调整紫外线杀菌设备8的功率或通过消毒加药装置9增加消毒药剂,使得净水水质符合标准。监测控制系统还包括水流监测仪,所述水流监测仪用于监测净水的水压和水流量,根据监测数据来调整净水的水流和水压。
51.所述消毒加药装置9与所述净水出水管6连接,所述消毒加药装置9用于向所述净水出水管6中加入消毒药剂。所述消毒加药装置9设置在所述水质监测仪7的下游处,这样设置可以确保消毒加药装置9的加药工序不会影响所述水质监测仪7的监测结果,使得水质监测仪7准确监测从膜处理系统5中排出的净水水质后,再根据监测结果判断是否需要消毒加药装置9向净水出水管6中加药。
52.所述净水存储系统包括至少一个净水箱10,所述净水箱10连接净水输出管,所述净水输出管上还设置紫外线杀菌设备8和供水泵组102,所述供水泵组102将所述净水箱10中的净水排出至净水供水管中,所述紫外线杀菌设备8用于对所述净水输出管中的净水进行杀菌消毒。所述净水存储系统还连接稳压罐101,稳压罐101用于调节净水输出管的水压,保证净水输出的水压。设置在净水输出管上的紫外线杀菌设备8可以对净水进行二次杀菌消毒。
53.实施例2
54.本实施例仅描述与上述实施例不同之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紫外线杀菌设备8安装在所述净水出水管6上,所述紫外线杀菌设备8安装处的净水出水管6为透明管,这样用于保证紫外线对净水出水管6中的净水进行杀菌消毒处理,保证经过膜处理系统5处理后的净水中菌落含量降低。
55.实施例3
56.本实施例仅描述与上述实施例不同之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消毒加药装置9的下游或所述净水存储系统中设置水质监测仪7,这样设置可以用于监测经过消毒加药装置9加
药后的净水的水质是否达标,所述消毒加药装置9加入消毒药剂后可以调整净水中的余氯含量,使得余氯含量达到设定标准。
57.根据上述说明书的揭示和教导,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还可以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变更和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面揭示和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实用新型的一些修改和变更也应当落入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此外,尽管本说明书中使用了一些特定的术语,但这些术语只是为了方便说明,并不对实用新型构成任何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