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石硫合剂的熬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233307发布日期:2023-02-17 19:46阅读:142来源:国知局
用于石硫合剂的熬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熬制装置,尤其是一种用于石硫合剂的熬制装置。


背景技术:

2.石硫合剂由石灰、硫黄、加水煮制而成,常用配料比为生石灰∶硫黄∶水=1∶2∶10,遇空气易生成游离的硫黄和硫酸钙,须密封贮存,使用时根据作物种类、生育期和气温确定药液浓度,其碱性可侵蚀害虫表皮蜡质层,对蜱、螨、介壳虫及其卵都可杀死,在空气中的氧和二氧化碳作用下形成硫黄微粒,气化产生硫蒸气,可干扰病原菌或害虫呼吸过程中氧的代谢而起毒杀作用,防治效果同气温呈正相关,但在较高的气温下对作物也易产生药害,主要用于防治多种白粉病、麦类锈病、果树的炭疽病和红蜘蛛、粉蚧等,也可用于防治畜禽寄生螨,因此用于石硫合剂的熬制装置是一种重要的果园用品,在现有的用于石硫合剂的熬制装置中,还都是使用一般的锅进行人工操作,由于熬制和储存都是使用一个容器,从而影响了石硫合剂的熬制效率,
3.基于申请人于2022年3月12日提供的具有工作过程中解决实际技术问题的技术交底书、通过检索得到相近的专利文献和背景技术中现有的技术问题、技术特征和技术效果,做出本发明的申请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客体是一种用于石硫合剂的熬制装置。
5.为了克服上述技术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石硫合剂的熬制装置,因此提高了石硫合剂的熬制效率。
6.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包含有具有燃烧室的熬制装置本体、设置在燃烧室上的车载底盘、设置在车载底盘上的滞留箱、设置在滞留箱和熬制装置本体之间的放液管。
7.由于设计了熬制装置本体、车载底盘、放液管和滞留箱,通过熬制装置本体,实现了对熬制装置本体和滞留箱的运输支撑,通过熬制装置本体,实现了对石硫合剂的熬制处理,通过放液管和滞留箱,实现了对石硫合剂进行外置储存,实现了对石硫合剂进行连续性熬制,因此提高了石硫合剂的熬制效率。
8.本实用新型设计了,按照对石硫合剂进行连续性熬制的方式把熬制装置本体、车载底盘、放液管和滞留箱相互联接。
9.本实用新型设计了,按照通过对石硫合剂进行外置储存实现对石硫合剂进行连续性熬制的方式把放液管和滞留箱与熬制装置本体和车载底盘联接。
10.本实用新型设计了,熬制装置本体设置为还包含有熬箱壳、水箱和第二放水管。
11.以上四个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实现了对石硫合剂的熬制和储存进行分容器设置,保证了石硫合剂的澄清处理,提高了石硫合剂的质量。
12.本实用新型设计了,还包含有第一附件装置并且第一附件装置设置在熬制装置本
体上,第一附件装置设置为包含有混合箱壳、托架和第一放水管。
13.本实用新型设计了,还包含有第二附件装置并且第二附件装置设置在熬制装置本体上,第二附件装置设置为包含有隔热座和搅拌叶片。
14.本实用新型设计了,还包含有第三附件装置并且第三附件装置设置在熬制装置本体上,第三附件装置设置为包含有水位计。
15.以上三个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实现了其它部件的集成安装,扩展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
16.本实用新型设计了,在车载底盘上分别设置有燃烧室和滞留箱,在燃烧室和车载底盘之间设置有水箱并且在燃烧室上分别设置有熬箱壳和托架,在托架与熬箱壳之间设置有混合箱壳并且在水箱和熬箱壳之间设置有第二放水管,在水箱和混合箱壳之间设置有第一放水管并且在熬箱壳上分别设置有搅拌叶片和水位计,在搅拌叶片与水箱之间设置有隔热座并且在熬箱壳和滞留箱之间设置有放液管。
17.以上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通过车载底盘、燃烧室、熬箱壳、水箱、混合箱壳、托架、第一放水管、第二放水管、隔热座、搅拌叶片、水位计、放液管和滞留箱,组成了本实用新型的基础技术方案,解决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问题。
