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青稞破碎磨粉一体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137217发布日期:2022-11-11 16:59阅读:105来源:国知局
一种青稞破碎磨粉一体机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磨粉机,尤其涉及一种青稞破碎磨粉一体机。


背景技术:

2.青稞是禾本科、大麦属一年生草本植物,青稞是中国藏区居民主要食粮、燃料和牲畜饲料,而且也是啤酒、医药和保健品生产的原料;青稞作为食粮时,需要将青稞磨成青稞粉,在传统生活中用磨将青稞磨粉,用磨将青稞磨成粉的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青稞破碎磨粉一体机,解决了现有传统生活中用磨将青稞磨粉,用磨将青稞磨成粉的效率较低的问题。
4.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提出的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5.一种青稞破碎磨粉一体机,包括连接组件1、工作组件2、底座b3、电机4、主动轮5、皮带6、导料管7和进料斗8,连接组件1上配合设置工作组件2,所述连接组件1包括底座a101、支撑板a102、顶板103、后侧板104、前侧板105、框架106、支撑板b107,底座a101左、右部分别固定设置支撑板a102,两个所述支撑板a102顶部固定设置同一个顶板103,所述支撑板a102、顶板103后部固定设置同一个后侧板104,所述支撑板a102、顶板103前部固定设置同一个前侧板105,相邻的两个所述支撑板a102下部之间固定设置同一个框架106,所述支撑板a102、框架106后部之间固定设置支撑板b107,所述工作组件2包括盆形内侧壁磨头201、盛放管202、t形管203、连接轴204、螺旋叶片205、盆形外侧壁磨头206、从动轮207、连接管208、工作室209,所述前侧板105上部固定贯穿盆形内侧壁磨头201,所述盆形内侧壁磨头201后侧壁固定设置盛放管202,所述盛放管202后侧壁固定设置t形管203,所述t形管203后侧壁与所述支撑板b107前侧壁上部固定连接,连接轴204后部旋转贯穿t形管203、支撑板b107,所述连接轴204前部分别固定套设螺旋叶片205、盆形外侧壁磨头206,且所述盆形外侧壁磨头206位于所述螺旋叶片205前侧,所述盆形内侧壁磨头201内侧壁与所述盆形外侧壁磨头206外侧壁之间预留适当尺寸的空隙,所述连接轴204后部固定套设从动轮207,且所述从动轮207位于所述支撑板b107后侧,所述盛放管202上部连通贯穿连接管208,所述盆形内侧壁磨头201、盛放管202、t形管203、从动轮207围绕出工作室209,所述底座a101后侧壁固定设置底座b3,所述底座b3上固定设置电机4,所述电机4前部贯穿所述后侧板104,所述电机4主轴端固定设置主动轮5,所述从动轮207、主动轮5之间通过皮带6动力传动,导料管7上部固定贯穿所述顶板103,所述导料管7下部与所述连接管208上部连通固定,所述导料管7上端连通固定进料斗8。
6.所述的盆形内侧壁磨头201内侧壁设置多个微小凸起,便于通过盆形内侧壁磨头201破碎、磨碎青稞。
7.所述的盆形外侧壁磨头206外侧壁设置多个微小凸起,便于通过盆形外侧壁磨头206破碎、磨碎青稞。
8.所述的导料管7、进料斗8之间设置调节板9,且所述导料管7、进料斗8之间通过调节板9连通设置。
9.所述的盆形外侧壁磨头206前部罩设防尘壳10,且所述防尘壳10与所述前侧板105前侧壁固定连接,防尘壳10防止盆形内侧壁磨头201、盆形外侧壁磨头206之间落下的青稞粉随便落下。
10.所述的防尘壳10下部连通固定导料壳11,便于通过导料壳11定向导下防尘壳10内的青稞粉。
11.所述的导料壳11前侧壁开设多个通孔12,便于通过通孔12降低导料壳11的重量。
12.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开启电机,将需要磨碎脱皮后的青稞持续倒入进料斗,青稞从进料斗经导料管、连接管进入工作室,电机主轴带动主动轮转动,主动轮通过皮带带动从动轮转动,从动轮带动连接轴转动,连接轴带动螺旋叶片、盆形外侧壁磨头,转动的螺旋叶片将工作室内的青稞向前推,青稞被推动挤向盆形内侧壁磨头、盆形外侧壁磨头之间的间隙,进入盆形内侧壁磨头、盆形外侧壁磨头之间的青稞被旋转的盆形外侧壁磨头带动沿盆形内侧壁磨头内侧壁转动,被磨碎的青稞从盆形内侧壁磨头、盆形外侧壁磨头前部落入防尘壳,磨碎的青稞经防尘壳从导料壳上落下,工作结束后,停止电机运行。
1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1、将青稞磨成粉的效率较高。2、盆形内侧壁磨头内侧壁设置多个微小凸起,便于通过盆形内侧壁磨头破碎、磨碎青稞。3、盆形外侧壁磨头外侧壁设置多个微小凸起,便于通过盆形外侧壁磨头破碎、磨碎青稞。4、盆形外侧壁磨头前部罩设防尘壳,且所述防尘壳与所述前侧板前侧壁固定连接,防尘壳防止盆形内侧壁磨头、盆形外侧壁磨头之间落下的青稞粉随便落下。5、防尘壳下部连通固定导料壳,便于通过导料壳定向导下防尘壳内的青稞粉。6、导料壳前侧壁开设多个通孔,便于通过通孔降低导料壳的重量。
附图说明
