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聚结式油水分离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187588发布日期:2022-08-19 22:47阅读:184来源:国知局
一种聚结式油水分离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燃油过滤系统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聚结式油水分离器。


背景技术:

2.随着国六排放要求的实施,对国六油水分离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油水分离器多采用单级的、阻隔式的过滤方式,其主要存在油水分离效率低的问题,特别是使用一段时间后,由于污染物包裹了过滤材料,造成过滤材料油水分离效率下降。油水分离效率下降会导致部分水进入到输油泵、高压油泵、发动机,使这些精密零件受到水的侵袭,在高温条件下甚至生锈,造成严重的后果。
3.目前市面上也有部分聚结式油水分离器产品,其有效解决了油水分离效率下降的问题。由于大多采用旋装式结构,结构复杂,维护保养时需更换整个油水分离器,维护成本高,造成资源的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聚结式油水分离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聚结式油水分离器,包括滤座分总成,所述滤座分总成的下方设有与滤座分总成相匹配的积水杯分总成;
7.所述滤座分总成与积水杯分总成之间通过连接组件可拆卸连接,所述滤座分总成的内部下方设有滤芯组件,所述滤座分总成的内壁与滤芯组件的外壁之间形成第一容纳腔,所述滤芯组件的上方设有第一凸起,所述第一凸起的上方设有第二凸起,所述第二凸起上设有单向阀,所述滤芯组件与第一凸起之间形成第五容腔。
8.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连接组件包括位于滤座分总成底端内壁的内螺纹,所述积水杯分总成的顶端外壁设有与内螺纹相匹配的外螺纹,所述滤座分总成与积水杯分总成之间通过内螺纹与外螺纹连接,且所述滤座分总成与积水杯分总成之间设有用于增加密封效果的第四密封圈。
9.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滤芯组件包括滤芯、第一密封圈、第二密封圈、第三密封圈,所述第一密封圈设置在第一凸起上,第二密封圈设置在第二凸起上,第一密封圈与第二密封圈之间形成第二容纳腔,所述第三密封圈位于滤芯组件与积水杯分总成之间,第二密封圈与单向阀之间形成第三容纳腔。
10.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滤芯包括外部滤芯和内部滤芯,内部滤芯位于外部滤芯内,且外部滤芯和内部滤芯之间形成第四容纳腔。
11.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外部滤芯沿径向从内到外依次包括外部滤芯中心管、缠绕式过滤件、聚结式过滤件,所述缠绕式过滤件缠绕于外部滤芯中心管的外壁,聚结式过滤件折叠后缠绕于缠绕式过滤件外壁。
12.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凸起上设置有多个排气孔,所述排气孔两端分别与第一容腔、第五容腔连通。
13.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内部滤芯包括内部滤芯骨架以及滤网,所述滤网固定于内部滤芯骨架的内部。
14.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滤座分总成的内部位于滤芯组件的上方设有便于气体排出的电动泵。
15.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积水杯分总成杯体采用塑料材质制作。
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7.本实用新型的聚结式油水分离器,滤座分总成与积水杯分总成之间通过内螺纹与外螺纹可拆卸连接,从而方便对积水杯分总成进行安装与拆卸,从而方便对滤芯组件进行更换,结构紧凑,维护保养时只需更换滤芯组件,维护成本低。