18.本实用新型设计了,车载底盘设置为包含有车架部、台座部、挂钩部和车轮系部并且车架部的下端端面部设置为与车轮系部联接,车架部的上端端面前部设置为与挂钩部联接并且车架部的上端端面后部设置为与台座部联接,车架部的上端端面中间部的前侧设置为与滞留箱容纳式联接并且车架部的上端端面中间部的后侧设置为与燃烧室联接,车架部设置为矩形架状体并且台座部设置为矩形块状体,挂钩部设置为l字形钩状体并且车轮系部设置为具有板簧的拖车行走系统。
19.以上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实现了拖车式支撑安装,提高了机动性能。
20.本实用新型设计了,放液管设置为具有截止阀门的管状体并且放液管的其中一个端口部设置为与熬箱壳联接,放液管的其中另一个端口部设置为与滞留箱联接。
21.以上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实现了对石硫合剂进行管道输送。
22.本实用新型设计了,滞留箱设置为具有密封翻盖的盒状体并且滞留箱设置为与车载底盘嵌入式联接,滞留箱的内侧面上部设置为与放液管联接。
23.以上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实现了对石硫合剂进行密封盒式储存设置。
24.本实用新型设计了,燃烧室设置为包含有室部和烟筒部并且在烟筒部的侧面上部设置有排烟孔体,烟筒部的下端横部端口设置为与室部的侧面上部联接并且在室部的上端端面部设置有通孔体,室部的通孔体设置为与熬箱壳联接并且室部的上端端面侧部设置为与托架联接,室部和烟筒部分别设置为与水箱容纳式联接并且室部的下端端面部设置为与车载底盘联接,室部设置为矩形盒状体,烟筒部设置为l字形盲管并且排烟孔体设置为圆形孔状体,排烟孔体设置为沿烟筒部的竖向中心线间隔排列分布。
25.以上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实现了烟气的再加热利用设置。
26.本实用新型设计了,熬箱壳设置为具有深度刻度线的圆形桶状体并且熬箱壳的下端部设置为与燃烧室嵌入式联接,熬箱壳的上端端口部设置为与混合箱壳相对应分布并且熬箱壳的侧面部设置为与水位计联接,熬箱壳的侧面下部设置为与放液管联接。
27.以上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实现了对石硫合剂进行加热熬制设置。
28.本实用新型设计了,水箱设置为包含有箱部、加热管部、第一支撑杆部和第二支撑杆部并且第一支撑杆部的横部端头设置为与箱部的其中一个侧面部联接,第二支撑杆部的横部端头设置为与箱部的其中另一个侧面部联接并且箱部的下端端面其中一侧部分别设置为与加热管部的竖部端口部和第二放水管联接,箱部的下端端面其中另一侧部设置为与第一放水管联接并且箱部的下端端面中间部设置为与隔热座联接,第一支撑杆部的下端头和第二支撑杆部的下端头分别设置为与车载底盘联接并且加热管部设置为与燃烧室贯串式联接,箱部设置为上端端面部具有敞口的条形盒并且加热管部设置为l字形盲管,第一支撑杆部和第二支撑杆部分别设置为l字形棒状体。
29.以上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实现了上置热水加热设置。
30.本实用新型设计了,第二放水管设置为具有截止阀门的管状体并且第二放水管的上端口部设置为与水箱联接,第二放水管的下端口部设置为与熬箱壳相对应分布。
31.以上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实现了管道排热水设置。
32.本实用新型设计了,混合箱壳设置为下端端面其中一侧具有耳座的盒状体并且混合箱壳的耳座设置为通过销轴与托架联接,混合箱壳的下端端面部设置为与托架接触式联接,混合箱壳的上端敞口部设置为与第一放水管相对应分布。
33.本实用新型设计了,托架设置为横部内端头具有开口槽体的t字形座状体并且托架的开口槽体设置为通过销轴与混合箱壳联接,托架的横部设置为与混合箱壳接触式联接并且托架的竖部端头设置为与燃烧室联接。
34.本实用新型设计了,第一放水管设置为具有截止阀门的管状体并且第一放水管的上端口部设置为与水箱联接,第一放水管的下端口部设置为与混合箱壳相对应分布。
35.以上三个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实现了对硫磺粉进行调制成糊状物设置。
36.本实用新型设计了,隔热座设置为具有隔热板的座状体并且位于隔热座的上端端面隔热板设置为与水箱联接,隔热座的下端端面部设置为与搅拌叶片联接。
37.以上个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实现了对位于搅拌叶片上的电机进行隔热防护处理设置。
38.本实用新型设计了,搅拌叶片设置为与熬箱壳沉入式联接并且位于搅拌叶片上的电机设置为与隔热座联接。
