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携式喷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093919发布日期:2022-11-08 20:57阅读:101来源:国知局
便携式喷泉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喷泉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便携式喷泉。


背景技术:

2.现有的喷泉如专利号为202020041344.8的实用新型专利《一种景观喷泉》(授权公告号为cn212189779u)公开的结构,其包括蓄水池、液压杆、电机、支撑柱、第一流水台、第二流水台、第三流水台和便携脚轮,蓄水池包括蓄水槽、景观灯和渗水网,蓄水槽位于蓄水池的内部,蓄水池内设有水泵,水泵的一侧设有多通分流器,液压杆位于蓄水池的顶端,液压杆包括伸缩杆,电机位于伸缩杆的顶端,支撑柱位于电机的顶端,第一流水台和第二流水台均位于支撑柱的一侧,第一流水台的内部设有第一喷头,第二流水台位于第一流水台的顶端,第二流水台的内部设有第二喷头,第三流水台位于支撑柱的顶端,第三流水台包括主流水口和照明灯,主流水口的顶端设有滚球。
3.又如专利号为202122501791.4的实用新型专利《一种园林景观用喷泉设备》(授权公告号为cn215917977u)公开的结构,其包括锥形收集斗,锥形收集斗底部设有出液管,出液管中贯穿设有喷液管,且喷液管的顶端延伸至锥形收集斗的内侧上部,喷液管的底端穿过出液管,并与泵体组件的出液端口连通,喷液管的出液端与泵体组件的进液端口连通。
4.现有的喷泉存在如下缺陷:一、喷泉的体积较大、形状较不规则,不便于携带;二、树叶、花瓣、垃圾等物容易进入喷泉的蓄水池中,继而影响美观且会影响水泵的工作。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第一个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能降低外界物品进入风险的便携式喷泉。
6.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第二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降低喷泉水从壳体溢出风险的便携式喷泉。
7.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第三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便于水泵安放且结构稳定的便携式喷泉。
8.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第一个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便携式喷泉,包括有壳体、带有进水口和喷水口的水泵,所述壳体内具有顶部带敞口的腔室,所述水泵设于壳体内,且水泵的进水口位于上述腔室的下部;
9.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板面朝上用于放置装饰品、且盖设在壳体之敞口内的置物板,置物板的侧边与上述敞口的内壁相对,且置物板的板面上开设有漏水孔;所述水泵的喷水口露于上述置物板的上方。
10.优选地,所述置物板的形状与壳体之敞口的形状相匹配。
11.优选地,所述壳体顶部具有圆形的敞口,所述置物板为对应的圆形板。
12.为便于拿取置物板,优选地,所述置物板的侧边设有缺口,以供手指向下伸入其中。
13.为进一步解决上述第二个技术问题,优选地,所述壳体之敞口的内壁上设有周向延伸的凸缘,所述置物板之底面边缘支撑在该凸缘上,且置物板的板面位于壳体顶面下方。当然,置物板的板面也可与壳体顶面相齐平。
14.进一步地,所述水泵的顶部为竖向延伸且内部中空的杆状体,水泵的喷水口位于上述杆状体的顶部,所述置物板之板面的中央设有供上述杆状体的顶部穿过的通孔,所述漏水孔有多组并分布在上述通孔的外围。
15.进一步地,多组漏水孔沿周向并呈辐射状分布在上述通孔的外围。
16.为进一步解决上述第三个技术问题,优选地,所述水泵放置于腔室的中央,所述壳体内壁设有用于约束水泵的定位件。
17.优选地,所述水泵具有泵壳,该泵壳具有底壁、由底壁边缘向上延伸并带有进水口的侧壁,所述壳体的内底面设有供水泵的底壁向下插入其中的限位槽,且壳体的内底面上竖向设有多个围绕限位槽设置的限位片,各限位片的端部与上述泵壳的侧壁相对,限位槽与限位片构成上述的定位件。
18.较优选地,所述泵壳的底壁呈三角形,所述限位槽为对应的三角形槽,所述限位片有三片,并分别对应三角形槽的三条边设置。
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通过增设置物板,置物板盖设在壳体之敞口内,且置物板上设有漏水孔,水泵的喷水口露于置物板的上方,如此,置物板不影响喷泉水循环的同时,还能阻挡一部分的外界物品进入壳体内。且本技术的喷泉结构简单、便于携带;通过在置物板的板面上放置装饰品即可装饰喷泉,提高喷泉的观赏性。
附图说明
20.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1.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省略置物板);
22.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23.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水泵的结构示意图;
24.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使用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25.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26.如图1~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便携式喷泉的一个优选实施例,该便携式喷泉包括有壳体1、水泵2和置物板3。
27.其中,壳体1内具有顶部带圆形敞口10的腔室。且壳体1之敞口10的内壁上设有周向延伸的凸缘11。
28.上述置物板3为与壳体1之敞口10的形状相匹配的圆形板,置物板3的板面31朝上盖设在壳体1之敞口10内,且置物板3的侧边32与上述敞口10的内壁相对,置物板3之与板面31相对的底面33边缘支撑在该凸缘11上,从而使得置物板3的板面31位于壳体1顶面下方。为便于置物板3的拿取,置物板3的侧边32设有供手指竖向伸入其中的缺口320。该缺口320有多个并沿周向间隔分布在置物板3的侧边32上。同时,置物板3的板面31上开设有一个位于板面31中央的通孔311以及位于通孔311外围的多组漏水孔310,多组漏水孔310沿周向并
呈辐射状分布在上述通孔311的外围。本实施例中,置物板3的板面31为能放置装饰品4的置物面。使用时,可将莲花等装饰品4放置在置物板3的板面31上,具体如图5所示,
29.上述水泵2放置在壳体1之腔室的中央,并具有泵壳以及杆状体2a,泵壳具有底壁2b、位于底壁2b上方并与底壁2b相对的顶壁,由底壁2b边缘向上延伸并与顶壁边缘相接合的侧壁2c。泵壳的侧壁2c开设有进水口21,该进水口21有多个并沿侧壁周向分布,且进水口21位于上述腔室的下部。上述杆状体2a由泵壳的顶壁向上延伸,且杆状体2a的内部中空并与泵壳内部相连通,杆状体2a的顶部带有喷水口22,并向上穿过置物板3的通孔311,从而使得水泵2的喷水口22露于上述置物板3的上方。且水泵2的喷水口22有多个并沿杆状体2a的周向分布。
30.为使得水泵2能稳定地约束在壳体1内,壳体1内壁设有用于约束水泵2的定位件。具体地,壳体1的内底面设有供水泵2的底壁2b向下插入其中的限位槽12,且壳体1的内底面上竖向设有多个围绕限位槽12设置的限位片13,各限位片13的端部与上述泵壳的侧壁2c相对,限位槽12与限位片13构成上述的定位件。本实施例中,泵壳的底壁2b呈三角形,限位槽12为对应的三角形槽,限位片13有三片,并分别对应三角形槽的三条边设置。
31.本技术的喷泉工作过程如下:水泵2工作,通过进水口21汲水,使得壳体1内的水进入水泵2中,并通过喷水口22从置物板3上方喷出形成喷泉。喷出的水通过置物板3之漏水孔310回到壳体1内,如此实现水循环。且由于本技术中的置物板3插设在壳体1敞口10内,并位于壳体1顶面之下,能降低置物板3上的水从流出壳体1的风险。同时,置物板3的板面31上能放置装饰品4,提高观赏性。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