18.本实用新型的聚结式油水分离器,油水混合物由第一容纳腔进入第四容纳腔的过程中,燃油中的水在透过外部滤芯时,由小水滴变成大水滴,大水滴由于重力的作用往下流,第四容纳腔的大水滴再汇流至积水杯分总成内腔,完成油水分离,此结构布置合理紧凑,且油水自动分离效率高。
附图说明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滤芯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21.其中:1、滤座分总成;2、积水杯分总成;3、滤芯组件;4、电动泵;30、滤芯;31、第一密封圈;32、第二密封圈;33、第三密封圈;34、单向阀;301、第一凸起;302、第二凸起;303、外部滤芯;304、内部滤芯;305、聚结式过滤件;306、缠绕式过滤件;307、外部滤芯中心管;308、内部滤芯骨架;309、滤网;11、第一容纳腔;12、第二容纳腔;13、第三容纳腔;14、第四容纳腔;15、第五容腔;8、第四密封圈。
具体实施方式
22.请参阅图1-图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聚结式油水分离器,包括滤座分总成1,所述滤座分总成1的下方设有与滤座分总成1相匹配的积水杯分总成2;
23.所述滤座分总成1与积水杯分总成2之间通过连接组件可拆卸连接,对所述滤座分总成1的内部下方设有滤芯组件3,滤座分总成1与积水杯分总成2之间可拆卸连接,方便积水杯分总成2进行安装与拆卸,从而方便对滤芯组件3进行更换,减少维护成本,所述滤座分总成1的内壁与滤芯组件3的外壁之间形成第一容纳腔11,燃油从滤座分总成1的进料孔首先进入第一容纳腔11中,所述滤芯组件3的上方设有第一凸起301,所述第一凸起301的上方设有第二凸起302,所述第二凸起302上设有单向阀34,所述滤芯组件3与第一凸起301之间形成第五容腔15,第一容纳腔11中的燃油通过滤芯组件3的过滤进入第五容腔15内,并通过单向阀34流出。
24.所述连接组件包括位于滤座分总成1底端内壁的内螺纹,所述积水杯分总成2的顶端外壁设有与内螺纹相匹配的外螺纹,所述滤座分总成1与积水杯分总成2之间通过内螺纹与外螺纹连接,方便对积水杯分总成2进行安装与拆卸,且所述滤座分总成1与积水杯分总
成2之间设有用于增加密封效果的第四密封圈8,第四密封圈8用于增加滤座分总成1与积水杯分总成2之间的密封效果,方便使用。
25.所述滤芯组件3包括滤芯30、第一密封圈31、第二密封圈32、第三密封圈33,所述第一密封圈31设置在第一凸起301上,第二密封圈32设置在第二凸起302上,第一密封圈31与第二密封圈32之间形成第二容纳腔12,所述第三密封圈33位于滤芯组件3与积水杯分总成2之间,第二密封圈32与单向阀34之间形成第三容纳腔13。
26.所述滤芯30包括外部滤芯303和内部滤芯304,内部滤芯304位于外部滤芯303内,且外部滤芯303和内部滤芯304之间形成第四容纳腔14,燃油中的水在透过外部滤芯303时,由小水滴变成大水滴,大水滴由于重力的作用往下流,第四容纳腔14中的大水滴再汇流至积水杯分总成2内,完成油水分离。
27.所述外部滤芯303沿径向从内到外依次包括外部滤芯中心管307、缠绕式过滤件306、聚结式过滤件305,所述缠绕式过滤件306缠绕于外部滤芯中心管307的外壁,聚结式过滤件305折叠后缠绕于缠绕式过滤件306外壁。
28.所述第一凸起上设置有多个排气孔,所述排气孔两端分别与第一容腔11、第五容腔15连通,便于燃油中的气体排出,避免滤芯组件3的内部聚集过多气体。
29.所述内部滤芯304包括内部滤芯骨架308以及滤网309,所述滤网309固定于内部滤芯骨架308的内部。
30.所述滤座分总成1的内部位于滤芯组件3的上方设有便于气体排出的电动泵4,有助于加快气体排出的速度。
31.所述积水杯分总成2杯体采用塑料材质制作,方便对滤芯组件3的使用情况进行观察,方便使用。
32.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
33.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燃油从滤座分总成1的进料孔进入第一容纳腔11中,燃油透过聚结式过滤件305、缠绕式过滤件306、外部滤芯中心管307进入第四容纳腔14内,透过滤芯骨架308以及滤网309进入内部滤网309的中部,再从单向阀34流出,燃油中的水在透过外部滤芯303时,由小水滴变成大水滴,大水滴由于重力的作用往下流,流入积水杯分总成2中,完成油水分离。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