39.以上个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对石硫合剂进行搅拌混合处理设置。
40.本实用新型设计了,水位计设置为水位液位计并且水位计的端口部设置为与熬箱壳联接。
41.以上个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实现了熬箱壳中液体的液位进行精确计量设置。
42.本实用新型设计了,燃烧室、熬箱壳、水箱和第二放水管与车载底盘设置为按照车载运输的方式分布并且燃烧室、熬箱壳、水箱、第二放水管和车载底盘与混合箱壳、托架和第一放水管设置为按照对中间介质物处置的方式分布,燃烧室、熬箱壳、水箱、第二放水管和车载底盘与隔热座和搅拌叶片设置为按照对熬制物混合处置的方式分布并且燃烧室、熬箱壳、水箱、第二放水管和车载底盘与水位计设置为按照标示熬制物液位的方式分布,燃烧室、熬箱壳、水箱、第二放水管和车载底盘与放液管和滞留箱设置为按照对石硫合剂外置储存的方式分布,加热管部分别设置为与室部和烟筒部联接,第一支撑杆部和室部分别设置
为与车架部联接,第二支撑杆部设置为与台座部联接。
43.在本技术方案中,车载底盘、放液管和滞留箱是基础部件,也是本实用新型的必要技术特征,燃烧室、熬箱壳、水箱、混合箱壳、托架、第一放水管、第二放水管、隔热座、搅拌叶片和水位计是功能部件,是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技术效果的特征,车架部、台座部、挂钩部、车轮系部、室部、烟筒部、排烟孔体、箱部、加热管部、第一支撑杆部和第二支撑杆部这些技术特征的设计,是符合专利法及其实施细则的技术特征。
44.在本技术方案中,对石硫合剂进行连续性熬制的熬制装置本体、车载底盘、放液管和滞留箱为重要技术特征,在用于石硫合剂的熬制装置的技术领域中,具有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在本技术方案中的术语都是可以用本技术领域中的专利文献进行解释和理解。
附图说明
4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46.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
47.车载底盘-1、燃烧室-2、熬箱壳-3、水箱-4、混合箱壳-5、托架-6、第一放水管-7、第二放水管-8、隔热座-9、搅拌叶片-91、水位计-92、放液管-93、滞留箱-94、车架部-11、台座部-12、挂钩部-13、车轮系部-14、室部-21、烟筒部-22、排烟孔体-23、箱部-41、加热管部-42、第一支撑杆部-43、第二支撑杆部-44。
具体实施方式
48.根据审查指南,对本实用新型所使用的诸如“具有”、“包含”以及“包括”术语应当理解为不配出一个或多个其它元件或其组合的存在或添加。
49.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50.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51.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另外,除非特别说明,在下面的实施例中所采用的设备和材料均是市售可得的,如没有明确说明处理条件,请参考购买的产品说明书或者按照本领域常规方法进。
52.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
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53.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实施例,结合附图具体说明本实施例,包含有车载底盘1、燃烧室2、熬箱壳3、水箱4、混合箱壳5、托架6、第一放水管7、第二放水管8、隔热座9、搅拌叶片91、水位计92、放液管93和滞留箱94并且在车载底盘1上分别设置有燃烧室2和滞留箱94,在燃烧室2和车载底盘1之间设置有水箱4并且在燃烧室2上分别设置有熬箱壳3和托架6,在托架6与熬箱壳3之间设置有混合箱壳5并且在水箱4和熬箱壳3之间设置有第二放水管8,在水箱4和混合箱壳5之间设置有第一放水管7并且在熬箱壳3上分别设置有搅拌叶片91和水位计92,在搅拌叶片91与水箱4之间设置有隔热座9并且在熬箱壳3和滞留箱94之间设置有放液管93。