14.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5.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斜视图。
16.其中,1-连接组件、101-底座a、102-支撑板a、103-顶板、104-后侧板、105-前侧板、106-框架、107-支撑板b、2-工作组件、201-盆形内侧壁磨头、202-盛放管、203-t形管、204-连接轴、205-螺旋叶片、206-盆形外侧壁磨头、207-从动轮、208-连接管、209-工作室、3-底座b、4-电机、5-主动轮、6-皮带、7-导料管、8-进料斗、9-调节板、10-防尘壳、11-导料壳、12-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17.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18.参照图1-2,本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的一种青稞破碎磨粉一体机,包括连接组件1、工作组件2、底座b3、电机4、主动轮5、皮带6、导料管7和进料斗8,连接组件1上配合设置工作组件2,所述连接组件1包括底座a101、支撑板a102、顶板103、后侧板104、前侧板105、框架106、支撑板b107,底座a101左、右部分别固定设置支撑板a102,两个所述支撑板a102顶部固定设置同一个顶板103,所述支撑板a102、顶板103后部固定设置同一个后侧板104,所述支撑板
a102、顶板103前部固定设置同一个前侧板105,相邻的两个所述支撑板a102下部之间固定设置同一个框架106,所述支撑板a102、框架106后部之间固定设置支撑板b107,所述工作组件2包括盆形内侧壁磨头201、盛放管202、t形管203、连接轴204、螺旋叶片205、盆形外侧壁磨头206、从动轮207、连接管208、工作室209,所述前侧板105上部固定贯穿盆形内侧壁磨头201,所述盆形内侧壁磨头201后侧壁固定设置盛放管202,所述盛放管202后侧壁固定设置t形管203,所述t形管203后侧壁与所述支撑板b107前侧壁上部固定连接,连接轴204后部旋转贯穿t形管203、支撑板b107,所述连接轴204前部分别固定套设螺旋叶片205、盆形外侧壁磨头206,且所述盆形外侧壁磨头206位于所述螺旋叶片205前侧,所述盆形内侧壁磨头201内侧壁与所述盆形外侧壁磨头206外侧壁之间预留适当尺寸的空隙,所述连接轴204后部固定套设从动轮207,且所述从动轮207位于所述支撑板b107后侧,所述盛放管202上部连通贯穿连接管208,所述盆形内侧壁磨头201、盛放管202、t形管203、从动轮207围绕出工作室209,所述底座a101后侧壁固定设置底座b3,所述底座b3上固定设置电机4,所述电机4前部贯穿所述后侧板104,所述电机4主轴端固定设置主动轮5,所述从动轮207、主动轮5之间通过皮带6动力传动,导料管7上部固定贯穿所述顶板103,所述导料管7下部与所述连接管208上部连通固定,所述导料管7上端连通固定进料斗8。
19.所述的盆形内侧壁磨头201内侧壁设置一千个微小凸起,便于通过盆形内侧壁磨头201破碎、磨碎青稞。
20.所述的盆形外侧壁磨头206外侧壁设置一千个微小凸起,便于通过盆形外侧壁磨头206破碎、磨碎青稞。
21.所述的导料管7、进料斗8之间设置调节板9,且所述导料管7、进料斗8之间通过调节板9连通设置。
22.所述的盆形外侧壁磨头206前部罩设防尘壳10,且所述防尘壳10与所述前侧板105前侧壁固定连接,防尘壳10防止盆形内侧壁磨头201、盆形外侧壁磨头206之间落下的青稞粉随便落下。
23.所述的防尘壳10下部连通固定导料壳11,便于通过导料壳11定向导下防尘壳10内的青稞粉。
24.所述的导料壳11前侧壁开设三十个通孔12,便于通过通孔12降低导料壳11的重量。
25.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工作原理:开启电机,将需要磨碎脱皮后的青稞持续倒入进料斗,青稞从进料斗经导料管、连接管进入工作室,电机主轴带动主动轮转动,主动轮通过皮带带动从动轮转动,从动轮带动连接轴转动,连接轴带动螺旋叶片、盆形外侧壁磨头,转动的螺旋叶片将工作室内的青稞向前推,青稞被推动挤向盆形内侧壁磨头、盆形外侧壁磨头之间的间隙,进入盆形内侧壁磨头、盆形外侧壁磨头之间的青稞被旋转的盆形外侧壁磨头带动沿盆形内侧壁磨头内侧壁转动,被磨碎的青稞从盆形内侧壁磨头、盆形外侧壁磨头前部落入防尘壳,磨碎的青稞经防尘壳从导料壳上落下,工作结束后,停止电机运行。
26.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1、将青稞磨成粉的效率较高。2、盆形内侧壁磨头内侧壁设置一千个微小凸起,便于通过盆形内侧壁磨头破碎、磨碎青稞。3、盆形外侧壁磨头外侧壁设置一千个微小凸起,便于通过盆形外侧壁磨头破碎、磨碎青稞。4、盆形外侧壁磨头前部罩设防尘壳,且所述防尘壳与所述前侧板前侧壁固定连接,防尘壳防止盆形内侧壁磨头、
盆形外侧壁磨头之间落下的青稞粉随便落下。5、防尘壳下部连通固定导料壳,便于通过导料壳定向导下防尘壳内的青稞粉。6、导料壳前侧壁开设三十个通孔,便于通过通孔降低导料壳的重量。
27.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凡是采用本实用新型的相似结构及变化,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