54.在本实施例中,车载底盘1设置为包含有车架部11、台座部12、挂钩部13和车轮系部14并且车架部11的下端端面部设置为与车轮系部14联接,车架部11的上端端面前部设置为与挂钩部13联接并且车架部11的上端端面后部设置为与台座部12联接,车架部11的上端端面中间部的前侧设置为与滞留箱94容纳式联接并且车架部11的上端端面中间部的后侧设置为与燃烧室2联接,车架部11设置为矩形架状体并且台座部12设置为矩形块状体,挂钩部13设置为l字形钩状体并且车轮系部14设置为具有板簧的拖车行走系统。
55.通过车载底盘1,形成了对燃烧室2和滞留箱94的支撑连接点,由车架部11,实现了与燃烧室2的连接,实现了与滞留箱94的连接,由台座部12,实现了作为操作人员的平台,由挂钩部13,实现了与牵引车进行对接处理,由车轮系部14,实现了带动车架部11进行运动处理,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作为燃烧室2和滞留箱94的支撑载体。
56.在本实施例中,燃烧室2设置为包含有室部21和烟筒部22并且在烟筒部22的侧面上部设置有排烟孔体23,烟筒部22的下端横部端口设置为与室部21的侧面上部联接并且在室部21的上端端面部设置有通孔体,室部21的通孔体设置为与熬箱壳3联接并且室部21的上端端面侧部设置为与托架6联接,室部21和烟筒部22分别设置为与水箱4容纳式联接并且室部21的下端端面部设置为与车载底盘1联接,室部21设置为矩形盒状体,烟筒部22设置为l字形盲管并且排烟孔体23设置为圆形孔状体,排烟孔体23设置为沿烟筒部22的竖向中心线间隔排列分布。
57.通过燃烧室2,形成了对车载底盘1、熬箱壳3、水箱4和托架6的支撑连接点,由室部21,实现了与车载底盘1的连接,实现了与熬箱壳3的连接,实现了与托架6的连接,由室部21和烟筒部22,实现了与水箱4的连接,由排烟孔体23,实现了对烟筒部22中烟气进行释放处理,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作为熬箱壳3和水箱4进行加热处理的部件。
58.在本实施例中,熬箱壳3设置为具有深度刻度线的圆形桶状体并且熬箱壳3的下端部设置为与燃烧室2嵌入式联接,熬箱壳3的上端端口部设置为与混合箱壳5相对应分布并且熬箱壳3的侧面部设置为与水位计92联接,熬箱壳3的侧面下部设置为与放液管93联接。
59.通过熬箱壳3,形成了对燃烧室2、混合箱壳5、水位计92和放液管93的支撑连接点,由熬箱壳3,实现了与燃烧室2的连接,实现了与混合箱壳5的连接,实现了与水位计92的连接,实现了与放液管93的连接,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作为对石硫合剂进行熬制处理的部件。
60.在本实施例中,水箱4设置为包含有箱部41、加热管部42、第一支撑杆部43和第二支撑杆部44并且第一支撑杆部43的横部端头设置为与箱部41的其中一个侧面部联接,第二支撑杆部44的横部端头设置为与箱部41的其中另一个侧面部联接并且箱部41的下端端面其中一侧部分别设置为与加热管部42的竖部端口部和第二放水管8联接,箱部41的下端端面其中另一侧部设置为与第一放水管7联接并且箱部41的下端端面中间部设置为与隔热座9联接,第一支撑杆部43的下端头和第二支撑杆部44的下端头分别设置为与车载底盘1联接并且加热管部42设置为与燃烧室2贯串式联接,箱部41设置为上端端面部具有敞口的条形盒并且加热管部42设置为l字形盲管,第一支撑杆部43和第二支撑杆部44分别设置为l字形棒状体。
61.通过水箱4,形成了对车载底盘1、燃烧室2、第一放水管7、第二放水管8和隔热座9的支撑连接点,由第一支撑杆部43和第二支撑杆部44,实现了与车载底盘1的连接,由加热管部42,实现了与燃烧室2的连接,由箱部41,实现了与第一放水管7的连接,实现了与第二放水管8的连接,实现了与隔热座9的连接,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作为对水进行加热处理的部件。
62.在本实施例中,混合箱壳5设置为下端端面其中一侧具有耳座的盒状体并且混合箱壳5的耳座设置为通过销轴与托架6联接,混合箱壳5的下端端面部设置为与托架6接触式联接,混合箱壳5的上端敞口部设置为与第一放水管7相对应分布。
63.通过混合箱壳5,形成了对托架6和第一放水管7的支撑连接点,由混合箱壳5,实现了与托架6的连接,实现了与第一放水管7的连接,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作为硫磺粉进行调成糊状物的部件。
64.在本实施例中,托架6设置为横部内端头具有开口槽体的t字形座状体并且托架6的开口槽体设置为通过销轴与混合箱壳5联接,托架6的横部设置为与混合箱壳5接触式联接并且托架6的竖部端头设置为与燃烧室2联接。
65.通过托架6,形成了对燃烧室2和混合箱壳5的支撑连接点,由托架6,实现了与燃烧室2的连接,实现了与混合箱壳5的连接,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作为对混合箱壳5进行抬高支撑的部件。
66.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放水管7设置为具有截止阀门的管状体并且第一放水管7的上端口部设置为与水箱4联接,第一放水管7的下端口部设置为与混合箱壳5相对应分布。
67.通过第一放水管7,形成了对水箱4和混合箱壳5的支撑连接点,由第一放水管7,实现了与水箱4的连接,实现了与混合箱壳5的连接,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作为对混合箱壳5进行加水的部件。
68.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放水管8设置为具有截止阀门的管状体并且第二放水管8的上端口部设置为与水箱4联接,第二放水管8的下端口部设置为与熬箱壳3相对应分布。
69.通过第二放水管8,形成了对水箱4和熬箱壳3的支撑连接点,由第二放水管8,实现了与水箱4的连接,实现了与熬箱壳3的连接,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作为对熬箱壳3进行加水的部件。
70.在本实施例中,隔热座9设置为具有隔热板的座状体并且位于隔热座9的上端端面隔热板设置为与水箱4联接,隔热座9的下端端面部设置为与搅拌叶片91联接。
71.通过隔热座9,形成了对水箱4和搅拌叶片91的支撑连接点,由隔热座9,实现了与
水箱4的连接,实现了与搅拌叶片91的连接,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作为搅拌叶片91与水箱4之间进行连接的部件。
72.在本实施例中,搅拌叶片91设置为与熬箱壳3沉入式联接并且位于搅拌叶片91上的电机设置为与隔热座9联接。
73.通过搅拌叶片91,形成了对熬箱壳3和隔热座9的支撑连接点,由搅拌叶片91,实现了与熬箱壳3的连接,实现了与隔热座9的连接,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作为对熬箱壳3中的石硫合剂进行搅拌混合处理的部件。
74.在本实施例中,水位计92设置为水位液位计并且水位计92的端口部设置为与熬箱壳3联接。
75.通过水位计92,形成了对熬箱壳3的支撑连接点,由水位计92,实现了与熬箱壳3的连接,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作为对熬箱壳3中的石硫合剂进行液位标示处理的部件。
76.在本实施例中,放液管93设置为具有截止阀门的管状体并且放液管93的其中一个端口部设置为与熬箱壳3联接,放液管93的其中另一个端口部设置为与滞留箱94联接。
77.通过放液管93,形成了对熬箱壳3和滞留箱94的支撑连接点,由放液管93,实现了与熬箱壳3的连接,实现了与滞留箱94的连接,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作为把熬箱壳3中的石硫合剂排入到滞留箱94中的部件。
78.在本实施例中,滞留箱94设置为具有密封翻盖的盒状体并且滞留箱94设置为与车载底盘1嵌入式联接,滞留箱94的内侧面上部设置为与放液管93联接。
79.通过滞留箱94,形成了对车载底盘1和放液管93的支撑连接点,由滞留箱94,实现了与车载底盘1的连接,实现了与放液管93的连接,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作为对石硫合剂进行储存的部件。
80.在本实施例中,燃烧室2、熬箱壳3、水箱4和第二放水管8与车载底盘1设置为按照车载运输的方式分布并且燃烧室2、熬箱壳3、水箱4、第二放水管8和车载底盘1与混合箱壳5、托架6和第一放水管7设置为按照对中间介质物处置的方式分布,燃烧室2、熬箱壳3、水箱4、第二放水管8和车载底盘1与隔热座9和搅拌叶片91设置为按照对熬制物混合处置的方式分布并且燃烧室2、熬箱壳3、水箱4、第二放水管8和车载底盘1与水位计92设置为按照标示熬制物液位的方式分布,燃烧室2、熬箱壳3、水箱4、第二放水管8和车载底盘1与放液管93和滞留箱94设置为按照对石硫合剂外置储存的方式分布,加热管部42分别设置为与室部21和烟筒部22联接,第一支撑杆部43和室部21分别设置为与车架部11联接,第二支撑杆部44设置为与台座部12联接。
81.把挂钩部13与牵引车连接,把水通过箱部41的敞口注入到箱部41中,由牵引车把车载底盘1运输到梨树园中,操作人员站在台座部12上,使位于第二放水管8上的截止阀门处于开通状态,把箱部41中的水排入到熬箱壳3中,然后按照石硫合剂的重量比例,把生石灰放到熬箱壳3中,根据熬箱壳3的深度刻度线,加入50%的水,使生石灰熔化形成液体,使位于第二放水管8上的截止阀门处于关闭状态,使位于搅拌叶片91上的电机处于工作状态,带动搅拌叶片91进行转动,在燃烧室2中进行生火,对熬箱壳3和加热管部42进行加热,把硫磺粉放入到混合箱壳5中,使位于第一放水管7上的截止阀门处于开通状态,把热水排入到混合箱壳5中,使硫磺粉成糊状物,使位于第一放水管7上的截止阀门处于关闭状态,使混合箱壳5在托架6上翻转,把混合箱壳5中的硫磺粉糊状物逐步加入到熬箱壳3中,当按照石硫合
剂的重量比例,把硫磺粉加入到熬箱壳3中后,使位于第二放水管8上的截止阀门处于开通状态,按照石硫合剂的重量比例,把剩余的热水排入到熬箱壳3中,使位于第二放水管8上的截止阀门处于关闭状态,通过水位计92,记录熬箱壳3中液体的液位值,保持熬箱壳3中液体处于沸腾状态,通过位于第二放水管8上的截止阀门,保持熬箱壳3中液体的液位值,当熬箱壳3中液体呈深红棕色时,对熬箱壳3进行停止加热,使位于放液管93上的截止阀门处于开通状态,把熬箱壳3的石硫合剂通过放液管93排入到滞留箱94中,当完成熬箱壳3的石硫合剂排放后,使位于放液管93上的截止阀门处于关闭状态,使位于搅拌叶片91上的电机处于非工作状态,当使用石硫合剂对梨树进行涂抹时,滞留箱94的密封翻盖处于开放状态,当不使用石硫合剂对梨树进行涂抹时,滞留箱94的密封翻盖处于关闭状态。
82.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实施例,按照对石硫合剂进行连续性熬制的方式把熬制装置本体、车载底盘1、放液管93和滞留箱94相互联接。
83.在本实施例中,按照通过对石硫合剂进行外置储存实现对石硫合剂进行连续性熬制的方式把放液管93和滞留箱94与熬制装置本体和车载底盘1联接。
84.在本实施例中,熬制装置本体设置为还包含有熬箱壳3、水箱4和第二放水管8。
85.在本实施例中,还包含有第一附件装置并且第一附件装置设置在熬制装置本体上,第一附件装置设置为包含有混合箱壳5、托架6和第一放水管7。
86.在本实施例中,还包含有第二附件装置并且第二附件装置设置在熬制装置本体上,第二附件装置设置为包含有隔热座9和搅拌叶片91。
87.在本实施例中,还包含有第三附件装置并且第三附件装置设置在熬制装置本体上,第三附件装置设置为包含有水位计92。
88.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实施例是以第一个实施例为基础。
89.本实用新型具有下特点:
90.1、由于设计了熬制装置本体、车载底盘1、放液管93和滞留箱94,通过熬制装置本体,实现了对熬制装置本体和滞留箱94的运输支撑,通过熬制装置本体,实现了对石硫合剂的熬制处理,通过放液管93和滞留箱94,实现了对石硫合剂进行外置储存,实现了对石硫合剂进行连续性熬制,因此提高了石硫合剂的熬制效率。
91.2、由于设计了燃烧室2、熬箱壳3、水箱4和第二放水管8,实现了对石硫合剂的熬制和水加热同时进行设置。
92.3、由于设计了混合箱壳5、托架6和第一放水管7,实现了对硫磺粉调成糊状物处置。
93.4、由于设计了隔热座9和搅拌叶片91,实现了对石硫合剂进行搅拌混合设置。
94.5、由于设计了水位计92,实现了对熬箱壳3中液体的液位计量设置。
95.6、由于设计了对结构形状进行了数值范围的限定,使数值范围为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的技术特征,不是通过公式计算或通过有限次试验得出的技术特征,试验表明该数值范围的技术特征取得了很好的技术效果。
96.7、由于设计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在技术特征的单独和相互之间的集合的作用,通过试验表明,本实用新型的各项性能指标为现有的各项性能指标的至少为1.7倍,通过评估具有很好的市场价值。
97.还有其它的与对石硫合剂进行连续性熬制的熬制装置本体、车载底盘1、放液管93
和滞留箱94的技术特征都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之一,并且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满足专利法、专利实施细则和审查指南的要求,不再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的实施例都进行描述。
98.因此在用于石硫合剂的熬制装置技术领域内,凡是包含有具有燃烧室2的熬制装置本体、设置在燃烧室2上的车载底盘1、设置在车载底盘1上的滞留箱94、设置在滞留箱94和熬制装置本体之间的放液管93的技术内容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